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泉》和“革命的浪漫諦克”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浴晓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7-67,共11页
一一种新的文学在它发生的时候,总难免带着某种程度的幼稚性。当着新的文学发展壮大之后,初期那些幼稚的创作往往被多数人们所遗忘了。但它们在历史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抹杀的。据说有人,当他吃完第三个馒头感到饱足之时,后... 一一种新的文学在它发生的时候,总难免带着某种程度的幼稚性。当着新的文学发展壮大之后,初期那些幼稚的创作往往被多数人们所遗忘了。但它们在历史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抹杀的。据说有人,当他吃完第三个馒头感到饱足之时,后悔地说:早知如此可以不吃那第一、第二个馒头。人们把这当作笑话,对这种愚人给予应有的嘲弄。这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当初的幼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大革命失败后 左翼作家 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瞿秋白 作品 文学创作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文学发展
下载PDF
赵树理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
2
作者 方浴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79-84,共6页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创作个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我以为有三个方面: 一、坚持写自己所看到的,不为观念而牺牲现实赵树理说他有一条创作原则:“有多少写多少”。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他写的东西都必须...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独特创作个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的现实主义特征,我以为有三个方面: 一、坚持写自己所看到的,不为观念而牺牲现实赵树理说他有一条创作原则:“有多少写多少”。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他写的东西都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亲自感受到的。因为坚持从生活出发,写出的作品不能“完整”地符合某种理论、观念,他为此受到过某些评论的指责。本来一种理论如果是正确的,它一定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种理论与实生活总是统一的。然而,抽象化的东西并不等于实生活。例如社会主义时期的级阶矛盾,归纳成为理论,可能只有几十个字,而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十分纷纭复杂、丰富多彩,绝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作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创作生命永不枯萎,那就绝不可脱离生活,而躺在书本上。坚持“有多少写多少”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农业合作化运动 现实主义作家 两条道路斗争 小生产者 富裕中农 太行山区 新富农 封建势力 地主
下载PDF
鲁迅和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
3
作者 方浴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60-68,共9页
一九三一年二月,五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两年后,鲁迅先生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对青年战友表示沉痛的悼念。文章的最后,鲁迅怀着无限悲忿之情,英勇宣告:“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个予言在十几年后得... 一九三一年二月,五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两年后,鲁迅先生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对青年战友表示沉痛的悼念。文章的最后,鲁迅怀着无限悲忿之情,英勇宣告:“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个予言在十几年后得到了实现。然而,在“四人邦”篡夺了舆论工具的时期,居然又发生了不准“记起他们”和“再说他们”的事!他们倒行逆施,要把历史重新推回到那“吟罢低眉无写处”的黑暗中去!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鲁迅 反革命 毛主席 文艺运动 革命者 文艺界 关键时刻 一致性 领导人
下载PDF
不容石一歌歪曲鲁迅对“蛀虫”的批判
4
作者 方浴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6期65-69,共5页
“四人帮”明明历来反对鲁迅,却要装出鲁迅精神捍卫者和权威解释者的姿态;明明是被鲁迅所痛斥的货真价实的“蛀虫”,却要借鲁迅之名把大批革命领导干部打成大“蛀虫”。说奇不奇,这就是“四人帮”搞阴谋诡计的鬼蜮伎俩。在他们抛出“老... “四人帮”明明历来反对鲁迅,却要装出鲁迅精神捍卫者和权威解释者的姿态;明明是被鲁迅所痛斥的货真价实的“蛀虫”,却要借鲁迅之名把大批革命领导干部打成大“蛀虫”。说奇不奇,这就是“四人帮”搞阴谋诡计的鬼蜮伎俩。在他们抛出“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加紧篡党夺权的步伐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蛀虫 革命文学 批判 领导干部 反革命 左翼作家 四人帮 民主派 鲁迅精神
下载PDF
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
5
作者 方浴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75-84,共10页
“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鲁迅在三十年代说的这句名言,正可以十分恰当地用来评价三十年代党所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由于当时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都很尖锐、激烈,这个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矛盾,它有功也有过。对这些功过作... “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鲁迅在三十年代说的这句名言,正可以十分恰当地用来评价三十年代党所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由于当时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都很尖锐、激烈,这个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矛盾,它有功也有过。对这些功过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是现代文学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野心,在炮制“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时,极其阴险地把三十年代文艺作为“十七年黑线”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不但全盘否定解放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文艺,而且也全盘否定革命文艺的历史。为了深入揭批“四人帮”,在文学和历史领域中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有必要对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进行重新评价,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本文想从“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这一段文艺运动作概括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革命文艺 四人帮 文艺运动 毛主席 形成过程 文艺界 王明路线 机会主义路线 领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