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品牌叫不响的原因剖析
1
作者 施卫江 《经济管理文摘》 2009年第4期36-38,共3页
品牌战略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有关产品、技术、质量、营销和文化等一个有机系统的综合结晶体,是一种决定企业命运的无形资产。
关键词 原因剖析 中国品牌 企业经营 品牌战略 无形资产 企业命运 营销
下载PDF
品牌背后的文化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12S期18-20,共3页
企业的经营活动,其目的不仅是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推动力:来自支撑自己社会生活的包括传统在内的文化结构和文化信念,即弗兰西斯·福山所说的“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
关键词 文化问题 品牌 经营活动 文化信念 文化结构 社会生活 最大化
原文传递
自己的员工比客户重要
3
作者 施卫江 《运输经理世界》 2010年第20期70-71,共2页
一般地,欧美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些东西既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又往往与公司开创者的个性有关。十三年前,笔者曾在上海的美国柯达公司工作过。该公司的创始人George Eastman注重道德修养,故其企业文化的旗帜上打着鲜明标语... 一般地,欧美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些东西既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又往往与公司开创者的个性有关。十三年前,笔者曾在上海的美国柯达公司工作过。该公司的创始人George Eastman注重道德修养,故其企业文化的旗帜上打着鲜明标语:“尊重个人,刚正不阿……”(Respect for individual.Uncompromising integrity…)那年,柯达公司曾为笔者所在的售后服务部门的全体员工举行过一次工作晚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 美国柯达公司 客户 企业文化 西方文化 道德修养 售后服务 创始人
原文传递
勿以狼道代人道
4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7年第01S期59-61,共3页
缺公德即缺真正意义的团队精神,而这公德又须是建立于充分个性独立和自由之上的权利意识。扼杀个性自由,人格尊严和人道主义来奢谈团队精神是短见且危险的,这正是我国道德实践长期以来始终面临着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团队精神 个性自由 权利意识 个性独立 人格尊严 道德实践 公德
原文传递
群体价值观整合中的个人奋斗
5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7年第08S期17-18,共2页
社会的进步,不仅有赖于个人具备充分独立的人格,还需要有人文理想的完善以及超越精神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 个人奋斗 价值观 群体 终极关怀 超越精神 人文理想 人格
原文传递
结婚:作为面子的表象
6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11S期56-57,共2页
中国式的“做人”,绝非企及人之为人的本真,而是凡个人的婚姻事情总是要“做给别人看的”,至于“看”的内容,无非是人为的攀比财力阔气,使之“活得有体面”。
关键词 表象 面子 结婚 “做人” 人之为人 中国式 “看”
原文传递
大学生就业遭遇人际关系之劫
7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04S期39-41,共3页
有着宗法人伦的强烈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定对人才要素的纯业务本领的要求降低若干百分比。无论是今天就业难,还是从前就业率很高,人才的事业成就感都不会很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人际关系 社会经济活动 人才要素 就业难 就业率 成就感
原文传递
我们该怎样看待“盛世”
8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09S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 民主法治精神 文化繁荣 电视节目 中国历史 经济发展 历史进步
原文传递
奢侈时尚:关涉庸碌激情勃发
9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07S期58-59,共2页
风尚是基于自身特质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的果实。奢侈之所以在中国成为时尚,它所折射出的是国人所景仰乃至孜孜以求的一种生存境界,这种境界实际显示为宗教性超越感的阙如。
关键词 时尚 奢侈 文化土壤 生存境界 宗教性 风尚
原文传递
读书和创新应分开对待
10
作者 施卫江 《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08S期64-64,共1页
贵刊7月上刊登的《人们为何不愿读书了》一文引用旅美学者薛涌的话说,国民阅读率下降会导致国家的创造能力降低。但笔者以为,这样的说法失之粗糙,将事情简单化处理了。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来说,似乎并不需要太多太滥的知识信息材... 贵刊7月上刊登的《人们为何不愿读书了》一文引用旅美学者薛涌的话说,国民阅读率下降会导致国家的创造能力降低。但笔者以为,这样的说法失之粗糙,将事情简单化处理了。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来说,似乎并不需要太多太滥的知识信息材料。创新意味着突破现成固有的知识信念和规范,头脑中存有太多的信念和规范似乎会遮蔽创新思路的萌发。所以,叔本华认为,天才的创造,能够达到超我的客观境界,“这种主体已不再按按根据律来推敲那些关系了,而是栖息于、沉浸于眼前对象的亲切观审中,超然于该对象和任何其他对象的关系之外,达到自失境界”——“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忘了他的个人,忘了他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读书 创造能力 信息材料 创新思路 阅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