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被引量:18
1
作者 施关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9,共6页
○.引言 拙著《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介绍了胡裕树、张斌、范晓等先生提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经过情况,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并指出了它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的三个方面,同时也作了一些... ○.引言 拙著《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介绍了胡裕树、张斌、范晓等先生提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经过情况,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并指出了它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的三个方面,同时也作了一些解释和发挥。拙著的油印稿曾拿到1991年7月底、8月初召开的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上散发。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王希杰、袁晖、李晋荃、范晓、何伟渔、范开泰、于根元、徐枢、饶长溶和我,正好十个人。安徽大学中文系讲师岳方遂为座谈会做记录。会后,他整理了一个发言摘要,经我们删改后登在1992年第1期《语言教学与研究》上,题为《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此外,何伟渔先生在会后赶写了一篇题为《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的文章,载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发表了范晓、胡裕树两位先生合写的《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一文,它回答了拙著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平面 语法研究 句法 语言工具 语用因素 句子 语义因素 说法 再论 语言和言语
下载PDF
用“一…就(便)…”关联的句子 被引量:15
2
作者 施关淦 《汉语学习》 1985年第5期18-22,共5页
用“一…就(便)…”关联的语言形式,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只充任句子的一个成分。本文只描写前一种情况,不讨论后一种情况。 一 “一”“就”的后面都有个谓词性成分,从它们所陈述的主语是否相同这一角度来观察,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情况... 用“一…就(便)…”关联的语言形式,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只充任句子的一个成分。本文只描写前一种情况,不讨论后一种情况。 一 “一”“就”的后面都有个谓词性成分,从它们所陈述的主语是否相同这一角度来观察,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相同。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 “一” 主语 句子 谓词性成分 删略 形容词 宾语 成句 “着”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语文知识条目和标词类的一些情况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关淦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9-72,共4页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语文知识条目和标词类的一些情况施关淦《现代汉语词典》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它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修订得如何?也可用上述三性来衡量。下面只就部...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语文知识条目和标词类的一些情况施关淦《现代汉语词典》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它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修订得如何?也可用上述三性来衡量。下面只就部分语文知识条目,以及标词类的一些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知识条目 修订本 词类 中学语文教师 容易引起误会 词尾 六大成分 疑问代词 句子成分
下载PDF
汉语观与汉语面面观——试评王希杰著《这就是汉语》
4
作者 施关淦 《池州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9-51,共3页
《这就是汉语》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描写汉语完整的结构系统,也不在于介绍系统的汉语知识,而是表明作者的汉语观、汉语面面观以及研究汉语的方法,同时强调对常见汉语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比较研究并作出合理解释的重要性;书中提出的一些... 《这就是汉语》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描写汉语完整的结构系统,也不在于介绍系统的汉语知识,而是表明作者的汉语观、汉语面面观以及研究汉语的方法,同时强调对常见汉语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比较研究并作出合理解释的重要性;书中提出的一些“新问题”或“新说法”,大致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希杰 结构系统 双音节词 语法单位 北京语言学院 三音节 单音节 主要价值 逻辑意义 酱爆肉
下载PDF
关于“省略”和“隐含” 被引量:18
5
作者 施关淦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5-128,154,共5页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区分了"省略"和"隐含",这对语法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下面分"省略"和"隐含"两部分谈点体会,向吕先生和广大读者请教。一省略吕先生指出:...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区分了"省略"和"隐含",这对语法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下面分"省略"和"隐含"两部分谈点体会,向吕先生和广大读者请教。一省略吕先生指出:"关于省略,从前有些语法学家喜欢从逻辑命题出发讲句子结构,不免滥用‘省略’说,引起别的语法学家的反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说是只要说出来的话能让人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略 语法学家 隐含 句子结构 语境 语言 上下文 思想感情 汉语语法 动词性词语
原文传递
“给”的词性及与此相关的某些语法现象 被引量:26
6
作者 施关淦 《语文研究》 1981年第2期31-38,共8页
本文认为对S_1里的“给”的词性宜作具体分析:“D_(a2)+给”合起来算作一个词未尝不可,但最好还是把其中的“给”算作助词。S_3里的“给”只能解释为介词。能在S_3里出现的动词,除D_c、D_b、D_(a1)、D_(a2/b)以外,还有D_(a2)、D_d,以及... 本文认为对S_1里的“给”的词性宜作具体分析:“D_(a2)+给”合起来算作一个词未尝不可,但最好还是把其中的“给”算作助词。S_3里的“给”只能解释为介词。能在S_3里出现的动词,除D_c、D_b、D_(a1)、D_(a2/b)以外,还有D_(a2)、D_d,以及在一种意义上的D_e。在另一种意义上,D_e能构成跟S_3形同而实异的另一种句式,它能变换为S_5。文章还初步考察了各类相关动词的语义特点,以及它们在S_1——S_5句式中的分布情况,并认为,从语义、分布两个方面看,所谓的“D_(a/c)”类动词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构成 相关动词 语义特点 句子 词性 介词 句式 变换 具体分析 解释
原文传递
吕叔湘先生二三事
7
作者 施关淦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0-290,共1页
吕叔湘先生已经仙逝了,但他的重大贡献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吕先生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已有公论。在这篇短文里,我只讲跟我个人有关的二三事,以表示对吕先生逝世的沉痛哀悼和深深的怀念之情。一吕先生帮我改论文1980年我在《中国语... 吕叔湘先生已经仙逝了,但他的重大贡献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吕先生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已有公论。在这篇短文里,我只讲跟我个人有关的二三事,以表示对吕先生逝世的沉痛哀悼和深深的怀念之情。一吕先生帮我改论文1980年我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两篇论文,都是吕先生帮助修改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 吕叔湘 重大贡献 论文 书评 现代汉语词典 多方面 主编 例句 短文
原文传递
双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8
作者 М.Н.Губогло 王海芬 +2 位作者 晁继周 贾采珠 施关淦 《当代语言学》 1982年第2期28-37,共10页
1.前言现在,在关于民族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中,对社会和民族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诸语言问题的研究.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民族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民族学研究的领域里,对语言的全面研究占有显... 1.前言现在,在关于民族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中,对社会和民族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对社会发展过程中诸语言问题的研究.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民族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民族学研究的领域里,对语言的全面研究占有显著地位。①此外,揭示语言与民族学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不仅对了解各民族的现在,而且对认识各民族的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现象 语言环境 第二语言 各民族 本族语 掌握第二种语言 民族学研究 语言接触 部落 语言问题
原文传递
对《中国语文》的意见
9
作者 张和珍 孙聪宝 +3 位作者 胡晓静 朱良恩 罗福银 施关淦 《中国语文》 1965年第1期1-6,共6页
《光明日报》1964年12月23日发表了张和珍等六位同志的《对〈中国语文的意见》一文。在此前后,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其中也有强和珍等六位同志的来信。这些文章和来信,都对本刊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张和珍等六位同志的文章,... 《光明日报》1964年12月23日发表了张和珍等六位同志的《对〈中国语文的意见》一文。在此前后,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其中也有强和珍等六位同志的来信。这些文章和来信,都对本刊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张和珍等六位同志的文章,集中地表达了许多读者的意见。现在我们把这篇文章转载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 《光明日报》 读者来信 同志 编辑部 文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