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雪来 张永婷 +5 位作者 费川 孙驰 方燕彬 刘琳 杨晓锋 李索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0-343,347,共5页
目的改良和介绍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27例小儿非包裹性阑尾炎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正中切口放置30°腹腔镜,脐旁切口放置操作钳,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 目的改良和介绍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27例小儿非包裹性阑尾炎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正中切口放置30°腹腔镜,脐旁切口放置操作钳,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结扎阑尾系膜,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 2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5~45 min,(31.0±3.5)min。术后1~3 d恢复排气并进流食。术后住院3~6 d,平均4.5 d。经1~6个月随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阑尾切除方法,不但保留了之前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本身的安全、简便特性,而且降低手术配合难度和疲劳感,使操作更加灵活和流畅,为治疗非包裹性阑尾炎增添了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部位 腹腔镜 双钩套扎针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伟立 李索林 +8 位作者 孙驰 王文博 杨晓锋 刘献荣 曹淑荣 方燕彬 曹娟 李亮星 吉丽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全结肠型... 目的探讨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的诊治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月龄(5.11±2.67)个月,所有患儿Ⅰ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Ⅱ期行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手术。术后随访2年,采用李正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法进行排便功能评分。定期肛管直肠测压,记录和比较患儿排便频率、性状及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84.43±30.46)min,出血量(27.57±10.63)mL,肠功能恢复时间(3.29±0.91)d,术后住院时间(7.86±1.77)d。术后1~3个月排便频率为8~20次/日,术后6~9个月排便频率为4~8次/日,术后1~2年排便频率为2~4次/日(接近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11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排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0),术后1年和术后2年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542)。肛管直肠测压从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肛管反射舒张压P=0.027;肛管静息压P=0.010;直肠静息压P=0.034)。术后6个月内因排便次数多致肛周湿疹、皮肤破溃6例,予以造口粉、氧化锌或芦荟软膏涂抹后恢复;小肠结肠炎1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无便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安全可行;排便功能可在术后6个月至1年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腹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排便功能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单部位腹内缝扎与单孔腹膜外结扎关闭腹股沟内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雪来 费川 +5 位作者 张永婷 孙驰 方燕彬 杨晓锋 刘琳 李索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术与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双钩套扎针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的358例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临床资料,其中126例...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术与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双钩套扎针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的358例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临床资料,其中126例经腹壁带人缝合针线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内疝环缝扎术,232例采用双钩套扎针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完成腹膜外内环结扎术。结果腹内缝扎术组手术时间比腹膜外结扎术组长[单侧:(20.4±2.1)min比(9.4±1.3)min,t=-5.23。P〈0.01;双倾4:(31.3±2.9)min比(15.2±1.7)min,t=-4.22,P〈0.01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0.25)d比(2.38±0.18)d,t=-0.062。P〉0.05)]。腹内缝扎术组5例术中出现血肿,1例疝复发,3例形成鞘膜积液;腹膜外结扎术组6例因网膜粘连或痛环宽大松弛需要在脐旁放入辅助钳完成手术,2例术后出现线结反应,1例疝复发,1例形成鞘膜积液。结论经脐单部位两孔腹腔镜内疝环缝扎术与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双钩套扎针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均是安全可行的隐瘢痕手术。借助注水分离精索结构与腹膜间隙使得双钩套扎针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更便于套扎内环,手术时间短,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雪来 费川 +5 位作者 张永婷 刘琳 孙驰 方燕彬 杨晓锋 李索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62-766,共5页
目的介绍双钩套扎针经腹壁穿刺技术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对25例小儿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前彩超均可探及阑尾回声,阑尾直径0.6~1.5cm。男1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8.5岁... 目的介绍双钩套扎针经腹壁穿刺技术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对25例小儿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前彩超均可探及阑尾回声,阑尾直径0.6~1.5cm。男1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8.5岁。病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6例。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以及阑尾系膜,然后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25例患儿均采用该技术成功切除阑尾。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36±5.69)min。全部患儿术后6~12h可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食。住院2~6d(平均3.5d)。经1~6个月随访,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可消除单纯经脐部操作的筷子效应,是治疗不包裹阑尾炎又一选择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腹腔穿刺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恶性实体瘤相关肺部感染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伟立 刘林 +2 位作者 王文博 方燕彬 李索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4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恶性实体瘤相关肺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小儿外科收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68例,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将患儿分成两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治疗组(n=38)与头孢米诺钠治疗组(n=30),疗程均为7...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恶性实体瘤相关肺部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小儿外科收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68例,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将患儿分成两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治疗组(n=38)与头孢米诺钠治疗组(n=30),疗程均为7-14天。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痰培养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t=0.239,P=0.812)、白细胞计数(t=0.656,P=0.514)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1.501,P=0.138)的变化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93.33%(X^2=0.060,P=0.807),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P=0.018)。两组痰培养致病菌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38%和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4,P=0.446)。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小儿恶性实体瘤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恶性实体瘤 化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 被引量:7
6
作者 徐伟立 李索林 +2 位作者 方燕彬 孙驰 王文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4年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瘢痕性食管狭窄患儿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9.27±29.32)个月。均于...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4年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瘢痕性食管狭窄患儿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9.27±29.32)个月。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造口术,术后第7天利用简易Forley尿管球囊进行狭窄食管扩张。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回院复查,食管钡餐检查,测量对比术后食管扩张不同时间段狭窄段食管直径变化。结果所有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1±5.02)min,出血量(15.91±4.37)ml,术后住院(8.18±0.98)d。术后第7天开始扩张食管,操作顺利。扩张1个月后,4例可进少量固体食物;3个月时,9例可进普通饮食;6个月时,患儿几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3个月期间食管扩张效果最明显,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均有显著型差异(F=13.407,P=0.000〈0.01)。术后造瘘口周围皮炎或湿疹8例,造瘘口脱垂1例,扩张后食管黏膜出血2例,无造瘘口回缩、食管破裂穿孔、导丝或尿管断裂、腹膜炎等发生。结论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采用器械简单,操作方法简易,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胃造口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转移相关基因3、锌指转录因子Snaill、E-钙黏素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辉 徐伟立 +7 位作者 方燕彬 李索林 于增文 仲智勇 李英超 耿娜 马亚贞 李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3(MTA3)、锌指转录因子Snaill、E-钙黏素(E-cadherin)三者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胆道闭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3(MTA3)、锌指转录因子Snaill、E-钙黏素(E-cadherin)三者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胆道闭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1例胆道闭锁、17例胆总管囊肿及10例肝破裂患儿的肝组织活检标本,相应分为胆道闭锁(BA)组、胆总管囊肿(CCC)组及正常肝(NL)组。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从蛋白和基因mRNA水平检测对比三组肝组织中MTA3、Snaill、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BA组肝组织中Snaill呈高表达,MTA3、E—cadherin均呈低表达,MTA3和Snaill的表达呈负相关(r=-0.671,P〈0.05;r=一0.862,P〈0.05),Snaill和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1,P〈0.05;r=-0.715,P〈0.05),MTA3和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5;r=0.752,P〈0.05)。结论肝组织中MTA3减少,可能会降低对Snaill的抑制,进一步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使胆管上皮EMT发生,导致BA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相关基因3 锌指转录因子 Snaill E-钙黏素
原文传递
先天性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方燕彬 李索林 徐伟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2-616,共5页
先天性胆道闭锁(BA)是小儿最常见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遗传倾向、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介导的胆道损害、胚胎发育畸型以及血管畸形等假说.其中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患儿肝损害的关键所... 先天性胆道闭锁(BA)是小儿最常见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包括遗传倾向、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介导的胆道损害、胚胎发育畸型以及血管畸形等假说.其中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患儿肝损害的关键所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先天性 遗传倾向 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针式抓钳与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创 李索林 +4 位作者 刘雪来 孙驰 杨晓锋 刘琳 方燕彬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5-816,共2页
对比研究用针式抓钳(45例)和双钩套扎针(47例)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表明,针式抓钳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双钩套扎针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式抓钳... 对比研究用针式抓钳(45例)和双钩套扎针(47例)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表明,针式抓钳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双钩套扎针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式抓钳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小儿非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比双钩套扎针辅助术式操作更加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钩套扎针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临床指标 非复杂性阑尾炎 统计学意义 P>0.05 小儿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