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底高血运脑膜瘤外科手术前栓塞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方钦锐 段传志 +4 位作者 何旭英 李西锋 张炘 王泽群 李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底高血运脑膜瘤患者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5年6月接受全脑DSA检查并证实血运丰富的73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就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底高血运脑膜瘤患者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5年6月接受全脑DSA检查并证实血运丰富的73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就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瘤体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前31例患者(栓塞组)中接受Glubran胶栓塞16例,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4例,Glubran胶联合PVA颗粒栓塞1例;42例患者未接受栓塞(未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在栓塞组为693 ml,未栓塞组为90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瘤体完全切除率在栓塞组为87.1%,未栓塞组为66.7(P=0.134)。栓塞组无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高血运脑膜瘤外科手术前栓塞可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量,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脑膜瘤 Glubran胶 聚乙烯醇颗粒 外科手术前栓塞
下载PDF
介入栓塞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临床治疗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泽群 何旭英 +6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方钦锐 朱国辉 李维 李辉 段传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后循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3月介入栓塞治疗2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经DSA检查证实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Hunt-Hess动脉瘤临床分级0~... 目的分析和总结后循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3月介入栓塞治疗2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经DSA检查证实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Hunt-Hess动脉瘤临床分级0~Ⅱ级12例,Ⅲ~Ⅳ级9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结果 17例完全致密栓塞(100%栓塞),4例接近完全栓塞(95%栓塞),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根据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分,术前15分、13~14分、9~12分、3~8分者分别为9例、3例、2例、7例,术后15分、13~14分、3~8分者分别为13例、5例、3例。1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15例无复发,2例于术后6个月,1例于术后12个月复发。全部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介入栓塞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
下载PDF
颅内高血运肿瘤术前栓塞中Glubran胶的应用和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旭英 段传志 +5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李铁林 李辉 李维 方钦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014年9例施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其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 9例颅内高血运肿瘤,3例达到100%栓塞,4例达到90%栓... 目的探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014年9例施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其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 9例颅内高血运肿瘤,3例达到100%栓塞,4例达到90%栓塞,2例达到70%栓塞。9例患者栓塞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出现,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Glubran胶对颅内高血运肿瘤栓塞是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高血运肿瘤 术前栓塞 Glubran胶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中血肿腔与脑脊液相通与否排空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江耿思 刘小红 +2 位作者 陈桂增 方钦锐 黎学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7-719,746,共4页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中血肿腔与脑脊液相通与否两种情况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择应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52例,根据术后血肿腔引流管是否有脑脊液引出分为脑脊液相通组(15例)与脑脊液不相通组(37...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中血肿腔与脑脊液相通与否两种情况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择应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52例,根据术后血肿腔引流管是否有脑脊液引出分为脑脊液相通组(15例)与脑脊液不相通组(3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前血肿量、术中碎吸血肿量、术后血肿剩余量、术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后剩余血肿量、术后GCS评分、术后提高的GC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前血肿破入脑室情况等指标。结果:脑脊液相通组术前GCS评分和术后GCS评分均低于脑脊液不相通组(均P<0.05)。两组术后提高的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术中血肿碎吸量、术后血肿剩余量、引流后血肿剩余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脑脊液相通组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于脑脊液不相通组(P>0.05)。两组尿激酶冲洗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破入脑室发生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462,P=0.006)。结论:无论患者术后血肿腔是否与脑脊液相通,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均能提高患者GCS评分,同时在尿激酶冲洗情况下不会影响最终血肿排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 排空效果 血肿腔 脑脊液 尿激酶
下载PDF
大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率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柯勋昌 何旭英 +6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方钦锐 李维 王泽群 刘文超 段传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9-584,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 目的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NAC组)52例(5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SAC组)38例(39枚),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差异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再治疗率分别为38.5%(35/91)、20.9%(19/91),其中SAC组分别为35.9%(14/39)与17.9%(7/39),NAC组分别为40.4%(21/52)与23.1%(12/52),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裂动脉瘤(OR=0.284,95%CI=0.083~0.978,P=0.046)、单纯弹簧圈栓塞(OR=5.03,95%CI=1.04~24.44,P=0.045)、伴有高血压(OR=0.13,95%CI=0.036~0.51,P=0.003)及远期随访(OR=1.002,95%CI=1.001~1.003,P=0.002)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动脉瘤破裂、单纯弹簧圈栓塞、远期随访及伴发高血压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巨大型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支架 复发 远期随访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灼明 孟兵 +3 位作者 方志伟 刘云 方钦锐 陈桂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6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60例患者,按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研究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60例患者,按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清醒率、生存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功能障碍评分(DRS)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GCS、GO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功能,促进患者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高压氧 重型颅脑外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江耿思 方钦锐 +3 位作者 黎学谦 王振宁 邓海亮 刘小红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4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经额组(15例)和枕下组(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碎吸血肿量、术...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4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经额组(15例)和枕下组(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碎吸血肿量、术后血肿残留量、引流后血肿残留量、术中穿刺脑组织深度、术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额组术中碎吸血肿量较枕下组少,穿刺脑组织深度明显深于枕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肿残留量、引流后血肿残留量、术后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入路虽然术中较难碎吸血肿,但置管引流后最终引流效果与经枕下入路基本相同。血肿位置位于脑桥、中脑水平以上者适合选用经额入路,血肿位置位于脑桥后部及破入第四脑室、小脑者适合选用经枕下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穿刺 经额入路 经枕下入路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Glubran胶栓塞高血运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方钦锐 何旭英 +7 位作者 刘茂才 陈辉 李西锋 张忻 李辉 李维 王泽群 段传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1-805,共5页
目的 探讨通过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供血分支超选,使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脑膜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例通过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供血分支进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 目的 探讨通过颈内动脉及椎动脉供血分支超选,使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脑膜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例通过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供血分支进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的高血运脑膜瘤患者的栓塞过程、栓塞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 共12例术前使用Glubran胶栓塞高血运脑膜瘤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72 ml,平均手术时间为7.65 h.1例栓塞术相关出血的患者,经急诊行肿瘤切除及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康复出院.平均随访时间为8.4个月,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单纯使用聚乙烯醇颗粒(PVA)术前栓塞的8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 928 ml,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h,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 经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供血分支超选,使用Glubran胶行术前栓塞,对以颅内动脉分支供血为主的颅内高血运脑膜瘤可能有良好的血流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栓塞 治疗性 Glubran胶
原文传递
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旭英 段传志 +5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李铁林 李辉 方钦锐 李维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581,共6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微导管塑形的方法.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功栓塞治疗923例颅内动脉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塑形的应用. 结果 栓塞前均根据动脉瘤的情况进...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微导管塑形的方法.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功栓塞治疗923例颅内动脉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塑形的应用. 结果 栓塞前均根据动脉瘤的情况进行了微导管塑形,923例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应用直形58例,单弯塑形167例,双弯塑形362例,S形131例,Z形或反S形8例,螺旋形或猪尾巴形148例,其他类型49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54例动脉瘤达致密栓塞,269例达基本致密栓塞,栓塞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良好的微导管塑形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是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 栓塞 微导管塑形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辉 段传志 +5 位作者 李西锋 何旭英 张炘 朱国辉 方钦锐 王泽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68例,其中行双支架或三重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27例,行单一支架...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基底夹层动脉瘤68例,其中行双支架或三重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27例,行单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4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器械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部分栓塞31例,完全栓塞37例;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8例;复发8例,未复发60例.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采用单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部分栓塞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术后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是影响椎基底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P=0.022). 结论 多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以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术后部分栓塞的椎基底夹层动脉瘤较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夹层动脉瘤 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 再出血 复发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辉 段传志 +4 位作者 李西锋 何旭英 张炘 方钦锐 王泽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动脉瘤位于P1...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动脉瘤位于P1段1例,P2段5例,P3段2例;动脉瘤直径4~10mm。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结果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均为致密栓塞。除1例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其中7例未见动脉瘤复发;1例初次治疗后动脉瘤复发的患者,再次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治疗后6个月,DSA提示载瘤动脉再通,再次置入2枚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6个月后动脉瘤再次复发。1年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Yto分7例,1分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夹层动脉瘤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动脉 血管内操作 动脉瘤 夹层
原文传递
脑干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泽群 李西锋 +6 位作者 何旭英 张炘 方钦锐 朱国辉 李维 李辉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干部位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17例脑干部位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2例;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8... 目的分析和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干部位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17例脑干部位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2例;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8例,介入栓塞结合伽玛刀放射治疗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的8例患者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显示1例畸形团完全消失,残余畸形团减少2/3以上5例,减少1/3~2/32例;介入栓塞结合放射治疗的9例患者中6例畸形团完全消失,残余畸形团减少2/3以上1例,减少1/3~2/3者2例。15例患者术后2月~3年返院复查显示,2例患者偶述头痛;5例患者发现神经功能障碍,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加重;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留有任何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根据脑干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影像学特点,采取介入栓塞为主、放射治疗为辅的治疗策略,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治疗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