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形钟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钟形钟虫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 ,分别给出活体及蛋白银制片后标本的鉴别特征及表膜下纤维系统。本种活体鉴定主要特征为虫体呈宽钟状 ,细胞质不透明 ,镜下明显可见有散布的脂滴存在。蛋白...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钟形钟虫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 ,分别给出活体及蛋白银制片后标本的鉴别特征及表膜下纤维系统。本种活体鉴定主要特征为虫体呈宽钟状 ,细胞质不透明 ,镜下明显可见有散布的脂滴存在。蛋白银制片特征为口器明显呈横位 ,第 1(P1)和第 2咽膜 (P2 )汇合后形成的短咽膜弯曲程度较甚。纵向纤维粗壮而稀疏 ,40— 5 0条 ;口围盘纤维网粗壮 ,呈轮辐状排布 ,相邻两轮辐外部末端多呈闭合态 ;第 3咽膜 (P3)由 3排毛基索组成 ,其靠近P2 侧的一列毛基索在P1与P3 的汇合处终止 ,其长度只及另外两条毛基索长度的一半 ,故由P1和P3 汇合后所组成的咽膜共由 5排毛基索构成。对以上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形钟虫 形态学 表膜下纤维系统 缘毛目 纤毛虫
下载PDF
温度对发头裸腹溞生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施心路 鲍双燕 +3 位作者 刘桂杰 齐彩花 崔木子 张志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饲以充足食物,对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溞(Moinairrasa)的最大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温度((15±1)℃、(20±1)℃、(25±1)℃、(30±1)℃、(35±1)℃)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最大生殖个...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饲以充足食物,对不同温度下发头裸腹溞(Moinairrasa)的最大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不同温度((15±1)℃、(20±1)℃、(25±1)℃、(30±1)℃、(35±1)℃)条件下,发头裸腹溞最大生殖个体的体长可达1.93mm;性成熟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0d、2.36d、1.40d、1.31d和1.0d;各成龄期平均产仔量为:(24.78±4.29)个、(19.1±2.42)个、(26.25±5.71)个、(27.62±2.72)个和(19.47±3.29)个;平均累计产仔量则为:(87±26)个、(159±39.5)个、(239±21.9)个、(130.9±36.1)个、(81.6±17.0)个。发头裸腹溞的最适生殖温度在25—30℃之间,25℃时其累计生殖量最大,为(239±21.9)个。生殖的极限温度最高约为38℃,生活的临界温度最高在40℃。温度低于11℃时发头裸腹溞已不适合进行孤雌生殖诓煌露忍跫?发头裸腹溞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与水温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h=7231.4t-1.6167。本文亦对同属中几个相近种的生殖能力及相关生物学现象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枝角类 裸腹溞属 发头裸腹溞 温度 生殖
下载PDF
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殖与发育 被引量:16
3
作者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对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 miorodus)的生殖和发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20±1℃换水条件下,喂以斜生栅藻(40万个/ml),此 有4个幼龄、16个成龄,平均... 对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 miorodus)的生殖和发育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20±1℃换水条件下,喂以斜生栅藻(40万个/ml),此 有4个幼龄、16个成龄,平均寿命48.7±8.92天。平均总产仔量361.l±21.5个,最大生殖量在第10龄(第6成龄)。已经证明从冬卵(受精卵)来的孤雌生殖溞在体长和产仔量上都高于其来自孤雌卵的下代孤雌 。两性生殖与降低温度有关,发生在秋季生殖高峰期水温已下降时,与食物的多少无直接关系。本种在自然界属于单周期型,它的交配行为特殊与其仰游习性相适应。文章对冬孵和孤雌卵的发育做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角类 微齿 喜马拉雅 低额Sao 生殖 发育
下载PDF
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生长及种群增长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施心路 于丽杰 +1 位作者 张大维 史新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h=8072t-1.313(... 于1990年6月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一水池中采到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根据实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它的生长和种群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成熟时间与水温的关系为,雌性(10-30℃):h=8072t-1.313(r=0.985P<0.01);雄性(5-25℃):h=1074t-0.855(r=0.9844,P<0.01)。在20±1℃条件下,其体长增长模型为:lt=3.334-27345e-0.1117t。龄期(X)与年龄(t,d)的关系为:雌体:t=0·07l69X2+1.3808X-l·7361;雄体:t=0.8425X2+2.534x-l.8600。内禀增长率(rm)为0.4076。种群增长呈“logistic”型,其方程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低额溲 生长 种群增长 微齿
下载PDF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 被引量:4
5
作者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8,T001,T002,共8页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 :(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 ,生发毛基索 (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 ,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 (P′3)和第二咽膜 (P′...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 :(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 ,生发毛基索 (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 ,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 (P′3)和第二咽膜 (P′2 )的原基带 ,随后出现的是位于外侧的新仔虫的单毛基索 (HK′)。同时 ,新仔虫的第一咽膜 (P′1)也开始由老单毛基索 (HK)复制 ,并在细胞分裂后期与老结构分离 ;(2 )大核在虫体分裂过程中由长带状逐渐缩短变粗至扁圆形 ,于虫体即将分开时迅速拉长 ,然后分裂为二个新大核 ;小核分裂先于大核 ,在两仔虫口纤毛器即将分开时完成 ;(3)原帚胚及柄归属老仔虫 ,新仔虫的帚胚在虫体分裂后逐渐形成 ,柄内肌丝则在柄鞘形成后逐渐长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纤毛虫 螅状独缩虫 表膜下纤毛系 形态发生
下载PDF
一种淡水缘毛类纤毛虫——沟钟虫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心路 王文敬 +1 位作者 刘桂杰 彭晓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围缘完全外展时为虫体最宽处;伸缩泡一个,较大,位于口围唇下方及口前庭的左侧。胞质均匀而透明,无脂肪滴存在,游泳体呈圆柱形。细胞表面横纹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为74—78条,自反口纤毛环到帚胚为18—24条。大核呈大幅度盘绕的长肠状,两端高度弯曲,纵贯于细胞内。蛋白银制片后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虫体纵向纤维稀疏而粗壮,37—42条,似灯笼状;口围盘纤维呈典型的倾斜态分布,并呈放射状排列。第三咽膜(P3)在近口末端处呈明显的分离态,可视为该物种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纤毛虫 沟钟虫 形态学 表膜下纤维系
下载PDF
中国低额溞属二新种和二新纪录(甲壳纲:双甲目:溞科) 被引量:6
7
作者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03-411,共9页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科低额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Simocephalusheiongjiangensissp.nov.和北安低额Simocephalusbeianensisbeianensissp.nov.及两个中...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科低额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Simocephalusheiongjiangensissp.nov.和北安低额Simocephalusbeianensisbeianensissp.nov.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纲 双甲目 溲科 低额溲属 新种
下载PDF
药厂污水处理池微型生物群落与水质净化监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施心路 陈红 +3 位作者 韩宏蕾 白昕 赵琪琤 黄小娜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27-31,共5页
2005—2006年,对哈尔滨哈药总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池中的微型生物群落动态与水质净化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处理系统中,共发现微型生物48种,其中出现量大的种类有有肋楯纤虫(Aspidiscacostata)、小球藻(Chlorella ... 2005—2006年,对哈尔滨哈药总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池中的微型生物群落动态与水质净化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处理系统中,共发现微型生物48种,其中出现量大的种类有有肋楯纤虫(Aspidiscacostat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广缘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红眼旋轮虫(Philodina erythrophthalma)和懒轮虫(Rotaria tardigrada)也是经常出现在该水处理系统中的种类,但数量不多;采样点距排污口越远,水质则越有明显改善,微型生物群落的种类数目和群落密度明显增加,群落多样性指数也随之上升。实验证明,利用微型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变化规律快速检测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结果的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微型生物 原生动物 水质净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工湖泊浮游藻类变动与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心路 谭晓丽 +4 位作者 刘桂杰 杨仙玉 张志兵 刘晓江 聂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32-137,143,共7页
2003年3月—2004年2月调查研究了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平房区典型人工湖中3个采样站浮游藻类的群落变动状况、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共涉及浮游藻类8门56属96种,其中,绿藻门所占种类最多,在整个周期中占... 2003年3月—2004年2月调查研究了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平房区典型人工湖中3个采样站浮游藻类的群落变动状况、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共涉及浮游藻类8门56属96种,其中,绿藻门所占种类最多,在整个周期中占绝对优势;各项生物学指标在整个周期内均呈波浪式变化,平均个体丰度在4个季节中的变化规律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站2与3水质状况相近,而与样站1明显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人工湖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尖毛虫属一新种,史氏尖毛虫的形态学研究(纤毛动物门:腹毛目:尖毛虫科)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心路 魏红 王臣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本文报道来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的尖毛虫科一新种,史氏尖毛虫Oxyrichashiisp.nov,对其形态,纤毛器,纤毛图式及相近种的异同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种具该科及属的典型特征,体柔软可曲,具球形成纵列并聚集成“簇状”的表膜... 本文报道来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的尖毛虫科一新种,史氏尖毛虫Oxyrichashiisp.nov,对其形态,纤毛器,纤毛图式及相近种的异同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种具该科及属的典型特征,体柔软可曲,具球形成纵列并聚集成“簇状”的表膜下颗粒;口旁小膜带由(51.7±2.1)片小膜组成;额、腹、横、尾棘毛恒为8:5:5:3结构;背触毛8~9列。3根尾棘毛可自基部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目 尖毛虫科 尖毛虫属 史氏尖毛虫 新种
下载PDF
黑龙江省低额溞属的种类及分布(鳃足纲:双甲目)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心路 史新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63-276,共14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低额属Simocephalus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鉴定出低额9种,即锯顶低额Simocephalusserrulatus,老年低额S.vetulus,拟老年低额S.vetuloides,棘爪低... 本文对黑龙江省低额属Simocephalus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鉴定出低额9种,即锯顶低额Simocephalusserrulatus,老年低额S.vetulus,拟老年低额S.vetuloides,棘爪低额S.exsfinosus,西伯利亚低额S.sibiricus,角壳低额S.lusaticus,微齿低额S.himalayensismicrodus,黑龙江低额S.heilongjtangensis和北安低额S.beianensis。对各种低额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特点作了概括并编制了种的检索表。对所述各种的模式形态及已获种中雄体的精子形态提供活体照片。对部分低额生活环境中的几种主要因子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表明,本属各种多生活在水质清洁溶解氧较高且偏碱的水环境中,其水质多在寡污到β中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足纲 双甲目 Shan科 低额Shan属 分布
下载PDF
南海碣石水域红色伪角毛虫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施心路 徐润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9,T001,共8页
报道采自南海碣石水域(22°48′N,115°53′E)的一种海洋牛伪角毛虫—— 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利用蛋白银技术对其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进行了揭示,并与本种的其它种群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种具该科及属的... 报道采自南海碣石水域(22°48′N,115°53′E)的一种海洋牛伪角毛虫—— 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利用蛋白银技术对其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进行了揭示,并与本种的其它种群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种具该科及属的典型特征,与种内其它种群有较大的不同。虫体长椭圆型,淡粉红色,活体长约(165-230)μm×(54-90)μm,表膜薄,高度柔软可曲;具球形,沿腹面棘毛、背触毛成纵列,并聚集成“簇状”的色素颗粒;口旁小膜带由62-88片小膜组成;具中腹棘毛28-38对;左、右缘棘毛各一列,末端不汇合;横棘毛5-8根,背触毛6-7列,无尾棘毛;大核数目众多,小核3-5枚。并给出采自南海碣石水域红色伪角毛虫活体的光学显微镜及制片后的照片,以期为该物种的鉴定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下毛目 尾柱亚目 全列虫科 伪角毛虫属 形态学 表膜下纤毛系
下载PDF
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Ⅲ散毛亚目:游仆亚目(纤毛动物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施心路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25,共17页
对散毛亚目Sporadotrichina和游仆亚目Euplotina中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散毛亚目的特征为腹面棘毛数目少且分组化,游仆亚目的特征为右缘棘毛均退化。修订后的散毛亚目有5科20属,游仆亚目4科11属。盘头虫科Discocephalidae虫体前端形... 对散毛亚目Sporadotrichina和游仆亚目Euplotina中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散毛亚目的特征为腹面棘毛数目少且分组化,游仆亚目的特征为右缘棘毛均退化。修订后的散毛亚目有5科20属,游仆亚目4科11属。盘头虫科Discocephalidae虫体前端形成明显的头部;侧毛虫科Pleurotrichidae缘棘毛至少有一侧为多列;稀毛虫科Psilotrichidae虫体形状一般不规则,可形成细胞质突起;尖毛虫科Oxytrichidae额、腹、横棘毛通常按8∶5∶5方式排布;腹柱虫科Gastrostylidae额、腹、横棘毛不按8∶5∶5方式排布;尾刺虫科Uronychiidae口侧膜极发达,近乎构成一闭合的环;腹棘虫科Gastrocirrhidae虫体明显呈钟罩状;游仆虫科Euplotidae虫体通常卵圆形,口侧膜极发达;纤虫科Aspidiscidae口侧膜单一,极弱小。此外,本文给出了各科及属的检索表,并附各属纤毛图式,对部分属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动物门 下毛目 散毛亚目 游仆亚目 系统分类
下载PDF
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Ⅱ.尾柱亚目(纤毛动物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施心路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1-371,共11页
对尾柱亚目Urostylina Jankowski,1979中的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该亚目的特征为;腹面具典型的中腹棘毛或个体发生时出现中腹棘毛。修订后的尾柱亚目共4科19属:尾柱虫科Urostylidae左,右... 对尾柱亚目Urostylina Jankowski,1979中的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该亚目的特征为;腹面具典型的中腹棘毛或个体发生时出现中腹棘毛。修订后的尾柱亚目共4科19属:尾柱虫科Urostylidae左,右缘棘毛多列或至少有一侧缘棘毛我,全列虫科Holostichidae左,右缘棘毛各一例,具典型中腹棘列毛或复合中腹棘毛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动物门 下毛目 尾柱亚目 纤毛图式 系统分类
下载PDF
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I.原下毛亚目,排毛亚目(纤毛动物门) 被引量:4
15
作者 施心路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41-263,共23页
对目前已发表下毛目纤毛虫的200个属级阶元进行发重新修正,给出新修订的下毛目系统。并根据其纤毛图式和形态发生特点将其归为5亚目20科82属,原下毛亚目Protohy-potrichina suborder nov。翁... 对目前已发表下毛目纤毛虫的200个属级阶元进行发重新修正,给出新修订的下毛目系统。并根据其纤毛图式和形态发生特点将其归为5亚目20科82属,原下毛亚目Protohy-potrichina suborder nov。翁柯虫科Onychodromusidaefam.nov.腹柱虫科Gastrostylidaefam.nov.和拟角毛虫属Parakeronopsisgen.nov为新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动物门 下毛目 原下毛亚目 系统分类
下载PDF
史氏尖毛虫无性生殖中核器及纤毛器的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心路 魏红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研究了史氏尖毛虫(Oxytrichashi)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及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结果为:1.大核复制带出现后,口原基最早出现在左边第一根横棘毛的左侧,后逐渐向前增生,构成一长形原基带。由口原基的前右角分化出波... 研究了史氏尖毛虫(Oxytrichashi)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及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结果为:1.大核复制带出现后,口原基最早出现在左边第一根横棘毛的左侧,后逐渐向前增生,构成一长形原基带。由口原基的前右角分化出波动膜原基,同时在该处向后组装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的AZM,老AZM完整地被前仔虫继承。2.额腹横棘毛原基各5列,分别以3∶3∶3∶4∶4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背触毛8~9列,在第1~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基,每列原基向两端伸展替代老背触毛列,成为前、后仔虫相应的新背触毛。在前、后第3列原基后端发生前、后第4~5或第4~6列原基,它们均偏在第3列原基的右侧,并分别向两端伸展成第4~5或4~6列背触毛;4.在虫体腹面的前、后右缘棘毛原基前方的右边出现第6,7,8或7,8,9列背触毛原基,随后发育为第6,7,8或7,8,9列背触毛,并在演化过程中转位到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史氏尖毛虫 无性生殖 核器 纤毛器
下载PDF
温度对喜马拉雅低额溞生长与生殖的影响
17
作者 施心路 齐彩花 +2 位作者 刘桂杰 鲍双燕 黄小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4-805,共12页
对采自中国云南省高海拔地区一稀有低额溞-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在低海拔地区实验室内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低额溞在低海拔地区的相应环境中同样生长繁殖良好,其... 对采自中国云南省高海拔地区一稀有低额溞-喜马拉雅低额溞(Simocephalus himalayensis)在低海拔地区实验室内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低额溞在低海拔地区的相应环境中同样生长繁殖良好,其繁殖率、最大生殖量及种群的增长能力不受海拔高度及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5—31℃,误差为±1℃),喜马拉雅低额溞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在32℃时减慢。在通常培养条件下,喜马拉雅低额溞一般有4个幼龄期(15℃时部分溞体有5个幼龄),16—19个成龄,平均寿命通常为74d(15℃)、54d(20℃)、39d(25℃)和24d(30℃)。平均总产仔量在15—25℃最高,分别为449个(15℃)、482个(20℃)和447个(25℃)。各温度梯度下的体长增长模型都表明,其体长与龄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关系。每溞平均生殖量以20℃时最高,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一生的生殖次数都以25℃时最高,净增殖率(R0)以20℃最高。喜马拉雅低额溞最适合的繁殖温度范围在15—25℃。研究还对该种与相应种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殖量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枝角类 喜马拉雅低额溞 生长 生殖 种群增长
下载PDF
毛尾刺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和形态发生
18
作者 施心路 宋微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利用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毛尾刺虫的形态及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其过程为:(1)后仔虫口原基出现在左缘棘毛内侧深层,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并分化成新AZM1,AZW2和口侧膜。(2)前仔虫口原基出现在老仔虫AZK2之前方... 利用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毛尾刺虫的形态及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其过程为:(1)后仔虫口原基出现在左缘棘毛内侧深层,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并分化成新AZM1,AZW2和口侧膜。(2)前仔虫口原基出现在老仔虫AZK2之前方深处,其随后发育成前仔虫的AZK2、口侧膜及AZM1的一部分,并更新老结构AZM1产的第7—11片小膜。(3)额腹横棘毛原基为5列,分别以3:3:2:2:3方式分化并最终产生前、后仔虫的恒为3、2、5根额、腹、横棘毛,另外3个毛基体被吸收。(4)第一根额棘毛于前、后仔虫的口侧膜原基产生。(5)背触毛6列,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前、后仔虫第1—6列新原基,每列原基向两端伸展替代老背触毛列,成为前、后仔虫相应的第1—6列新背触毛;三根尾棘毛在发生上分别来自于DK5和DK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毛尾刺虫 形态发生 无性生殖周期
下载PDF
多核织毛虫─新种,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19
作者 施心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本新种的典型特征为:表膜较薄但不弯曲,无表膜下颗粒;区别于该属其它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多个大核(5.4±1.4);背触毛6列,在第3-4列之间具有一些额外散在的背触毛。口围由42.3±2.2片小膜组成;额、腹、横、尾棘毛... 本新种的典型特征为:表膜较薄但不弯曲,无表膜下颗粒;区别于该属其它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多个大核(5.4±1.4);背触毛6列,在第3-4列之间具有一些额外散在的背触毛。口围由42.3±2.2片小膜组成;额、腹、横、尾棘毛恒为8:5:5:3结构;本新种的形态发生结果与该属其它种类相同,6列新背触毛原基分别来源于背部的3列老背触毛和腹部的老右缘棘毛,在第3及第4列新背触毛列之间可见新出现并散在的几根背触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毛目 织毛虫属 新种 形态发生
下载PDF
景观湿地夏季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关系 被引量:40
20
作者 孙志强 施心路 +2 位作者 徐琳琳 孟祥玮 刘桂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2011年夏季(6—8月)对杭州市境内一景观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样,共得原生动物样品21个。利用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对该湿地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特征、优势种分布、指示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该特征... 2011年夏季(6—8月)对杭州市境内一景观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样,共得原生动物样品21个。利用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对该湿地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特征、优势种分布、指示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该特征性水域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与水质变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原生动物84种,隶属于3纲45属,其中鞭毛虫纲61种,纤毛虫纲14种,肉足虫纲9种。优势种主要为隐滴虫(Cryptomonas)和眼虫(Euglena),均属于鞭毛虫纲;污染性指示种及Margalef等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水质呈中度污染状态;在原生动物功能类群中,光合自养者最多,腐生者、杂食者和捕食者相对较少;主要理化指标中TN、TP和COD含量均较高,且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是造成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价结果揭示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目前仍处于中度污染状况。研究对湿地水域的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参考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湿地 原生动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水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