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新理念新概念——以“初心论”“知行合一论”“自信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第二个结合”必然体现在理念之间的“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然是“第二个结合”的光辉典范,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核心理念就必然已经血肉相连般地融合于这个思想体系的新理念新概念之中。从学理上充分揭示这... “第二个结合”必然体现在理念之间的“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然是“第二个结合”的光辉典范,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核心理念就必然已经血肉相连般地融合于这个思想体系的新理念新概念之中。从学理上充分揭示这个问题并非易事,只有同时将“中华传统思想中的闪光点”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提升到系统性的层次,使之互相呼应、互相发明,才能把二者融汇贯通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讲明白。本文以此为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初心论”“知行合一论”“自信论”为例证,阐明这些新理念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深度融合的结晶,是在“第二个结合”中凝聚而成的时代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阳明心学 创新理论 学理阐释
下载PDF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视野、核心范畴的思考(下)
2
作者 方绪银 葛翠茹 李梓萌 《南方论刊》 2024年第7期44-46,共3页
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厘清其研究对象,强化学科视野、明确其研究内容,确立核心范畴、建构其话语体系,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系列论述的思想、理论、学术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以... 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厘清其研究对象,强化学科视野、明确其研究内容,确立核心范畴、建构其话语体系,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系列论述的思想、理论、学术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以心学的视野和“第二个结合”的方法,着重围绕“中国梦”“共产党人的初心”“四个自信”三大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进行原理化、体系化的阐释,努力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怎么思考”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重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怎么思考”让党员干部始终“永葆初心”、坚定信仰信念,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论述的“集成”和“总装”,并依据其内在逻辑理路加以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的心学 体系化 研究对象 学科视野 核心范畴
下载PDF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视野、核心范畴的思考(中)
3
作者 方绪银 葛翠茹 李梓萌 《南方论刊》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厘清其研究对象,强化学科视野、明确其研究内容,确立核心范畴、建构其话语体系,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系列论述的思想、理论、学术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以... 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厘清其研究对象,强化学科视野、明确其研究内容,确立核心范畴、建构其话语体系,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系列论述的思想、理论、学术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以心学的视野和“第二个结合”的方法,着重围绕“中国梦”“共产党人的初心”“四个自信”三大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进行原理化、体系化的阐释,努力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怎么思考”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重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怎么思考”让党员干部始终“永葆初心”、坚定信仰信念,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论述的“集成”和“总装”,并依据其内在逻辑理路加以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的心学 体系化 研究对象 学科视野 核心范畴
下载PDF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研究对象、学科视野、核心范畴的思考(上)
4
作者 方绪银 葛翠茹 李梓萌 《南方论刊》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厘清其研究对象,强化学科视野、明确其研究内容,确立核心范畴、建构其话语体系,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系列论述的思想、理论、学术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以... 要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系,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厘清其研究对象,强化学科视野、明确其研究内容,确立核心范畴、建构其话语体系,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党性教育系列论述的思想、理论、学术和历史内涵的基础上,以心学的视野和“第二个结合”的方法,着重围绕“中国梦”“共产党人的初心”“四个自信”三大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进行原理化、体系化的阐释,努力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怎么思考”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重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怎么思考”让党员干部始终“永葆初心”、坚定信仰信念,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论述的“集成”和“总装”,并依据其内在逻辑理路加以阐述和展开,从而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心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的心学 体系化 研究对象 学科视野 核心范畴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上)
5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南方论刊》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时间长短是影响这种本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的道德本能无疑主要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共产制共同体”时代产生和形成的,这正是儒家的“人性本善”和“人禽之别”等理念的实存性依据,也是人类具有“大同情结”的根源所在。社会现实中的道德,主要是由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道德情感亦即孟子所说的“善端”,是人皆有之的道德本能的呈现方式,道德观念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继承性,但也总是与本能性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换言之,道德观念只有与人们的是非感、好恶心等道德情感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在“日用而不觉”中主导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术界关于道德信仰问题的诸多争论,就在于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人的道德禀赋具有植根于道德本能之中的这三个要素,更没有以此为逻辑起点来研究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之别 道德本能 道德三要素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中)
6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南方论刊》 2024年第9期43-46,共4页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时间长短是影响这种本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的道德本能无疑主要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共产制共同体”时代产生和形成的,这正是儒家的“人性本善”和“人禽之别”等理念的实存性依据,也是人类具有“大同情结”的根源所在。社会现实中的道德,主要是由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道德情感亦即孟子所说的“善端”,是人皆有之的道德本能的呈现方式,道德观念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继承性,但也总是与本能性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换言之,道德观念只有与人们的是非感、好恶心等道德情感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在“日用而不觉”中主导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术界关于道德信仰问题的诸多争论,就在于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人的道德禀赋具有植根于道德本能之中的这三个要素,更没有以此为逻辑起点来研究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之别 道德本能 道德三要素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人禽之别”——兼论人类道德本能的起源及其作用(下)
7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葛翠茹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0期50-53,共4页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 动物的本能是在其各自不同的生命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人这种动物在其两百多万年的以“劳动”为标识的独特生命活动方式中,必然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本能的独特本能。人的道德也具有本能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本能也是在其无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时间长短是影响这种本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的道德本能无疑主要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共产制共同体”时代产生和形成的,这正是儒家的“人性本善”和“人禽之别”等理念的实存性依据,也是人类具有“大同情结”的根源所在。社会现实中的道德,主要是由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道德情感亦即孟子所说的“善端”,是人皆有之的道德本能的呈现方式,道德观念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继承性,但也总是与本能性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换言之,道德观念只有与人们的是非感、好恶心等道德情感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在“日用而不觉”中主导人们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术界关于道德信仰问题的诸多争论,就在于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人的道德禀赋具有植根于道德本能之中的这三个要素,更没有以此为逻辑起点来研究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之别 道德本能 道德三要素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方绪银 谭文韬 郭柳纤 《党政论坛》 2019年第8期29-33,共5页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其与儒家传统心学既神韵相通,也有着本质区别。只有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以心学的视野和逻辑结构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进行精准的"集成"...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其与儒家传统心学既神韵相通,也有着本质区别。只有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以心学的视野和逻辑结构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进行精准的"集成"和"总装"。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是一个完整体系。只有始终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始终不忘共产党人在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的初心使命,才会真正认同赖以践行初心、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科学理论、优越制度、独特文化,才会真正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四个自信",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地"继续前进",确保"中国梦"的圆满实现。这显然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初心 中国梦 四个自信 主题教育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与“日用而不觉”理念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绪银 林业强 +1 位作者 姚大斌 梁秀秀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0,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第二个结合”中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两大要素。从他对“日用而不觉”的系列论述可以领悟到,这个古为今用、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第二个结合”中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两大要素。从他对“日用而不觉”的系列论述可以领悟到,这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具有推进理论创新的方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见微知著立德树人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意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深刻揭示了“日用而不觉”之“道”的科学内涵。这从一个侧面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的确确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相结合起来”的时代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用而不觉 文化基因 理论创新
下载PDF
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绪银 谭文韬 郭柳纤 《岭南学刊》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它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从实践逻辑与学理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来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标志在于不断探索实... 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它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从实践逻辑与学理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来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标志在于不断探索实现“初心”的有效途径,根本体现在于始终坚信和践行实现“初心”的有效途径,根本要求在于矢志不渝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作用在于使我们党始终具有应对千变万化的天下之事的准绳,根本方法在于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心使命 党性教育 自我革命 实践伟力
下载PDF
从三大关键词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性教育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绪银 郭柳纤 谭文韬 《实事求是》 2020年第2期73-80,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性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构成了以‘不忘初心’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党性教育论”。厘清“不忘初心”“中国梦”“四个自信”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性教育论的原创性贡献、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性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构成了以‘不忘初心’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党性教育论”。厘清“不忘初心”“中国梦”“四个自信”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性教育论的原创性贡献、系统性创新的关键。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伟大复兴梦想是形成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源泉。只有始终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真正认同赖以践行初心、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才能凝聚起无比坚定的“四个自信”。“中国梦”“四个自信”“不忘初心”三者在逻辑上是高度自洽的,完整地构成了新时代党性教育论的框架体系:“中国梦”是其逻辑起点,“不忘初心”是其精神原点,“四个自信”是其价值支点;“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忠诚干净担当”等则是“四个自信”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忘初心 中国梦 四个自信 新时代党性教育论
下载PDF
“四个自信”的历史和实践源泉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绪银 郭柳纤 谭文韬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四个自信”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植根于我们党的伟大历史成就和由此奠定的历史自信之中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性、真理性,必须从讲清楚它们所具有的实践伟力、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上来下功夫。... “四个自信”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植根于我们党的伟大历史成就和由此奠定的历史自信之中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性、真理性,必须从讲清楚它们所具有的实践伟力、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上来下功夫。要坚定“四个自信”,首先就要从我们党、我们民族、我们国家无可辩驳的辉煌历史讲起,从建立“历史自信”抓起。要坚定“四个自信”,必须从根本上清除西方势力及其追随者利用强势话语权涂抹在我们的党史、新中国史以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的那些妖魔化的东西,打造充满历史自信的“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和“文学艺术中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自信” 历史自信 理性信仰 文化强国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下)——以《毛泽东早期文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1 位作者 吴玉梅 葛翠茹 《南方论刊》 2023年第9期48-51,55,共5页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力图把中华传统心学里的基本理念进行科学化、逻辑化、原理化的转换,并以此升华自己救国救民的英雄情结、塑造自己内圣外王的圣贤人格。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称之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本文从“本心”论、“心力”论、“功夫”论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论证。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不仅是他后来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桥梁,也成为他创立毛泽东思想过程中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所以,要构建学术形态的共产党人心学,必须首先在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里找到理论和方法的启迪,在马克思主义原典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心学相结合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传统心学 新心学 共产党人的心学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中)——以《毛泽东早期文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1 位作者 吴玉梅 葛翠茹 《南方论刊》 2023年第8期43-45,86,共4页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力图把中华传统心学里的基本理念进行科学化、逻辑化、原理化的转换,并以此升华自己救国救民的英雄情结、塑造自己内圣外王的圣贤人格。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称之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本文从“本心”论、“心力”论、“功夫”论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论证。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不仅是他后来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桥梁,也成为他创立毛泽东思想过程中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所以,要构建学术形态的共产党人心学,必须首先在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里找到理论和方法的启迪,在马克思主义原典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心学相结合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传统心学 新心学 共产党人的心学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上)——以《毛泽东早期文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绪银 姚大斌 +1 位作者 吴玉梅 葛翠茹 《南方论刊》 2023年第7期36-39,43,共5页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 “新心学”是指近代以来的众多中国思想家和学者把中华传统心学与近代西学“交融互释”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此为视野研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就会发现,自幼熟读“圣人之学”的青年毛泽东,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力图把中华传统心学里的基本理念进行科学化、逻辑化、原理化的转换,并以此升华自己救国救民的英雄情结、塑造自己内圣外王的圣贤人格。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称之为“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本文从“本心”论、“心力”论、“功夫”论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论证。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不仅是他后来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桥梁,也成为他创立毛泽东思想过程中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所以,要构建学术形态的共产党人心学,必须首先在毛泽东早年的“新心学”观里找到理论和方法的启迪,在马克思主义原典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心学相结合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传统心学 新心学 共产党人的心学
下载PDF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四个自信”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绪银 《共产党员(河北)》 2015年第33期10-11,13,共3页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对党员干部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自信,还要有政治自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则集中体现在“三个自信”和文化自信之中。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 自我肯定 党员干部 个人自信 政治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厕所及粪便处理调查研究
17
作者 方绪银 李保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3期54-54,共1页
安徽省调查了20个县市,31225户、有人口136478人。调查结果表明:农户有厕率为89.4%,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从不同地区可看出,皖中、皖南的有厕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户主的文化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 安徽省调查了20个县市,31225户、有人口136478人。调查结果表明:农户有厕率为89.4%,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从不同地区可看出,皖中、皖南的有厕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以及户主的文化程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皆高于淮北地区。从户厕类型分析,皖中皖南主要是深坑式、三格化粪池、沼气池和少部分水冲式厕所及皖南山区部分马桶。皖北地区是部分双瓮厕所及多数为浅坑式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24.3%。粪便肥料利用为97.7%。粪便处理方法按不同地区有所差别,淮北地区主要采用高温堆肥,粪便处理效果好于皖中、皖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处理 农村厕所 安徽省 卫生厕所普及率 淮北地区 有厕率 粪便无害化 三格化粪池 粪便肥料 经济发展水平
下载PDF
大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梦
18
作者 方绪银 胡娜 《共产党员(河北)》 2016年第33期10-12,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 文明传承 文化自信 历史视野 泱泱中华 华夏大地 多元一体 文化遗址 华夏文明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地方党校工作的思考
19
作者 方绪银 《共产党员(河北)》 2016年第6期40-41,共2页
毛泽东曾经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习近平总书记治党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最讲认真,说了就必须认真去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讲认真,认真找办法、找认真的办法,在自己的履职范围内... 毛泽东曾经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习近平总书记治党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最讲认真,说了就必须认真去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讲认真,认真找办法、找认真的办法,在自己的履职范围内达到认真的效果。调入市委党校担任常务副校长两年多来,围绕着"认真地办党校,办一个认真的党校"的理念和"以科研为基础,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主业,以资政为特色,以引导舆论为己任"的思路,想了许多认真的办法,但对认真的效果并不很满意,许多问题,尚待集全国党校系统之力来解决。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党校十九讲》所引发的思考,提出几个具体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校工作 全国党校系统 干部教育 市委党校 领导干部 二字 党校教师 “四有”人才 中央党校 副校长
下载PDF
关于鄂西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宋际明 方绪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60-61,共2页
近几年来,我州农业和全国一样,处于徘徊状态。我们认为,在保持粮、油、烟和养猪业生产稳定并有所增长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组织农业区域开发、发展新的生产力,尽快在林药特和草食畜牧业方面形成新的支柱产业,这是突破我州农业徘徊局面的根... 近几年来,我州农业和全国一样,处于徘徊状态。我们认为,在保持粮、油、烟和养猪业生产稳定并有所增长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组织农业区域开发、发展新的生产力,尽快在林药特和草食畜牧业方面形成新的支柱产业,这是突破我州农业徘徊局面的根本出路。明确今后农村发展的重点和改革的目标 (一)确立发展的重点我们在确立今后的发展重点的时候,必须明确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一是要继续抓紧粮食生产,稳定现有的畜牧、油料、烟叶三大支柱;二是要有利于培植新的支柱产业,以求尽快突破农业徘徊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产业 非耕地资源 农村改革 根本出路 草食畜牧业 粮食生产 村级经济 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