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康复中星形细胞与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方燕南 黄海威 +4 位作者 陶玉倩 李玲 丁明晖 李花 曾进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梗塞后的康复机制。方法:用易卒中型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走平衡木法评价大鼠康复功能。于电刺激治疗后第1、3、6、9周末在脑梗塞灶...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梗塞后的康复机制。方法:用易卒中型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走平衡木法评价大鼠康复功能。于电刺激治疗后第1、3、6、9周末在脑梗塞灶边缘区观察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神经丝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神经元凋亡及脑微血管舒张情况。结果:治疗组从3~9周末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在脑梗塞边缘区上述表达及脑微血管舒张数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其机理可能是电刺激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增强神经元活性,激发脑微血管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大鼠 脑梗塞 星形细胞 神经元 康复机制 脑微血管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及临床因素与继发脑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方燕南 林健雯 +2 位作者 黎锦如 黄如训 郑文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CT表现及临床因素与继发脑损害(再出血、迟发性脑梗死、脑积水)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SAH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压、血钠、脑血管造影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CT表现及临床因素与继发脑损害(再出血、迟发性脑梗死、脑积水)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SAH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压、血钠、脑血管造影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与SAH继发脑损害的关系。结果继发脑损害均与CT显示积血阳性、分布区域不同和低钠血症有关,其中再出血和脑梗死以脑表面有积血块或脑室有血者发生率较高(均P<0.01),预后也较差。脑血管有病变或CT显示SAH者发生再出血或脑梗死较多。结论SAH急性期CT及临床相关因素对其继发脑损害的预测有一定临床意义,并可据此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因素 继发脑损害 预测 CT
下载PDF
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方燕南 张艳 +1 位作者 黄如训 黄东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和脑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 ,电刺激其瘫痪肢体的 4个穴位 ,以走横木试验 (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免疫组... 目的 观察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和脑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 ,电刺激其瘫痪肢体的 4个穴位 ,以走横木试验 (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结果 经电刺激治疗的大鼠 ,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 0 1) ;电刺激治疗组在坏死边缘区 (A区 )和远隔区 (B)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均较对照组高 ;GFAP阳性细胞浆平均光密度值变化情况与GFAP表达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电刺激可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而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修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刺激 星形细胞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方燕南 林健雯 +5 位作者 黄如训 曾进胜 姚晓黎 余剑 黄东锋 丁明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采用各种量表评分追踪观察了128例脑卒中患者,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30天后各量表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除巴氏指数外,两组... 目的 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采用各种量表评分追踪观察了128例脑卒中患者,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30天后各量表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除巴氏指数外,两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各评分值的差值及增/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认知障碍、失语、尿便失禁等对神经功能恢复有影响。结论 脑卒中后一个月,存在一个自然康复的过程;认知障碍、失语、尿便失禁等可影响功能恢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星形细胞活性及GFAP在评价脑梗死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燕南 黄海威 +4 位作者 林健雯 丁明晖 李玲 李花 黄如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脑梗死后的变化 ,并探讨GFAP在急性脑梗塞后的作用。方法 :用双肾双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鼠 (RHRSP)复制右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分MCAO后 1、3、6、9周末 4个时间...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脑梗死后的变化 ,并探讨GFAP在急性脑梗塞后的作用。方法 :用双肾双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鼠 (RHRSP)复制右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分MCAO后 1、3、6、9周末 4个时间组 ,每组均进行脑梗死灶边缘区 (A区 ) ,近顶叶皮层的远隔区 (B区 ) ,对侧皮层与A区相对应的镜区 (C区 )的电镜观察 ,并测定各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目及光密度值。结果 :脑梗死后星形细胞在全脑的增殖均较活跃。在脑梗死后GFAP阳性细胞数在边缘区最高 ,B区次之 ,C区最少。在缺血时间上 ,其改变以MCAO后 1周末最高 ,3- 6周末次之 ,9周末最少。GFAP阳性细胞浆平均光密度值变化情况与GFAP阳性细胞数目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程度和脑梗死后脑组织病变程度可用GFAP的表达值进行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AP 肾血管性高血压 脑梗塞 星形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方燕南 李花 +4 位作者 曾进胜 陈小华 马明明 林健雯 黄如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再按年龄各组又分高龄组(≥65岁)和低龄组(≤64岁)。康复组加用Bobath手法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运动手段。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康复...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再按年龄各组又分高龄组(≥65岁)和低龄组(≤64岁)。康复组加用Bobath手法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运动手段。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高、低龄组在治疗30d、半年后与治疗前相应项目评分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30d后高龄组的康复组Fugl-Meyer下肢评分(21.13±10.17)分与治疗前(15.32±8.2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此改变,治疗前为(14.36±9.81)分,30d后为(16.97±9.74)分(P>0.05),但半年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与康复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采用康复手段可影响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患者应尽早采用康复手段,对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改善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实质外肿瘤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方燕南 林健雯 +3 位作者 周珏倩 杨惠萍 李花 陈燕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通过研究脑脊液细胞学在诊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的脑实质外肿瘤中的作用,提高这类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22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最后确诊为脑实质外肿瘤的病例的脑脊液细胞学和其他临床特点;结果22例患者的... 目的 通过研究脑脊液细胞学在诊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的脑实质外肿瘤中的作用,提高这类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22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最后确诊为脑实质外肿瘤的病例的脑脊液细胞学和其他临床特点;结果22例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发现几种不同的异型细胞,根据其特征性的提示追查出各种原发肿瘤;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的脑实质外肿瘤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脑实质外肿瘤 细胞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高血压鼠局部脑梗塞后微血管改变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方燕南 黄如训 +2 位作者 陈燕奎 苏镇培 陈颖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1-203,200,共4页
本文用透视电镜动态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鼠(RHR)和正常鼠(SDR)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2小时至7天的梗塞灶边缘区脑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显示局部脑缺血后微血管的严重损害以MCAo后3天为高峰期,以RHR... 本文用透视电镜动态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鼠(RHR)和正常鼠(SDR)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2小时至7天的梗塞灶边缘区脑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显示局部脑缺血后微血管的严重损害以MCAo后3天为高峰期,以RHR更严重,说明持续性高血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微血管本身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管腔狭窄的内因,微血管结构的水肿改变在管腔闭塞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RHR的内皮损害和微血栓形成也是重要的,故高血压对脑梗塞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提示临床调整血压有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梗塞 微血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西比灵与阿米替林防治偏头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方燕南 王雪晶 +3 位作者 李洵桦 马明明 黄如训 曾进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评价西比灵、阿米替林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将SAS或SDS评分在40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组(A组)、西比灵组(B组)和阿米替... 目的:评价西比灵、阿米替林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将SAS或SDS评分在40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组(A组)、西比灵组(B组)和阿米替林组(C组);比较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抑郁者69.3%,焦虑者53.7%。治疗30天后,A组SDS及S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B组和C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A组及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对生活的影响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对比以A组防治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无效。结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对偏头痛有预防效果,且对其伴随的情绪障碍改善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抑郁 焦虑 西比灵 阿米替林 偏头痛患者 疗效研究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防治 SDS评分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鼠局部脑梗塞体积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燕南 苏镇培 +1 位作者 黄如训 陈燕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2-223,共2页
肾血管性高血压鼠局部脑梗塞体积的动态观察方燕南,苏镇培,黄如训,陈燕奎以往有许多关于局部脑梗塞某一时刻的梗塞体积的动物实验报告,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关局部脑梗塞体积的连续性动态观察报告。因此,我们选择双肾双夹肾血管性... 肾血管性高血压鼠局部脑梗塞体积的动态观察方燕南,苏镇培,黄如训,陈燕奎以往有许多关于局部脑梗塞某一时刻的梗塞体积的动物实验报告,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关局部脑梗塞体积的连续性动态观察报告。因此,我们选择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在其持续高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高血压 肾性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电刺激促进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可塑性的重建(英文)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燕南 王雪晶 +3 位作者 洪华 曾进胜 马明明 葛颂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129-131,共3页
背景:对实验性卒中模型有目的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后脑组织修复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需借助相应方法观察其特征。目的: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探讨电刺激在脑梗死康复中对星形细胞与神经元可塑性的修复。设... 背景:对实验性卒中模型有目的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后脑组织修复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需借助相应方法观察其特征。目的: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探讨电刺激在脑梗死康复中对星形细胞与神经元可塑性的修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动物中心和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2-01/2004-12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动物中心和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SD大鼠200只,3个月龄,体质量90~110g。所选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鼠的收缩压必须达到180mmHg(1mmHg=0.133kPa)以上,复制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经走横木试验评分为1分者。选出180只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90只。方法:电刺激组在瘫痪肢体取4个(位,进行电刺激,6d为1个疗程,在电刺激治疗第1,3,6,9个疗程末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及取脑梗死灶边缘区组织进行以下检测:①走横木试验评分法(1分为严重障碍,7分为正常)。②电镜观察。③胶质酸性蛋白及神经丝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组标本的每张切片随机选5个视野,统计阳性细胞数;选取30个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测其阳性胞浆平均吸光度(A值)。④观察神经元凋亡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⑤脑微血管扩张标准为视野下为完整的微血管记数1个。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运动功能评分。②大鼠脑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③大鼠脑胶质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情况。④大鼠脑神经元凋亡结果。⑤大鼠脑微血管舒张情况。结果:大鼠进入结果分析180只,余20只在随机分组时超过1分退出实验。①两组大鼠走横木试验结果:从3~9个疗程末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电刺激组均好于对照组,第9疗程达6分大鼠电刺激组显著多于对照组(42,26,χ2=15.4,P<0.01)。②大鼠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吸光度值:第3,6,9个疗程电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2.97±0.59)%比(46.40±0.56)%;(49.44±0.80)%比(46.40±0.56)%;(43.25±0.48)%比(34.20±0.50)%,P<0.05]。③大鼠脑神经丝蛋白测定结果:第6和第9个疗程电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2.9±2.7)%比(11.9±2.3)%;(26.5±1.7)%比(11.7±1.5)%,P<0.05]。④大鼠脑微管相关蛋白2测定结果:第6和第9个疗程电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1.7±1.3)%比(11.3±1.1)%;(24.4±2.1)%比(11.9±2.3),P<0.05]。⑤大鼠脑神经元凋亡数:两组无显著差别。⑥大鼠脑微血管开放数目检测结果:第1,3,6,9个疗程电刺激组显著多于对照组(33比19;48比31;45比25;46比23,Z=-2.309,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可能是电刺激治疗可使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性水肿消退,增强神经元活性,激发了脑微血管的舒张,从而改善脑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电刺激 星形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燕南 王雪晶 张爱武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09-710,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脑卒中 老年人健康 北方地区 临床研究 发病率
下载PDF
氟桂利嗪和托吡酯单用及合用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燕南 王雪晶 +1 位作者 黄如训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托吡酯及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组(34例,A组)、氟桂利嗪组(34例,B组)及托吡酯组(33例,C组),疗程2个月,观察上述3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头...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托吡酯及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组(34例,A组)、氟桂利嗪组(34例,B组)及托吡酯组(33例,C组),疗程2个月,观察上述3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上述3项指标均有改善,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组治疗前后仅头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有改善,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治疗前后比较;上述3项指标F值分别为24.23、12.44、9.86,P均小于0.05;其中A组3方面改善均最为明显;而B组及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氟桂利嗪、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对偏头痛发作的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托吡酯对偏头痛持续时间没有减少的作用;氟桂利嗪合用托吡酯较单独应用其中的一种有更好的预防偏头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托吡酯 偏头痛
下载PDF
高血压鼠局部脑梗塞星形细胞超微病理改变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燕南 黄如训 +1 位作者 苏镇培 陈颖贤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9-200,203,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脑梗塞边缘星形细胞超微结构动态改变,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2小时星形细胞间隙首先出现水肿。6~12小时微血管周星形细胞突起肿大。1天,微血管周间隙增宽,星形细胞突起肿胀愈来愈严重。3天,星形细胞内细胞器成碎片。5~... 用透射电镜观察脑梗塞边缘星形细胞超微结构动态改变,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2小时星形细胞间隙首先出现水肿。6~12小时微血管周星形细胞突起肿大。1天,微血管周间隙增宽,星形细胞突起肿胀愈来愈严重。3天,星形细胞内细胞器成碎片。5~7天,星形细胞线粒体渐增多、肿大。在MCAO后肿大的星形细胞多出现在变形的微血管旁,有单核细胞浸润的脑组织和坏死的神经细胞区,星形细胞中溶酶体增多,其相邻的神经细胞溶酶体也多。说明星形细胞在缺血性脑水肿中起着一种保护作用,其增生肿大,接近变形的微血管和频临坏死的神经细胞,目的是保护他们不再受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超微结构 脑栓塞 高血压
下载PDF
脑缺血相关的白质疏松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燕南 李花 +4 位作者 林健雯 陈小华 马明明 苏镇培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组脑梗死相关量表评分追踪观察了13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白质疏松组78例,非白质疏松组60例。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1.043,95%CI=(1.008~1.080)]和高血压史[...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组脑梗死相关量表评分追踪观察了13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白质疏松组78例,非白质疏松组60例。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1.043,95%CI=(1.008~1.080)]和高血压史[OR=1.289,95%CI=(1.003~1.6551)]是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质疏松(OR=5.294,95%CI=1.451-19.318)和OCSP分型中的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和后循环梗塞(POCI)类型(OR=14.489,95%CI=4.121~50.934)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质疏松组在卒中第6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白质疏松组。在发病6个月以后,与非白质疏松组相比,白质疏松组的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差值明显变小。发病初白质疏松组的意识障碍不但重于非白质疏松组,且在发病3个月内其改善的程度也明显差于非白质疏松组。结论 白质疏松在发病早期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无影响,但会加重意识障碍并影响意识功能的恢复。而在发病6个月以后会延迟肢体功能的康复。白质疏松和OCSP分型中的TACI和POCI类型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疏松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鼠与正常鼠局部脑梗死后微循环结构改变的区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燕南 黄如训 +2 位作者 苏镇培 陈颖贤 陈燕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用透射电镜动态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鼠(RHR)和正常鼠(SDR)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2h~7d的2梗死灶边缘区脑微循环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MCAO后RHR的微循环结构损害比SDR的更严重(P<0.05... 本文用透射电镜动态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鼠(RHR)和正常鼠(SDR)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2h~7d的2梗死灶边缘区脑微循环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MCAO后RHR的微循环结构损害比SDR的更严重(P<0.05),说明持续性高血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血管本身结构的改变是微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而RHR的内皮损害和微血栓形成的特征性改变,提示临床预防高血压病有其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脑梗死 病理学 高血压 大鼠 脑梗塞
下载PDF
达纳康抗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与预防脑卒中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燕南 张艳 +1 位作者 黄如训 洪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达纳康对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的作用及预防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选择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相关的有害因子AⅠ、AⅡ、ALD、ET及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SOD和cGMP,观察其在高血压形成... 目的观察达纳康对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的作用及预防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选择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相关的有害因子AⅠ、AⅡ、ALD、ET及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SOD和cGMP,观察其在高血压形成的早期和晚期分别给于达纳康口服后的改变及与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和晚期喂药组动脉硬化较严重,AⅠ、AⅡ、ALD、ET均接近正常组水平,SOD和cGMP增多。结论尽早防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纳康 高血压 脑小动脉硬化 药物疗法 中风
下载PDF
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脑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燕南 张爱武 +3 位作者 李花 江晓军 朱剑平 余辉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总结伴有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脑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提出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8-2005-05收集的36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阳性、拟诊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伴有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脑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提出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8-2005-05收集的36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L)阳性、拟诊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36例患者中男性(69.4%)多于女性(30.6%),以20~32岁为主(80.6%),临床表现以头痛(50.0%)、头晕(50.0%)、偏瘫(72.2%)居多。所有病例均行MRI和MRA检查,MRI特异性改变脑梗死病灶位于皮层、白质和深部灰质,MRA结果显示受累血管为颅内大中型动脉的分支。治疗期间复查MRI可见病灶新旧交替,但病灶基本对称分布且为多发,病灶周围或靠近脑膜处有少量渗血,患者中41.7%(15/36)的MRA结果提示有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支变稀疏,血管边缘毛糙不清,呈串珠样改变。5例行DWI检查者可见细胞性脑水肿改变。5例行DSA检查者可见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联合行MRI、DWI及MRA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价值;结合临床特点,aCL阳性,排除大动脉炎、特殊病因及吸毒后血管炎患者应考虑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脑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炎 影像学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所见(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方燕南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16,共3页
分析28例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所见,结果显示梗塞灶位于大脑半球,主要呈多发性和/或双侧性分布,超过半数位于供血交界区。其中7例行脑动脉造影有不同程度闭塞。钩体性脑动脉炎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的双侧性和/或多发性,交界性的中小梗塞,可... 分析28例钩体性脑动脉炎的CT所见,结果显示梗塞灶位于大脑半球,主要呈多发性和/或双侧性分布,超过半数位于供血交界区。其中7例行脑动脉造影有不同程度闭塞。钩体性脑动脉炎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的双侧性和/或多发性,交界性的中小梗塞,可能同受累动脉很少完全闭塞或侧支循环较丰富有关。这种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6例作增强CT扫描,其中有4例呈现皮层脑回状强化,且位于无梗塞灶侧的局限性皮质萎缩处,提示可能有或发生过小梗塞。在怀疑本病时应进行增强CT扫描及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炎 CT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以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肿瘤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燕南 杨惠萍 +1 位作者 戴启麟 林健雯 《新医学》 1999年第8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系肿瘤 脑脊液细胞学 诊为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