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晨与晚服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疗效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长凯 杨平 方机成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74),两组均使用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方案治疗,观察组于早上7时服药,对照组于晚上7时服药,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服药时间对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74),两组均使用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方案治疗,观察组于早上7时服药,对照组于晚上7时服药,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日平均收缩压(SBP)、夜平均SBP、24 h平均SBP、日平均舒张压(DBP)、夜平均DBP、24 h平均DBP及其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平均SBP、24 h平均SBP、日平均DBP及24 h平均DBP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夜平均SBP和夜平均DBP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平均SBP、24 h平均SBP、日平均DBP、夜平均DBP和24 h平均DBP达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平均SBP、夜平均SBP、24 h平均SBP、日平均DBP、夜平均DBP及24 h平均DBP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上服用缬沙坦、非洛地平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疗效更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服药时间 缬沙坦 非洛地平 疗效
下载PDF
心肌损伤指标动态监测在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长凯 杨平 方机成 《哈尔滨医药》 2017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指标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 h内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患者均予以再灌注治疗,对于患者再灌注前、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3 d、7 d等...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指标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 h内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患者均予以再灌注治疗,对于患者再灌注前、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3 d、7 d等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检测,包括蛋白肽类标志物人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 T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酶学类标志物,包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AMI患者再灌注前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蛋白肽类标志物MYO、c Tnl、hs-CRP再灌注治疗24 h内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酶学类标志物CK-MB、LDH、AS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的心肌损伤指标在不同治疗之间达到峰值不一,其中MYO、c Tnl在治疗12~24 h即可到达峰值,hs-CRP、CK-MB在治疗24~36 h到达峰值,LDH峰值在治疗48 h^3 d,AST为治疗后36~48 h。结论蛋白肽类标志物和酶学类标志物均可作为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病情监测指标,其中蛋白肽类标志物更快速,有效反应病情变化,临床可采用多种心肌监测指标观察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指标 AMI再灌注损伤 动态监测
下载PDF
3D旋转DS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凯 李晋 +6 位作者 蒋贝 袁生武 汤超 郭征昂 方机成 王倩倩 吕军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行PAE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3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二维DSA(2D-DSA),以正位血管图像为重点,通过对C型臂旋转完成图像采集,将采集的图... 目的探讨3D旋转DS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科行PAE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3例,所有患者行常规二维DSA(2D-DSA),以正位血管图像为重点,通过对C型臂旋转完成图像采集,将采集的图片发送到三维工作站,完成前列腺动脉血管重建。所有图片均由介入科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完成阅片,观察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成像中前列腺动脉数量、起源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支。结果2位医师阅片识别前列腺动脉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34。142侧髂内动脉,经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共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8支,其中,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3支(96.62%,143/148),而经常规2D-DSA准确识别的为116支(78.38%,11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7,P<0.001);有26侧(18.31%,26/142)髂内动脉发出的28支前列腺动脉(18.92%,28/148)仅经3D旋转DSA识别,有4侧(2.82%,4/142)的4支(2.70%,4/148)仅经常规2D-DSA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2,P<0.001),经常规2D-DSA识别而被3D旋转DSA排除的前列腺动脉为6支(4.92%,6/122);9侧(6.16%,9/146)髂内动脉发出的10支前列腺动脉仅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其起源;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的前列腺动脉与邻近动脉存在吻合支的为57支(39.86%,57/143),高于常规2D-DSA的32支(27.59%,3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39);经对3D旋转DSA图像分析,143支前列腺动脉最佳投射角度(患者身体向同侧倾斜)为20°~45°,其中,61支(42.66%,61/143)前列腺动脉31°~35°投射角度最佳,26°~30°次之,为38支(26.57%,38/143)。结论3D旋转DSA应用于PAE术中,可更为清楚地识别前列腺动脉数量、起源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从而对提高栓塞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图像重建
原文传递
IL-8、IL-18水平与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机成 张晓 朱记法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9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172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患者,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血浆IL-8、IL-18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172例接受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患者,检测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血浆IL-8、IL-18水平。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术后24h IL-8、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相比术后半年IL-8、IL-18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定期监测血浆IL-8、IL-18水平对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