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腹壁静脉系统的血管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柏荣 王先成 +1 位作者 王乃利 李文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应用放射学及解剖学方法研究腹壁浅层静脉系统的血管构造。方法取10个新鲜尸体腹壁标本(20侧),从腹壁浅静脉将X线显影剂灌注入皮瓣,在灌注过程中应用三维CT进行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在CT扫描完毕后... 目的应用放射学及解剖学方法研究腹壁浅层静脉系统的血管构造。方法取10个新鲜尸体腹壁标本(20侧),从腹壁浅静脉将X线显影剂灌注入皮瓣,在灌注过程中应用三维CT进行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在CT扫描完毕后对标本静脉进行蓝色颜料灌注及解剖,并与放射学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⑴腹壁浅静脉起源于脐周,斜向外下走向大隐静脉或股静脉;⑵腹壁浅静脉走行层次位于Scarpa筋膜浅层,靠近皮肤,走行深度为0.27~0.41;⑶腹壁深浅静脉吻合主要集中在脐周区域,可见腹壁下静脉的直接穿支与腹壁浅静脉相吻合。结论⑴腹壁浅静脉是浅层腹壁的优势回流静脉;⑵了解浅层腹壁静脉系统对腹部皮瓣尤其是DIEP皮瓣的选择、修薄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显影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静脉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增强CT辅助设计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昂 乔群 +4 位作者 方柏荣 贾懿 张海林 朱琳 潘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增强CT辅助设计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3月,7例患者接受增强CT辅助设计的带蒂DIEP皮瓣移位修复手术。女5例,均为先天性无阴道;男2例,均...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增强CT辅助设计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3月,7例患者接受增强CT辅助设计的带蒂DIEP皮瓣移位修复手术。女5例,均为先天性无阴道;男2例,均为阴茎阴囊Paget’s病。年龄18~62岁。术前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检查,寻找腹壁下动脉的粗大穿支血管。术中根据寻找结果进行皮瓣设计。2例修复阴囊阴茎缺损,5例完成阴道再造。皮瓣切取范围为15cm×7cm~22cm×5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7例术前共选出10支理想穿支血管,直径均>1.5mm。其中4例1支,3例2支。术中证实穿支血管走行与增强CT检查完全吻合。术后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6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Paget’s病患者术后7d出现邻近阴囊切口糜烂,并部分坏死,予间断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例诉术侧下腹部牵扯不适,7d后自行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平均4.5个月。无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1例Paget’s患者希望再次手术改善阴茎外形。结论增强CT辅助DIEP皮瓣设计,不仅能提高皮瓣的安全性,还能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设计 增强CT
下载PDF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闫迎军 黄渭清 +2 位作者 方柏荣 王晓军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00-902,共3页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1.9±0.2)mm,颞部发际缘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2.4±0.3)mm,面颊部颊脂肪垫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3.1±0.4)mm。眶上血管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别穿过额肌、帽状腱膜进入头皮。滑车上血管神经穿过额肌分布于近中线的额部皮肤。面神经颞支向前上方走行于颞浅筋膜深面。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走行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深面,其分支相互吻合呈立体网格状。结论:额部于额肌深面、颞部于颞浅筋膜浅面、面颊部于SMAS浅面,是锯齿线的安全植入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线 面部提升术 解剖
下载PDF
腮腺外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渭清 方柏荣 +2 位作者 闫迎军 方薛泉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679-681,i0007,共4页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颊支 面瘫 除皱术
下载PDF
乳房假体植入术后乳房下皱襞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6
5
作者 曾昂 乔群 +4 位作者 张海林 白明 王阳 朱琳 方柏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623-624,共2页
目的:分析乳房假体植入手术后下皱襞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192例各种乳房假体植入手术患者,共有5例因术后出现单侧乳房下皱襞低,其中1例为乳癌术后再造,2例为单纯隆乳术,2例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 目的:分析乳房假体植入手术后下皱襞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192例各种乳房假体植入手术患者,共有5例因术后出现单侧乳房下皱襞低,其中1例为乳癌术后再造,2例为单纯隆乳术,2例为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再次隆乳术患者,均施行乳房下皱襞重建手术修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两侧乳房基本对称,随访3~6月,矫正效果稳定。结论:整形外科医师应当重视乳房整形手术中下皱襞的保护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并发症 手术
下载PDF
比较两种经乳晕路径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昂 乔群 +4 位作者 白明 张海林 朱琳 方柏荣 李薇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经乳晕不同路径行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手术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7年7月期间,共35例已育女性患者接受经乳晕路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例采用乳晕缘下半环切口入路,17例采用经乳晕中... 目的:比较两种经乳晕不同路径行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手术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7年7月期间,共35例已育女性患者接受经乳晕路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例采用乳晕缘下半环切口入路,17例采用经乳晕中线切口入路。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后乳房外形,部分随访患者应用B超检查比较残留注射物情况。结果:二者平均手术时间无差异。采用乳晕中线切口入路较乳晕缘切口入路组保留乳房外形效果更好,瘢痕更加隐蔽。所有随访患者于术后3~6月接受B超复查,提示无明显注射物残留。结论:和常规经乳晕缘切口相比,乳晕中线切口入路在美学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并发症 隆乳术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房缺损畸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先成 熊祥 +5 位作者 方柏荣 孙杨 李晓芳 鲁青 贺吉庸 王玉银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预扩张后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缺损畸形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对23例乳房缺损畸形患者,采用预扩张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单纯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皮瓣大小为12 cm...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预扩张后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缺损畸形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对23例乳房缺损畸形患者,采用预扩张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单纯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皮瓣大小为12 cm×22 cm^7 cm×12 cm。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恢复较好。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较薄,穿支血管蒂较长且走行恒定,预扩张后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瓣,是修复乳房浅表组织缺损畸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乳房缺损畸形
下载PDF
应用双侧颊肌粘膜瓣修复红唇缺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渭清 方柏荣 +1 位作者 方薛泉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46-1248,共3页
下唇外伤及肿瘤切除常常造成红唇缺损,而红唇缺损在外形与功能上都非常重要,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通过局部红唇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红唇瓣转移来修复,但红唇缺损超过3/4以上全长或2/3厚度时,常规方法不能奏效,所以我们运用颊肌粘膜瓣转... 下唇外伤及肿瘤切除常常造成红唇缺损,而红唇缺损在外形与功能上都非常重要,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通过局部红唇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红唇瓣转移来修复,但红唇缺损超过3/4以上全长或2/3厚度时,常规方法不能奏效,所以我们运用颊肌粘膜瓣转移的方法修复红唇缺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颊肌粘膜瓣 红唇缺损 修复 肿瘤切除 唇外伤 转移
下载PDF
局部面部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面颊部晚期外伤性面瘫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渭清 方柏荣 方薛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面肌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晚期面颊部外伤性面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外伤切口入路,分离两侧的面肌包含SMAS筋膜,以外伤切口为长轴形成对偶肌肉瓣后互换,缝合;切口行连续"W"改形。结果:本组修复晚期外伤...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面肌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晚期面颊部外伤性面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外伤切口入路,分离两侧的面肌包含SMAS筋膜,以外伤切口为长轴形成对偶肌肉瓣后互换,缝合;切口行连续"W"改形。结果:本组修复晚期外伤性面瘫12例,术后恢复了静态的口角对称及一定的自主口部运动,尚无失败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局部面肌肌肉瓣转移可动态修复晚期面颊部外伤性面瘫所致的口鼻歪斜畸形并能重建部分口部表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 动态修复 晚期面瘫 外伤性
下载PDF
成功切除背部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
10
作者 杨丽 方柏荣 贺吉庸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1期80-80,共1页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轴索鞘雪旺氏细胞和神经内、外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出生后即可发病,其症状进展缓慢,可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骨骼等,约15%的患者存在家族史。目前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主...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轴索鞘雪旺氏细胞和神经内、外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出生后即可发病,其症状进展缓慢,可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骨骼等,约15%的患者存在家族史。目前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主为手术切除,对放化疗无效。我科于2012年6月18日成功为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切除了重22.5kg的肿瘤,并将瘤体表面皮肤回植修复背部创面获得成功,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下载PDF
ANGPTL4基因调控黑色素瘤细胞醛缩酶A表达水平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杨 王先成 +2 位作者 方柏荣 熊祥 龙剑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细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对醛缩酶A(aldolase A,ALDO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扩增和沉默黑色素瘤细胞系WM-115及WM-266-4 ANGPTL4基因,运用PKC激动剂及阻断剂处理转染细胞。检...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细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对醛缩酶A(aldolase A,ALDO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扩增和沉默黑色素瘤细胞系WM-115及WM-266-4 ANGPTL4基因,运用PKC激动剂及阻断剂处理转染细胞。检测ALDOA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m 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荧光素酶测定ALDOA基因启动子活性。结果:ANGPTL4基因扩增的黑色素瘤细胞组,ALDOA在m RNA及蛋白质的水平的表达均增高,ALDOA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增加,且可被PKC阻断剂抑制(P<0.05)。而在ANGPTL4基因沉默细胞组中ALDOA在m 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减低,ALDOA基因的启动子活性降低,且可被PKC激动剂恢复(P<0.05)。结论:ANGPTL4基因可通过PKC依赖途径从ALDOA基因转录及翻译水平上调人黑色素瘤细胞中ALDO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细胞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醛缩酶A PKC
下载PDF
耳后真皮脂肪复合组织组织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娄跃君 方柏荣 +2 位作者 王友彬 乔群 王晓军 《中国生物美容》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测耳后真皮脂肪复合组织的组织学特点,确定面部复合组织移植的最佳供区。方法从11具成人新鲜尸体(6男5女)获得上唇、耳后以及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标本,对这些区域的表皮、真皮、真皮内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皮下脂肪等结构进行研究比... 目的观测耳后真皮脂肪复合组织的组织学特点,确定面部复合组织移植的最佳供区。方法从11具成人新鲜尸体(6男5女)获得上唇、耳后以及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标本,对这些区域的表皮、真皮、真皮内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皮下脂肪等结构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耳后真皮脂肪在组织厚度和细胞数量等方面与上唇真皮脂肪结构相近,而与腹部真皮脂肪有明显区别。结论耳后真皮脂肪是唇鼻畸形修复等面部手术中复合组织移植的理想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真皮脂肪 组织学
下载PDF
香港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
13
作者 黄学元 方柏荣 +1 位作者 黄德存 蔡家辉 《新金融》 2007年第5期13-17,共5页
本文使用随机边界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并选取了零售银行的横切面时间序列混合数据(panel data),分析香港银行业的成本效率。1992-2005年期间所观察的总成本中,平均成本无效率(average cost inefficiency)为所观察总成本... 本文使用随机边界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并选取了零售银行的横切面时间序列混合数据(panel data),分析香港银行业的成本效率。1992-2005年期间所观察的总成本中,平均成本无效率(average cost inefficiency)为所观察总成本的15%至29%。成本效率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实证结果亦表明成本效率与银行的规模是正相关的,此外,有更多贷款损失准备的银行,其效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信用风险和贷款损失管理有关的营运成本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效率 银行 香港
下载PDF
蚕种秋繁优质稳产的主要技术管理措施
14
作者 方柏荣 《蚕桑通报》 2003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蚕种 秋季 技术管理 桑园培肥 病虫害防治 饲育环境 营养水平 品牌意识
下载PDF
坚持综合防治实现质量翻身
15
作者 方柏荣 《蚕桑通报》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综合防治 蚕种生产 桑螟 全龄桑叶消毒 微粒子病 蚕期全程消毒
下载PDF
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的外鼻整形术
16
作者 王先成 邓毅文 +7 位作者 孙杨 孟宪熙 熊祥 方柏荣 李晓芳 杨开 晏权锭 田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鼻翼退缩的分型方式,并探讨应用软骨移植物处理各型鼻翼退缩的治疗策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收治的鼻翼退缩的患者8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 目的介绍一种鼻翼退缩的分型方式,并探讨应用软骨移植物处理各型鼻翼退缩的治疗策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收治的鼻翼退缩的患者8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年龄20~48岁,平均28.98岁。所有患者均依据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方式所确定的一系列治疗方案进行外鼻整形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分别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整形手术效果评估问卷(Rhinoplasty Outcomes Evaluation,ROE)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研究88例患者中,依据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其中轻度者45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20例;单侧16例,双侧72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3.37个月。各型手术后VAS评分和ROE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重度鼻翼退缩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6.75±1.29)分,ROE满意度差值(67.70±7.38)分,提示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鼻翼退缩 分类 肋软骨 耳软骨 移植物
原文传递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促进创面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居裔昆 方柏荣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创面愈合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中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步骤之一,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被证明可产生与干细胞疗法相当的促创面愈合效果,且具有低抗原性、更好的生物... 创面愈合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中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创面愈合的关键步骤之一,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被证明可产生与干细胞疗法相当的促创面愈合效果,且具有低抗原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关于细胞外囊泡促创面愈合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被认为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该文主要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囊泡在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中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外囊泡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伤口愈合 细胞外囊泡
原文传递
硬悬吊技术在东方人重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赵海福 刘欢 +1 位作者 刘湘君 方柏荣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硬悬吊技术在东方人重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硬悬吊技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重睑成形术中... 目的探讨硬悬吊技术在东方人重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硬悬吊技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重睑成形术中,内固定方式采用硬悬吊技术,即将上睑提肌腱膜、眶隔残端及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固定于睑板上缘。术后随访观察重睑线的高度、弧度及切口瘢痕情况,手术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医生通过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的照片,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100只眼),男3例,女47例,年龄17~45岁,平均25岁。所有患者均为先天性双侧单睑,43例为初次行重睑术,7例为重睑修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双侧重睑皱褶不对称,其余48例患者重睑皱褶形态稳定、弧度自然、高度和宽度适宜、双侧对称,无明显切口瘢痕。术后效果评价:显著有效42例,有效6例,一般2例,疗效满意度为96%(48/50)。结论硬悬吊技术在东方人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中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术后效果,并且重睑褶皱形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 眼睑 整形 美容 年轻化 手术方法 重睑成形术 硬悬吊技术
原文传递
重睑术后医源性上睑下垂修复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湘君 方柏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目的总结亚洲人重睑术后医源性上睑下垂的病因机制以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广泛查阅关于修复重睑术后医源性上睑下垂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相关解剖机制、现有治疗方案及其适应证。结果医源性上睑下垂是重睑术后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 目的总结亚洲人重睑术后医源性上睑下垂的病因机制以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广泛查阅关于修复重睑术后医源性上睑下垂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相关解剖机制、现有治疗方案及其适应证。结果医源性上睑下垂是重睑术后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与上睑凹陷、重睑过宽等其他眼睑畸形合并出现,导致修复具有一定难度。病因机制主要为组织及瘢痕不当粘连、上睑组织去除不当及提肌动力系统某一环节损伤所致。无论是切开法重睑术后还是埋线法重睑术后发生上睑下垂,均应行切开修复。修复原则包括手术松解组织粘连、解剖复位,修复损伤组织,关键是利用周围组织或移植脂肪预防粘连。结论临床上行医源性上睑下垂修复时,应根据其上睑下垂病因及严重程度,结合治疗原则选择合适术式,才能达到较好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术后修复 医源性上睑下垂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颞部脂肪室的解剖学研究及在颞部大容量脂肪移植中的意义
20
作者 葛皓杰 林彪斌 方柏荣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646-654,共9页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探索颞部主要脂肪室的解剖层次和自体脂肪的填充入路,以及临床回顾性分析大容量脂肪填充颞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5具新鲜尸头(10侧,年龄25~50岁,男性2具,女性3具)的颞部脂肪室解剖,明确颞部脂肪室大容量填充的安全、...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探索颞部主要脂肪室的解剖层次和自体脂肪的填充入路,以及临床回顾性分析大容量脂肪填充颞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5具新鲜尸头(10侧,年龄25~50岁,男性2具,女性3具)的颞部脂肪室解剖,明确颞部脂肪室大容量填充的安全、稳定的层次。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颞部脂肪移植患者资料。按照脂肪填充注射层次和量,将纳入患者分为大容量组和常规组。大容量组需要满足填充层次至少包括3层脂肪室,填充量一般大于15 ml;常规组仅填充1~2个层次,为皮下脂肪和颞中筋膜,填充量一般小于15 ml。术中从额部发际线内进针,针对主要的脂肪室进行脂肪注射。对比研究2组的单侧注射剂量及术后3个月的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术后3个月随访评估时,以首次手术中利用剩余脂肪制作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进行局部微调。结果:解剖研究发现颞部存在浅、中、深3层主要脂肪室,即皮下脂肪层、颞浅脂肪垫及颞深脂肪垫;年老患者颞部的皮下脂肪菲薄,颞浅脂肪垫及颞深脂肪垫萎缩明显,对颞部浅层软组织支撑作用明显减弱,颞深脂肪垫可见明显萎缩伴一定程度的下移。临床研究共纳入50例接受双侧颞部脂肪移植的女性患者,常规组和大容量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为(32.7±7.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2±1.9)kg/m 2;大容量组年龄为(32.5±8.3)岁,BMI为(19.8±2.0)kg/m 2;两组的年龄和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容量组填充剂量为(19.66±4.61)ml/侧,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为(4.32±0.63)分,患者满意率为92.0%(23/25);常规组填充剂量为(11.06±2.62)ml/侧,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为(3.32±0.80)分,患者满意率为68.0%(17/25);这3个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容量组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更加满意。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感染、脂肪液化、栓塞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解剖研究证明了颞部主要的3层脂肪室填充层次明确,尤其是颞深脂肪垫的穿刺入路安全而可行,为颞部大容量脂肪填充提供了依据,相较于传统的浅层填充,多层次大容量填充可明显提高填充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脂肪室 脂肪移植 颞部年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