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考古学的多样性与非调和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尼克·麦瑞曼 周晖(译) 方辉(校) 《南方文物》 200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公共考古学英文作,或被译作公众考古学。在英文中,public所指并非汉语中的公众及其群体,而更与国家公共机构密切相关。从这层意思上来说,Public Archaeology译作公共考古学更为贴切。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英等发达国家... 公共考古学英文作,或被译作公众考古学。在英文中,public所指并非汉语中的公众及其群体,而更与国家公共机构密切相关。从这层意思上来说,Public Archaeology译作公共考古学更为贴切。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英等发达国家,最初是与考古学科发展所带来的考古遗存和文化资源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紧急情况密切相关的。这种紧急状况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学科专业化增强所带来的资料的保护和管理问题,第二是学术界对于大量的具有潜在价值的考古资源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而自身却又缺乏足够的保护能力。就是说,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是公共考古学关注的焦点,甚至可以说,公共考古学就是文化遗产保护。业内人士对以往那种由专业学者和官员来"替"公众管理文化资源的模式进行反思,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了长期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于公众角色的定位问题。这里的"公众"一词指的是一个多元的、但又不以考古研究为职业的人群。作为国家概念之外的一个具有批评性的实体,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参与权与解释权应得到充分尊重;考古学的公共方面多数是与文化、价值甚至经济利益冲突相关的,因此被有的学者称为"不谐调的遗产";考古学归根到底是阐释文化认同及其演变,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政治脱不开干系。诸如此类,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中所遇到的这类问题,都成了公众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众考古学现已发展成为当今考古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作为NickMerriman所主编的《公共考古学》一书的序言,对于公共考古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系统论述,有利于我们对国外公共考古学的历史与现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调和性 多样性 私人领域 公共机构 公共建筑 公共利益 公众
下载PDF
史前时期的崇鸟习俗及其历史背景 被引量:8
2
作者 爱德华·A·阿姆斯特朗(Edward A.Armstrong) 陈淑卿(译) 方辉(校) 《南方文物》 2006年第4期93-100,共8页
以绘画和雕塑方式表现的鸟禽形象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代世界众多先民中。自19世纪后期在世界众多地区发现并被确认以来,对于其含义的解读便从未间断。《史前时期的崇鸟习俗及其历史背景》一文对于这些发现和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这... 以绘画和雕塑方式表现的鸟禽形象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代世界众多先民中。自19世纪后期在世界众多地区发现并被确认以来,对于其含义的解读便从未间断。《史前时期的崇鸟习俗及其历史背景》一文对于这些发现和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这是一篇完成于40多年以前的文章,译者选择该文,当然不是着眼于考古资料本身,甚至也不在于作者的观点多么新颖,更为重要的是从学术史的角度,了解近半个世纪前西方人类学家在解读此类题材时所涉及的诸多理论。作者认同早期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意义,并从丰产巫术、成丁礼、图腾崇拜、通天媒介和鸟的死亡象征意义等多个角度对特定图像进行了功能性阐释。作者对于这类图像所采取的多重可能性解释本身,已经反映出此类问题的复杂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发现,除了在考古学本体论方面我们"发明"了认知考古学,并将"符号"的概念赋予这些早期艺术品之外,对于"洞穴艺术"或"符号"含义的阐释,我们似乎并没有走很远。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国外人类学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如鸟禽除了为人类提供肉食与禽蛋之外,鸟骨可以做成骨笛(现在知道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发现),可以盛放颜料,蛋清还可以当作调制颜料的粘合剂。这些,对于考古学者来说都是别有新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早期人类 历史习俗 《圣经》 生效时间 食用价值 原始人
下载PDF
工艺生产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化进程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德安 卢建英(译) 方辉(校) 《南方文物》 2007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社会复杂化的表层是社会分层和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专制统治,但社会复杂化无疑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文德安(Anne P.Underhill)教授的《中国北方地区手工业生产与社会变迁》(Craft Produc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ern Chi... 社会复杂化的表层是社会分层和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专制统治,但社会复杂化无疑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文德安(Anne P.Underhill)教授的《中国北方地区手工业生产与社会变迁》(Craft Produc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ern China)一书,就是从陶器生产探讨社会复杂化过程的一部专著,本文是该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作者的研究意图和书中将要采用的阐释理论。作者长期从事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至夏商考古学研究。她注意到,当时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陶质或铜质饮食器具在贵族奢侈品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作者认为,饮食器具地位的凸现,显示的是社会上层对高级食物和饮品以及生产、制作这些食品所耗费的劳动力的占有,是社会上层集团为了在竞争中彰显自身财富和威望这一社会行为的反映。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陶器手工业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力,增加产品种类,其结果是导致了陶器的专业化生产;而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了生产组织的变化。在社会复杂化过程中,贵族总是在谋求对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上的控制权,而经济控制权是实现一切权利的基础。鉴于高级饮食器具在社会上扮演的异常重要的角色,控制高端陶器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尤其是对最为关键的“生产”阶段的控制,也便有了不寻常的社会意义。精英阶层通过对专业陶匠及其相关的专业化生产的持续投资,实现了对这种高端陶器生产的有效地控制,而陶器生产技术的日益复杂,也使得对其生产的控制变得相对容易。这种“资助式”专业化或称附属式专业化生产,实际上是最早出现的“官营”手工业。判断附属式或官营手工业与独立的非专职的专业化生产的主要标准是器物的标准化程度。为了了解中国早期陶器生产,文德安博士曾屡次亲赴贵州、云南和新疆各省区,采集人类学、民族学第一手资料,并有长篇调查报告发表。这是北美人类学考古学家的治学路数。这种亲历的经验,使得作者在对中国史前陶器生产的研究上受益良多。陶器标准化程度主要是靠测量数据来体现,苦于国内考古发掘报告中往往缺少“典型器物标本”以外陶器的测量数据,作者数度穿梭于山东、河南各地的博物馆和考古工作站,测量必须的陶器数据。她认为龙山文化陶器已经属于附属式手工生产。作者的这一认识,已经从制陶技术的研究中予以证实。两城镇龙山文化制陶所反映的工艺流程,清楚地显示了陶器生产专业化发达程度。关于宴享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作用,国外人类学界与考古学界已有许多成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宴享是个人用以显示自身财富、维持或提高自身权力的一种手段。在我国,龙山时代存在饮品酒已经得到证实,但史前和原史时代宴饮的社会功能却并非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实际上,我国后代文献如《国语·周语中》所记“饫以显物,宴以合好”,就道出了宴饮的性质。《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言,“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说得更为直白。也正是因为宴饮容易“合族”、“聚众”,故立足未稳的西周年统治者规定民众不得“群饮”,违者“尽执拘”、“其杀”(《尚书·酒诰》)。这是从反面理解宴饮功能的文字记载。本文对于我们的最大启示,与其说是作者得出的结论,不如说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实际上是把考古学上最为常见的陶器,放到政治经济领域加以考察,即把陶器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器物所具有的社会性质或者产品蕴含的象征意义。史前时代晚期某些陶器所具有的礼器性质早就为学界所公认,但对于陶器礼器化的过程却缺乏有说服力的论证。作者假设,贵重食物、饮品和盛放它们的饮食器具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劳动,导致了精英阶层对某些高端陶器生产的控制与独占;而控制陶器生产的结果,直接引发了隶属式专业化生产组织的出现(这本身就是社会复杂化的一个体现),其在考古学上的表现形式,就是陶器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前一个假设,通过对高端陶器与高等级墓葬等共存现象的考察很容易得到证实;后一个假设,则通过统计测量得出的陶器标准化程度和陶器工艺流程的复原得以验证。所谓先有假说,再加以验证,这是一个很好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品 古代社会 剩余产品 进程 中国 社会关系 价值标准 人类学
下载PDF
汉学家劳费尔与中国 被引量:3
4
作者 班内特·布朗逊 王东波(译) 方辉(校) 《四川文物》 2007年第3期86-92,共7页
伯特赫德·劳费尔是著名的德裔美籍汉学家,其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考察研究,收购藏品,写出了大量有关中国,尤其是中国西藏的人类学著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却极少为中国学界所知。本文通过劳费尔... 伯特赫德·劳费尔是著名的德裔美籍汉学家,其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考察研究,收购藏品,写出了大量有关中国,尤其是中国西藏的人类学著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却极少为中国学界所知。本文通过劳费尔遗留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量资料,力图准确地介绍劳费尔的一生,尤其是其涉及中国的学术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费尔 汉学 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