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金针菇杂交19号菌株同工酶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方自若 郑美媛 杨岱筠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6,共1页
一、材料与方法(一)菌株三明1号(S),日本信浓2号(J),杂交19号(B)。(二)同工酶及分析方法漆酶(LC)、酯酶(EST)、酸性磷酸化酶(ACP)。采用等电聚焦(IEF)圆盘凝胶电泳。二、试验结果由图1漆酶(LC)、图2酸性磷酸化酶(ACP)、图3酯酶(EST)分... 一、材料与方法(一)菌株三明1号(S),日本信浓2号(J),杂交19号(B)。(二)同工酶及分析方法漆酶(LC)、酯酶(EST)、酸性磷酸化酶(ACP)。采用等电聚焦(IEF)圆盘凝胶电泳。二、试验结果由图1漆酶(LC)、图2酸性磷酸化酶(ACP)、图3酯酶(EST)分别示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杂交菌株 同工酶谱
下载PDF
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多糖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丽艳 李月 +3 位作者 张迎 金爽 方自若 王伟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3-255,258,共4页
以黄芪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运用双向发酵技术,经侧耳菌发酵,生成黄芪"药性菌质",比较黄芪发酵后多糖成分及含量的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黄芪发酵前后多糖进行定性鉴别,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 以黄芪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运用双向发酵技术,经侧耳菌发酵,生成黄芪"药性菌质",比较黄芪发酵后多糖成分及含量的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黄芪发酵前后多糖进行定性鉴别,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黄芪发酵前后多糖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呈一个均一斑点,迁移率分别为0.98和1.21。黄芪发酵前后多糖得率分别为6.31%和9.50%,含量分别为2.12%和3.64%。结果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可用于黄芪发酵后多糖的定性鉴别,黄芪经侧耳菌发酵后多糖提取率及含量均明显增加,充分体现了中药发酵可以使其活性成分较大限度释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侧耳菌 发酵 多糖
下载PDF
加快我省香菇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娉婷 纪士杰 +1 位作者 马庆芳 方自若 《食用菌》 2000年第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香菇 产业化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选育适宜东北寒地栽培的香菇菌株
4
作者 徐娉婷 马庆芳 +1 位作者 张丕奇 方自若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20,共3页
香菇又叫香蕈、冬菇,是著名食药用菌,是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我国南方一些省份,从“砍花”栽培香菇技术到袋料栽培已有800多年历史。就香菇栽培气候条件而言,我国北方更适宜人工栽培优质香菇。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急需筛选出... 香菇又叫香蕈、冬菇,是著名食药用菌,是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我国南方一些省份,从“砍花”栽培香菇技术到袋料栽培已有800多年历史。就香菇栽培气候条件而言,我国北方更适宜人工栽培优质香菇。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急需筛选出适合东北寒地栽培的香菇菌株。1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株 寒地栽培 选育
下载PDF
木糖醇渣栽培香菇研究
5
作者 马庆芳 张丕奇 +2 位作者 徐娉婷 方自若 刘君 《中国食用菌》 2000年第2期10-11,共2页
木糖醇渣是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木糖醇所产生的废料。以木糖醇渣做为栽培料生产香菇 ,效果良好 :生产周期缩短 30d ,生物转化率达 90 %以上。
关键词 木糖醇渣 香菇 栽培料 生化转化率
下载PDF
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单核菌系的建立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岱筠 张丕奇 +1 位作者 郑美媛 方自若 《食用菌学报》 1995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获得的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根据细胞核的分布与数目以及锁状联合的有无,选出25株单核菌株,对峙试验表明,这些单核株分为核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单核株和始发双核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外漆...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获得的白色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根据细胞核的分布与数目以及锁状联合的有无,选出25株单核菌株,对峙试验表明,这些单核株分为核基因型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单核株和始发双核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外漆酶活性和药物抗性等性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表明生成原生质体的过程中,所再生的单核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单核菌株 基因型 遗传特性
下载PDF
高寒地区豆秸裁培香菇 被引量:2
7
作者 纪士杰 方自若 臧海波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香菇 粉碎豆秸 栽培技术 寒地
下载PDF
金针菇原生质体分离制备、融合、再生及融合子检出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岱筠 郑美媛 方自若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8-31,共4页
探讨了利用金针菇菌丝体分离、制备原生质体;不同的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以及八种再生培养基的选择性试验.建立了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融合及再生的试验体系.试验共获得209株再生菌株,通过核染色检测,共获得3... 探讨了利用金针菇菌丝体分离、制备原生质体;不同的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以及八种再生培养基的选择性试验.建立了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融合及再生的试验体系.试验共获得209株再生菌株,通过核染色检测,共获得37株具有双核和锁状联合的再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原生质体 融合 再生融合子
下载PDF
中药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变化及优势菌的筛选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丽艳 陈继亮 +2 位作者 刘青 方自若 王伟明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6期71-74,共4页
本文考察了中药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筛选优势发酵菌,为淡豆豉生产标准化提供依据。分别采集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25%,50%,75%,100%)的样品,采用含青蒿、桑叶提取液的培养基培养发酵菌,通过对分离菌株的蛋白酶、β... 本文考察了中药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筛选优势发酵菌,为淡豆豉生产标准化提供依据。分别采集淡豆豉不同发酵阶段(25%,50%,75%,100%)的样品,采用含青蒿、桑叶提取液的培养基培养发酵菌,通过对分离菌株的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和纤溶酶活性筛选优势发酵菌。结果显示,淡豆豉发酵过程首先是微球菌和酵母菌占优势,然后霉菌快速生长,细菌和酵母菌受抑制,发酵后期细菌和酵母菌再度生长;共分离筛选出9株菌,包含细菌1株,酵母菌4株和霉菌4株,其中1号酵母菌和2号毛霉的酶活总水平较高,分别为(29.510±0.008)IU/g和(29.578±0.012)IU/g。淡豆豉发酵过程菌群交替更迭,菌种多样,以霉菌和酵母菌为主,通过三种酶活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发酵过程 选择性培养基 优势菌 酶活
下载PDF
分离筛选淡豆豉发酵菌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丽艳 刘青 +2 位作者 张蕾 方自若 王伟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7期822-825,共4页
目的:优化适用于淡豆豉发酵菌种分离筛选的选择性培养基以达到科学、简便、快速获得淡豆豉优势发酵菌的目的。方法:采用含有桑叶、青蒿煎煮液的药性培养基与另外4种微生物常规培养基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红(RA),察氏琼脂(C... 目的:优化适用于淡豆豉发酵菌种分离筛选的选择性培养基以达到科学、简便、快速获得淡豆豉优势发酵菌的目的。方法:采用含有桑叶、青蒿煎煮液的药性培养基与另外4种微生物常规培养基包括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红(RA),察氏琼脂(CA),营养琼脂(NA)于(28±2)℃恒温培养淡豆豉发酵菌,比较菌群组成、比例的变化规律。结果:采用含青蒿、桑叶药性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淡豆豉发酵菌优于其他5种常规培养基,体现出科学、简便、快速、专一的特性。结论:根据不同发酵辅料,确立专属选择性培养基的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各种发酵类中药优势发酵菌的分离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选择性培养基 发酵菌
下载PDF
米曲霉和酱油曲霉种间原生质体的电融合
11
作者 江青彦 方自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27-28,30,共3页
近年原生质体融合已成为曲霉、青霉、毛霉等工业菌种改良的极有价值的技术方法。已有报告、通常采用的聚乙二醇(PEG)促融剂的融合方法与新开创的电融合方法相比,仍有某些缺点。特别指出的是当用PEG处理时,获得的种间融合率比种内融合率... 近年原生质体融合已成为曲霉、青霉、毛霉等工业菌种改良的极有价值的技术方法。已有报告、通常采用的聚乙二醇(PEG)促融剂的融合方法与新开创的电融合方法相比,仍有某些缺点。特别指出的是当用PEG处理时,获得的种间融合率比种内融合率更低。本文作者通过米曲霉与酱油曲霉种间电融合,不仅增加了融合株的生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酱油曲霉 原生质体 电融合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12
作者 曹思思 郑宏宇 +2 位作者 陈丽艳 方自若 王伟明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得到发酵产物,通过监测菌丝体生长速度获得平均生长速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多糖及总三萜含量测定,最后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佳培养... 目的:通过对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得到发酵产物,通过监测菌丝体生长速度获得平均生长速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多糖及总三萜含量测定,最后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2)℃,固体物料玉米须与玉米芯的最佳配比为1∶3,培养料干重90g/袋,液体菌种接种量为2ml/袋,静置培养周期为50天。结论: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采用不同配比固体培养基得到的桦须菌质(HXJZ),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趋势平稳,总多糖、总三萜生物转化率稳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桦褐孔菌资源贫瘠的现状,为新药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玉米须 双向固体发酵 菌丝体平均生长速率 总多糖 总三萜
下载PDF
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黄酮类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丽艳 张迎 +3 位作者 金爽 李月 方自若 王伟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考察中药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黄酮类成分变化。方法:以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黄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效液相结果显示,黄芩经侧耳菌发酵后大部分黄酮类成分消失;而经黑曲霉发酵后,黄芩苷... 目的:考察中药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黄酮类成分变化。方法:以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黄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黄酮类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效液相结果显示,黄芩经侧耳菌发酵后大部分黄酮类成分消失;而经黑曲霉发酵后,黄芩苷含量减少,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分别是黄芩药材的2.73,5.77倍。结论:黄芩经侧耳菌和黑曲霉发酵后,苷类成分被转化为苷元或其他物质,有利于提高黄芩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侧耳菌 黑曲霉 发酵 黄酮
原文传递
血畅胶囊对实验性血栓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明 张树明 +2 位作者 许庆瑞 白海玉 方自若 《黑龙江中医药》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血畅胶囊对大鼠动脉、静脉血栓形成及体外血块溶栓的影响。方法:用三氮化铁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扎下腔静脉静脉血栓模型、体外血块溶解试验等方法观察血畅胶囊对血栓的影响。结果:血畅胶囊具有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差异... 目的:研究血畅胶囊对大鼠动脉、静脉血栓形成及体外血块溶栓的影响。方法:用三氮化铁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扎下腔静脉静脉血栓模型、体外血块溶解试验等方法观察血畅胶囊对血栓的影响。结果:血畅胶囊具有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延长率分别为38.39%、40.04%、29.8%;降低静脉血栓重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加速体外血栓溶解的作用差异具有极为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优于脉血康胶囊。结论:血畅胶囊可抑制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畅胶囊 血栓 临床研究 患者
原文传递
栀子豉汤及拆方对六种人肠道菌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丽艳 张蕾 +2 位作者 官雪莲 方自若 王伟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8-11,16,共5页
目的研究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对6种人肠道菌的影响。方法从特定人的粪便中分离培养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拟杆菌。分别将高、中、低浓度的栀子、淡豆豉及栀子豉汤药液加入选择性培养基中,以不加药液... 目的研究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对6种人肠道菌的影响。方法从特定人的粪便中分离培养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拟杆菌。分别将高、中、低浓度的栀子、淡豆豉及栀子豉汤药液加入选择性培养基中,以不加药液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将实验菌分别于厌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计数菌落。结果不同浓度的栀子对肠杆菌的抑制率均为100.0%,淡豆豉在20%、50%、70%浓度分别使肠杆菌数量下调100.00%、53.83%和22.11%,而栀子豉汤可使肠杆菌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104~106 CFU/g);两味药单独都表现了对肠球菌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低、中浓度栀子豉汤则使肠球菌保持较稳定的数量;单味药及复方对产气荚膜梭菌和双歧杆菌敏感性较弱;栀子对脆弱拟杆菌抑制作用最强,而淡豆豉和栀子豉汤则可使其数量上调约20.00%;淡豆豉、栀子豉汤和高浓度栀子对乳杆菌非常敏感,低、中浓度栀子对乳杆菌数量仅有轻微下调作用。结论栀子豉汤比单独的栀子和淡豆豉更能维持肠道菌群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豉汤 拆方 肠道菌群 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单、双菌发酵淡豆豉不同发酵期纤溶酶活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萍 陈丽艳 +4 位作者 孙银玲 夏延 张蕾 方自若 王伟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999-1003,共5页
目的采用单菌种或双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对比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方法以黄豆和黑豆为发酵基料,采用枯草芽胞杆菌(1号菌)、伞枝梨头霉(2号菌)、米曲霉(3号菌)单菌种和双菌种发酵(包括前酵和后酵)。采用琼脂糖—纤维... 目的采用单菌种或双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对比分析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方法以黄豆和黑豆为发酵基料,采用枯草芽胞杆菌(1号菌)、伞枝梨头霉(2号菌)、米曲霉(3号菌)单菌种和双菌种发酵(包括前酵和后酵)。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不同发酵阶段发酵产物的纤溶酶活性。结果以黄豆为基料,以枯草芽胞杆菌单菌种37℃发酵7d,再经42℃后酵3d,其纤溶酶活性达到最高值804.61IU/g,显著高于其以黑豆为基料发酵的纤溶酶活性。1号菌单独发酵的淡豆豉纤溶酶活性高于2号和3号菌单独发酵及三者两两组合发酵淡豆豉的纤溶酶活性。结论以纤溶酶活性为考察指标,淡豆豉最佳发酵条件为:以黄豆为基料,以枯草芽胞杆菌单菌进行发酵,通过37℃前酵7d,再经42℃后酵3d其纤溶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菌种 双菌种 淡豆豉 发酵阶段 纤溶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