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选本 被引量:2
1
作者 方秀洁 聂时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3-81,共9页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1550—1560和1620—1630年间两次比较集中的女性作品选集出版事件在编排和评介两方面的异同,揭示除了商业兴趣以外,男性和女性选编者在编辑和挖掘女性诗作上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论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从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论证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对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获得时代感和焕发生机的有效途径。《处于边缘的女性》致力于清理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通过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对王朔潜意识深处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诗歌 性别 专题 文学 资源问题 作品选 中国
下载PDF
性别与传记:清代自我委任的女性传记作者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秀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众所周知,明清是女性文学文化繁荣的时期,清代更出现了女性书写传记的现象。探讨女性被委托著传及女性自任传记作者其中的原因及动机,并分析她们选择传主和传记体裁的性别与社会意义,对于明清女性文学研究的开拓和推进大有裨益。
关键词 传记 文体 性别 女性作者 写作动机
下载PDF
女性主义理论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女性作家:影响和批评
3
作者 王晚名(译)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33,共33页
当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对中华帝国晚期(约1600—1911)的女性作者展开长期研究时,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已因其在20世纪80年代对欧美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影响而引起高度争议。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吸收西方女... 当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始对中华帝国晚期(约1600—1911)的女性作者展开长期研究时,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已因其在20世纪80年代对欧美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影响而引起高度争议。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吸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发展,同时质疑某些对这些理论的应用。本文回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主要争论,而这些争论可依据英美和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和性别研究的不同途径进行区分。文中检视为何关于女性和语言、被研究的文体以及理论基础的具体争论在被应用于20世纪前的中国女性写作时,未能保有其在对类似问题的研究中的重要相关性。然而,在批评性分析中,部分特定的概念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女性主义理论从不是完全统一的,即使是以欧洲为中心时也是如此;各种理论吸收自多种不同学科和学派。开始流行的概念——社会性别、凝视、声音、能动性、主体性、著者身份等——来自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和电影研究,并被证明在女性文学研究中是有效的工具。有些概念在关于古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中被有效地运用。在这一语境中,笔者反思对中华帝国晚期女性写作的重要研究中的理论途径,并思考20世纪和21世纪全球化之前,中国文学研究这一“亚领域”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造成的影响或批评,以及范围更为广泛的、有关现代/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早期文学和其他文化的适用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概念和方法 女性文学 明清
原文传递
从边缘到中心——媵妾们的文学志业
4
作者 方秀洁 董伯韬(译) 《跨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75-206,共32页
讽刺的是,明清蔚然一时的纳妾之风竟将这些在社会、家庭等级中身处边缘、身份卑微的媵妾们的文学作品带入了人们的视界。因此,借由探讨媵妾们的文学作品,笔者冀图强调在社会臣服与文本实践的交集中建构主体姿态的可能。笔者意欲探讨媵... 讽刺的是,明清蔚然一时的纳妾之风竟将这些在社会、家庭等级中身处边缘、身份卑微的媵妾们的文学作品带入了人们的视界。因此,借由探讨媵妾们的文学作品,笔者冀图强调在社会臣服与文本实践的交集中建构主体姿态的可能。笔者意欲探讨媵妾们如何透过反复的书写来营构文学身份,确立权威,展现别样的主体姿态,体认自我实现。由是,透过阅读媵妾们的文学作品,本文旨在阐明处身卑微阶层的女性借由书写所彰显的能动性与主体性。在从语言、社会、文化等维度概述媵妾制历史后,笔者将考察17世纪以来勃兴的媵妾文学,并讨论《撷芳集》的意义,这是一部由汪启淑(1728—1799)编纂的卷帙浩繁的诗集,收录了17世纪中叶以降的女性作者的诗。书中,汪启淑以很大篇幅记录了媵妾阶层的生活与写作。而在本文第二部分,笔者将深入分析沈彩文集,沈彩是位极富才情的侍妾,她的诗作令隶属与能动性之间任何简而化之的关联都问题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媵妾制 媵妾文学 社会臣服 主体建构 自我实现
原文传递
女性之手: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刺绣学问 被引量:8
5
作者 方秀洁 王文兵 《国际汉学》 CSSCI 2015年第4期87-108,共22页
本文作者方秀洁(Grace S.Fong),祖籍广东开平,著名文学家叶嘉莹先生的弟子。1984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麦吉尔(Mc Gill)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曾主持哈佛燕京图书馆与麦吉尔大学合作的... 本文作者方秀洁(Grace S.Fong),祖籍广东开平,著名文学家叶嘉莹先生的弟子。1984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麦吉尔(Mc Gill)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曾主持哈佛燕京图书馆与麦吉尔大学合作的明清女性著作数据库建设,并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在国际汉学界有很大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吴文英和南宋词艺术》(Wu Wen-ying and the Art of Southern Sung Ci Poetry,Princeton:Princeton Univ.Press,1987年,博士论文)。方秀洁的《女性之手—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刺绣学问》("Female Hands:Embroidery as a Knowledge Field in Women’s Everyday Life in Late Imperial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2004年6月发表于《晚期中华帝国》(Late Imperial China,Vol.25,No.1)。在文章中,方秀洁借用法国学者赛道(Michel de Certeau)分析日常行为而认识到消费者这一所谓被动性群体对其所处文化经济有创造性改造的思路,以明清女子的日常刺绣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女性之手如何与知识建构、女性主体地位建构以及女性社会的建构相联系。作者强调自己不是对"受害传统女性"这一形象的对抗性解构,而是想通过展现中国近代女性与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之间也有一些非对抗性的作用模式,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女性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从而拓宽和加深理解女性问题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 方秀洁 丁佩 Imperial 沈寿 绣谱 借用法 南宋词 中国女性文学 吴文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