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在髋臼并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国俊 石育芬 +4 位作者 岑怡彪 黄宏宇 林文静 陈家奎 施土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8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治疗髋臼并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髋臼并骨盆骨折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交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在腹直肌外... 目的研究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治疗髋臼并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髋臼并骨盆骨折患者48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交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前行髋臼及骨盆骨折常用内固定器械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行术前虚拟手术模拟指导实际手术过程;对照组仅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无三维数字化重建及虚拟手术指导。比较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运动功能评级的差异。结果 (1)手术完成率100%;(2)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手术6个月后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为优和良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髋臼合并骨盆骨折,在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前,进行三维数字化模型及虚拟手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术后髋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切口 三维数字化模型 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在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国俊 石育芬 +4 位作者 岑怡彪 施土河 林文静 陈国清 陈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118例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118例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三维数字化模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复查X线,末次随访采用Majeed SA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下地时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按Majeed SA评分评价疗效:观察组优43例,良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6.4%;对照组优32例,良16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8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断裂、髋内翻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共5例(8.5%),为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区疼痛各1例,延迟愈合2例。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3,P=0.001)。结论同侧髋臼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及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降低出血量、并发症率及手术风险,有利于术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盆骨折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三维数字化模型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宋继淳 黄宏宇 +1 位作者 施土河 岑怡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50例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50例ACL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治疗后6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2.00%及半月板愈合率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4.00%、60.00%, 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00%、4.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8.00%、24.00%、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01±0.34)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6.47±0.82)分、Lysholm评分(93.13±2.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89±0.63)、(4.97±1.03)、(78.84±3.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联合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能有效修复ACL及半月板损伤,促进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整体治愈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半月板修复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继淳 梁健 +2 位作者 施土河 黄宏宇 岑怡彪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UIF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9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UIF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B组采...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UIF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9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UIF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C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对比三组的手术情况、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和并发症。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显性出血量均明显少于A组和C组(P<0.05)。下地负重站立以C组最早,B组次之,A组最迟(P<0.05)。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C组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最高,B组次之,A组均最低(P<0.05)。结论THA能提前UIFF患者的下地负重站立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PFNA则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显性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下载PDF
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国俊 岑怡彪 +7 位作者 石育芬 宋继淳 陈国清 陈阳 冼晓晖 施土河 陈家奎 张艺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11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探讨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过程中进行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01—2015-06间在廉江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应用到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分析... 目的探讨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过程中进行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3-01—2015-06间在廉江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应用到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分析该种系统的应用在骨折分型、治疗方案选择等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满意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二次手术发生率为16.67%,再骨折发生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总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更加直观、逼真、立体、动态等特点,对骨科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骨折 三维成像 分型
下载PDF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不同假体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国清 宋景姿 施土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行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30例)或内固定术(30例)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行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30例)或内固定术(30例)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术后12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需二次手术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关节置换术组输血比例、输血量、术后12 h的VAS评分高于内固定术组(P<0. 05),两组术后48、72 h及6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关节置换术组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短于内固定术组(P<0. 05);两组术后12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需二次手术比例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骨水泥假体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让其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水泥假体 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 高龄
下载PDF
FasT-Fix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继淳 施土河 +1 位作者 黄宏宇 岑怡彪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FasT-Fix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半月板损伤均采用FasT-Fix缝合术治疗,术后1 a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估疗效。将疗效为可和差的患者定义为疼痛... 目的探讨FasT-Fix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半月板损伤均采用FasT-Fix缝合术治疗,术后1 a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估疗效。将疗效为可和差的患者定义为疼痛组,将疗效为优和良的患者定义为无痛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总体优良率为90.5%(24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病程>1 a、术后冷敷不积极、术后免负重时间<6周、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用FasT-Fix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可靠,但术后疼痛独立危险因素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FIX 半月板损伤 疗效 术后疼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后分析
8
作者 宋继淳 施土河 +3 位作者 黄宏宇 岑怡彪 林业博 揭锦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7期222-224,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7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和中药外敷,治疗1组采取自体韧带重建术治疗,治疗2组... 目的分析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7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和中药外敷,治疗1组采取自体韧带重建术治疗,治疗2组采取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比较三组患者膝关节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价表评分、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0.12±2.11)分、(3.28±1.35)分、(19.23±3.24)d,治疗1组分别为(85.23±2.09)分、(1.72±0.23)分、(16.34±4.65)d,治疗2组分别为(92.31±2.21)分、(0.89±0.21)分、(13.24±3.23)d;治疗1组和治疗2组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治疗1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1组,住院时间短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韧带重建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便于其早期康复,推荐在临床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自体韧带重建术 中药外敷
下载PDF
探讨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土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改变康复流程,即术前接受康复训练和健康指导,术后... 目的分析探讨改变康复训练流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改变康复流程,即术前接受康复训练和健康指导,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65.48±3.68)、(86.45±2.35)、(94.35±2.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24±5.64)、(78.64±4.56)、(91.48±2.3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74.18±5.46)分,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96.48±4.15)分。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16,P=0.000<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低于对照组的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37,P=0.009<0.05)。结论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时,通过使用术前康复训练健康指导和术后常规训练的康复方式,可加强患者对康复训练重视度以及训练熟练程度,从而显著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 流程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