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典文学作品中民族传统道德的精粹
1
作者
方溢华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2年第4期11-14,共4页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正是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交柱。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札根在自己的土地上...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正是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交柱。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札根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有所依托,有所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文学运用形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民族传统道德
杜丽娘
伦理道德观念
崔莺莺
诗人杜甫
中国诗史
悲歌一曲
元代杂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掬悲伤泪,倾诉两样情-《西湘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方溢华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戏剧
《西厢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文学
英国
王实甫
莎士比亚
主题
审美心理
全文增补中
浪子的才情,塞士的心态-元曲作家审美心理分析
3
作者
方溢华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22-30,共9页
关键词
元代
戏曲
戏曲作家
审美心理
悲剧性
感伤性
文化
生活阅历
全文增补中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因
4
作者
方溢华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21-28,共8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出现在明末清初的独特文学现象-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探索。首先,传统的审美价值判断是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的,到了明朝末年,发展到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大胆追求,反映在文学上则涌现了一批表现平等、美满的爱情小说。其...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出现在明末清初的独特文学现象-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探索。首先,传统的审美价值判断是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的,到了明朝末年,发展到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大胆追求,反映在文学上则涌现了一批表现平等、美满的爱情小说。其次,明清之际中下层文人群体心理欲望受到压抑,要求发泄,形成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动力。再次,中国世情文学中的爱情小说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悲剧式的故事演变为风流才子与富于人情的佳人的幸福、欢乐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才子佳人小说
成因
审美趣味
群体心理
世情文学
爱情小说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古典文学作品中民族传统道德的精粹
1
作者
方溢华
机构
广州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2年第4期11-14,共4页
文摘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正是它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交柱。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札根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有所依托,有所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文学运用形象思维。
关键词
古典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民族传统道德
杜丽娘
伦理道德观念
崔莺莺
诗人杜甫
中国诗史
悲歌一曲
元代杂剧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掬悲伤泪,倾诉两样情-《西湘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方溢华
出处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戏剧
《西厢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文学
英国
王实甫
莎士比亚
主题
审美心理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I561.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浪子的才情,塞士的心态-元曲作家审美心理分析
3
作者
方溢华
出处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22-30,共9页
关键词
元代
戏曲
戏曲作家
审美心理
悲剧性
感伤性
文化
生活阅历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因
4
作者
方溢华
出处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21-28,共8页
文摘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出现在明末清初的独特文学现象-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探索。首先,传统的审美价值判断是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的,到了明朝末年,发展到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大胆追求,反映在文学上则涌现了一批表现平等、美满的爱情小说。其次,明清之际中下层文人群体心理欲望受到压抑,要求发泄,形成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动力。再次,中国世情文学中的爱情小说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悲剧式的故事演变为风流才子与富于人情的佳人的幸福、欢乐的结合。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才子佳人小说
成因
审美趣味
群体心理
世情文学
爱情小说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典文学作品中民族传统道德的精粹
方溢华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掬悲伤泪,倾诉两样情-《西湘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分析
方溢华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0
全文增补中
3
浪子的才情,塞士的心态-元曲作家审美心理分析
方溢华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0
全文增补中
4
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因
方溢华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