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解虾壳蛋白制备ACE抑制剂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施旭丹 罗自生 +1 位作者 那地拉.阿合买提江 孙静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136,共6页
以虾壳粉为原料,以水解度和ACE抑制率为指标,利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其中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因此对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 以虾壳粉为原料,以水解度和ACE抑制率为指标,利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其中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因此对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优化条件为:温度60℃、pH9.5、底物质量浓度2.5g/100mL、加酶量4000U/g、酶解时间2.5h,在此条件下ACE抑制率最高,为67.70%,水解度为69.79%;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优化条件为:温度50℃、pH7.0、底物质量浓度2.5g/100mL、加酶量2000U/g、酶解时间2h,在此条件下ACE抑制率最高,为84.04%,水解度为26.76%。提示中性蛋白酶酶解能够产生更多的ACE抑制肽,是酶解虾壳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较优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中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ACE抑制肽 酶解工艺
下载PDF
食源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施旭丹 罗自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8,443,共5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简称ACE)对于人体血压的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ACEIP)是从食源性蛋白质中提取的功能性肽,有着抑制ACE的作用,从而降低人体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本...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简称ACE)对于人体血压的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ACEIP)是从食源性蛋白质中提取的功能性肽,有着抑制ACE的作用,从而降低人体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本文主要从ACE抑制肽的降压原理、来源、结构、分类及作用特点和前景展望这几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食物蛋白 作用特点
下载PDF
酱油抗氧化能力评价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莹 刘敏 +2 位作者 崔春 施旭丹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抗坏血酸为对照,评价了41种酱油产品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以聚类分析法将酱油样品分别按照2种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聚类。结果表明:酱油对2种自由基均具有较强清除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平均EC_(50)值为(2.94±1.... 以抗坏血酸为对照,评价了41种酱油产品的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以聚类分析法将酱油样品分别按照2种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聚类。结果表明:酱油对2种自由基均具有较强清除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平均EC_(50)值为(2.94±1.87)μL酱油/mL溶液,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TEAC值表示为(244.14±130.21)mmoltrolox/mL酱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酱油中色深物质的含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R^2>0.9)。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老抽类酱油样品显著高于生抽类样品,华中地区酱油样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高盐稀态法生产酱油样品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低盐固态法生产的酱油样品,华南地区的酱油样品清除能力在各地区中最高,低盐固态发酵且等级为三级的酱油清除能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DPPH ABTS 抗氧化活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氧化电位酸性水对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及L型诱导效果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爱兵 陈增强 施旭丹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目的:观察氧化电位酸化水(Electroyzed Oxidizing Water,EOW)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及L型抗性诱导情况。方法:采用EOW原液及稀释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悬液杀灭实验、血清干扰实验及L型诱导效果实验。结果:定量悬液杀菌试验EOW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氧化电位酸化水(Electroyzed Oxidizing Water,EOW)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及L型抗性诱导情况。方法:采用EOW原液及稀释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悬液杀灭实验、血清干扰实验及L型诱导效果实验。结果:定量悬液杀菌试验EOW不同浓度杀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作用时间杀灭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小牛血清量的EOW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作用时间杀灭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的EOW在不同时间对L型诱导效果均没有出现。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浓度EOW不存在细胞壁抗性诱导。EOW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效果以原液最好,有机物的干扰十分明显,应加大EOW的用量和延长时间加以控制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W 铜绿假单胞茵 杀灭率 L型诱导
下载PDF
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
5
作者 周绵绵 施旭丹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19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镜手术 术前准备 手术配合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冲击波疗法
6
作者 施旭丹 《健康人生》 2017年第10期43-43,共1页
自1980年体外冲击波疗法首次用于治疗肾结石成功后,其适应症逐渐从碎石扩展到慢性疼痛治疗领域,且临床效果显著。冲击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声波,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转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 自1980年体外冲击波疗法首次用于治疗肾结石成功后,其适应症逐渐从碎石扩展到慢性疼痛治疗领域,且临床效果显著。冲击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声波,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转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可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具有很高的压强,周期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能量 能量转换 传递原理 空化效应 扭转力 慢性疼痛 冲击波治疗 高能量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疗法
下载PDF
神经阻滞,并非“封闭”
7
作者 施旭丹 《健康人生》 201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尽管现代医学进展非常迅猛,然而很遗憾,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疼痛治疗的理解还停留在'打封闭针'上,一方面是源于疼痛科的开展与推广较其他临床科室相对迟缓,另一方面是老百姓还没有意识到疼痛治疗手段已经日新月异。为此,今天我... 尽管现代医学进展非常迅猛,然而很遗憾,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疼痛治疗的理解还停留在'打封闭针'上,一方面是源于疼痛科的开展与推广较其他临床科室相对迟缓,另一方面是老百姓还没有意识到疼痛治疗手段已经日新月异。为此,今天我将带领读者走出'打封闭针'的误区,全面科学地介绍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介入治疗 物理性 椎间盘 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 局麻药 可逆性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草鱼中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静静 罗自生 +1 位作者 吴翔 施旭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72,共6页
以草鱼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条件下草鱼中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Gase)的活性。结果表明,草鱼糜中的TGase在pH8~9,25~45℃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钙离子能激发其活性,DTT在低浓度(0~1mmol/L)范围时能增加它的活性,而NH4Cl、EDTA及一些金属... 以草鱼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条件下草鱼中内源性转谷氨酰胺酶(TGase)的活性。结果表明,草鱼糜中的TGase在pH8~9,25~45℃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钙离子能激发其活性,DTT在低浓度(0~1mmol/L)范围时能增加它的活性,而NH4Cl、EDTA及一些金属离子抑制TGase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转谷氨酰胺酶 鱼糜 特性
原文传递
脊髓细胞外调节激酶1/2在大鼠后足切割痛中的表达和作用
9
作者 李顺元 施旭丹 +3 位作者 陈英勒 杨玉欣 张燕玲 戴茹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ERK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大鼠右后足切割作为急性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试脊髓磷酸化ERK(pERK)表达情况。ERK抑制剂U0126(1μg)在切割前20min或切割后20min鞘内注射。用von Frey纤维测试大鼠机械性痛... 目的:探讨大鼠后足切割后脊髓ERK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大鼠右后足切割作为急性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试脊髓磷酸化ERK(pERK)表达情况。ERK抑制剂U0126(1μg)在切割前20min或切割后20min鞘内注射。用von Frey纤维测试大鼠机械性痛敏。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1min,在切割侧L4-L5脊髓浅层背侧角(板层Ⅰ和板层Ⅱ)ERK被迅速地激活,并在5min达到峰值,随后恢复到基础值。切割前鞘内给予U0126能显著减轻机械性痛敏,然而,切割后鞘内给予U0126对机械性痛敏的作用并不明显。结论:脊髓ERK在大鼠后足切割痛中产生机械性痛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脊髓 机械性痛觉过敏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后足切割疼痛中的作用
10
作者 傅迪 郭曲练 +1 位作者 施旭丹 戴茹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后足切割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不同时间点(1-72hr)BDNF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与脊髓内表达的变化。腹...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后足切割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不同时间点(1-72hr)BDNF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与脊髓内表达的变化。腹腔或鞘内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后,以Von Frey尼龙纤维刺激后足行机械痛敏评价。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1-24hr内,BDNF在切割侧L42-L5脊髓后角表达明增加,BDNF主要位于后角神经元内与神经末梢,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内未见明显表达;在L42-L5背根神经节,BNDF免疫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切割后1-24hr内也明显增加,增加的主要为大直经神经元;鞘内给予BDNF抗体可明显增加大鼠后足切割后的缩足阈值,而腹腔给予BDNF抗体对大鼠的缩足阈值影响较小。结论:BDNF参与了大鼠后足切割后机械痛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切割痛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