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玮作品
1
作者 施玮 《扬子江(诗刊)》 2024年第1期53-54,共2页
原文传递
围绕当地农业经济期货服务的金融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研究
2
作者 金缦 施玮 《中国证券期货》 2024年第3期84-96,共13页
在生态文明战略以及高质量农业、供应链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金融学科难以满足农业产业链资本定价的需求。本研究采用交叉固定效应和三重引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学科建设对地方农业经济的提振作用。研究发现... 在生态文明战略以及高质量农业、供应链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金融学科难以满足农业产业链资本定价的需求。本研究采用交叉固定效应和三重引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学科建设对地方农业经济的提振作用。研究发现,当地方农业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增加时,地方高等院校将获得更多新增期货类专业报备,而且相关专业的全面发展显著提升了当地农村教育消费和农村家庭资本积累。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期货前沿研究技术创新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旨在通过地方高校金融工程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有效提升科学知识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高等院校 期货 金融工程 地方农业经济
下载PDF
灭火救援设备在城市化发展中的新挑战与应对探讨
3
作者 施玮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灭火救援设备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高层建筑和密集建筑的增多,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和火源的出现,都对灭火救援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提...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灭火救援设备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高层建筑和密集建筑的增多,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和火源的出现,都对灭火救援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提升灭火救援设备的技术水平、加强设备使用和维护培训、优化设备的配备和分布,以及提高设备的响应速度和效率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 灭火救援设备 新挑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车联网商业化实践及展望
4
作者 施玮 倪若菲 《汽车周刊》 2024年第9期0166-0169,共4页
作为双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的发展日益受到各部门及相关企业的重视。但对于车联网建设的经济性和应用的安全性,产业界争议较大。作者通过走访业内数十家头部企业,结合国内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对车联网主要商业应用场景的发展现状... 作为双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的发展日益受到各部门及相关企业的重视。但对于车联网建设的经济性和应用的安全性,产业界争议较大。作者通过走访业内数十家头部企业,结合国内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对车联网主要商业应用场景的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车联网关联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商业化实践 产业展望
下载PDF
二维蛭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环境吸附功能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成荣 陈彦 +8 位作者 汤淼 张丰泽 周天祥 欧阳瑞丰 董罡 施玮 曾涛 陈云霞 苏小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6,共8页
蛭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层间离子可交换性、高比表面积、纳米层间域等物化特性,属于天然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作为良好的吸附材料应用于水体污染物的去除。由于蛭石片层的堆垛,巨大的内比表面... 蛭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层间离子可交换性、高比表面积、纳米层间域等物化特性,属于天然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作为良好的吸附材料应用于水体污染物的去除。由于蛭石片层的堆垛,巨大的内比表面难以展现,限制了其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将天然蛭石剥离成纳米级厚度的二维纳米片是获得巨大内比表面积并提高其吸附性能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二维蛭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热膨胀剥离预处理法、物理剥离法、化学剥离法、物理-化学联合剥离技术,总结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简述了剥离蛭石对部分水体污染物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为寻求蛭石的高产率剥离方法及剥离蛭石在环境吸附方面的高附加值应用提供思路。最后,对二维蛭石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二维材料 剥离 纳米片 吸附
下载PDF
天空辐射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建筑制冷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坤 董罡 +6 位作者 周天祥 施玮 苏小丽 曾涛 罗婷 唐奇 陈云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1-642,共12页
随着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制冷消耗对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天空辐射制冷是一种新兴的被动制冷技术,通过光谱调控将能量以热辐射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在没有能源投入的情况下降低建筑温度。近年来,随着辐射... 随着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制冷消耗对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天空辐射制冷是一种新兴的被动制冷技术,通过光谱调控将能量以热辐射的方式通过“大气窗口”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在没有能源投入的情况下降低建筑温度。近年来,随着辐射制冷材料(光子晶体等)的发展,辐射制冷不仅能在夜间应用,在阳光直射下也展现了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材料发展的视角出发综述了天空辐射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并分析了建筑-辐射制冷一体化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总结辐射制冷材料在冷屋顶和建筑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天空辐射制冷材料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节能建筑 建筑碳中和 光子晶体 制冷和节能
下载PDF
BaSnO_(3)电子传输层在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7
作者 石宇星 江德华 +10 位作者 汪丽婧 李世杰 郭章旺 赵骏 何东祥 叶滨 曾涛 施玮 陈云霞 苏小丽 董罡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0,共9页
电子传输层作为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光生电子的传输角色。研究通过简单共沉淀法合成尺寸分布较好的三元BaSnO_(3)(简称BSO)纳米晶,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BSO相形成影响规律,XRD测试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纳米晶中... 电子传输层作为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光生电子的传输角色。研究通过简单共沉淀法合成尺寸分布较好的三元BaSnO_(3)(简称BSO)纳米晶,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BSO相形成影响规律,XRD测试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纳米晶中碳酸钡等杂质含量,提高BSO纳米晶相纯度。将合成的BSO纳米晶首次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应用于PbS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在1200℃(2 h)条件下合成的BSO纳米晶对应器件性能优于商业TiO2纳米晶对照组,这主要得益于BSO/PbS量子点界面电荷的高效萃取和低复合。对应同批次最佳器件的性能为:Jsc=25.199 mA·cm^(−2)、Voc=0.480 V、FF=0.534及PCE=6.454%,且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稳定性。该工作证实BaSnO_(3)纳米材料可作为量子点太阳电池电子传输材料使用,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同类型器件的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nO_(3) 电子传输层 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效率
下载PDF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8
作者 周天祥 张丰泽 +6 位作者 熊成荣 李国财 苏小丽 曾涛 施玮 陈云霞 董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其中...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其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指SiC_(f)/SiC中界面处的微观组织结构,一方面,界面相能够实现基体-纤维间的裂纹偏转以及载荷传递,还能够减少基体-纤维内部的残余应力,保证材料的非脆性断裂;另一方面,合适的界面相材料还能够提高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材料整体的耐高温性能。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从界面相的三种不同形式展开,简述了不同界面相材料种类对SiC_(f)/SiC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对未来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相 非脆性断裂 抗氧化
下载PDF
淀山湖水质富营养化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 被引量:40
9
作者 施玮 吴和岩 +2 位作者 赵耐青 祁萍萍 朱惠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61,共7页
研究淀山湖不同季节水体中总磷(TP)、总氮(TN)、pH、水温、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含量和优势藻种等富营养化相关指标;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MC-LR)产生的影响;研究藻细胞密... 研究淀山湖不同季节水体中总磷(TP)、总氮(TN)、pH、水温、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含量和优势藻种等富营养化相关指标;在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微囊藻毒素LR(MC-LR)产生的影响;研究藻细胞密度和微囊藻毒素LR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水质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春末和夏季水质和水文条件适合藻类生长.湖水TN和TP年平均值分别达1.93mg/L和0.18mg/L,TN和TP的年超标率达93.5%和92.2%.TP的高峰期比施肥的高峰期延迟出现约一个月,说明沿湖农业对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较大.淀山湖常年生长的藻类分别是蓝绿藻、硅藻、隐藻和裸藻等,夏季水华中可见污染指示藻如微囊藻、鱼腥藻和针杆藻等产毒藻.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在25℃和3000lx时生长最快,但产毒量却分别在20℃和5000lx时达到最大值;合适其生长和产毒的氮、磷浓度分别为650μmol/L和6.5μmol/L.现场和实验室条件下,均发现磷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微囊藻毒素-LR浓度与藻细胞密度或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可以用藻细胞密度来估算水中毒素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总磷 总氮 藻细胞密度 微囊藻毒素-LR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肝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施玮 朱惠刚 +1 位作者 晏晓蓉 周志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类MC -LR的肝脏毒性机理。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囊藻毒素MC -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晌。结果 微囊藻毒素在极低浓度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 ,高...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类MC -LR的肝脏毒性机理。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囊藻毒素MC -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晌。结果 微囊藻毒素在极低浓度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 ,高浓度时可促进细胞生长。MC -LR导致肝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样变化和细胞周期G2 /M期阻滞。提示微囊藻毒素可能具有影响肝细胞周期的作用 ,可诱导肝细胞增殖 ,同时又能诱导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对Hela细胞周期有类似影晌趋势 ,但其程度远不如对肝细胞的影响明显。结论 微囊藻毒素对肝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可能是其肝脏毒性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唑盐比色试验 流式细胞术 微囊藻毒素 细胞生长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微囊藻提取物对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玮 朱惠刚 +1 位作者 晏晓蓉 周志俊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 (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 ,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 .1、1、10 μg/ ml时 ... 目的 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 (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 ,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 .1、1、10 μg/ ml时 ,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 DH)、谷草转氨酶 (AST)含量增加 ,碱性磷酸酶 (AKP)、γ-谷氨酰转移酶 (GGT)、谷丙转氨酶 (AL T)和谷胱甘肽 (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 ,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 ,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 ,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 ,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酶学 形态学 扫描电镜 微囊藻毒素 大鼠 原代培养 水生物监测 藻类 生物监测
下载PDF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 ,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 值随着 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 ;五氯酚钠的 15minEC50 和 2 0minEC50 基本相符 ;与水体...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 ,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 值随着 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 ;五氯酚钠的 15minEC50 和 2 0minEC50 基本相符 ;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 ,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 ,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 .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 (相对发光率降低 14 % ) ,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生物毒性 五氯酚钠 生物测定
下载PDF
低剂量微囊藻毒素亚急性肝毒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施玮 朱惠刚 +1 位作者 晏晓蓉 周志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1,共5页
为了研究低剂量微囊藻毒素 (MC)的亚急性肝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雌雄各 1 0只 ,分别经腹腔注射MC 0 ,4,8,1 2 μg·(kg·d) - 1,3 5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酶学和肝脏病理学变化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 为了研究低剂量微囊藻毒素 (MC)的亚急性肝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雌雄各 1 0只 ,分别经腹腔注射MC 0 ,4,8,1 2 μg·(kg·d) - 1,3 5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酶学和肝脏病理学变化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 ,并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血清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活力和全血谷胱甘肽 (GSH)浓度下降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谷丙转氨酶 (ALT)未见显著变化 .染毒组大鼠肝脏出现特征性的形态学变化 ,并有活跃的肝细胞凋亡和增生并存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微囊藻毒素 亚急性肝毒性 凋亡 增生 饮用水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施玮 朱惠刚 +1 位作者 晏晓蓉 周志俊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 (MC -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增殖、去分化过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 ,用 0、0 1、1 0或 10 0 μg/LMC -LR染毒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图像分...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 (MC -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增殖、去分化过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 ,用 0、0 1、1 0或 10 0 μg/LMC -LR染毒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图像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微囊藻毒素可显著促进肝细胞生长和伸展 ,三个染毒组肝细胞生长促进率分别是对照组的 10 2 42 %、10 7 88%和 111 5 2 % ,染毒组肝细胞伸展提前 ,细胞平均面积显著增加 ,呈现出时间 剂量 效应关系 ;同时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改变和G2 /M期阻滞 ,对照组和三个染毒组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 47%、2 2 2 0 %、37 73%和 49 7%。 [结论 ]MC -LR通过促进细胞伸展诱导肝细胞去分化 ,使细胞进入增殖阶段 ,同时又能导致细胞阻滞 ,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G0 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肝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施玮 朱惠刚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82-85,91,共5页
微囊藻毒素(MCYST)常见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结构是单环多肽链,其中均含有特殊的必需活性氨基酸基团(Adda)。MCYST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可被生物降解和UV光解。毒作用主要靶器官为肝脏,主要的作用是强烈抑制蛋白磷酯酸合成酶的活性,导致细... 微囊藻毒素(MCYST)常见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结构是单环多肽链,其中均含有特殊的必需活性氨基酸基团(Adda)。MCYST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可被生物降解和UV光解。毒作用主要靶器官为肝脏,主要的作用是强烈抑制蛋白磷酯酸合成酶的活性,导致细胞骨架破坏,引起肝细胞坏死、出血。利福平等化学保护剂可预防其毒作用。该文就MCYST的理化性质、暴露剂量、毒作用及机理、预防等各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毒理 水体污染
下载PDF
中国饮用水源水中藻类卫生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玮 蒋颂辉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 ,结合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 -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 -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无作用浓度而制... 为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 ,结合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 -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 -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无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果显示 ,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三级限值分别为 :安全限值 :1.0× 10 4个 升 ;警戒限值 :2 .1× 10 5个 升 ;危险限值 :1.2× 10 6 个 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微囊藻毒素 饮用水 水源 限值
下载PDF
252例医学专科毕业生求职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施玮 胡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大院校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状况及人格特点。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4.9%,较全国范围检查范围高。②医学专科毕业生SCL-9...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大院校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状况及人格特点。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4.9%,较全国范围检查范围高。②医学专科毕业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③男女之间在强迫、人际关系上存有显著性差异。④EPQ-E和EPQ-P与SCL-90各因子分呈正相关,EPQ-L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EPQ-N除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其他无相关关系外,与其他各因子都有正相关。结论: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且与个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 专科毕业生 求职 心理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致突变性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玮 朱惠刚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2-535,共4页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变性增强,说明藻类毒素的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决定了致突变性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藻细胞 裂解液 致突变性 藻类提取物
下载PDF
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玮 蒋颂辉 朱惠刚 《净水技术》 CAS 2002年第S1期15-19,共5页
富营养化的饮用水源中的有毒水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藻类毒素的检测方法比较复杂,现阶段监测工作开展很有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委托,特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 富营养化的饮用水源中的有毒水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藻类毒素的检测方法比较复杂,现阶段监测工作开展很有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委托,特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元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果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三级限值分别为:安全限值:1.0×10~4个/升;警戒限值:2.1×10~5个/升;危险限值:1.2×10~6个/升。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在日常工作中有显著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微囊藻毒素 饮用水 水源 限值
下载PDF
水质沙门氏菌群的MUCAP试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玮 宋伟民 +1 位作者 卢纯惠 李锦梅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29-34,共6页
利用沙门氏菌分解底物形成特征性荧光的特性,建立了水质沙门氏菌群的“酶—底物”快速检测方法(即MUCAP试验)。检测试剂由上医大实验室自行合成,经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分析,证明其结构与国外报道一致,纯度可达99.99%。MUCAP试验的反... 利用沙门氏菌分解底物形成特征性荧光的特性,建立了水质沙门氏菌群的“酶—底物”快速检测方法(即MUCAP试验)。检测试剂由上医大实验室自行合成,经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分析,证明其结构与国外报道一致,纯度可达99.99%。MUCAP试验的反应参数:底物最适浓度为37.5μg/ml,反应最适pH为7.2-7.4,细菌密度和荧光强度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敏感度为106只/ml。该检测法有较高特异性,水中常见的10种细菌未有明显干扰作用,基本可满足对地面水及生活污水的卫生检测或水质安全性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检测 沙门氏菌 荧光强度 MUCAP 卫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