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 被引量:2
1
作者 翁益民 方文来 +3 位作者 郭晓山 孔建中 洪建军 陈华 《中医正骨》 2013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闭合性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4~72岁,中位数54岁;骨折节段长3~7 cm,中位数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闭合性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34~72岁,中位数54岁;骨折节段长3~7 cm,中位数4 cm。骨折AO分型,C1型5例、C2型4例、C3型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7 d,中位数4 d。术后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肢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5周,中位数13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切口愈合。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89~100分,中位数95分。结论: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中上段复杂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切口较长、创伤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19
2
作者 方文来 陈墨川 +1 位作者 孙辽军 孔建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5例累及外踝后踝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1岁;踝关节损伤根据Lauge-H...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5例累及外踝后踝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1岁;踝关节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合并踝关节脱位6例。后踝骨折根据Haraguchi分型全部为Ⅰ型骨折。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外踝后踝。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70 min。21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5个月均骨性愈合。3例患者出现创口浅表感染,无术后粘连、深部感染,无长屈肌腱挛缩畸形、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6例,可2例。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可以同一切口解决后踝及外踝骨折,避免剥离长屈肌起点,减少了长屈肌术后粘连,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入路
原文传递
弹性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方文来 陈峰 +5 位作者 胡炜 余贤斌 孙辽军 冯永增 黄义星 郭晓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比较弹性钉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弹性钉组14例,钢板螺钉组19例。结果弹性钉组平均随访12.6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3.6个月。弹性钉组在手术... 目的比较弹性钉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包括弹性钉组14例,钢板螺钉组19例。结果弹性钉组平均随访12.6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3.6个月。弹性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创口疼痛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有优势,并发症少且轻微,对线不良将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得到矫正。结论儿童肱骨干骨折有手术指征时,弹性钉内固定为首选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钉 钢板螺钉 儿童 肱骨干骨折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文来 吴剑彬 +1 位作者 汤骏 陈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2例;年龄12—16岁,平均13.7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 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2例;年龄12—16岁,平均13.7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IA型2例,IIA型8例,ⅢA型3例,HIB型1例。归纳其临床特点及损伤机制,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记录患侧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均在3个月内获骨折愈合,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1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患肘伸屈活动度平均为120.60(110°~135°),患侧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60.3°(150°~175°)。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1例。3例患者出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通常是不伴有后髁骨折的DubbedeYA型骨折,其损伤机制为在肘关节伸直过程中外翻应力作用下桡骨小头撞击肱骨小头所致,明确诊断后,切口复位内固定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青少年 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方文来 孙辽军 孔建中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随访观察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患者,共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患者均大于18周岁,Sa... 目的随访观察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患者,共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患者均大于18周岁,SandersⅡ、Ⅲ、Ⅳ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无合并同侧足踝部其他骨折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无合并糖尿病或下肢血管性疾病,无明显软组织感染或皮肤疾病。该组病例均在受伤后4~12 d,平均6.5 d,行经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的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宽度、高度的变化,末次随访的Maryland足部评分,以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38例患者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分别为32.820°±5.770°,116.500°±8.000°,(71.045±7.487)mm,(27.642±2.115)mm,(40.306±4.520)mm,末次随访情况分别32.270°±5.234°,115.900°±7.801°,(72.270±6.813)mm,(27.212±2.483)mm,(39.833±4.598)mm,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80.25%,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浅表或深部感染。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能很好暴露距下关节面,恢复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及跟骨高度,结合切口负压封闭吸引能更好的避免切口感染并发症,并减少早期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临床医生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 跗骨窦 负压封闭吸引
原文传递
肱骨滑车骨折合并同侧肱骨外髁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一例
6
作者 方文来 陈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9-399,共1页
患者男.19岁,因走路时摔倒以左侧手腕部撑地,导致左肘关节及腕关节疼痛,肘部及腕部活动受限。患者否认左上肢外伤史。临床检查见左腕及左肘部轻度肿胀,左腕掌侧可见污迹,左腕部及肘内外侧有压痛。左上肢神经血管功能无异常。术前... 患者男.19岁,因走路时摔倒以左侧手腕部撑地,导致左肘关节及腕关节疼痛,肘部及腕部活动受限。患者否认左上肢外伤史。临床检查见左腕及左肘部轻度肿胀,左腕掌侧可见污迹,左腕部及肘内外侧有压痛。左上肢神经血管功能无异常。术前X线片示左侧桡骨远端骨折,左肱骨外髁撕脱性骨折,左肘侧位片可见肘前方半月形骨块,难以判断骨块来自肱骨小头或肱骨滑车(图1)。术前CT示左肱骨滑车骨折(图2A),左肱骨外侧髁撕脱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滑车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撕脱性骨折 肱骨外侧髁 同侧 神经血管功能 腕关节疼痛
原文传递
Kummell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峰 方文来 +1 位作者 倪文飞 郭晓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期95-96,共2页
1891年Kummen首先报道.轻微脊柱外伤患者经几周至几个月的无症状期后会逐渐发展为有症状的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1]。分为5个阶段:①初始损伤期:脊柱x线检查正常;②后创伤期:患者可有轻微腰背痛不适,但不影响功能;③隐匿期:基本... 1891年Kummen首先报道.轻微脊柱外伤患者经几周至几个月的无症状期后会逐渐发展为有症状的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1]。分为5个阶段:①初始损伤期:脊柱x线检查正常;②后创伤期:患者可有轻微腰背痛不适,但不影响功能;③隐匿期:基本无症状。持续数周至数个月;④复发期:在病理性骨折的相应区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⑤终末期:出现持续的脊柱后凸畸形、脊髓压迫。此后称之为Kummefi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治疗 无症状期 脊柱x线检查 外伤患者 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骨折 脊髓压迫
原文传递
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骶髂后长韧带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峰 方文来 +2 位作者 水小龙 郭晓山 王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骶髂后长韧带(LPSL)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其显示LPSL较好的扫描断面及其正常MRI表现,以期对LPSL损伤的影像学评价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5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为25~30岁,平均27.0岁;体质量... 目的 通过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骶髂后长韧带(LPSL)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其显示LPSL较好的扫描断面及其正常MRI表现,以期对LPSL损伤的影像学评价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5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为25~30岁,平均27.0岁;体质量为56 ~83 kg,平均66.2 kg;身高为167 ~181 cm,平均173.2 cm;体质量指数为19.1 ~25.9 kg/m2,平均22.1 kg/m2.对其LPSL进行MRI扫描研究,扫描断面包括斜矢状面及常规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比较不同扫描断面上韧带的显示效果及其MRI的表现. 结果 20°~30°斜矢状面扫描显示成年男性LPSL的效果较好[优良率为92% (23/25)],冠状面显示效果次之[优良率为80% (20/25)],横断面及矢状面显示效果差(优良率均为0),20°~ 30°斜矢状面与冠状面显示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44,P=0.000).25名志愿者的LPSL MRI显示为长条状的低信号影,韧带深面均有脂肪组织形成的高信号影. 结论 20°~ 30°斜矢状面扫描是常规扫描的重要补充.健康成年男性LPSL的MRI影像学特征为长条状的低信号影,韧带深面有脂肪组织形成的高信号影,可为LPSL损伤的影像学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髂关节 韧带 关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PHILOS与TEN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9
作者 方文来 陈峰 +2 位作者 郭晓山 冯永增 孙辽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PHILOS与TEN治疗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42例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分别采用PHILOS锁定固定17例年龄8-15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并将其与同期进行、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弹性钉固定... 目的比较PHILOS与TEN治疗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42例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分别采用PHILOS锁定固定17例年龄8-15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并将其与同期进行、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弹性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儿进行比较,对两组的住院期问各项指标、患儿骨折愈合时间、Beaty评分、Theolog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HILOS组平均随访时间37.5个月,TEN组平均随访44.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Beaty评分、Theolog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等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HILOS与TEN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均可作为目前治疗儿童转子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式。骨科医生应根据患儿骨折类型特点、患儿及父母的选择、术者的手术操作的熟练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