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表型的利川鸡爪黄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差异研究
1
作者 方昕悦 李宇 +5 位作者 冉亚兰 龙入海 杨永康 张乔会 谭生权 何美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0-877,共8页
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特色经济作物鸡爪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开展对两种不同表型的大叶、细叶鸡爪黄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差异研究.统计分析不同表型的鸡爪黄连形态学差异,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 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特色经济作物鸡爪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开展对两种不同表型的大叶、细叶鸡爪黄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差异研究.统计分析不同表型的鸡爪黄连形态学差异,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滤纸片法对十二种供试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4年生大叶鸡爪黄连的平均株高31.83±2.66 cm、叶柄长度15.77±2.05 mm、叶绿素含量(SPAD)43.41±1.28、鲜重30.47±12.19 g、干重9.07±2.93 g,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株高21.33±1.25 cm、叶柄长度11.81±1.85 mm、叶绿素含量(SPAD)35.76±1.98、鲜重3.87±0.31g、干重1.97±0.24 g;小叶鸡爪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含量(41.2±2.24μg·g^(-1))显著高于大叶鸡爪黄连(13.3±0.9μg·g^(-1));大叶鸡爪黄连对7株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3.91~7.81 mg·mL^(-1),小叶黄连对6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10.94~21.88 mg·mL^(-1);小叶黄连较大叶黄连更好抗氧化活性,IC50分别为0.259、0.387 mg·mL^(-1).大叶鸡爪黄连的产量、抑菌活性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但是抗氧化活性、盐酸小檗碱含量显著低于小叶鸡爪黄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黄连 表型 小檗碱 抗菌 抗氧化
下载PDF
啟良重楼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
2
作者 孙慧茹 李宇 +4 位作者 方昕悦 赵苓云 李伟 罗凯 何美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从药用植物啟良重楼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研究其对常见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为利用传统药用植物内生菌开发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纯化啟良重楼内生真菌,提取其基因组DNA,... 【目的】从药用植物啟良重楼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研究其对常见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为利用传统药用植物内生菌开发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纯化啟良重楼内生真菌,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并测序,鉴定内生真菌的种类;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对12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果】从啟良重楼中分离了2株内生真菌,分别鉴定为Setophoma caverna CLZ1和Psilocybe sp.CLZ2;S.caverna CLZ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 ATCC 13883)、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ATCC 4698)、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ATCC 10792)、多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43300,MRSA)等5种供试菌有中度敏感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3.13 mg·mL^(-1);Psilocybe sp.CLZ2对MRSA有中度敏感抑制作用,其MIC值为3.13 mg·mL^(-1)。运用GC-MS从S.caverna CLZ1提取物中鉴定出36个化合物,包括吡啶(0.91%)、烟酰胺(0.6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2%)、油酸甲酯(2.28%)和硬脂酸甲酯(0.83%)等5个抑菌活性化合物;从Psilocybe sp.CLZ2提取物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包括吡啶(0.106%)和苯乙醇(0.073%)等2个抑菌活性化合物。【结论】从啟良重楼根茎中分离出内生真菌S.caverna CLZ1和Psilocybe sp.CLZ2,发现S.caverna CLZ1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抑菌谱,并从中鉴定出5个可能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啟良重楼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GC-MS
下载PDF
啟良重楼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刘玉 方昕悦 +5 位作者 孙慧茹 李伟 李宇 闫加力 罗凯 何美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2,共10页
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及自由基积累导致的氧化损伤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重楼属植物内生菌中含有抗菌、抗氧化等活性物质,因此本试验采用形态学和16S rDNA鉴定技术对啟良重楼内生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通过滤纸片法和... 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及自由基积累导致的氧化损伤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重楼属植物内生菌中含有抗菌、抗氧化等活性物质,因此本试验采用形态学和16S rDNA鉴定技术对啟良重楼内生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通过滤纸片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研究其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并运用GC-MS鉴定活性组分。结果表明,从啟良重楼根茎中分离鉴定出3株内生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CLX1,G^(+))、Lelliottia aquatilis CLX2(G^(-))、居中克吕沃尔氏菌(Kluyvera intermedia CLX3,G^(-));其中B.megaterium(CLX1)具有最佳抑菌活性,对3株革兰氏阴性菌和7株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圈范围为(10.39±0.24)mm~(13.44±0.10)mm,MIC范围为0.33~2.61 mg/mL;L.aquatilis(CLX2)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EC50值为1.276 mg/mL。采用GC-MS从内生细菌B.megaterium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中鉴定出7种抑菌活性化合物:二甲基三硫、甲基甲烷硫代磺酸盐、甲基硫代磺酸甲酯、苯甲酸、环(脯氨酸-亮氨酸)二肽、正二十一烷、2,5-二叔丁基酚,从L.aquatilis鉴定出2种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十六烷酸(棕榈酸)。本研究结果为从药用植物啟良重楼内生细菌中发掘抑菌、抗氧化天然活性物质及开发新型抗生素、解决氧化损伤问题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啟良重楼 内生细菌 抑菌作用 抗氧化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恩施地区三种重楼属植物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孙慧茹 谭生权 +5 位作者 方昕悦 何美军 何银生 李宇 张美德 杨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67-71,共5页
对比分析恩施地区3种重楼5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啟良重楼(Paris qiliangiana H.Li,J.Yang&Y.H.Wang)、黑籽重楼(Paris thibetica Franch.)中重楼皂苷Ⅱ活性成分含量,建立气相色谱法... 对比分析恩施地区3种重楼5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啟良重楼(Paris qiliangiana H.Li,J.Yang&Y.H.Wang)、黑籽重楼(Paris thibetica Franch.)中重楼皂苷Ⅱ活性成分含量,建立气相色谱法(GC)检测方法,检测3种重楼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其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提取重楼皂苷Ⅱ,采用FID检测器,升温程序为0~3 min,60℃,3℃/min升至280℃,保持20 min;进样口温度310℃;载气为氮气(99.999%);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5μL,不分流。结果表明,GC检测得到重楼皂苷Ⅱ标准品的标准曲线为Y=0.845X+72.18,在浓度512.5~16400.0 ng/μ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5。方法检出限为40.5 ng/μL,定量限为130.6 ng/μL。加标回收率为96.93%~98.33%,RSD为2.72%。GC检测发现七叶一枝花中重楼皂苷Ⅱ含量为0.104 mg/g,黑籽重楼中为0.098 mg/g,啟良重楼中为0.015 mg/g。3种重楼提取物的IC_(50)从强到弱为七叶一枝花(2.372 mg/mL)、啟良重楼(2.461 mg/mL)、黑籽重楼(2.473 mg/mL)。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捷且灵敏度高,适用于重楼皂苷Ⅱ含量的测定。恩施地区七叶一枝花中的活性成分重楼皂苷Ⅱ含量最高,其次是黑籽重楼,啟良重楼的含量最低。重楼提取物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七叶一枝花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 黑籽重楼(P.thibetica) 啟良重楼(P.qiliangiana) 重楼皂苷Ⅱ 抗氧化
下载PDF
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挥发性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宇 刘翠君 +5 位作者 艾伦强 方昕悦 刘玉 袁名远 冉亚兰 何美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8-1094,共7页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溶藻弧菌、鲍曼不动杆菌有中度敏感抑制活性,其MIC值分别为2.37、5.93、11.86 mg·mL^(-1);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抑菌活性与贝母素乙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贝母素乙不是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主要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鉴定出1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肪烃(4.55%)、脂肪酸(24.07%)、含氮生物碱(23.02%);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中贝母素乙的含量为(16.19±0.16)mg·g^(-1),加标回收率为96.58%,相对标准偏差为3.98%。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优良抑菌活性和抑菌广谱性,为开发优质植物来源的新型天然抗生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湖北贝母 乙酸乙酯组分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贝母素乙
下载PDF
湖北贝母活性成分与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名远 李宇 +4 位作者 谭旭辉 刘玉 方昕悦 冉亚兰 何美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为探究湖北贝母不同组织贝母素乙含量、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贝母鳞茎、花、叶的贝母素乙含量,分别利用16S rDNA和ITS测序技术鉴定内生细菌和真菌,并通过琼脂扩散法、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内生菌... 为探究湖北贝母不同组织贝母素乙含量、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贝母鳞茎、花、叶的贝母素乙含量,分别利用16S rDNA和ITS测序技术鉴定内生细菌和真菌,并通过琼脂扩散法、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10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湖北贝母叶中贝母素乙含量最高,达(3.99±0.10)mg/g,其含量是鳞茎的1.78倍、花的4.24倍;从湖北贝母中分离鉴定了4株内生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BM-X-6、Arthrinium sp.BM-Z-5、Aspergillus sp.BM-Z-1、Aspergillus sp.BM-Z-3;3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均优于细菌Pseudomonas sp.BM-X-6,其中Arthrinium sp.BM-Z-5的次级代谢产物抑菌谱最广,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度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贝母素乙 内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药用植物 新型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