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杆塔接地电阻的改善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施展鹏 宋刚 《机电工程》 CAS 2007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针对传统的通过延长接地电极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根据计算机仿真,讨论了埋设深度、电极形状、水平电极长度、接地电极布置方式等对杆塔接地电阻的影响,并根据模型仿真结果得出:在电极总长度相同情况下方形电极的冲击接地电阻要小... 针对传统的通过延长接地电极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方法,根据计算机仿真,讨论了埋设深度、电极形状、水平电极长度、接地电极布置方式等对杆塔接地电阻的影响,并根据模型仿真结果得出:在电极总长度相同情况下方形电极的冲击接地电阻要小于圆形电极,水平电极的长度通常情况下不应超过20 m,复合接地电极在土壤分层情况下的接地效果要远好于水平接地电极。仿真结果为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塔接地电极 冲击电阻 接地电极模型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炼油碱渣废水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爱明 程婷 +1 位作者 薛玉贵 施展鹏 《杭州化工》 CAS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在高压反应釜中,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炼油碱渣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式氧化以反应温度190℃,压力2.5MPa,MnO2加入量1g/L,转速400r/min,反应时间1.5h为宜,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79.9%。
关键词 二氧化锰 催化剂 催化湿式氧化 炼油碱渣废水
下载PDF
自适应线路差动保护新原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凯 李幼仪 +2 位作者 伊沃布林西奇 施展鹏 王建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440-3450,3363,共11页
电流差动保护广泛用于高压线路主保护。传统线路差动保护受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及负荷电流的影响较大,可能引起灵敏度降低;且外部故障并发生CT饱和时可能引起误动,而额外引入的CT饱和识别和闭锁措施通常又降低了保护的动作速度与灵敏度。... 电流差动保护广泛用于高压线路主保护。传统线路差动保护受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及负荷电流的影响较大,可能引起灵敏度降低;且外部故障并发生CT饱和时可能引起误动,而额外引入的CT饱和识别和闭锁措施通常又降低了保护的动作速度与灵敏度。该文提出了利用线路两端电流相角信息的自适应差动保护新原理,该原理同时兼具优异的灵敏性、速动性和安全性。该原理本身不受线路电容电流的影响;不受CT饱和的影响。不受负荷电流的影响;动作速度快,且动作时间离散度小。PSCAD/Matlab模型仿真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差动保护 故障分量 相角差 自适应保护 CT饱和
下载PDF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方法研究
4
作者 施展鹏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1期19-21,共3页
工业污水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矿物质,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因其的顽固性和持久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常用的5种工业废... 工业污水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尤其是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矿物质,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因其的顽固性和持久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常用的5种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处理技术,分别为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过滤法和电化学处理法,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重金属 吸附法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和线损统计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刚 黄民翔 +1 位作者 赵志明 施展鹏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分析了目前中压配电网常见的几种接线方式的特点,根据目前地方电力局的线损管理现状,就目前线损管理中存在的联络供电造成的分线线损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两种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配电网 连接方式 线损管理
原文传递
石墨烯对不锈钢/铝复合材料界面组织结构及其导热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施展鹏 王联波 +1 位作者 李崇阳 王占勇 《热加工工艺》 2024年第21期67-72,共6页
采用热轧技术制备了石墨烯增强的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退火处理后的界面微观结构,并揭示了其导热增强机制。结果表明,400℃退火后的不锈钢/铝(未添加石墨烯)界面实现了冶金结合,没有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500℃退火2 h后... 采用热轧技术制备了石墨烯增强的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研究了退火处理后的界面微观结构,并揭示了其导热增强机制。结果表明,400℃退火后的不锈钢/铝(未添加石墨烯)界面实现了冶金结合,没有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500℃退火2 h后,不锈钢/铝复合材料界面出现连续的金属间化合物,其厚度随着退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不锈钢/铝界面添加石墨烯后,500℃退火4 h后界面出现非连续金属间化合物。随着石墨烯浓度提高,不锈钢/铝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量明显减少。当400℃退火时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00℃退火时,其导热系数随退火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石墨烯阻碍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为传热提供了高速通道,添加石墨烯的样品的导热系数始终高于未添加石墨烯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热轧 热处理 导热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