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施燕渲 吴德华 +2 位作者 王卫星 唐佳雯 朱涛 《大医生》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的427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57...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的427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57例)和未发生组(37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7例(13.35%)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组患者术中累计低血压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入ICU比例、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多于未发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手术、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入ICU及术后更长的ICU停留时间是术后总体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围术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肾功能不全、长时间手术、术后入ICU及术后更长的ICU停留时间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全身麻醉 非心脏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和预后--828例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德华 王卫星 +2 位作者 施燕渲 唐佳雯 朱涛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80岁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80岁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低血压、低血压累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情况,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需要处理的... 目的探讨≥80岁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80岁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中低血压、低血压累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情况,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需要处理的各种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828例患者年龄(84±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Ⅴ级。术后有111例(13.4%)患者发生并发症,术后有24例(2.9%)患者死亡。不同手术类型中,胸、颅内、血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最高,分别为29%和17%(P均<0.05)。不同ASA分级中,与ASA分级Ⅱ级患者相比,ASA分级Ⅳ级和Ⅴ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更高(P均<0.001)。除了胸、颅内、血管手术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外,其他手术的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中收缩压<120 mmHg的患者相比,收缩压<90 mmHg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患者入住ICU的比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均<0.01),各年龄段之间术后病死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80岁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这可能与较高风险的手术类型、术中低血压,特别是收缩压<90 mmHg且持续时间≥10 min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预后
下载PDF
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德华 施燕渲 +2 位作者 王卫星 唐佳雯 朱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1期20-24,48,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匹配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匹配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4)和非死亡组(n=72)。记录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手术时间更长(P=0.034),出血量更多(P=0.001),术中最低收缩压(P=0.009)/舒张压(P=0.044)更低,平均动脉压<70 mmHg时间更长(P=0.049),术中最快心率更快(P=0.039)。且2组手术类型和麻醉方法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更多,入住ICU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多(P<0.01)。ASA分级(IV~V)和神经外科手术是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和更高的ASA分级可能是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围手术期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828例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方式、围术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德华 施燕渲 +2 位作者 王卫星 唐佳雯 朱涛 《老年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及其围术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82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0~99(84.4±4.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 目的探讨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及其围术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828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0~99(84.4±4.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469例,Ⅲ级317例,Ⅳ级36例,Ⅴ级为5例。所有患者根据所接受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区域阻滞麻醉组两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类型、术前合并症、术前ASA分级;围术期并发症和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与区域阻滞麻醉组比较,全身麻醉组患者手术类型更复杂(P<0.001),患者术前全身状态更差(P<0.001)。按照手术部位分层分析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435,P=0.296;OR=1.186,95%CI:0.653~2.151);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20,P=0.251;OR=0.314,95%CI:0.051~1.925)。结论对于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的合理选择对术后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术后的死亡可能与复杂的手术和患者全身状态更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非心脏手术 麻醉方法 围术期 预后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吴德华 王卫星 +2 位作者 施燕渲 唐佳雯 朱涛 《右江医学》 2023年第7期615-622,共8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828例。记录患者术前数据、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ICU...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80岁以上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患者828例。记录患者术前数据、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ICU情况、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并发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111/828)。与术后无并发症患者比较,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术中经历了更长时间的低血压(P<0.01或0.05),术中出血量更多(P<0.001),术后入ICU比例更高(P<0.001),ICU停留时间更长(P<0.001),住院时间更长(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1),术后死亡率更高(P<0.001)。术后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手术、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肝功能不全和更高的ASA分级。结论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的危险因素包括更长的手术时间、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前肝功能不全和更高的ASA分级。这些发现有助于针对高龄患者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微RNA-13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施燕渲 朱涛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6期3170-3173,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是目前临床诊疗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其由疾病或者损伤累及躯体感觉系统而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为自发痛、诱发痛、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微RNA(miRNA/miR)在NP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iR-132作为人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是目前临床诊疗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其由疾病或者损伤累及躯体感觉系统而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为自发痛、诱发痛、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微RNA(miRNA/miR)在NP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iR-132作为人体比较稳定的miRNA,在与神经相关的组织中广泛存在。miR-132是神经营养的重要调节剂,与树突的形成和神经可塑性有关。它通过作用于甲基Cp G结合蛋白2,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参与NPP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miR-132在NPP中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微RNAS 微RNA-13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miR-13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传导通路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施燕渲 朱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89-3192,共4页
目的通过机械损伤致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检测神经系统不同节段mi R-132定量变化。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ative)、假手术组(Shame)和坐骨神经结扎组(BCCI),每组15只。于术前1 d,术后1、7、14 d测定机械痛阈(MWT)。取海马,L... 目的通过机械损伤致神经病理痛大鼠模型,检测神经系统不同节段mi R-132定量变化。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ative)、假手术组(Shame)和坐骨神经结扎组(BCCI),每组15只。于术前1 d,术后1、7、14 d测定机械痛阈(MWT)。取海马,L4~6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并采用RT-PCR定量检测mi R-132的表达。结果 BCCI组MWT在术后7和14 d明显低于Native组及Shame组(P<0.01)。Mi R-132表达量:(1)背根神经节:术后第7天BCCI组和Shame组相比Native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14天Shame组恢复至术前水平,而BCCI组表达量仍降低(P<0.05)。(2)脊髓背角:术后第7天BCCI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第14天BCCI组与Shame组均明显降低(P<0.05)。(3)海马:术后第14天BCCI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mi RNA-132参与了损伤性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发展。mi RNA-132在BCCI大鼠模型的疼痛传导通路不同节段不同时间节点表达水平发生显著的变化,不同部位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结扎 miR-132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晓虹 施燕渲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673-167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研究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比较两组麻醉前和拔管时生命体征、术前和术后24 h认知功能、术后2 h和24 h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认知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2 h、24 h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可维持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全凭静脉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生命体征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