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现火塘边的故事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丁·琼斯 陈雪香(译) 方辉() 《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144-152,共9页
群体成员围坐在火塘周围和睦地分享食物,是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正是这种饮食文化以及隐含在其背后的社会行为,对全球的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于其他动物而言陌生而又颇有影响力的行为,究竟如何组... 群体成员围坐在火塘周围和睦地分享食物,是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正是这种饮食文化以及隐含在其背后的社会行为,对全球的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于其他动物而言陌生而又颇有影响力的行为,究竟如何组成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针对这一命题,人类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比如本文介绍的马文·哈里斯、杰克·顾迪、玛丽·道格拉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等人,对于这一过程中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都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个命题同样也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现有的文献和食物资料,我们究竟能对人类分享食物的历史做出什么样的判断?毋庸置疑,在这项研究中,考古资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职于剑桥大学考古系的马丁·琼斯是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长期致力于人类早期食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宴飨的故事(Feast:Why Humans ShareFood)》是他凝聚几十年研究成果和心得汇集而成的专著。书中,作者借助于最新的科技考古手段,为我们重建了人类食物发展和饮食文化的历史——从黑猩猩分享猎物的场景到大学教授们参加的正式宴会,从罗马帝国的盛大酒宴到电视快餐,这每一种行为都是人类饮食历史中文化驱动力的结果。全书跨越五千万年的时空背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人类食物的历史以及食物对社会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本文选译的是书中第一章,作者生动地贯穿了人类学家的理论和考古学家们目前所掌握的获取资料的各种手段,为后文详细展开人类分享食物的历史画面做了铺垫。文章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尽管介绍的是考古学的前沿课题,不过即便是不懂考古学的人也能读得津津有味,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体会到考古学的魅力。(方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塘 故事 人类学家 地层堆积 斯特劳斯 沉积物 克洛德 采砂
下载PDF
环境考古
2
作者 埃文·皮卡克(Evan Peacock) 王良智(译) 方辉() 《南方文物》 2008年第2期150-152,149,共4页
本文以蒙塞拉特岛克雷镇(Clay County MS)亚布鲁(Yarborough)遗址为例对环境考古进行了介绍。作者指出,环境考古对于考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考古可以为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及土地管理者就如何保护自... 本文以蒙塞拉特岛克雷镇(Clay County MS)亚布鲁(Yarborough)遗址为例对环境考古进行了介绍。作者指出,环境考古对于考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考古可以为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及土地管理者就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土地管理者 自然环境 考古文化 生物学家 自然资源 生态学 遗址
下载PDF
长时段视角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与政治变迁
3
作者 方辉 +2 位作者 韩琇莹(译) 方辉()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70,共14页
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聚落考古的术语、概念、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尚存在不同的个人理解和解读,但恐怕无人会质疑基于全覆盖式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空间位置分析、聚落形态研究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少,这些系统调查所提供的基... 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聚落考古的术语、概念、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尚存在不同的个人理解和解读,但恐怕无人会质疑基于全覆盖式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空间位置分析、聚落形态研究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少,这些系统调查所提供的基础数据是基于数年乃至数十年野外踏查所获得,在体现考古学“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本身不是目的,揭示聚落形态甚至也不是目的,还是张光直先生那句老话,“聚落考古是在社会关系的框架之内来做考古资料的研究”(《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86页。)。聚落形态是社会考古的基础,因此,通过聚落考古研究特定区域内社会复杂化或文明化进程,才是聚落考古的目的。考古学对古代“社会”的研究势必导向以“实证”为基础的学科的社会科学化,物化或以实物所呈现的居址、矿场、作坊、市场、交通路线、要塞、关隘、墓地、神圣空间等考古遗存或变量,又无一不可“归纳”“演绎”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信仰等分类系统。其中,人口作为最为基础的统计、分析变量,对于社会复杂化程度和水平至关重要,无疑是社会考古、经济考古无法绕过的话题。本文以鲁东南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数据为基础,试图揭示区域内从距今7000年到秦汉帝国历时5000多年的时空中“关于人类聚落、民众与精英、中心与村落的全景图”。其中,“聚落人口密度”作为一项核心数据来自于信史与聚落考古的结合,相信对于我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中的“人口指标”,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聚落形态 考古调查 区域系统 文物出版社 交通路线 文明起源 核心数据
原文传递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4
作者 Gary M.Feinman Christopher P.Garraty +2 位作者 田钟灵(译) 张颢馨(译) 方辉() 《东方考古》 2021年第1期9-37,共29页
市场是当代的关键机构,但是关于其历史或多样性,人们并没有达成共识。更为复杂的是,不同学科对市场都有各自的研究,但这些学科往往从完全相反的角度看待这种交换系统的性质,这就阻碍了跨学科的对话。本文回顾了前工业化时代市场的发现... 市场是当代的关键机构,但是关于其历史或多样性,人们并没有达成共识。更为复杂的是,不同学科对市场都有各自的研究,但这些学科往往从完全相反的角度看待这种交换系统的性质,这就阻碍了跨学科的对话。本文回顾了前工业化时代市场的发现、发展和重要性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我们既质疑市场行为是自然发生的看法,也质疑市场交换是现代资本主义环境所特有的观点。这两个认识框架均未能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的市场活动都根植于其更大的社会背景中——尽管其存在方式不同,我们只有通过广泛共享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才能予以理解。我们分析了前工业化市场的起源、变化及其多样性,呼吁采用多尺度、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这一经济制度的长时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类学 交换 市场场所 前工业化的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