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方进智 刘仁伟 张玉忠 《肝脏》 201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均P<0.05)。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预后: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影像学表现 腹腔镜肝切除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CT窦道造影技术在臀部窦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方进智 刘仁伟 +2 位作者 曾剑兵 张玉忠 雷正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9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的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在臀部窦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臀部窦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窦...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的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在臀部窦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臀部窦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窦道造影前后均行CT扫描,造影前均采用常规剂量(120kV,200mA)扫描,造影后两组分别采用100mA和50mA的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保持一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低剂量造影扫描和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等。结果 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较200mA常规扫描分别降低了51.01%和67.73%,但是SD值明显升高和SNR值明显降低。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低于200mA无造影扫描的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与常规扫描无差异(P=0.243;P=0.355);5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常规扫描无差异(P=0.379),但是诊断信心低于常规扫描(P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均高于50m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A组10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2.31%(36/39),B组5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82.05%(32/39)。结论低剂量CT窦道造影技术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病灶的显示可满足诊断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部窦道 窦道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流
下载PDF
输血对腹部肿瘤患儿轴向T2加权MRI成像信号强度及时间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方进智 张玉忠 +3 位作者 雷正贤 刘仁伟 曾剑兵 江新青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对腹部肿瘤患儿肝脏、脾脏及骨髓T2加权MRI信号强度及时间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腹部肿瘤的患儿,分析轴向T2加权MRI图像上的肝脏、脾脏和骨髓信号强度.所有信号强度测量结果均... [目的]探讨输血对腹部肿瘤患儿肝脏、脾脏及骨髓T2加权MRI信号强度及时间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腹部肿瘤的患儿,分析轴向T2加权MRI图像上的肝脏、脾脏和骨髓信号强度.所有信号强度测量结果均以脊柱旁肌肉信号强度为标准,应用线性混合模型来确定器官信号强度是否随扫描时间的推移的多少而变化.[结果]经MRI扫描检查成神经细胞瘤38例,肝母细胞瘤22例,肾母细胞瘤21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患儿治疗过程中接受输血中位数为8(1-32)次,平均输血量为(1036±1646)mL.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其肝脏、脾脏、骨髓信号强度时间变化平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神经细胞瘤其肝脏、脾脏、骨髓信号强度时间变化平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肾母细胞瘤为参考,低于平均输血量的患儿其肝脏、脾脏、骨髓信号强度时间变化平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平均输血量的患儿其肝脏、脾脏、骨髓信号强度时间变化平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平均输血量的患儿其肝脏、脾脏、骨髓信号强度时间变化平方值与高于平均输血量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肿瘤患儿肝脏、脾脏及骨髓T2加权MRI信号强度比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能与输血相关的铁沉积或者肿瘤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输血 磁共振成像/方法
下载PDF
基于胸部CT图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比分析
4
作者 方进智 鄂林宁 +1 位作者 曾剑兵 于大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采用4种半定量测量方法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病变负担,比较4种评估方法的诊断性能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找出诊断时间最短、最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经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诊并... 目的:采用4种半定量测量方法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病变负担,比较4种评估方法的诊断性能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找出诊断时间最短、最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经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诊并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进行分型,中型87例,重症型66例,危重型4例。基于患者的胸部CT图像,两名放射科医生使用4种半定量评分系统独立评估肺部受累的严重程度,并记录每个评分系统所用的时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名医生使用4种半定量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一致性。结果:重症组的D-二聚体、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半定量评估方法的评分结果显示,重症组的平均得分均高于非重症组。两名医师采用4种半定量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均较差,4种方法的ICC均小于0.75,4种方法中T-SS法的平均用时最短。结论:基于视觉及主观经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病变严重程度半定量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开发基于人工智能且具有良好泛化性的定量评估模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评分系统
下载PDF
低剂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结石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剑兵 刘仁伟 +3 位作者 方进智 吴志清 梁瑞金 陈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条件下对泌尿系统结石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辐射剂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4)接受常规剂量扫描,研究组(n=44)则...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条件下对泌尿系统结石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辐射剂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4)接受常规剂量扫描,研究组(n=44)则接受低剂量扫描;运用不同权重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予以图像重建,就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应用不同权重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经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的图像噪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③研究组患者平均辐射剂量是(1.7±0.2)mSv,低于对照组的(5.8±1.1)mSv,(P<0.05)。结论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能减少图像噪声,使低剂量条件下泌尿系统结石成像成为可能,可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低剂量 泌尿系统结石 噪声水平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联合外周血人白细胞抗原B27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曾灵 陈熙 +1 位作者 梁川 方进智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检查联合外周血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AS髋关节病变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RI检... 目的探究磁共振检查联合外周血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AS髋关节病变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RI检查,并检测外周血HLA-B27,通过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性,评估其对AS髋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外周血HLA-B27阳性152例,阴性34例,阳性率81.72%;MRI检查结果显示,186例AS患者中有280个(83.33%)髋关节受累,其中210个(75.00%)髋关节囊积液,181个(64.64%)髋关节骨髓水肿,其他AS髋关节病变类型占比低于60%;MRI+HLA-B27法检出率(96.43%)显著高于MRI检出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联合外周血HLA-B27检测能有效提高AS髋关节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病变 磁共振成像 外周血人白细胞抗原B27
下载PDF
肝特异度对比剂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研究
7
作者 方进智 刘仁伟 +6 位作者 曾剑兵 王新正 吴志清 喻涛 成喜欢 曾灵 张玉忠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8期994-996,共3页
目的 探究肝特异度对比剂(Primovist)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方法 将134例肝纤维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52例)、B组(46例)、C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rimovist联合DWI检查、肝功能检查以肝脏组织活检.对... 目的 探究肝特异度对比剂(Primovist)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方法 将134例肝纤维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52例)、B组(46例)、C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rimovist联合DWI检查、肝功能检查以肝脏组织活检.对比3组DWI检查结果、肝功能指标以及病理分期结果,并分析DWI检查结果与肝功能指标以及病理分期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DWI检查T1-mapping值、增强指数依次升高,信噪比、肝实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依次下降;3组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总胆红素指标依次升高;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级39例,S2级47例,S3级32例,S4级16例;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T1-mapping值、增强指数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信噪比、ADC值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rimovist联合DWI能够作为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肝功能、病理分期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特异度对比剂 弥散加权成像 肝纤维化分期 肝功能
下载PDF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仁伟 方进智 张玉忠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meningeal vascular type of syphilis,MVT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6例经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MVTS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MVTS可以表现FLAIR序列蛛网膜下腔或软脑... 目的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meningeal vascular type of syphilis,MVT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6例经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MVTS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MVTS可以表现FLAIR序列蛛网膜下腔或软脑膜表面多发的高信号小结节影,伴有邻近软脑膜及脑回肿胀、脑沟变窄,脑膜梅毒树胶肿可以伴发有脑内多发结节状梅毒肉芽肿,脑膜梅毒树胶肿花冠样强化,脑内梅毒肉芽肿可环形强化或结节样强化,FLAIR序列复查可显示脑内病灶高信号范围增大,DWI见稍高信号的范围逐渐缩小,FLAIR与DWI可显示病灶由细胞毒性脑水肿向血管源性脑水肿转变。结论 MVTS的MRI表现具有多样性,MRI检查对明确诊断MVTS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膜血管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邱波 王新正 +3 位作者 吉家银 方进智 张周芳 吴志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ABCD2评分、头颈部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的脑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ABCD2评分、头颈部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的脑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为100%;利用CTA进行检查发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53例,检出率为77.94%,明显低于DSA检出率(P<0.05);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规定得分在3分以上为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结果显示有52例患者评分在3分以上,检出率为76.47%,与DSA检测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A以及ABCD2评分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计66例患者检出血管狭窄,检出率为97.06%,与DSA检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CTA以及ABCD2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进行检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CTA以及ABCD2评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诊断价值更高,且其检出率与DSA进行对比差异不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ABCD2评分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应用于肝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翠龙 刘晓华 方进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应用于肝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与常规超声的穿刺活检,通过与病理学检验进行对比,探讨实施不...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应用于肝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与常规超声的穿刺活检,通过与病理学检验进行对比,探讨实施不同检查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在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上,超声造影引导下(99.00%)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相比(90.00%)显著较高(P<0.05),而在诊断符合率上,超声造影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96.00%)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相比(87.00%)显著较高(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显著提升穿刺活检成功率,能有效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超声造影 肝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管腔密度衰减梯度规律研究
11
作者 曾剑兵 方进智 +3 位作者 刘年元 欧阳效枨 刘昊 汪国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管腔密度衰减梯度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冠心病患者总计80例,分析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管腔密度衰减梯度规律。结果:冠心病患者TAG值高于参照组患者...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管腔密度衰减梯度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冠心病患者总计80例,分析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管腔密度衰减梯度规律。结果:冠心病患者TAG值高于参照组患者;狭窄程度中,狭窄5级TAG值高于其他组别,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状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管腔密度衰减梯度可有效鉴别血管堵塞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能谱CT 血管造影 管腔密度 衰减梯度规律
下载PDF
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豪刚 冯丰坔 +9 位作者 李兴荣 张玉忠 梁瑞金 王新正 郭学军 方进智 雷正贤 彭雪华 曾小旭 蔡勇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60例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其中30例CT检查、30例MRI检查。60例均经心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为标准,比较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 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60例患者进行CT与MRI检查,其中30例CT检查、30例MRI检查。60例均经心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诊断为标准,比较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和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真假腔辨别、内膜片确定上达100%诊断率。CT/DSA显示破口15/19处、再破口6/11处、血管分支受累44/45支、假腔附壁血栓22/0处、溃疡24/25处、主动脉壁钙化12/0处。MRI/DSA显示破口6/15处、再破口5/10处、血管分支受累24/39支、假腔附壁血栓20/0处、溃疡10/21处、主动脉壁钙化0/0处。另外CT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DSA未显示;MRI/DSA组未显示。CT禁忌证4例(碘过敏2例、肾功能低1例、不愿接受X射线辐射1例)选择MRI检查。MRI禁忌证5例(心脏起博器1例、动脉瘤夹1例、幽闭恐怖症1例、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复查2例)选择CT检查。结论:CT与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在破口、再破口及分支血管受累显示方面有一定差异,在禁忌证方面亦有差别,可以优势互补,以提高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 MRI 价值
原文传递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CT、MRI影像学表现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春辉 方进智 《中国辐射卫生》 2017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中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 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结果:(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P<0.05)。病理学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结果: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随访结果: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诉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困难,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切除较开腹肝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影像学表现 腹腔镜肝切除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