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裴晶晶 胡南 +3 位作者 张辉 戴仲然 丁德馨 於照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73-3080,共8页
采用正交试验、连续提取法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时间、酸雨pH值、PO 4^3-、CO3^2-、Ca^2+和腐殖酸浓度对铀尾矿库内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易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酸雨pH值>... 采用正交试验、连续提取法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时间、酸雨pH值、PO 4^3-、CO3^2-、Ca^2+和腐殖酸浓度对铀尾矿库内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易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酸雨pH值>CO3^2->腐殖酸>浸出时间>PO 4^3->液固比,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CO3^2-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最强.影响潜在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液固比>浸出时间>CO3^2->腐殖酸>酸雨pH值>PO 4^3-,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PO 4^3-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最强.影响稳定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PO 4^3->腐殖酸>CO3^2->酸雨pH值>液固比>Ca^2+>浸出时间,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PO 4^3-与CO3^2-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 铀释放 铀形态 正交设计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低浓度U(Ⅵ)的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於照惠 戴仲然 +5 位作者 尤青 张辉 胡南 裴晶晶 王永东 丁德馨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对不同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初始U(Ⅵ)浓度下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低浓度U(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SEM和EDS对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U(Ⅵ)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揭示了纳...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对不同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初始U(Ⅵ)浓度下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低浓度U(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SEM和EDS对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U(Ⅵ)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揭示了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低浓度U(Ⅵ)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pH为7、吸附剂用量为0.4g/L、U(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mg/L时,在120min时吸附即达到了平衡;此时,吸附率最高,达到了92.62%;纳米赤铁矿吸附剂吸附低浓度U(Ⅵ)的过程是一个快速平衡的过程,其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纳米赤铁矿吸附低浓度U(Ⅵ)的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表明纳米赤铁矿吸附低浓度U(Ⅵ)为多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赤铁矿 低浓度U(Ⅵ)废水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微生物溶解载铀赤铁矿及再固定铀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尤青 於照惠 +3 位作者 戴仲然 张辉 王永东 丁德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4-222,共9页
将载铀赤铁矿、核黄素(RF)和Sphingomonas sanxanigenens(S. sanxanigenens)同时投加到培养基中,监测培养过程中溶液的总铁、亚铁以及U(Ⅵ)浓度的变化,表征载铀赤铁矿还原性溶解前后固相产物中铁和铀的化学形态与价态,分析温度、共存离... 将载铀赤铁矿、核黄素(RF)和Sphingomonas sanxanigenens(S. sanxanigenens)同时投加到培养基中,监测培养过程中溶液的总铁、亚铁以及U(Ⅵ)浓度的变化,表征载铀赤铁矿还原性溶解前后固相产物中铁和铀的化学形态与价态,分析温度、共存离子对RF介导S. sanxanigenens还原性溶解载铀赤铁矿及再固定铀的影响.结果表明:S. sanxanigenens能够还原性溶解载铀赤铁矿,从而导致铀的释放;RF能够促进S. sanxanigenens还原性溶解载铀赤铁矿,且RF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这种还原性溶解;在30℃下RF能显著促进载铀赤铁矿的还原性溶解,且产物中稳定态铀的比例较高;添加2mmol/LCa2+或CO32-对RF介导S.sanxanigenens还原性溶解载铀赤铁矿具有促进作用;添加2mmol/LPO43-能提高残渣态铀的比例,促进铀的固定;RF能够促进S.sanxanigenens对Fe(Ⅲ)和U(Ⅵ)的还原,且反应过程伴随着次生铁矿物的生成.这些研究结果为提出RF介导S. sanxanigenens释放及再固定铀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S.sanxanigenens 载铀赤铁矿
下载PDF
针铁矿对U(VI)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德馨 尤青 +1 位作者 於照惠 戴仲然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利用人工合成的针铁矿(α-FeOOH)作为吸附剂,对针铁矿吸附铀废水中U(VI)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探讨在不同p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初始铀的质量浓度条件下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U... 利用人工合成的针铁矿(α-FeOOH)作为吸附剂,对针铁矿吸附铀废水中U(VI)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探讨在不同p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初始铀的质量浓度条件下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U(VI)浓度为10 mg/L、pH值为6、投加量为0.6 g/L时,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8.44%;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针铁矿对U(VI)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针铁矿对U(VI)的吸附过程,说明针铁矿对U(VI)的吸附属于多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 吸附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