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自萃取功能的相变CO_(2)吸收剂体系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陆诗建 刘含笑 +5 位作者 吴黎明 方梦祥 俞徐林 赵东亚 刘玲 康国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3,I0017,共12页
二氧化碳(CO_(2))捕集工程应用的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高、传质速率低、运行损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CO_(2)捕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开发适用于低分压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该相变吸收体系以亲水性胺N-氨乙基哌... 二氧化碳(CO_(2))捕集工程应用的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高、传质速率低、运行损耗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CO_(2)捕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开发适用于低分压CO_(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该相变吸收体系以亲水性胺N-氨乙基哌嗪(N-aminoethyl piperazine,AEP)为主吸收体系,添加亲脂性分相剂二正丁胺(Di-n-butylamine,DPA)和活化剂(activator,ACT)。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捕集CO_(2)连续测试实验研究该相变吸收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负载达1.082 mol CO_(2)/mol溶液,再生温度降至98.5℃,具有优异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NMR分析表明,反应产物具有氨基甲酸盐分子结构,捕集CO_(2)连续测试实验研究与同浓度3 mol/L一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溶液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相同再生能耗下,单位体积同浓度相变体系相比MEA吸收容量提高33%以上;相同再生能耗下相变体系的再生率比MEA提高15%,相同再生率下相变体系的再生能耗比MEA降低31%以上。结果表明,该相变吸收剂对于低分压CO_(2)捕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亲水性胺 亲酯性胺 再生能耗 自萃取 相变体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氮掺杂活性炭的制备和CO_(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玉 方梦祥 +3 位作者 余鹏 吕通 岑建孟 夏芝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氮掺杂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极其复杂,单一因素的定性分析无法满足对制备条件的准确调控,而多因素耦合量化分析可以弥补不足。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与尿素共热解制备氮掺杂活性炭,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进行建模... 氮掺杂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极其复杂,单一因素的定性分析无法满足对制备条件的准确调控,而多因素耦合量化分析可以弥补不足。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与尿素共热解制备氮掺杂活性炭,通过响应曲面法(RSM)进行建模,以量化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对活性炭产率和不同温度下(25℃,50℃和75℃)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且在此实验设计基础上利用线性拟合方法预测不同温度下CO_(2)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活性炭产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单因素依次为掺氮比(尿素与煤沥青的质量比)、活化温度、碱碳比(KOH与煤沥青的质量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的耦合作用影响最显著,碱碳比是影响活性炭CO_(2)吸附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但随吸附温度升高其他因素影响显著性增强;不同温度下CO_(2)吸附量可以进行相互预测,且相邻温度下CO_(2)吸附量之间的预测效果更好;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650℃、活化时间1.25 h、碱碳比2.5、掺氮比0.3,相应的活性炭产率可达59.316%,在25℃,50℃和75℃下CO_(2)吸附量分别为3.474 mmol/g,2.355 mmol/g,1.358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优化 活性炭 产率 CO_(2)吸附性能
下载PDF
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大勇 谷小虎 +2 位作者 刘欧阳 林雄超 方梦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6,共6页
介绍了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低共熔溶剂、非水吸收剂和催化解析,指出相变吸收剂吸收能力强,但解析能耗高,并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离子液体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可调控性... 介绍了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低共熔溶剂、非水吸收剂和催化解析,指出相变吸收剂吸收能力强,但解析能耗高,并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离子液体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可调控性等优点,但存在合成复杂、成本高、黏度大等缺点;低共熔溶剂蒸汽压极低、溶解性能好、结构和性质具有可调性,黏度低,但是吸收量低,不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场景;非水吸收剂具有腐蚀性低、解析能耗低,但无法管道输送,成本高;还可以在吸收剂中调控催化体系,可快速诱导吸收溶剂再生,降低再生能耗,但催化剂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提出未来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可通过精细地分子设计和合成、引入新的功能基团,制备出成本更低、环境影响更小、吸收性能更强和热稳定性佳、再生能耗低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相变吸收剂 离子液体吸收剂 低共熔溶剂 非水吸收剂
下载PDF
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垂直管式降膜再沸器传热传质研究
4
作者 许利华 邓峰 +3 位作者 吕勋 李蓝茜 王涛 方梦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统热工实验,以验证降膜再沸器的传热传质性能并寻找最优操作参数。通过降膜流动实验发现,优化接管开孔和分布槽孔径后的液体分布器不均匀度可显著降低至0.026。结果表明,随着管内液相流速的增加及层流与湍流状态的转变,降膜再沸器总传热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随着蒸汽质量流量由60kg/h增加至70kg/h和80kg/h,再生率可由10%左右上升至20%左右,最高可达到24.7%,从而促进了胺溶液的二次解吸。增加蒸汽流量和胺溶液进口温度,降膜再沸器热流量逐渐增大,整体传热性能逐渐增强,总传热系数随之增加。所开发的CO_(2)化学吸收管式降膜再沸器,实现了降低吸收剂在再沸器内停留时间,同时提升了再沸器传热效率及胺溶液CO_(2)再生率,有望显著降低碳捕集再生热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再沸器 液体分布器 碳捕集 传热性能 解吸性能
下载PDF
甲基二乙醇胺-二元胺混合体系烟气CO_(2)吸收再生性能研究
5
作者 孙宇航 李超 +5 位作者 王争荣 孙路长 王凯亮 胡昔鸣 方梦祥 张锋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3期468-477,共10页
【目的】研究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不同二元胺混合后配方的吸收再生性能。【方法】在体积分数12%的CO_(2)和88%的N_(2)模拟烟气环境下,以MDEA为主剂,分别添加乙二胺(EDA)、1,3-丙二胺(DAP)、3-甲氨基丙胺(MAPA)、羟乙基乙二胺(AEEA)、 N... 【目的】研究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不同二元胺混合后配方的吸收再生性能。【方法】在体积分数12%的CO_(2)和88%的N_(2)模拟烟气环境下,以MDEA为主剂,分别添加乙二胺(EDA)、1,3-丙二胺(DAP)、3-甲氨基丙胺(MAPA)、羟乙基乙二胺(AEEA)、 N, N-二甲基乙二胺(DMEDA)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DMPDA)作为活化剂。在总胺质量分数为40%的条件下,以主剂与活化剂的质量比1∶1、2∶1、3∶1配置化学吸收剂。通过比较鼓泡吸收和油浴再生实验,得到不同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再生速率和循环容量,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吸收剂配方。【结果】MDEAEDA体系在MDEA与EDA的质量比1∶1时吸收性能最佳;MDEA-DMEDA体系在MDEA与DMEDA的质量比2∶1时再生性能最佳,循环容量达到1.7 mol/kg;MDEA-AEEA体系在MDEA与AEEA的质量比1∶1时整体性能达到最优,循环容量可以达到1.49 mol/k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工业上混合胺液的配方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吸收性能 再生性能 甲基二乙醇胺(MDEA) 二元胺
下载PDF
少水胺吸收剂CO_(2)捕集工艺的中试试验与技术经济性评价
6
作者 刘飞 祁志福 +1 位作者 方梦祥 丁浩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97-3904,I0012,共9页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但其运行和投资成本高是技术难题。该文采用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开发的低再生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在真实燃烧后烟气条件下的中试平台上,试验研究少水胺吸收剂的CO_(2)捕集率...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但其运行和投资成本高是技术难题。该文采用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开发的低再生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在真实燃烧后烟气条件下的中试平台上,试验研究少水胺吸收剂的CO_(2)捕集率、再生能耗、挥发性胺排放等性能,并通过流程模拟与成本测算,评估技术经济性。中试结果表明,烟气流量为260~280 m^(3)/h,CO_(2)浓度(干基)约12%,少水胺体系(水质量浓度约15%)实现稳定运行,CO_(2)捕集率高于90%,再生能耗低至2.35 GJ/t CO_(2),胺挥发排放较高(约110~380 mg/m^(3))。在Aspen Plus建立10000 m^(3)/h烟气CO_(2)捕集工艺流程,相比常规一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工艺,少水胺工艺系统的投资成本降低12%,运行成本降低20%。该少水胺吸收剂具有CO_(2)捕集率高、再生能耗低、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有望在工业示范中应用。该文研究结果可为万t级/年CO_(2)捕集示范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CO_(2)捕集 少水胺 中试试验 再生能耗 胺排放 工艺模拟 技术经济
下载PDF
低氧燃烧对炉内石灰脱硫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卢鑫耀 王勤辉 +2 位作者 王波 程乐鸣 方梦祥 《能源工程》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了探究流化床锅炉低氧燃烧对炉内石灰脱硫过程的影响,在小型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开展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0.6~1.2)下炉内石灰脱硫实验研究。通过炉内烟气组分变化特性、脱硫灰渣含硫量变化特性和脱硫石灰产物特性的研究,揭示了不同... 为了探究流化床锅炉低氧燃烧对炉内石灰脱硫过程的影响,在小型鼓泡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开展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0.6~1.2)下炉内石灰脱硫实验研究。通过炉内烟气组分变化特性、脱硫灰渣含硫量变化特性和脱硫石灰产物特性的研究,揭示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炉内石灰脱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空气过量系数大于1.0时,含硫烟气主要是SO_(2),灰渣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对石灰固硫影响较小。当工况转变为缺氧燃烧时,烟气中的硫主要以H_2S形式存在,灰渣中的硫化物硫的含量最高,有机硫和硫酸盐硫次之,石灰中含硫产物大幅下降。从脱硫剂的利用率上考虑,建议低氧燃烧时空气过量系数宜控制1.0以上但尽可能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燃烧 炉内石灰脱硫 过量空气系数 烟气特性 脱硫灰渣含硫量
下载PDF
新型均相少水吸收剂降解和抗降解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威 葛春亮 +4 位作者 丁得龙 袁静娟 胡杭天 方梦祥 王涛 《能源工程》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基于NMP物理溶剂的双胺类N,N-二甲基-1,3-丙二胺(DMPDA)和N,N-二甲基-乙二胺(DMEDA)少水吸收剂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氨基甲酸盐的环化反应是吸收剂的初始降... 少水吸收剂由于其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基于NMP物理溶剂的双胺类N,N-二甲基-1,3-丙二胺(DMPDA)和N,N-二甲基-乙二胺(DMEDA)少水吸收剂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氨基甲酸盐的环化反应是吸收剂的初始降解反应步骤,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降解连锁反应,由于DMEDA分子结构两个胺基间仅有两个碳链间隔,空间位阻效应强,不利于发生降解初始反应,因此ENH-5%H_(2)O四周降解速率较低,仅为17.019%。DMEDA-H_(2)O、ENH-5%H_(2)O和ENH-15%H_(2)O相比MEA-H_(2)O降解速率分别下降了20.5%、25.2%以及21.3%。研究发现添加抗降解剂酒石酸钾钠及EDTA后的ENH-5%H_(2)O四周降解速率进一步得到下降,其中EDTA抗降解剂优化抗降解性能效果更优,四周降解速率相比未添加抗降解剂ENH-5%H_(2)O下降了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化学吸收 均相少水吸收剂 氧化降解 降解机理
下载PDF
二氧化碳矿化高钙基固废制备微细碳酸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文秀 杨宇航 +3 位作者 黄艳 王涛 王镭 方梦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47-2057,共11页
微细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填充物,广泛地应用于造纸、油墨、橡胶、塑料等行业。随着当前碳减排行动的日趋深入,微细碳酸钙制备从原料到工艺路线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利用工业高钙原料,如钢渣、电石渣、废弃石膏等作为钙源耦合CO_(2)... 微细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填充物,广泛地应用于造纸、油墨、橡胶、塑料等行业。随着当前碳减排行动的日趋深入,微细碳酸钙制备从原料到工艺路线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利用工业高钙原料,如钢渣、电石渣、废弃石膏等作为钙源耦合CO_(2)制备微细碳酸钙的技术越来越被关注。本文综述了CO_(2)矿化高钙固废制备微细碳酸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采用氧化钙、氢氧化钙、硫酸钙以及高钙基工业固废等材料制备微细碳酸钙进行了具体介绍。比较了在不同材料与CO_(2)矿化反应制备碳酸钙的技术特性以及优化碳酸钙产品性能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对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微细碳酸钙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环境经济性评价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初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CO_(2)矿化高钙固废制备微细碳酸钙的规模化应用主要受限于碳酸钙结晶速度快、运行成本高及能源强度大等方面。为更好地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建议如下:一是针对碳酸钙结晶过程,着眼于微观反应机制和高钙固废材料特性,开发有效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控制方法;二是将工业固废资源化与合成精细化碳酸钙技术耦合,推进特定工艺开发和装置研发;三是基于控制方法和装备开发,对特定工艺路线展开全生命周期环境和经济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工业固废 CO_(2)矿化 微细碳酸钙 碳减排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气化细渣掺烧煤和生物质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晓慧 颜济青 +2 位作者 方梦祥 王勤辉 匡建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气化细渣目前以堆放填埋为主,环保压力大,如何高效利用低热值气化细渣是关注热点。合成甲醇和煤油的煤气化工艺排出的2种气化细渣总量较大、处理困难。对2种气化细渣进行粒径分析及SEM观察,发现气化细渣粒径较小,大部分小于100μm,整体... 气化细渣目前以堆放填埋为主,环保压力大,如何高效利用低热值气化细渣是关注热点。合成甲醇和煤油的煤气化工艺排出的2种气化细渣总量较大、处理困难。对2种气化细渣进行粒径分析及SEM观察,发现气化细渣粒径较小,大部分小于100μm,整体结构破碎,由较多熔融聚合形成的球形颗粒和不规则孔隙构成。掺烧是利用低热值燃料的有效手段,将气化细渣与煤、生物质以不同比例掺烧,分析其燃烧特性,并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化细渣与煤、生物质掺烧可大幅提高气化细渣燃烧性能,降低燃烧所需活化能。纯甲醇渣、煤油渣燃烧所需活化能分别为105.10和100.80 kJ/mol,甲醇渣、煤油渣与煤掺烧后,气化细渣掺烧比例为30%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3.64×10^(8)和25.96×10^(8);活化能最低,分别为89.46和83.76 kJ/mol。气化细渣内含丰富孔隙结构,一定比例的气化细渣与煤掺烧可增大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气体吸附扩散,缩短燃烧达到最大燃烧速率的时间,提前达到最大燃烧强度。甲醇渣、煤油渣与生物质掺烧,气化细渣掺烧比例为30%时,活化能最小,分别为72.14、69.59 kJ/mol,生物质的燃烧温度区间低于气化细渣,可对气化细渣燃烧过程起预热作用,显著降低气化细渣固定碳燃烧所需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燃料 气化细渣 掺烧 热重 燃烧特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碳捕集吸收塔改性塑料填料的传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宇涛 顾永正 +6 位作者 赵瑞 黄艳 方梦祥 余学海 董文峰 王涛 王勤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688-4696,共9页
用塑料填料代替不锈钢填料能显著降低碳捕集吸收塔的投资成本,为提高填料传质效率,需要评估其在不同吸收剂环境下的传质性能。该文以CO_(2)(空气)-NaOH水溶液体系为基础,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表面张力和添加聚乙二醇改变溶液粘... 用塑料填料代替不锈钢填料能显著降低碳捕集吸收塔的投资成本,为提高填料传质效率,需要评估其在不同吸收剂环境下的传质性能。该文以CO_(2)(空气)-NaOH水溶液体系为基础,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表面张力和添加聚乙二醇改变溶液粘度来模拟不同的吸收剂环境。在内径为300mm、填料高度为2000mm的填料塔中,测试并比较ST250Y亲水改性塑料填料和不锈钢填料的传质性能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改性塑料填料与不锈钢填料传质性能在多种工况条件下都表现出相似特性,塑料填料在低表面张力的吸收剂环境中更具优势。在实验的基础上,拟合2种填料的预测关联式,能够有效预测在不同气速、液体表面张力和粘度条件下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亲水改性塑料规整填料 表面张力 气速 粘度 有效传质面积
下载PDF
CO_(2)矿化燃煤灰渣基加气混凝土配方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达清 罗旷 +5 位作者 张威 李贺东 王涛 陈彪 张力 方梦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为实现燃煤固体废弃物和捕集后CO_(2)的资源化利用,以煤基废弃物燃煤灰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以矿渣为补充胶凝材料,研究了固废配比、矿化养护压力、矿化养护温度对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和CO_(2)固定率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了不同... 为实现燃煤固体废弃物和捕集后CO_(2)的资源化利用,以煤基废弃物燃煤灰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以矿渣为补充胶凝材料,研究了固废配比、矿化养护压力、矿化养护温度对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和CO_(2)固定率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了不同矿化养护制度下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压汞法研究了不同养护工况对加气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剩余水灰比有助于提高加气混凝土的CO_(2)固定率和早期抗压强度;CO_(2)养护压力由0.05 MPa上升至1.00 MPa时,加气混凝土的固碳率提高24.8%,抗压强度先上升后降低,养护压力在0.1 MPa时达到峰值;CO_(2)养护温度由25℃上升至105℃时,加气混凝土固碳率和抗压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固碳率在45℃时达到最大值7.21%,抗压强度在65℃时达最大值3.53 MPa;通过XRD和SEM分析可知,主要矿化产物为碳酸钙,并以方解石和球霰石的形态存在,较高养护压力(≥0.2 MPa)易导致产物界面出现细微裂缝,而随养护温度升高,矿化产物与水化产物同时出现;通过MIP分析可知,矿化养护对加气混凝土孔隙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粒径小的碳酸钙等产物可填充10~50 nm孔隙,另一方面,矿化放热及产物体积膨胀会导致30~60μm孔隙增加,提高养护温度可优化微观结构,使孔隙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气混凝土 燃煤灰渣 矿渣 矿化养护
下载PDF
燃煤烟气碳捕集两相吸收剂开发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琪悦 方梦祥 +5 位作者 周康 王涛 张威 葛春亮 张力 刘飞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化学吸收法捕集燃煤烟气中的CO_(2)是一种有效的降低CO_(2)排放的方式。两相吸收剂与传统有机胺吸收剂相比,能够明显降低捕集过程中的再生能耗,降低捕集成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两相吸收剂,以物理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分相剂,乙醇胺和... 化学吸收法捕集燃煤烟气中的CO_(2)是一种有效的降低CO_(2)排放的方式。两相吸收剂与传统有机胺吸收剂相比,能够明显降低捕集过程中的再生能耗,降低捕集成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两相吸收剂,以物理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分相剂,乙醇胺和羟乙基乙二胺作为主剂,对其吸收再生性能、黏度、水相占比与分相区间进行了测试,将两相分别进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分相机理。针对配方中的有机胺成分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吸收剂配方吸收再生性能均优于传统的5 mol/L乙醇胺吸收剂,循环吸收容量可达2.086 mol/kg,99%以上的CO_(2)富集在水相,进入再生塔的吸收剂流量可减少约40%,富水相黏度低于10 mPa·s,理论再生能耗(以CO_(2)计)为2.688 GJ/t,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吸收剂 化学吸收 有机胺 CO_(2)捕集 燃煤烟气
下载PDF
燃煤电厂烟气CO_(2)化学吸收捕集液-液两相吸收剂开发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海周 吴大卫 +3 位作者 范永春 罗必雄 裴爱国 方梦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0,共10页
燃烧后化学吸收技术是现阶段最成熟的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技术之一。由于传统的胺基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不利于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应用。液-液两相吸收剂能大幅降低再生能耗,具备替代传统吸收剂的前景。综述了两相吸收剂的技... 燃烧后化学吸收技术是现阶段最成熟的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技术之一。由于传统的胺基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不利于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的推广应用。液-液两相吸收剂能大幅降低再生能耗,具备替代传统吸收剂的前景。综述了两相吸收剂的技术特点和研发进展,根据吸收剂组成将两相吸收剂分成混合胺型两相吸收剂(活性胺+三级胺分相剂+水)、有机溶剂型两相吸收剂(活性胺+有机溶剂分相剂+水)和无水型两相吸收剂(活性胺+三级胺/有机溶剂分相剂)3种类型,重点对这3种类型两相吸收剂的分相行为、能耗、黏度、吸收负荷等特性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溶剂型两相吸收剂在能耗(1.5~3.2 GJ/t)、黏度(可控制在20 mPa·s以下)和成本(有机溶剂分相剂+水更具成本潜力)等方面优势相对更明显。两相吸收剂作为新型吸收剂,相比传统胺吸收剂在工业应用方面仍存在富相黏度较高、吸收剂成本较高、分相稳定控制难等较多挑战。为加快两相吸收剂的工程应用,未来需要在低能耗配方体系优化、降低富相黏度和吸收剂损耗、提升分相控制能力以及开展长周期运行测试,提升工艺稳定和可靠性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液-液两相吸收剂 工业应用 再生能耗 黏度
下载PDF
基于有机胺构效关系优选燃煤烟气CO_(2)吸收剂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飞 祁志福 +3 位作者 胡杭天 申震 方梦祥 厉宸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58-3467,共10页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唯一可大规模应用的技术路线,由于缺乏高性能的有机胺吸收剂,该技术的工业推广受到极大限制。基于构效关系,优选出结构上含有1个仲氨基(NH)、1个羟基(OH)、碳链长3~6的直链有机胺,具有低反应热、高...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燃烧后CO_(2)捕集唯一可大规模应用的技术路线,由于缺乏高性能的有机胺吸收剂,该技术的工业推广受到极大限制。基于构效关系,优选出结构上含有1个仲氨基(NH)、1个羟基(OH)、碳链长3~6的直链有机胺,具有低反应热、高解吸速率、低挥发、高吸收速率、高吸收容量和低粘度等较优性能。结合CO_(2)鼓泡吸收、热解吸、粘度测量等实验以及再生能耗评估,优选出N-乙基乙醇胺(ethylaminoethanol, EMEA)/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pyrrolidone,NMP)是较有潜力的CO_(2)吸收剂。与30%MEA相比,EMEA/NMP的吸收速率提高30%,解吸速率提高60%,再生能耗降低42%。可知,EMEA/NMP是较有潜力的低能耗少水胺吸收剂,可应用于燃煤电厂等烟气CO_(2)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 构效关系 再生能耗 吸收速率 解吸速率
下载PDF
二氧化碳矿化养护全固废加气混凝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旷 张威 +4 位作者 张力 王涛 陈瑶姬 李贺东 方梦祥 《能源工程》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实现二氧化碳在加气混凝土中的封存利用,以电石渣和矿渣两种工业固废为原料,研究了原料掺比、养护压力和养护时间对全固废加气混凝土CO_(2)固定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试件的固碳率随电石渣掺量的增加而升高,抗压强... 为实现二氧化碳在加气混凝土中的封存利用,以电石渣和矿渣两种工业固废为原料,研究了原料掺比、养护压力和养护时间对全固废加气混凝土CO_(2)固定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试件的固碳率随电石渣掺量的增加而升高,抗压强度随电石渣掺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电石渣和矿渣的掺量分别为40%和60%时,7 d抗压强度最优;提高养护压力或增加养护时间均可提高试件的固碳率,总养护时间为4 h时,前1 h内加气混凝土对CO_(2)的吸收量达到总固碳量的88.3%,当养护压力为0.5 MPa,养护时间为2 h时,试件7 d抗压强度达到1.69 MPa;经XRD和SEM分析可知,CO_(2)主要与加气混凝土中的Ca(OH)2发生反应,产物为碳酸钙晶体,并以方解石和球霰石两种晶型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气混凝土 电石渣 矿渣 矿化养护
下载PDF
活化和热解气氛对半焦基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祝瑞欣 骆仲泱 +2 位作者 王勤辉 方梦祥 岑建孟 《能源工程》 2023年第4期52-61,共10页
以煤炭分级转化半焦为原料,采用廉价烟气活化法制备适用于小分子污染物吸附脱除的活性炭,分别从活化工况、活化气氛、热解气氛三方面探究并对比了其物化性质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分级转化半焦经烟气活化,在最优工况下可以得到比表面积... 以煤炭分级转化半焦为原料,采用廉价烟气活化法制备适用于小分子污染物吸附脱除的活性炭,分别从活化工况、活化气氛、热解气氛三方面探究并对比了其物化性质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分级转化半焦经烟气活化,在最优工况下可以得到比表面积为798.27 m2/g的活性炭,其微孔体积为0.327 cm3/g,碘值可达1056.84 mg/g。当固定烟气气氛中两种组分的浓度时,活性炭的碘值、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随第三种组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对比氮气热解半焦和模拟煤炭分级转化多联产系统的煤气热解半焦所制的活性炭,煤气半焦活性炭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碘值均有所提高,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能耗,最优活化时间降低50%,经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热解气 烟气 微孔 吸附
下载PDF
负载型氨硼烷水解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18
作者 潘强 刘欧阳 +2 位作者 谷小虎 方梦祥 林雄超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40,共14页
氨硼烷(AB)作为一种液相储氢材料,因其氢含量高而倍受关注。然而,AB水解的速率缓慢且催化机理未决影响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开发高效AB水解制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负载型AB水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中心材料,以及... 氨硼烷(AB)作为一种液相储氢材料,因其氢含量高而倍受关注。然而,AB水解的速率缓慢且催化机理未决影响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开发高效AB水解制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负载型AB水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中心材料,以及碳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过渡金属碳化物、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金属有机框架、金属氮化物和共价有机框架等载体材料;讨论了AB水解的反应机理,并对AB水解制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硼烷 负载型催化剂 载体材料 催化机理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9
作者 方梦祥 姚鹏 +3 位作者 岑建孟 余春江 王勤辉 骆仲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4-751,共8页
含酚废水对环境和生物有较大危害,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废水。活性炭作为良好的吸附剂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也常被用于吸附处理含酚废水。最新的研究集中于开发利用各种含碳原材料,并探究活性炭制备和改性方法,以改善活性炭对酚类的吸附性能... 含酚废水对环境和生物有较大危害,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废水。活性炭作为良好的吸附剂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也常被用于吸附处理含酚废水。最新的研究集中于开发利用各种含碳原材料,并探究活性炭制备和改性方法,以改善活性炭对酚类的吸附性能。部分机理研究则关注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及其对吸附酚类性能的影响。本文从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出发,归纳整理活性炭吸附酚类的特性和机理,分析吸附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推论和展望。分析表明含碳量高的原材料适合制备活性炭,尤其是含碳废弃物。活性炭的苯酚吸附性能受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的共同影响,这对于活性炭的制备和改性有指导意义。活性炭吸附苯酚的具体应用中,需要控制粒度、pH、温度、吸附时间和竞争吸附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废水 制备 改性
下载PDF
双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方梦祥 施正展 +3 位作者 王树荣 余春江 骆仲泱 岑可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57,61,共5页
设计了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生产民用煤气的双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 ,在小型试验台上就运行参数和结构尺寸对物料循环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提出了合理的运行参数。在试验基础上 ,建立了颗粒通过水平孔口的物料循环模型 。
关键词 双流化床 物料循环系统 试验 生物质气化 民用煤气 结构尺寸 运行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