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施宏莹 谢嘉仪 +2 位作者 陈小青 颜丽笙 周明宣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门诊RA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骨密度、体成分、血清肌生成抑制素,将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患者分为肌少症组(20例)和无肌少症组(8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门诊RA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骨密度、体成分、血清肌生成抑制素,将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患者分为肌少症组(20例)和无肌少症组(8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肌抑素水平,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可能与RA并发肌少症相关的因素。结果RA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17.89%。与无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RA病程较长(P=0.028),关节肿痛数、ESR、CRP、IL-6、DAS28及HAQ评分、低骨量/骨质疏松发生率、激素使用率显著增高(P=0.000~0.009)。两组脂肪含量指数(F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肌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病程长且疾病控制不佳易并发肌少症,IL-6是RA相关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肌少症 肌抑素
下载PDF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恶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施宏莹 林玲 孙亚锋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年8年间13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77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中16.... 目的:分析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年8年间13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77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中16.88%(13/77)伴发恶性肿瘤,伴发的肿瘤主要为鼻咽癌、肺癌、胃癌,其中鼻咽癌占30.76%。伴发肿瘤的相关因素包括炎性肌病的发病年龄〉40岁的男性患者,甲周红斑、GLB升高〉35g/l,而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炎性肌病患者较少合并恶性肿瘤。结论: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常伴发恶性肿瘤,所伴发肿瘤的类型广泛,但以鼻咽癌常见。对出现甲周红斑等皮肤血管炎表现年龄大于40岁的的男性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者尤其在发病1~2年内应警惕伴发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别嘌醇致胃肠道多发溃疡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娟 郑世滩 +1 位作者 林玲 施宏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79-81,共3页
消化道的多部位溃疡并不多见,常见原因有胃泌素瘤、白塞病、感染、淋巴瘤、白血病等,药物所致者罕见.Iwasa等[1]曾报道1例RA患者在使用托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多发溃疡,经停用托珠单抗后好转.现将我院收治的高度怀疑别嘌醇引起胃... 消化道的多部位溃疡并不多见,常见原因有胃泌素瘤、白塞病、感染、淋巴瘤、白血病等,药物所致者罕见.Iwasa等[1]曾报道1例RA患者在使用托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多发溃疡,经停用托珠单抗后好转.现将我院收治的高度怀疑别嘌醇引起胃肠道多发溃疡患者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别嘌醇 溃疡 多发 胃泌素瘤 消化道 白塞病 淋巴瘤
下载PDF
以反复咯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抗磷脂综合征一例
4
作者 王娟娟 施宏莹 陈真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以咯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不多见,同时并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者更少。除了容易误诊、漏诊以外,该病在临床中常面临诸多的矛盾,尤其以免疫抑制与感染、血栓与出... 以咯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不多见,同时并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者更少。除了容易误诊、漏诊以外,该病在临床中常面临诸多的矛盾,尤其以免疫抑制与感染、血栓与出血的矛盾更为突出,且常出现病情反复,治疗相对困难。现将一例以反复咯血为首发表现的SLE并APS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首发表现 反复咯血 免疫抑制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下载PDF
嗜酸性筋膜炎1例报道
5
作者 王娟娟 潘明孟 +1 位作者 许东明 施宏莹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0期49-51,共3页
引起肢体硬化的疾病并不多,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最为周知的病因,还有一个疾病也会出现肢体硬化的表现——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EF 比SSc 更为少见,两者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笔者报道1 例男性... 引起肢体硬化的疾病并不多,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最为周知的病因,还有一个疾病也会出现肢体硬化的表现——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EF 比SSc 更为少见,两者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笔者报道1 例男性EF 患者,同时将之与SSc 进行对比鉴别,以期引起更多临床医生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因为延误治疗不仅加重肢体的硬化,还会引起关节挛缩甚至可能致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筋膜炎 系统性硬化症 肢体硬化 鉴别诊断 医案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6
作者 王娟娟 施宏莹 郑世滩 《肝脏》 2020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转归。结果 11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7岁,病情均为危重;7例患者以肝硬化首发后诊断SLE,其中3例出院1 d死亡,1例1年后死亡;2例住院期间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及胆红素、CA199、CA125明显升高,病情进展迅速,放弃治疗出院1 d后死亡;3例患者目前病情相对稳定,其中1例为既往有SLE基础的患者规律治疗SLE,1例为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规律行抗病毒治疗。结论 SLE合并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女性多见,病情危重,预后差;以肝硬化首发SLE患者预后更差;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或胆红素、CA199、CA125明显升高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对既往有SLE基础的患者规律治疗SLE,对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规律抗病毒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硬化 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乙肝 肝癌
下载PDF
34岁绝经前女性痛风1例
7
作者 王娟娟 郑世滩 施宏莹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第8期48-49,共2页
痛风多见于男性或绝经后女性,绝经前年轻女性少见,现将1例34岁女性痛风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2019年10月25日就诊。以突发关节肿痛10 d为主诉。患者入院前10 d突发右踝关节肿痛,发红,伴皮温升高,程度较为剧烈,不能触摸,... 痛风多见于男性或绝经后女性,绝经前年轻女性少见,现将1例34岁女性痛风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2019年10月25日就诊。以突发关节肿痛10 d为主诉。患者入院前10 d突发右踝关节肿痛,发红,伴皮温升高,程度较为剧烈,不能触摸,求诊当地诊所,予以秋水仙碱口服后出现腹泻,改服艾瑞昔布止痛,症状缓解不明显,且逐步出现左踝肿痛,发红,伴皮温升高,病程中无明显发热、跖趾关节肿痛,无腰背痛、晨僵,无咽痛、咳嗽、咳痰,无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盗汗、乏力,无胸闷、胸痛,无皮疹、口腔溃疡、明显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女性 绝经前 医案
下载PDF
恶性肿瘤模拟血管炎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施宏莹 赵丽丹 +3 位作者 徐东 张烜 田新平 曾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4-539,I0002,共7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模拟血管炎(MMV)的临床特点,提高对MMV的认识和警觉性,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4例MMV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MMV为同...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模拟血管炎(MMV)的临床特点,提高对MMV的认识和警觉性,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4例MMV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MMV为同期系统性血管炎的2.5%(24/927),占同期恶性肿瘤0.15‰(24/157 883);②发病年龄平均(43±19)岁,男女比例3:1;③常见的血管炎样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16/24)、黏膜病变(12/24)、肺部受累(10/24)、血栓形成(7/24)和神经系统损害(7/24);模拟的血管炎类型以白塞病(6/24)、肉芽肿性多血管炎(6/24)和结节性多动脉炎(5/24)多见;④病理类型明确的22例MMV以血液系统肿瘤多见(16/22),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1 4/16);⑤血液系统肿瘤模拟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出现皮损(P=0.023)、LDH升高(P=0.046)、白细胞异常(P=0.015);⑥长病程(>12个月)患者6例,均为血液系统肿瘤,更常出现皮损(P=0.024),皮损多表现为皮肤溃疡(P=0.038).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反应欠佳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即使病程较长,也不应轻易除外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模拟血管炎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弥漫性肺泡出血四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施宏莹 林玲 陈小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6,共2页
例1女,20岁,因“多关节酸痛3个月,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查尿蛋白(+++)、潜血(+++),抗核抗体斑点型、胞质型(+)〉1:1000,抗双链DNA(dsDNA)抗体(+),多浆膜腔积液,眼底动静脉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 例1女,20岁,因“多关节酸痛3个月,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查尿蛋白(+++)、潜血(+++),抗核抗体斑点型、胞质型(+)〉1:1000,抗双链DNA(dsDNA)抗体(+),多浆膜腔积液,眼底动静脉炎,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8分。肺部CT提示双肺片状浸润影,血红蛋白79g/L,髓过氧化物酶一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PO.ANCA)(+)、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R3.AN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弥漫性肺泡出血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多浆膜腔积液 髓过氧化物酶 疾病活动度 关节酸痛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 第384例 哮喘-一过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动眼神经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若庭 蔡若蔚 +4 位作者 许东明 施宏莹 叶励超 杨美丽 唐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3686-3688,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48岁,因"右眼睑下垂1 d"入院。入院前1 d无诱因出现进行性右眼睑下垂,伴视物成双,无头痛、呕吐,无畏冷、发热。急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675,淋巴细胞0... 病历摘要 患者女,48岁,因"右眼睑下垂1 d"入院。入院前1 d无诱因出现进行性右眼睑下垂,伴视物成双,无头痛、呕吐,无畏冷、发热。急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675,淋巴细胞0.133,嗜酸性粒细胞0.13(↑);急诊生化:血糖6.7 mmol/L(餐后);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CTA):左上颌窦炎症(图1A),头颅CTA无异常(图1B),拟"右动眼神经麻痹"收住院。既往史:慢性鼻炎3年。高血压1年,不规则治疗。4个月前因反复咳嗽、气喘于当地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哮喘" 。3个月前因"发作性胸闷、心悸1个月"住我院心内科,查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心纳素(BNP)、甲胎蛋白(AFP)、抗核抗体均正常;动态心电图:基础心律为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动眼神经麻痹 疑难病例析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哮喘 一过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肌钙蛋白-Ⅰ
原文传递
干燥综合征患者58例唇腺IgG4的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丹妮 林玲 +2 位作者 陈小青 吴春林 施宏莹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5-819,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以往确诊为干燥综合征(SS)的患者其临床特点及唇腺病理中IgG4抗体的分析,探讨米库利奇病(MD)与SS的差异及其早期诊治的关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8例SS患者唇腺标本中的IgG4水平及病理情况,分析其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对以往确诊为干燥综合征(SS)的患者其临床特点及唇腺病理中IgG4抗体的分析,探讨米库利奇病(MD)与SS的差异及其早期诊治的关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8例SS患者唇腺标本中的IgG4水平及病理情况,分析其临床资料,揭示IgG4阳性与阴性患者各指标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gG4阳性组患者共9例,男女比例1:2;阴性组49例,男女比例1:5。IgG4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淋巴细胞[分别为(2.4±0.8)×10^9/L和(1.4±0.7)×10^9/L]、C反应蛋白[分别为(52±60)和(15±17)mg/L]、IgM[分别为(1.2±0.7)和(1.8±0.8)g/L]、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87%)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和5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既往对MD认识局限,且两病临床表现相似,未行IgG4血清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致使该地区有部分可能为MD的患者被认为是SS。行血清及唇腺IgG4抗体检查加以鉴别,有利于明确诊断,采取适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ULICZ病 干燥综合征 IGG4相关性疾病 唇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