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俊天〖设计作品〗
1
作者 施俊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304,共1页
施俊天(1974-),男,汉,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作品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江南新农村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省为中心”(项目编号:12JCWH03YB)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设计作品 浙江师范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 美术学院 景观设计 规划课题 浙江省 副院长
下载PDF
山地环境的乡村景观理路——意大利基安蒂地区乡村景观理念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2
作者 施俊天 刘益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83,共9页
意大利基安蒂(Chianti)地区的乡村景观是山地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通过对该地区村落的历史地理概况的基本描述和乡村景观现场的实地考察,认真分析该地区乡村景观形成与存续的缘由、发展与理路,具体包括注重乡村景观保护的法... 意大利基安蒂(Chianti)地区的乡村景观是山地环境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通过对该地区村落的历史地理概况的基本描述和乡村景观现场的实地考察,认真分析该地区乡村景观形成与存续的缘由、发展与理路,具体包括注重乡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自然生态的全面保护,乡村聚落与历史现实的有机延展,农业生产与田园生活的持久共生等。这些可为当下中国尤其是江南山地与丘陵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安蒂地区 乡村景观 山地环境 持久共生理念
下载PDF
工作室制:综合性高校美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工作室"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首次将美术教育与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提出应用型美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修养和工艺技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艺... "工作室"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首次将美术教育与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提出应用型美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修养和工艺技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艺术教育,而且对今天的美术与设计人才培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工作坊"制度进行了延展和深化,提出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并开展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建构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高等美术与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室制 美术与设计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施俊天/景观设计
4
作者 施俊天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184,共1页
原文传递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管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7-120,共4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的影响日益深入。如何应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管理,如何建立系统、科学的美术教育管理体系,需要在教学管理体系、教师素质等方面...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的影响日益深入。如何应对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管理,如何建立系统、科学的美术教育管理体系,需要在教学管理体系、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 管理体系 系统论
下载PDF
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施俊天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0年第6期26-27,51,共3页
文章从新农村景观文化形态各个要素出发,对当前新农村景观文化现状和问题做了全面分析,得出新农村景观文化有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新农村景观无文化特色,面貌落后,需要更新;另一方面,当前所进行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走向了硬质工程... 文章从新农村景观文化形态各个要素出发,对当前新农村景观文化现状和问题做了全面分析,得出新农村景观文化有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新农村景观无文化特色,面貌落后,需要更新;另一方面,当前所进行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走向了硬质工程和城市化模式,农村文化风味全然丢失。针对现在农村景观现状,提出新农村新景观设计需要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思想,探讨了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景观文化 营造
下载PDF
运用数码三维建模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7
作者 施俊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3期7-10,77,共5页
主要从传统二维绘图和数码三维形态生成两个方面,探讨了数码三维形态生成在景观空间设施方案构思中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并对数码三维形态生成技术背景下,从三维开始设计对景观空间设施设计方案构思的影响,作出... 主要从传统二维绘图和数码三维形态生成两个方面,探讨了数码三维形态生成在景观空间设施方案构思中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并对数码三维形态生成技术背景下,从三维开始设计对景观空间设施设计方案构思的影响,作出了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绘图 三维 形态生成 构思
下载PDF
乡村民间文化对新农村文化环境环境建设的影响—以金东区孝顺镇为例
8
作者 施俊天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共2页
通过乡村民间文化的充分、全面、深入的解剖分析,从孝顺的地域特点入手,探讨新农村文化环境环境建设的方略、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旨在为新农村的文化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间文化 新农村 文化环境建设 继承 孝顺镇
下载PDF
论乡村景观建设中的视觉生态观——以浙江省金华市新农村的视觉生态建设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成钢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0,共6页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与先进理念的指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观建设出现了低水平重复与无序化现象。文章从视觉生态观入手,全面盘点了当前乡村景观中视觉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视觉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乡村景观...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与先进理念的指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观建设出现了低水平重复与无序化现象。文章从视觉生态观入手,全面盘点了当前乡村景观中视觉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视觉生态功能发挥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并提出了乡村景观视觉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科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视觉生态 要素
下载PDF
浙江诗路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圣华 罗时进 +2 位作者 陈国灿 施俊天 宣炳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7-27,共1页
2018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以水系(古道)为纽带,建设江南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等四条诗路。诗路文化汇聚了丰富的历代先贤智慧,展示了浙江诗意的生态画卷,体现了江南... 2018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以水系(古道)为纽带,建设江南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等四条诗路。诗路文化汇聚了丰富的历代先贤智慧,展示了浙江诗意的生态画卷,体现了江南独特的地域风采,彰显出重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是“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进一步实施“文化浙江”战略的时代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新 历史价值 浙江省 唐诗 实践路径 标志性工程 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
下载PDF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研究
11
作者 管广清 施俊天 《数码设计》 2018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所有省份发展中的一个经济大省,与此同时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推动浙江省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浙江人的一个工作重心。本文主要...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所有省份发展中的一个经济大省,与此同时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推动浙江省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浙江人的一个工作重心。本文主要研究一下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历史文化村落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用”的美学观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创新 被引量:5
12
作者 施俊天 赖勤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3,I0012,共6页
本文将古代“用”的美学观进行转化,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道家的“无用”观蕴含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借用并将其转化为“图”与“底”的关系,可以增进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园冶》的“节用”观代表了传统园... 本文将古代“用”的美学观进行转化,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道家的“无用”观蕴含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借用并将其转化为“图”与“底”的关系,可以增进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园冶》的“节用”观代表了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艺术精神。将其融入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还原本真的乡村意境。《闲情偶寄》的“适用”观体现了生活艺术化追求。将其延续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打造诗意的诗路文化乡村。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理解浙江“诗路文化带”乡村景观设计,有助于更新中国本土景观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 “无用” “节用” “适用” 乡村景观设计
下载PDF
江南诗性文化:浙江乡村建设的灵魂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2-34,共3页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声名鹊起,有关“诗路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诗路文化带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浙江省在2018年已明确提出全省大花园建设方案,致力于打造大运河(浙江段)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声名鹊起,有关“诗路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诗路文化带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浙江省在2018年已明确提出全省大花园建设方案,致力于打造大运河(浙江段)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如何在已有村落文化形态的基础上,有机植入诗路文化元素,营造宜人宜居的诗路乡村景观,成为当代乡村景观设计的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乡村建设 浙江省 灵魂 地方政府 文化形态 文化元素 乡村景观
下载PDF
语言景观学视域的诗路乡村景观文本建构——以鹿田村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俊天 柴鸿举 安旭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3期12-17,40,共7页
浙江诗路乡村建设要求融入诗路文化因素,营造出既能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乡土景观。借鉴语言景观学的逻辑架构系统,可用于建构诗路乡村景观“文本”。以诗路名村鹿田为实施目标,从地域性语境的领会理解、地域性... 浙江诗路乡村建设要求融入诗路文化因素,营造出既能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乡土景观。借鉴语言景观学的逻辑架构系统,可用于建构诗路乡村景观“文本”。以诗路名村鹿田为实施目标,从地域性语境的领会理解、地域性语汇的描红临摹、地域性语法的格物写生、地域性语义的创作升华四个维度展开,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新乡土景观“文本”建构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学 诗路乡村景观 文本建构 鹿田村
下载PDF
基于“诗性生长”理念的乡村景观营造——以嵩溪村为例
15
作者 施俊天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已越来越成为诗性的文化,乡村景观营造更需要一种“诗性生长”的理念。诗性如同自然物的生长一样,是一种带有原生意义的自然、自由、自在状态。生长性意味着乡村始终是活态的存在,其生态、生产、生活都循自然发... 在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已越来越成为诗性的文化,乡村景观营造更需要一种“诗性生长”的理念。诗性如同自然物的生长一样,是一种带有原生意义的自然、自由、自在状态。生长性意味着乡村始终是活态的存在,其生态、生产、生活都循自然发展,并实现诗意栖居。嵩溪村资源禀赋独具,其景观营造主要通过激活诗性因子、培植诗性空间、呵护诗性生活进行诗性发掘。“诗性生长”理念符合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对于新时代乡村景观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生长” 乡村景观营造 嵩溪村
下载PDF
乡村诗性景观营造的设计应用方法研究——以施光南故里东叶村为例
16
作者 施俊天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3期69-75,共7页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诗性理念引导乡村景观设计是必然要求。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故里东叶村具有独厚的人文、产业等资源禀赋,亟需化优势为特色。具体做法是先提炼“希望之光”这一主题,再从视像符号、空间生长、田园产业发展、日...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诗性理念引导乡村景观设计是必然要求。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故里东叶村具有独厚的人文、产业等资源禀赋,亟需化优势为特色。具体做法是先提炼“希望之光”这一主题,再从视像符号、空间生长、田园产业发展、日常生活关怀等方面展开具体的设计实践,由此进行诗性景观营造,为依托名人文化振兴乡村提供了示范意义,而以诗性为核心内涵的设计应用方法,对避免同质化设计,提升乡村景观营造的创新价值也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诗性景观营造 东叶村 希望之光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分益耕作制与意大利托斯卡纳乡村景观的营造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俊天 刘益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9,共7页
通过深入分析自中世纪以来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分益耕作制治理模式对该地区乡村景观的历史演化与建构,反思国内新农村建设规划及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探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分益耕作制 托斯卡纳 乡村景观 和谐共生
原文传递
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提炼与置换 被引量:9
18
作者 施俊天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X期134-136,共3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乡村建设中对个性化的追求显得越来越突出。乡村色彩作为乡村特色之一,是乡村规划与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领域。(1)
关键词 乡村景观 色彩设计 乡村规划 乡村地区 乡村建设 农村建设 社会经济 乡村特色 植物景观 设计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诗性景观”理念的江南乡村景观设计——以金华市蒲塘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施俊天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1,共3页
传承乡村景观文化、延续乡村传统记忆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面对日见式微的江南乡村传统景观,我们秉持"诗性空间"的理念,在蒲塘古村落景观设计中进行实践验证,通过对古典诗性文化的重新梳理,对当下逐渐消退的乡村诗性内涵... 传承乡村景观文化、延续乡村传统记忆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面对日见式微的江南乡村传统景观,我们秉持"诗性空间"的理念,在蒲塘古村落景观设计中进行实践验证,通过对古典诗性文化的重新梳理,对当下逐渐消退的乡村诗性内涵的重新提炼,进而提出以"化用诗源""熔铸诗境"和"呼唤诗心"为实践维度的江南乡村景观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景观 江南乡村 蒲塘村
原文传递
兰溪第一塘·常满塘村观鹭桥景观设计方案
20
作者 施俊天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塘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