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骨胶原涂层β-TCP对种子细胞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施洪臣 周强 +4 位作者 吴雪晖 李详 李涤尘 刘伟 许建中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观察Ⅰ型骨胶原将β-TCP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支架材料表面修饰后,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该材料更好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探索新方法。方法将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多孔道β-TCP支架材料分为A、B两组,从猪皮质骨中提取Ⅰ... 目的观察Ⅰ型骨胶原将β-TCP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支架材料表面修饰后,对材料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该材料更好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探索新方法。方法将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多孔道β-TCP支架材料分为A、B两组,从猪皮质骨中提取Ⅰ型胶原对B组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体外分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为成骨细胞,以5×106/ml分别接种到两组材料中完成组织工程骨的构建,而后继续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计算两组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时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效率,于不同时相点(3、7、10、14d)检测工程骨中细胞数、ALP活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内细胞生长状况。结果细胞与支架材料平均复合率由胶原处理前的A组46.95%,提高到处理后的B组60.60%;组织工程骨中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且B组细胞数增加较快,相同时相点两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相点细胞ALP活性表达B组均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B组材料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好于A组。结论Ⅰ型骨胶原表面涂层处理后的β-TCP快速成型材料具有更好的细胞黏附、增殖和促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材料 Ⅰ型骨胶原 表面涂层处理
下载PDF
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复合组织损伤35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施洪臣 章雪松 李宝山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复合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10年8月胫骨骨折、骨缺损同时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感染、坏死的35例,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加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腿复合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10年8月胫骨骨折、骨缺损同时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感染、坏死的35例,采用游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加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按照Edwards评价系统功能评定:优22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1.4%。本组32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3个月后骨痂生长缓慢,予调整外固定架加压固定,并嘱患者适当负重锻炼,18个月时骨折愈合好。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骨损伤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软组织损伤 小腿骨损伤 外科皮瓣 外固定器
下载PDF
Ⅰ型骨胶原膜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施洪臣 周强 +2 位作者 刘伟 许建中 谭洪波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创增强酶解法提取的皮质骨胶原所制胶原膜的生物相容性,为利用该胶原制备支架材料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以新鲜猪皮质骨为原料,通过增强酶解法提取技术获得Ⅰ型胶原,再将胶原制成戊二醛交联或不交联的胶原膜。最后将胶原膜与h... 目的观察自创增强酶解法提取的皮质骨胶原所制胶原膜的生物相容性,为利用该胶原制备支架材料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以新鲜猪皮质骨为原料,通过增强酶解法提取技术获得Ⅰ型胶原,再将胶原制成戊二醛交联或不交联的胶原膜。最后将胶原膜与hMSC共培养观察细胞相容性或埋植到兔肌袋里观察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结果胶原膜无明显细胞毒性,hMSC增殖迅速,无明显受抑制现象。埋植试验,未交联的胶原膜1周时即明显降解,可见血管长入,2周末即被完全吸收;交联后的胶原膜2周时开始明显降解,4周左右才完全被吸收。结论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制备的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适当浓度戊二醛交联可提高胶原的强度而不引起明显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交联 生物相容性 增强酶解法
下载PDF
两法提取皮质骨Ⅰ型胶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洪臣 吕仁发 +1 位作者 周强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骨胶原产量及特性的比较,推荐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皮质骨I型胶原的方法。[方法]以猪皮质骨为原料,去除软组织后劈成小骨块,经酒精梯度脱水、无水乙醚脱脂、盐酸脱钙、甲醇:氯仿(1:1,v/v)再脱脂处理后,骨块软... [目的]通过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骨胶原产量及特性的比较,推荐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皮质骨I型胶原的方法。[方法]以猪皮质骨为原料,去除软组织后劈成小骨块,经酒精梯度脱水、无水乙醚脱脂、盐酸脱钙、甲醇:氯仿(1:1,v/v)再脱脂处理后,骨块软化。然后将软化的骨块在高速粉碎机上粉碎成脱钙骨基质粉。分别采用传统的碱溶法和自建的增强酶解法对脱钙骨基质粉处理,经溶解、离心、透析、冻干等操作提取皮质骨胶原。最后对增强酶解法所得产物进行鉴定,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的效率及得到的产物的外观、黏度、凝胶固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增强酶解法所得胶原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电泳、相对分子量大小、最大光吸收波长均符合I型胶原特征;和碱溶法比较,提取率由(57.8±4.96)%提高到(94.04±0.55)%;其相同浓度(0.03%,w/v)醋酸溶液黏度测定,增强酶解法为3.71,碱提法为2.81;在37.0℃,pH值7.35~7.45条件下行凝胶固化性检测,增强酶解法所提胶原凝胶液约10min可固化形成凝胶块,而碱提法所提胶原的溶液仍为黏性液体。[结论]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是I型胶原;相对于碱提法,该法提取效率高,所得胶原纯度高、黏性好、固化性好,是一种较好的从猪皮质骨中制备I型胶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Ⅰ型胶原 增强酶解法 碱溶法
下载PDF
手指甲长度测量与指甲再生解剖组织学基础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宝山 章雪松 +3 位作者 施洪臣 刘双利 吴军 赵艳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了解国人手指指甲甲床与甲根的长度比值,以探索手指远端损伤指甲的再生与扩大成形的理论依据。方法取30具成人尸体手标本300指,用精度为0.2mm的工业用游标卡尺,先测量甲床长度(即甲体下甲床的长度),再用尖刀沿甲近侧皱襞中线纵行向... 目的了解国人手指指甲甲床与甲根的长度比值,以探索手指远端损伤指甲的再生与扩大成形的理论依据。方法取30具成人尸体手标本300指,用精度为0.2mm的工业用游标卡尺,先测量甲床长度(即甲体下甲床的长度),再用尖刀沿甲近侧皱襞中线纵行向近心侧切开至甲根近缘以近5mm,露出完整的甲根,测量甲根近侧缘至甲皱襞游离缘的距离即甲床根长度。结果各指甲根长度(以mm为长度单位),左右拇指分别为4.60±1.06、4.41±0.98,示指分别为4.29±1.01、4.23±0.89,中指分别为4.59±1.04、4.46±0.96,环指分别为4.06±0.93、4.59±0.88,小指分别为4.31±0.86、4.17±0.84。结论统计学处理分析左右手各同名指甲体与甲根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为指远端损伤采用残存甲根重建甲床再生指甲及指甲扩大成形术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甲 长度 测量 指甲再生 解剖组织学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后跟轮辐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建 李宝山 +3 位作者 庞超见 章雪松 刘双利 施洪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后跟轮辐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轮辐伤导致儿童足后跟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良好,获得保护性感觉,踝关节...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后跟轮辐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轮辐伤导致儿童足后跟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1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良好,获得保护性感觉,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恒定易切取,是修复儿童足后跟创面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轮辐伤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周围粘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施洪臣 周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2-456,共5页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后 瘢痕粘连 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 医源性椎管狭窄 周围 预防 硬脊膜 SYNDROME SURGERY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三维扫描及其衍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施洪臣 连运通 +6 位作者 裴延军 章雪松 杨洋 曲晨龙 刘伟 郭乾坤 何君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163-167,共5页
三维扫描技术是利用扫描设备对物体进行快速扫描,获得其表面或内部结构各点的空间关系,利用计算机构建物体的立体图像,并对重建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等处理后获得被扫描物体特征数据的一项科学技术,以其为基础衍生出虚拟现实... 三维扫描技术是利用扫描设备对物体进行快速扫描,获得其表面或内部结构各点的空间关系,利用计算机构建物体的立体图像,并对重建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等处理后获得被扫描物体特征数据的一项科学技术,以其为基础衍生出虚拟现实、导航和3D打印等多项现代技术,在测绘、建模、制造、服装设计及医学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通过重点介绍三维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综述分析三维扫描及其衍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拓展其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技术 衍生技术 立体成像 3D打印
下载PDF
肝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施洪臣 李宝山 +1 位作者 章雪松 郭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0-101,共2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 ,肝素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应用肝素 ;在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治疗中应用肝素 ;在DIC、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应用肝素 ;在手挤压伤、断指再植中应用肝素等。但长期大量应用也可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 ,肝素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应用肝素 ;在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治疗中应用肝素 ;在DIC、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应用肝素 ;在手挤压伤、断指再植中应用肝素等。但长期大量应用也可出现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 体外循环 血液透析 心导管治疗
下载PDF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付松林 施洪臣 秦庭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自制简便的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中借助胃管将营养管一端拉出鼻腔外 ,另一端从吻合口直接推送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的空肠 ,营养液可直接注入肠腔内。结果  2 2 8例病...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自制简便的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中借助胃管将营养管一端拉出鼻腔外 ,另一端从吻合口直接推送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的空肠 ,营养液可直接注入肠腔内。结果  2 2 8例病人无一例置管失败 ,留置营养管时间平均 8.3d。结论 十二指肠营养管可为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营养管 上消化道重建术 营养液 消化系肿瘤 胃结石 胃溃疡
下载PDF
症状性“副比目鱼肌变异”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施洪臣 杨洋 +5 位作者 李振举 祝青松 赵艳明 连运通 章雪松 崔敬敬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39-42,共4页
“副比目鱼肌”是一种小腿下段肌肉先天性解剖变异,为位于胫后肌与跟腱之间的异常肌肉组织。有症状者表现为“内踝后方肿物,踝部疼痛、酸胀、麻木或神经、血管卡压等不适,且症状具有明确的运动相关性”[1]。1843年CRUVEILHIER[2]对该变... “副比目鱼肌”是一种小腿下段肌肉先天性解剖变异,为位于胫后肌与跟腱之间的异常肌肉组织。有症状者表现为“内踝后方肿物,踝部疼痛、酸胀、麻木或神经、血管卡压等不适,且症状具有明确的运动相关性”[1]。1843年CRUVEILHIER[2]对该变异进行了首次报道,随后相关文献逐渐增多,涉及解剖特点、影像表现、处置方法等方面。相对于国外,国内关于此病症的报道甚少,故对其认知度并不是很高。作者近期收治该变异1例,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比目鱼肌 踝管综合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食管粘膜胃壁潜入吻合法在贲门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付松林 程林江 +2 位作者 韩华东 连贺 施洪臣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贲门重建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等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 常规切除癌肿后全部病例均行食管粘膜胃壁潜入吻合。行胃近侧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 2 90例 ,弓上颈部吻合 348例。结果 全部病例经随访均可进普... 目的 探讨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贲门重建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等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 常规切除癌肿后全部病例均行食管粘膜胃壁潜入吻合。行胃近侧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 2 90例 ,弓上颈部吻合 348例。结果 全部病例经随访均可进普食、无梗噎感和反流症状。结论 食管粘膜胃壁潜入吻合术 ,具有贲门样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重建 食管粘膜胃壁潜入吻合术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外科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韩华东 刘占卿 +1 位作者 付松林 施洪臣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早期乳腺癌 1 2 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 0期 3例 ,Ⅰ期 89例 ,Ⅱ期 33例 ,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 1 0 2例 ,未放疗 2 3例 ,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 7周 ,腋淋...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早期乳腺癌 1 2 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 0期 3例 ,Ⅰ期 89例 ,Ⅱ期 33例 ,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 1 0 2例 ,未放疗 2 3例 ,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 7周 ,腋淋巴结阳性术后常规放疗 ,此后 6~ 1 2个月内追加 1 2~ 1 6次化疗。ER阳性服用TAM 2~ 5年。此外 ,选用同期 0~Ⅱ期仿根治术或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 95例作对照观察。结果  ( 1 )病理检查 :1 2 5个象限切除标本中断端阳性 1 0例( 80 % ) ,均以管内癌形式出现。腋淋巴结平均检出 1 6 8枚 ,阳性率 1 5 2 % ;( 2 )生存情况 :1 2 5例随诊 ,>3年 85例 ,>5年 6 3例 ,全部存活 ,仅 1例术后 2 5年局部复发 ,1例术后 2年骨转移带瘤生存 :随诊 <3年 4 0例 ,1例术后 1年肺转移带瘤生存 ;对照组 95例 ,1例肺转移死亡。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与仿根治术 ,根治术效果相似且能保持乳房良好外形 ,是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疗效 乳腺肿瘤 保守性手术
下载PDF
经隧道植骨关节成形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疗效分析
14
作者 车建伟 王江涛 +4 位作者 步建立 钱宇航 尹豫 施洪臣 郑兴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 观察经隧道植骨关节成形技术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2-09采用经隧道植骨关节成形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比较末次随访时患侧与... 目的 观察经隧道植骨关节成形技术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2-09采用经隧道植骨关节成形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比较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外展、内收)、影像学测量参数(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骨髓炎等并发症。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优41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0.8%。末次随访时患侧腕关节活动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关节面塌陷患者,经隧道植骨关节成形技术可以有效恢复关节面形态,降低了关节面再次塌陷及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可以有效稳定骨折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面塌陷 经隧道植骨 关节面成形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中胶原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施洪臣 周强 许建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74-976,共3页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用以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植入相容性...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用以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植入相容性情况等方面。其中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器官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细胞种植基质材料应具备:①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合适的孔径、较高的孔隙率(〉90%)和相连的孔形态;③生物可降解性和适宜的降解速度,降解速度应与组织生长速度相匹配;④大的表面积和合适的表面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骨 细胞种植基质材料 组织相容性 胶原 生物可降解性 器官重建 降解速度
原文传递
做好医师到基层部队代职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洪臣 付松林 张华 《人民军医》 2012年第8期782-783,共2页
根据上级规定,医院每年都要安排医师到基层部队医疗机构代职,并已成为一项常态性工作。但如何避免代职流于形式,既能真正发挥代职医师的作用和使他们得到锻炼,又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卫生人员技术的提高,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 根据上级规定,医院每年都要安排医师到基层部队医疗机构代职,并已成为一项常态性工作。但如何避免代职流于形式,既能真正发挥代职医师的作用和使他们得到锻炼,又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卫生人员技术的提高,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基层部队 代职
原文传递
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7
作者 施洪臣 章雪松 +2 位作者 李宝山 徐格 周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2例,女4例;年龄6~48岁,平均22.3岁。外伤12例,烧伤3例,冻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1 c...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2例,女4例;年龄6~48岁,平均22.3岁。外伤12例,烧伤3例,冻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1 cm×6 cm。以外踝上0~3 cm处为轴点切取外踝上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12 cm×8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 d 2例发生皮瓣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皮瓣外形略臃肿,色泽与受区正常皮肤相似,质地良好。术后3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覆盖范围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 前足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多孔明胶微载体旋转培养hMSC的研究
18
作者 施洪臣 周强 罗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观察利用多孔微载体结合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hMSC,扩增至第2代(P2)后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多孔明胶微载... [目的]观察利用多孔微载体结合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hMSC,扩增至第2代(P2)后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多孔明胶微载体CultiSpher G在RCCS内进行动态培养,对照组则继续静止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细胞粘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在不同的时相点取样,行细胞计数、MTT检测,了解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接种24 h后,大部分细胞贴附于微载体表面,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增多并分泌大量基质。MTT检测及细胞计数提示细胞对数生长期较静止培养方法延长,达到生长高峰时旋转培养方法收获细胞总量为接种时10.75倍,而静止培养方法为3.19倍;细胞周期检测两种方法差别不大,大部细胞均处在S1期。[结论]Culti Spher G微载体旋转培养系统是体外扩增hMSC的有效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为工程化组织的构建提供大量特性稳定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 Spher G多孔微载体 旋转细胞培养系统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指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洪臣 杨洋 +5 位作者 王世杰 连运通 李振举 章雪松 梁文素 祝青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指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并为规范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例指骨表皮样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详细复习同疾病相关文献。从该病的病因、病史、临床表... 目的探讨指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并为规范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例指骨表皮样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详细复习同疾病相关文献。从该病的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误诊概率、处置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疾病的病史、临床、影像表现等诊断学特征,并评估不同处置方法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该组病人病史均较长,发病至就诊0.5~30年,平均12.3年;回顾病程,本组8例病人中,有明确外伤史的7例,1例不能明确局部外伤,且为10岁儿童,或为胚胎遗留上皮发展所致;该组病人发病部位均位于末节指骨,其中拇指2例,食指2例,中指3例,小指1例;特征性体征表现:病患指节体部逐渐增粗,呈膨胀性,指甲呈球形凸起,手指末稍血运良好,皮肤感觉无异常,用力或局部压迫时有疼痛不适;影像学特点:与指骨长轴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溶骨样破坏,伴有周围皮质骨的膨胀变薄或病理性骨折;不同医疗机构临床误诊次数:2~5次不等,平均3.5次,我单位临床误诊6例,误诊率75%。处理及预后:8例中,3例采取了截指手术,2例采取单纯刮除手术,3例采用刮除并髂骨植骨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8.8个月,除1例截指病人并发1年残端痛外均预后良好。保留手指外形改善,无复发病例。结论指骨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发病率很低,且临床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仔细分析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可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阳性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单纯刮除'或'刮除+植骨'是治疗该病的合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表皮样囊肿 误诊 刮除 植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