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销员之死》中的自然想象——兼论阿瑟·米勒的自然观 被引量:7
1
作者 施清婧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本文以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对自然的想象为出发点,探讨了"自然"作为该剧的内部结构对戏剧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揭示了洛曼父子悲剧的背后是代表城市和自然的两种对立生态思维之间的矛盾,并指出该剧是... 本文以阿瑟·米勒的名剧《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对自然的想象为出发点,探讨了"自然"作为该剧的内部结构对戏剧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揭示了洛曼父子悲剧的背后是代表城市和自然的两种对立生态思维之间的矛盾,并指出该剧是对关注人与自然的美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自然观 想象
下载PDF
评《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肉身表演》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清婧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0,共3页
作为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缪尔·贝克特早已进入了经典的殿堂:他的作品一直是批评界持久的话题,关于其作品的各种批评文章和著作数不胜数,汗牛充栋;而且这种热情目前仍没有消退迹象,每年都有关于贝克特的新书在出版。
关键词 贝克特 表演 肉身 戏剧 诺贝尔文学奖 批评 作品
原文传递
论贝克特早期四部剧作中记忆的认知及呈现
3
作者 施清婧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5,共7页
记忆是贝克特戏剧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早期四部剧作《等待戈多》、《终局》、《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快乐的日子》里的记忆呈现进行考察,指出贝克特不仅在文本上对记忆的可靠性进行了根本性颠覆,而且在舞台叙事、表演... 记忆是贝克特戏剧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其早期四部剧作《等待戈多》、《终局》、《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快乐的日子》里的记忆呈现进行考察,指出贝克特不仅在文本上对记忆的可靠性进行了根本性颠覆,而且在舞台叙事、表演方面借助元戏剧等手法和在舞台空间中对现代科技的运用与反思实现了记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创新,体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记忆"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戏剧 记忆 后现代
原文传递
政治与艺术: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的贝克特戏剧演出
4
作者 施清婧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6,共12页
20世纪60至70年代,位于冷战前线的日本开始了贝克特戏剧的译介和演出。本文在分析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外政治语境的基础上,从"语言"和"身体"两方面对这一时期日本"新剧"和"小剧场戏剧"形式的贝克... 20世纪60至70年代,位于冷战前线的日本开始了贝克特戏剧的译介和演出。本文在分析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外政治语境的基础上,从"语言"和"身体"两方面对这一时期日本"新剧"和"小剧场戏剧"形式的贝克特演出(包括改编)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这些演出在语言上探索了戏剧语言的新形式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用;在身体上探索了本土传统戏剧与现代西方戏剧在身体表演方面相互借鉴的可能性。这些演出从实践层面加深了对贝克特的认知,也丰富了世界贝克特演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日本 演出 语言 身体
原文传递
贝克特批评中的“政治”定位问题研究
5
作者 施清婧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61,共11页
长期以来,贝克特及其作品"非政治化""非历史化"判断是西方主流贝克特批评及受其影响而发展的其他语种贝克特批评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意在对这一论断提出质疑:通过剖析早期英语、法语贝克特批评的特点,本文首先展示... 长期以来,贝克特及其作品"非政治化""非历史化"判断是西方主流贝克特批评及受其影响而发展的其他语种贝克特批评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意在对这一论断提出质疑:通过剖析早期英语、法语贝克特批评的特点,本文首先展示了"非政治化""非历史化"等论断形成过程中多种阐释力量的互动,指出这一论断形成于特定文化历史环境下并逐步被强化、固化。其次,本文通过对德语、汉语早期贝克特批评史的追溯,展示了贝克特批评中所存在的、但长期受到忽视的"政治批评"历史,并分析其影响力较小的原因。本文最后指出:对贝克特与政治、历史语境关系的再思考已成为当前贝克特批评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政治批评 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美国当代戏剧中“9·11”事件的在场与缺席
6
作者 施清婧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9-48,共10页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戏剧界涌现出一批以"9·11"及其后续事件为主题的严肃政治戏剧,对美国人民在"9·11"中的反应进行了描绘,也对该事件及其后续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讽刺。然而这些戏剧或囿...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戏剧界涌现出一批以"9·11"及其后续事件为主题的严肃政治戏剧,对美国人民在"9·11"中的反应进行了描绘,也对该事件及其后续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讽刺。然而这些戏剧或囿于美国国内政治戏剧不受重视的传统,或囿于未尽人意的艺术水准,或由于美国国内政治走向,或由于演出场所条件有限,没能够在主流戏剧奖项中取得瞩目的成绩,其实际影响力往往只局限于少部分观众、对美国戏剧比较关注的专业剧评人以及高校戏剧专业的师生等,因而迄今未能在美国形成如同"9·11小说"那样具有命名性质的文艺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文学 美国当代戏剧 政治戏剧
原文传递
从我国三所高校学生的学习负荷感受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13
7
作者 邹为诚 施清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91,共8页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出现了许多以提高思辨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本文作者连续两年访谈了三所相同年级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分析学生的感受,发现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提高"思辨能力"。英语专...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出现了许多以提高思辨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本文作者连续两年访谈了三所相同年级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分析学生的感受,发现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提高"思辨能力"。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在"语言能力"、"人文教育"和"专业特性"三者之间取得实事求是的平衡。作者认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课程改革 学习负荷
原文传递
目录
8
作者 乔斯坦·贾德 施清婧(译) 何成洲(校)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目录》 小说 作品赏析 当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