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体动记录仪对于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特征的评估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目的·系统评价体动记录仪对于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特征的评估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3年05月05日,收集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昼夜节律并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的横断面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抑郁症患者390名,健康对照288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中值(midline statistic of rhythm,MESOR)(SMD=−0.29,95%CI−0.51~−0.07,P=0.009)小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的入睡时间(sleep onset)(MD=33.06,95%CI 14.90~51.23,P=0.000)和觉醒时间(sleep offset)(MD=53.80,95%CI 22.38~85.23,P=0.000)晚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1 d中最活跃的10 h的活动量(activity during the 10 most active hours,M10)(SMD=−0.26,95%CI−0.52~0.01,P=0.06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抑郁症患者的活动量有小于健康对照的趋势;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峰值相位(acrophase)(MD=25.33,95%CI−12.41~63.06,P=0.19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振幅(amplitude)(SMD=−0.14,95%CI−0.42~0.14,P=0.340)以及1 d中最不活跃的5 h的活动量(activity during the 5 least active hours,L5)(SMD=0.31,95%CI−0.10~0.71,P=0.140)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并不明确。结论·体动记录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抑郁症患者的昼夜节律紊乱,但因纳入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人群及方法不一致,对分析质量和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证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体动记录仪对于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特征的评估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3年05月05日,收集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昼夜节律并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的横断面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抑郁症患者390名,健康对照288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中值(midline statistic of rhythm,MESOR)(SMD=−0.29,95%CI−0.51~−0.07,P=0.009)小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的入睡时间(sleep onset)(MD=33.06,95%CI 14.90~51.23,P=0.000)和觉醒时间(sleep offset)(MD=53.80,95%CI 22.38~85.23,P=0.000)晚于健康对照;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1 d中最活跃的10 h的活动量(activity during the 10 most active hours,M10)(SMD=−0.26,95%CI−0.52~0.01,P=0.06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抑郁症患者的活动量有小于健康对照的趋势;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峰值相位(acrophase)(MD=25.33,95%CI−12.41~63.06,P=0.19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昼夜节律余弦函数的振幅(amplitude)(SMD=−0.14,95%CI−0.42~0.14,P=0.340)以及1 d中最不活跃的5 h的活动量(activity during the 5 least active hours,L5)(SMD=0.31,95%CI−0.10~0.71,P=0.140)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并不明确。结论·体动记录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抑郁症患者的昼夜节律紊乱,但因纳入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人群及方法不一致,对分析质量和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证据。
文摘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