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噪声对鲈鱼和大黄鱼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施慧雄 焦海峰 +4 位作者 尤仲杰 王亚军 李松海 徐继林 杨家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60-3765,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模拟船舶噪声对养殖鲈鱼、大黄鱼血液中皮质醇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噪声刺激鲈鱼和大黄鱼后,鱼类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后逐渐恢复原有水平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鲈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在155dB的胁迫条...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模拟船舶噪声对养殖鲈鱼、大黄鱼血液中皮质醇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噪声刺激鲈鱼和大黄鱼后,鱼类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后逐渐恢复原有水平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鲈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在155dB的胁迫条件下于刺激1h左右达峰值,为112.23ng/mL,大黄鱼血液皮质醇水平峰值出现在刺激后20min-1h,值为17.18ng/mL。鲈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CL155,CL138)受重复噪声刺激后随时间(T)回归方程:CL155=33.507e0.2425T(r=0.8939,P<0.01);CL138=36.187e0.1862T(r=0.8002,P<0.01),大黄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CH155,CH138)受间歇噪声刺激后随时间(T)回归方程为:CH155=3.1208e0.2535T(r=0.8833,P<0.01);CH138=2.8369e0.1706T(r=0.8064,P<0.01)。鲈鱼(CL)、大黄鱼(CH)血液中皮质醇水平与噪声源强(S)的回归方程为:CL=33.05154e0.2461S,r=0.9563;CH=3.9706e0.2401S,r=0.9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噪声 鲈鱼 大黄鱼 皮质醇 分泌
下载PDF
宁波南沙港养殖水域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3 位作者 毛玉泽 王巍 施慧雄 焦海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3-2419,共7页
在2007年1月—2007年11月分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养殖水域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34--P)浓度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应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养殖水域沉积物-水界面DIN和PO34--P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 在2007年1月—2007年11月分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养殖水域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34--P)浓度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应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养殖水域沉积物-水界面DIN和PO34--P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沙港养殖水域上覆水中NH4+-N、NO3--N、NO2--N和PO34--P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07~11.73、0.01~121.43、0.06~3.79μmol·L-1和0.42~4.16μmol·L-1;间隙水中NH4+-N、NO3--N、NO2--N和PO34--P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4.00~219.51、4.02~1250.41、0.45~8.70μmol·L-1和3.41~41.87μmol·L-1;DIN和PO34--P的扩散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520.73μmol·m-2·d-1和22.33μmol·m-2·d-1,扩散方向总体表现为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每年向养殖系统中输入的DIN和PO34--P量分别约为9.87t和0.32t,表明沉积物是南沙港养殖水域水体氮磷营养盐,尤其是DIN的重要的输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 间隙水 氮磷 扩散通量 南沙港
下载PDF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顾晓英 陶磊 +3 位作者 尤仲杰 焦海峰 施慧雄 楼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3,共6页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全港海域设立的13个采样站位采集的调查资料,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的组成,以及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全港海域设立的13个采样站位采集的调查资料,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的组成,以及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5对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显示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不同采样站位之间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差异皆高度显著(P<0.01)。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13个采样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大致可分为3组。根据所调查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资料做的ABC曲线分析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扰动,逐渐由一种或几种个体较小的种类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生态学 多样性
下载PDF
渔山岛岩礁基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29
4
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1 位作者 尤仲杰 黄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928-3936,共9页
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渔山岛岩礁基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并获得大型底栖动物85种,筛选出全年取样获得优势种30种,隶属5门7纲24科。对获得的30个优势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 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对渔山岛岩礁基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并获得大型底栖动物85种,筛选出全年取样获得优势种30种,隶属5门7纲24科。对获得的30个优势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显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18—1.94,值较高的有条纹隔贻贝、覆瓦小蛇螺、偏顶蛤、日本笠藤壶、鳞笠藤壶和马氏毛粒蟹,均大于1.00,它们对环境适应的能力较强;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均匀,在0—0.97之间,它们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交叉,潜在的种间竞争压力较大。以密度数据四次开方为基础,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群落物种的系统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结果均表明30个优势种可以分为3大类,即狭布种、泛化种和特有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优势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分布与数量密切相关,生境相似程度高的物种聚类和排序距离就小,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通过在资源位上的分布、摄食类群和生活型等的差异缓解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山列岛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下载PDF
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营养状况评价及生物修复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3 位作者 毛玉泽 王巍 施慧雄 焦海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1期162-167,共6页
根据2007年1月-2007年11月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水体营养盐(NO2--N、NO3--N、NH 4+-N和PO34--P)含量的监测结果,利用营养指数E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根据网箱养殖系统物质平衡方程和现场调查实验数据,估算了南... 根据2007年1月-2007年11月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水体营养盐(NO2--N、NO3--N、NH 4+-N和PO34--P)含量的监测结果,利用营养指数E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根据网箱养殖系统物质平衡方程和现场调查实验数据,估算了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的氮磷污染负荷,以溶解态氮作为平衡指标,估算了鱼藻类合理的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南沙港水体中NO2--N、NO3--N、NH4+-N、PO4-P含量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26μmol/L~4.86μmol/L,33.93μmol/L~82.86μmol/L,0.59μmol/L~7.86μmol/L,1.47μmol/L~2.97μmol/L,不同养殖区之间营养盐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指数E值年变化范围介于2.41~15.99之间,表明该港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养殖区N/P值的年平均值为32.95,表明南沙港海区是一个氮过剩的养殖系统。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氮、磷的负荷量分别为70.43 t/a和5.96 t/a,其中溶解态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9.3 t/a和2.38 t/a;南沙港的藻类养殖面积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大0.44倍,达到107.52 ha,才可以与网箱养殖系统的氮磷污染负荷构成平衡;网箱养殖个数与藻类养殖面积(ha)的合理配比约为1∶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营养状况 氮磷负荷 生物修复 南沙港
下载PDF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尤仲杰 陶磊 +2 位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楼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5,共5页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所含物种种类占全部种类的百分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C>Pl>O>D>Ph;栖息密度百分比高低依次为Pl>C>D>Ph>O;生物量百分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Pl>D>C>O>Ph。对不同功能群连续两周年年种类数量、年栖息密度和年生物量数据进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显示: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差异皆极显著,周年之间的差异皆不显著。证实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是海域生境梯度及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食性功能群 营养级
下载PDF
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类型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4
7
作者 颜婷茹 焦海峰 +4 位作者 毛玉泽 蒋增杰 王巍 施慧雄 方建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958-7965,共8页
2007年分4个航次测定了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类型(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和网箱养殖)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岛养殖区沉积物AVS变化范围为0.01—30.03μmol/g,平均3.75μmol/g,其中贝类养殖区... 2007年分4个航次测定了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类型(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和网箱养殖)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岛养殖区沉积物AVS变化范围为0.01—30.03μmol/g,平均3.75μmol/g,其中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网箱养殖区和对照区AVS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03、0.64、5.06和0.70μmol/g。网箱养殖中心区(S10)AVS的含量分别是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对照区的8.5倍、13.6倍和12.6倍。ANOVA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0—3cm)AVS含量的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但柱状样(0—15 cm)平均含量差异显著,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AVS含量总体上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6—9 cm达到最大值,夏秋季尤为明显。聚类分析表明,南沙岛养殖区调查站位分为3类,网箱养殖中心区(S10)和距离较近的S13和S12为一个类群,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对照区为一个类群,其余站位为一个类群。总体上,养殖中心区AVS含量最高,随着与养殖中心区距离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网箱养殖对底质AVS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 m以内,500 m以外则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网箱养殖 沉积物 象山港南沙岛
下载PDF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陶磊 尤仲杰 +2 位作者 施慧雄 楼丹 焦海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四季采样分析,采样站位包括13个大面站位和10个电厂站位。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3种,其中软体动物48种,甲壳类33种,鱼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各12种。2个调查周年,本区大面站位年均栖...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四季采样分析,采样站位包括13个大面站位和10个电厂站位。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3种,其中软体动物48种,甲壳类33种,鱼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各12种。2个调查周年,本区大面站位年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45.54个/m2和109.36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28.22g/m2和30.02g/m2。在电厂站位中,国华电厂年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9.58个/m2和46.65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4.49g/m2、15.99g/m2。乌沙山电厂年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5.83个/m2、45.21个/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4.60g/m2、13.81g/m2。研究表明,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不均匀,支港流域年均密度、生物量明显高于主港流域;电厂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全港的平均值。在季节周期变化上,电厂站位的变化差异低于大面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象山港 生态学
下载PDF
渔山列岛潮间带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施慧雄 焦海峰 +4 位作者 骆其君 尤仲杰 楼志军 黄滨 黄呈炜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0年第4期20-25,共6页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116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占总生物种类的2.6%;软体动物45种,占38.8%;甲壳类19种,占16.4%;棘皮动物6种,占5.2%;藻类37种,占31.9%;其他种类6种,占5.2%.潮间带生物资源总平均生物量6760.21g·m-2,平均栖息密...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116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占总生物种类的2.6%;软体动物45种,占38.8%;甲壳类19种,占16.4%;棘皮动物6种,占5.2%;藻类37种,占31.9%;其他种类6种,占5.2%.潮间带生物资源总平均生物量6760.2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750.36 ind·m-2.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断面分布不均匀,生物量以大白礁最高,为16006.2g·m-2,小澳次之,为2499.3g·m-2,大沙岙里生物量最低,仅为大白礁生物量的1/10.优势种明显,日本笠藤壶生物量在优势种中占首位,最大生物量达970.91g·m-2;其次为角偏顶蛤,最大生物量为4088.29g·m-2;其他优势种主要有厚壳贻贝、覆瓦小蛇螺和条纹隔贻贝,生物量分别为1406.37,1012.82和949.39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山列岛 潮间带 生态
下载PDF
头足类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施慧雄 焦海峰 尤仲杰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对国内外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头足类软体动物都具有生殖洄游的现象,繁殖季节雌雄交配后,成熟精子暂时储存在雌体输卵管腺的纳精囊中,成熟卵子产出经过输卵管腺时完成受精作用,雌体在排卵后具有特殊的护卵行为。精子... 对国内外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头足类软体动物都具有生殖洄游的现象,繁殖季节雌雄交配后,成熟精子暂时储存在雌体输卵管腺的纳精囊中,成熟卵子产出经过输卵管腺时完成受精作用,雌体在排卵后具有特殊的护卵行为。精子具有特殊的顶体和精核,分别呈螺旋锥体和细长圆筒状,阐述了它们的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的作用;根据卵巢的形态变化,将其发育周期划分为4个时相。性腺既是生殖器官,又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分泌的各种甾类激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例如:孕酮、睾酮和17β-雌二醇。精巢中存在大分子精蛋白,并且不同种类的组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繁殖习性 性腺发育 配子发生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健康苗种培育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施慧雄 蒋宏雷 +1 位作者 金中文 王加邦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06-106,109,共2页
通过2003~2003年在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利用海捕亲蟹、活体饵料、微生物制剂进行了三疣梭子蟹健康苗种的繁育,研究了水温与变态时间的关系,比较了池塘养殖的亲蟹与自然海区的亲蟹的育苗的效果,海区亲蟹育成率比池养亲蟹育成率高6.9%,采... 通过2003~2003年在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利用海捕亲蟹、活体饵料、微生物制剂进行了三疣梭子蟹健康苗种的繁育,研究了水温与变态时间的关系,比较了池塘养殖的亲蟹与自然海区的亲蟹的育苗的效果,海区亲蟹育成率比池养亲蟹育成率高6.9%,采用单胞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Ⅰ期到蚤状Ⅱ期变态率提高39.4%,采用微生物制剂比使用抗生素育成率提高1.7%,单位平均水体出苗率提高到0.82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育成率 变态率 微生物制剂 活体饵料
下载PDF
嘉庚蛸雄性生殖系统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尤仲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浙江沿海自然分布的嘉庚蛸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逐月研究,结果发现,雄性生殖系统由单个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前列腺、精荚囊和阴茎等6部分构成。精巢球形,辐射型精巢,精原细胞椭圆或近圆形,直径10~16μm,...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浙江沿海自然分布的嘉庚蛸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变化进行了逐月研究,结果发现,雄性生殖系统由单个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前列腺、精荚囊和阴茎等6部分构成。精巢球形,辐射型精巢,精原细胞椭圆或近圆形,直径10~16μm,精子细胞经过椭圆形梭型柳叶型长棒型的变态期,成为鞭毛型精子,精子头部细长等粗棍状,长约26~33μm,尾部长度约为头部的16倍。输精管长约13~16cm,是雄性生殖系统中最细长的管道。储精囊长约5~8cm,可分为储精管和腺体2部分。前列腺与储精囊相接共同开口于精荚囊腔,中空盲管状,4.8~5.6cm。精荚囊分为2部分,一侧为叶脉状规则褶皱突起围成的腺体腔,称之为囊内腺,另一侧突起少,个体大、不规则,树枝状。阴茎短,仅2~3cm,生殖孔开口于胴体左侧外套腔的中部。储精囊、前列腺和精荚囊中均存在着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构成的腺体腔,它们在精荚成熟装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阴茎中段的阴茎囊呈镜面倒"卜"型,它不仅是分泌性的腺体腔,而且还是精荚排出过程中的反转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庚蛸 雄性生殖系统 组织学
下载PDF
海岛风能海水淡化组合体系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任典勇 施慧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利用风能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国际上报道的还不多。根据东南沿海丰富的海岛风能资源和海岛缺淡水的现状,就如何利用洁净能源——风能和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装置进行... 利用风能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国际上报道的还不多。根据东南沿海丰富的海岛风能资源和海岛缺淡水的现状,就如何利用洁净能源——风能和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组合。通过对不同功率的离网型和并网型风力发电机技术特征的分析,设计了风能发电与不同规模海水淡化装置的组合,研究表明,30 t/d以下的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利用储能电池把风能聚集起来,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大于3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必需并网。该研究还以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岛为实例,在测得该岛风能效益时间表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不同功率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与300 t/d和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相配套,并对制水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不计投资利息,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产水的单位成本为2.77元/t,间隙性生产(单纯的风力发电制水)产水的单位成本为1.43元/t,有望低于市政供水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海水淡化 组合 产水成本
下载PDF
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扬才 吴雄飞 +1 位作者 施慧雄 郑文炳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对象山港电厂海域进行了为期3年每年4季共11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11大类53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为367ind·m-3.数据分析表明,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呈现春季高、秋季低... 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对象山港电厂海域进行了为期3年每年4季共11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11大类53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为367ind·m-3.数据分析表明,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呈现春季高、秋季低的特征;年际变化总体为逐年增加,但各季变化不同.对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出4个聚类组:第1组由象山港常年习见的近岸低盐种组成,第2组为夏季高温种群,第3组主要为冬季低温种群,第4组为春季种群.通过对指示种值Indicator Values(IV)的分析,将高指示值的突出指示种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这些指示种的主要相关因子,在所有指示种中与环境因子相关最多的是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 Giesbrec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象山港 电厂
下载PDF
象山港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被引量:9
15
作者 楼丹 施慧雄 +3 位作者 焦海峰 王扬才 黄呈炜 尤仲杰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分析了象山港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共有底栖生物158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居多,两者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1%和33%.潮间带生物2年平均生物量为101.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59.2ind.m-2.各... 分析了象山港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共有底栖生物158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居多,两者分别占总种类数的41%和33%.潮间带生物2年平均生物量为101.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59.2ind.m-2.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及栖息密度软体动物居首位.潮间带生物季节变化特点为生物栖息密度春季最大,生物量夏季最高.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本次调查结果均低于以往,表明沿港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和数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生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象山港
下载PDF
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4 位作者 刘红丹 尤仲杰 楼志军 黄滨 黄呈炜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n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421~2.417、0.497~0.624、1.396~3.223和0.484~0.648,平均值为2.052、0.577、2.477和0.590。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无干扰或轻度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山列岛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下载PDF
象山港蓝点马鲛渔获情况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楼丹 施慧雄 +3 位作者 焦海峰 王扬才 黄呈炜 尤仲杰 《河北渔业》 2010年第10期38-39,49,共3页
根据2007-2008年蓝点马鲛繁殖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1 053尾蓝点马鲛样品。研究了浙江象山港蓝点马鲛生殖群体的捕捞产量、叉长、体重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等,讨论了象山港繁殖场蓝点马鲛的资源状况,提出了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 蓝点马鲛 捕捞产量 资源保护 象山港
下载PDF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顾晓英 陶磊 +3 位作者 施慧雄 楼丹 焦海峰 尤仲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1-1557,共7页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并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并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23种,其中软体动物48种,甲壳类33种,鱼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各12种,棘皮动物8种,还包括一些腔肠动物、线虫等.群落中优势种较为集中,且优势度指数较高.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16.70g.m-2.a-1,平均P/B值为0.60.对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和香农多样性指数(H)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站位之间4种指数的差异均高度显著(P<0.01),周年之间4种指数的差异除均匀度指数不显著外(P>0.05),均高度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次级生产力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浙江渔山列岛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被引量:18
19
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3 位作者 尤仲杰 楼志军 刘红丹 金信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73-2178,共6页
为揭示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条断面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取样.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计算了调查海区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 为揭示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条断面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取样.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计算了调查海区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419.5ind.m-2,以去灰干质量(AFDM)计,平均生物量为565.53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为285.58g.m-2.a-1,P/B值为0.51.潮间带次级生产力受大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影响明显,5个关键生物种(条纹隔贻贝、偏顶蛤、覆瓦小蛇螺、日本笠藤壶和鳞笠藤壶)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为84.0%.研究海域P/B值低于其他海域,说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群落结构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P/B值 渔山列岛 岩礁潮间带
原文传递
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格局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识别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艺峰 施慧雄 +2 位作者 金成法 焦海峰 严小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6-1246,共11页
于2007—2008年对象山港23个站点(包括10个电厂站点)的水质样品进行连续2年的季节性采集,采用SOM(Self-Organizing Map)工具箱,结合k-nn(knearest neighbors)神经元聚类对15个水质参数进行分析,以探明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变化并识别敏感... 于2007—2008年对象山港23个站点(包括10个电厂站点)的水质样品进行连续2年的季节性采集,采用SOM(Self-Organizing Map)工具箱,结合k-nn(knearest neighbors)神经元聚类对15个水质参数进行分析,以探明象山港海域水质时空变化并识别敏感的影响区域.结果显示,象山港海域N/P(物质的量比)平均值为27.0.水体污染指数(AI)和海水营养指数(NI)分别指示整个象山港水质处于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状态,但水质加权指数(WDX)显示,加权水质标准未超过3类水质,说明传统的AI和NI指数不能反映象山港的实际水质状况.经SOM分析发现,象山港海域各取样站点按季节和空间格局可分为8个聚类组.从季节上看,pH和油类含量在春季最低;夏季水温、COD、NO2--N最高,而DO最低.NO3--N、DIN、DIP在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但透明度相反.Chl-a含量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的安全性指数(SFT)和N/P无显著差异(p>0.05),而NI、AI和WDX差异极显著(p<0.01).空间分析显示,象山港水体可分为港底区和口中部区,其中,港底区盐度、pH显著低于口中部区(p<0.01),而NO2--N、NH4+-N、DIN、DIP、Chl-a则显著高于口中部区(p<0.05).除WDX无显著差异外,港底区的N/P显著低于口中部区(p<0.01),而NI、AI、SFT相反(p<0.05).建议港区底部宜采用养殖大型海藻方式以减轻富营养化,此外,冬季黄墩港的水体中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生食该季节贝类产品时需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海水水质 时空格局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