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升清-理中-培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思路探讨
1
作者 方誉澄 储浩然 +1 位作者 王子叶 朱敬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95-698,共4页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总结储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明确该疾病基本诊治规律,并举临床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储师认为...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总结储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明确该疾病基本诊治规律,并举临床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储师认为,中焦气机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升清气机-调理中焦-培补元气”为治疗思路,以天枢穴为核心穴位,配以中脘、章门、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调理中焦脾胃,配以龙虎交战的针刺手法,助中焦气机畅达。重点选用“百会-内关”调节清气,梳利头脑心神,提升整体气机,此外以“关元-足三里”固本培元,培补先天元气。验案中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兼有心神不宁、阳气虚衰之象,储师以升清-理中-培元法治之,补后天以滋先天,并予以安神,收效显著。[结论]储师临床上根据辨证,增减穴位,通过整合穴位群,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中复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体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升清气机 调理中焦 培补元气 针灸 穴位 验案 储浩然
下载PDF
储浩然“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
2
作者 王子叶 储浩然 +3 位作者 廖路敏 朱敬伟 方誉澄 阮静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后复感内外之邪,而致盈亏失和、疏泄失度、纳运失常、阴阳失调、瘀血壅滞,终见中焦失衡。临证强调以补法为基础,确立“温中焦、实中焦、醒中焦、润中焦、疏中焦”之五法,临床活用精简之针药以调中致衡。所举验案为肝胃不和型吐酸,治以针药行气实中、疏肝和胃,配合手法镇痛,使中焦复衡,终见良效。[结论]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强调从中焦入手,辨治、取穴、手法三因制宜,以调周身气血,疗效稳定,特色鲜明,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五法 调中致衡 针药结合 辨证论治 经验总结 验案 储浩然
下载PDF
基于肥大细胞脱颗粒探讨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低度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明 储浩然 +9 位作者 宋小鸽 阮静茹 邹玲 李奎武 廖路敏 马文黎 韩啸宇 朱敬伟 王子叶 方誉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健康SPF级SD孕鼠产下的45只幼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7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健康SPF级SD孕鼠产下的45只幼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7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酮替芬组、艾灸组、灸药组,每组8只。酮替芬组给予酮替芬溶液(10 mL/kg)灌胃,艾灸组给予悬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灸药组给予悬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结合酮替芬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分别于造模前后及干预后计算各组稀便率、检测腹壁回缩反射(AWR)最小容量阈值。干预后,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胺、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肠黏膜严重破坏,绒毛排列散乱,肥大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降低、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升高(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胺阳性表达升高(P<0.01),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m RNA及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酮替芬组、艾灸组、灸药组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肠黏膜较完整,绒毛排列较整齐,肥大细胞内颗粒电子密度升高、颗粒数量增多;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降低(P<0.01);结肠组胺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mRNA及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与酮替芬组比较,艾灸组血清组胺、IL-6、类胰蛋白酶含量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6含量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1α、PAR-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肠IL-1β、类胰蛋白酶阳性表达降低(P<0.01,P<0.05)。与酮替芬组和艾灸组比较,灸药组稀便率、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AWR最小容量阈值上升(P<0.01);血清和结肠组胺、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含量降低(P<0.01);结肠IL-1β、类胰蛋白酶、PAR-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结肠IL-1β、IL-6、IL-1α、类胰蛋白酶、PAR-2 mRNA及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胺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论:艾灸“天枢”“上巨虚”可抑制IBS-D模型大鼠的结肠低度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类胰蛋白酶,从而降低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艾灸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低度炎性反应 组胺 类胰蛋白酶
原文传递
储浩然基于“调和致中”从脾胃论治原发性痛经学术思想探析
4
作者 朱敬伟 储浩然 +1 位作者 王子叶 方誉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9-1231,共3页
储浩然教授提出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及脾胃,中焦失衡是其发病基础,核心病机为“失中和”,发病关键在于中焦、情志、时气失调。“调和致中”法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以调和为第一要义,健脾和胃、和合气血为治疗准则,巧用灸法,辅... 储浩然教授提出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及脾胃,中焦失衡是其发病基础,核心病机为“失中和”,发病关键在于中焦、情志、时气失调。“调和致中”法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以调和为第一要义,健脾和胃、和合气血为治疗准则,巧用灸法,辅以穴位埋线巩固疗效,强化认知干预和心理疏导,尤其注重形神同治,以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灸 脾胃 调和致中 名医经验 储浩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