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潇 王永生 施琳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系统 耦合协调 障碍度 乡村振兴 北方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探析:以陕甘宁能源富集区为例
2
作者 方杰 罗安梦 +3 位作者 施琳娜 丁金梅 吴昕燕 文琦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763-773,共11页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引入产业多样化指数和产业专业化指数,综合探讨陕甘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得到2011—2020年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综合得分及分布、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引入产业多样化指数和产业专业化指数,综合探讨陕甘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得到2011—2020年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综合得分及分布、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以及三省区各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绩效。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差异。(2)研究期内陕甘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仍以东西方向为主导。(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了研究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发展演变态势及驱动因素,可为其持续优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转型效率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陕甘宁地区
下载PDF
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演化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永生 施琳娜 刘彦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95-2503,共9页
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资源供给紧张、生产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污染与功能退化等问题。乡村污染治理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乡村污染物类型梳理与污染演变过程刻画,探讨了乡村地域... 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资源供给紧张、生产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污染与功能退化等问题。乡村污染治理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乡村污染物类型梳理与污染演变过程刻画,探讨了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污染属性来看,乡村地域系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污染物从单项无机物逐渐演变为无机有机复合物,致使乡村地域系统环境污染从单一污染逐渐演变为复合污染和立体污染;在空间上,从城市近郊村、远郊村到一般农区的污染源与污染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乡村内部资源利用、生活和生产活动、污染治理体系,外部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变化、信息化等共同驱动乡村地域系统污染。未来应选择典型样带-样区-样点,研究不同乡村地域系统污染现状格局、驱动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模拟评价,推动乡村污染治理与政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振兴 资源利用 环境污染 乡村治理体系
下载PDF
从“四地”期刊载文审视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发展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国华 周国华 +2 位作者 龙花楼 施琳娜 崔树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4-1644,共11页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所提供的《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简称"四地"期刊)创刊以来至2020年12月间的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论文数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566篇文献的主题、引...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所提供的《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简称"四地"期刊)创刊以来至2020年12月间的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论文数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566篇文献的主题、引文和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农业与乡村地理学术论文所反映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研究机构发展和发文作者分析。这些分析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目前的主要研究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农业地理、聚落与古村落、土地利用及其发展模式、乡村居民点及其空间格局、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乡村重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主要研究议题是不同时期的研究聚焦点。从研究热度看大致经历了由以农业地理研究为主,转向农业地理与乡村聚落地理并驾齐驱,再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3个阶段。其研究发展过程呈现出3大转向:(1)由单一的农业地理和乡村聚落地理转向综合的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2)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格局研究转向区域城乡人地系统融合的过程、机制和影响研究;(3)由传统的调研统计、田野观测、数字模拟技术方法转向大数据、多源时空监测模拟和农业地理工程实践。乡村转型-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城乡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也是未来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研究议题方面有乡村地域类型、乡村功能转型、乡村空间重构、乡村聚落重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乡村发展的新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乡村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城乡基础设施与服务统筹规划建设等。学科发展应注重综合研究,深化对农业与乡村发展新驱动力的认识,切实加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借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农业地理 乡村地理 Citespace
下载PDF
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整治框架——以重庆某县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永生 施琳娜 朱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7-424,共8页
为明确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本研究通过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典型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的问卷调研,探讨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框架。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分阶段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 为明确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本研究通过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典型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的问卷调研,探讨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框架。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分阶段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查县农业废弃物中农膜和棚膜未回收的村庄占比为29.33%和22.51%,但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程度较高;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村庄普及率相对较低,农户院落闲置率和倒塌率分别为21.93%和13.28%,倒闭的种养企业厂房废弃率较高,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57.44%。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应着力促进政府“自上而下”决策和社会组织及农户“自下而上”参与的有机结合,加强农户层面的卫生设施配套、移风易俗推进和环保意识提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农业废弃物 基础设施 精准脱贫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煤炭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模式探讨——以陕西神木县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文琦 施琳娜 丁宝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煤炭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模式的研究对于推进生态补偿实施、寻找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典型县神木县为例,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对192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富集区农户选择生态补偿模式的影... 煤炭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模式的研究对于推进生态补偿实施、寻找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典型县神木县为例,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方法对192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富集区农户选择生态补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更偏好于选择稳定的政策补偿模式和更高额度的现金补偿模式,其中47.9%的农户选择政策补偿,35.9%的农户选择现金补偿,11.5%的农户选择技术(智力)补偿,另有4.7%的受访农户希望得到机会补偿;影响农户选择政策补偿模式的因素是常驻家庭人口、技能和人口规模,影响农户选择现金补偿模式的因素有位置、距县中心的远近和技能。文末对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为煤炭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富集区 LOGISTIC回归模型 生态补偿模式 神木县
下载PDF
基于县域单元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银 施琳娜 +2 位作者 米欢 郑殿元 文琦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差异是影响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演变格局有助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用泰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取1... 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差异是影响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研究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演变格局有助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用泰尔指数、空间变差函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取1995—2014年人均GDP为指标,分析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5—2014年,榆林市区域经济差异不断增大但增速减缓,泰尔指数从0.9377降至0.6806,其中,南北6县组间差异贡献率超过90%,这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榆林市人均GDP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995—2014年的Moran’sI由0.5819增至0.6836,区域经济空间集聚显著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6县,范围呈现缩小的趋势,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南6县,范围扩大;区域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用逐步多元回归筛选出工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国家政策是影响资源型开发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经济差异 格局演变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差函数 榆林市
下载PDF
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8
作者 施琳娜 《教育艺术》 1999年第12期8-9,共2页
关键词 心理挫折 抗挫能力 心理失衡 中学生 心理冲突 心理平衡 外部条件 抗挫折能力 遭受挫折 心理品质
下载PDF
乡村空心化治理视角下区域耕地多功能与价值耦合协调研究
9
作者 谷国政 施琳娜 +1 位作者 文琦 牛善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602,共16页
解析耕地功能价值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关系,诊断区域耕地多功能与价值耦合协调程度,对于有效治理乡村空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典型区域的耕地资源特征,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探... 解析耕地功能价值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关系,诊断区域耕地多功能与价值耦合协调程度,对于有效治理乡村空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典型区域的耕地资源特征,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究辽宁省2005—2020年耕地多功能与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作用机制,据此提出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分区治理路径。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1)辽宁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平稳上升,呈现“西北优于东南”分异格局,仍具有提升空间;(2)辽宁省耕地价值耦合协调度处于平稳状态,形成“核心高、两翼低”排列格局,各地市之间差异较大;(3)辽宁省耕地多功能与价值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低速增长态势,二者之间的空间集聚效应缓慢增强,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关系;(4)辽宁省耕地多功能对其价值变化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二者存在演化趋势的非同步性、时空分异的非均衡性以及动态关联的路径依赖等。研究旨在分析耕地功能价值的耦合协调,探讨乡村空心化治理路径,以期促进粮食主产区的乡村“人—地—业”协同发展,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多功能 耕地价值 粮食安全 乡村空心化治理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智娟 文琦 +2 位作者 施琳娜 吴昕燕 丁金梅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91,共11页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2006—2020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通过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QAP方法研究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生...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2006—2020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通过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QAP方法研究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呼包鄂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城市群内部高耦合协调度基本集中在省会城市。(2)稳步建设阶段的城市群耦合协调空间网络结构相较于引导培育阶段的城市群更为复杂。同时,各城市群内耦合协调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邻近指向和中心城市指向。(3)7个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较弱,城市群具有显著核心—边缘结构特征。(4)地理邻接、绿色创新一直是城市群耦合协调网络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对外开放差异、交通设施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网络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绿色创新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原文传递
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以陕甘宁能源富集区为例
11
作者 文琦 方杰 +3 位作者 施琳娜 吴昕燕 罗安梦 丁金梅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2321-2337,共17页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resources and energy in China.However,the world and the coun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quire them to undergo transformation.The complexity of this transformati...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important bases for resources and energy in China.However,the world and the coun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quire them to undergo transformation.The complexity of this transformation poses challenges for these cities.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Shaanxi,Gansu,and Ningxia.The findings will help understand their capabilities and achievements in transformation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transformation planning.To evaluate 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this study employs the 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 of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A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dices.These indices serve as benchmarks for assess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The period 2010–2019 is considered,and 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s evaluated based 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regions.The results reveal the following insights:(1)Most resource-based cities demonstrate favorabl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Although variations exist between cities,the gaps are gradually narrowing.(2)Over an extended period,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each city undergoes continuous changes,with high-performing areas shifting.(3)The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4)An imbalance exists among the regions where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located,and a diffusion effect can be observed.Accordingly,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 and policy suggestions are obtained:(1)exploring targeted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2)fostering a dynamic and open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3)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ransformation;(4)improv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5)promot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6)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resource development;and(7)optimi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urce-based city urban transform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emporal evolution spatial evolution Shaanxi-Gansu-Ningxia region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12
作者 程兰花 施琳娜 吴昕燕 《中国农业信息》 2023年第5期63-76,共14页
【目的】中国农业正处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理清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有利于拓展该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为促进中国农业碳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08—2023年收录的29... 【目的】中国农业正处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理清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有利于拓展该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为促进中国农业碳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08—2023年收录的297篇复合影响因子大于3.0的高水平期刊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时间线图谱分析,以期发掘中国农业碳排放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结果】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年发文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发展、再次升温并保持较高热潮3个阶段;高产发文作者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状态,发文机构整体上多独立开展研究;核心关键词是碳排放、低碳农业、中国、影响因素等;2013—2021年每年都有新的关键词首次突现。【结论】当前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农业碳排放研究、低碳农业、农地流转对碳排放的影响、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关系研究五大类;呈现研究热度梯度式上升、研究主题持续更新、研究方法逐渐增多等趋势;未来在固碳减排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碳排放全产业链研究、农业碳排放中小区域研究、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研究等四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CITESPACE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13
作者 庞彩艳 文琦 +2 位作者 丁金梅 吴昕燕 施琳娜 《生态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5003-5013,共11页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相关性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借助InVEST模型、相关性分析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北部;(2)研究期内,黄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呈现整体减少趋势,生境质量与碳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两两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碳储量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碳储量与土壤保持-碳储量之间呈现协同关系;(4)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与尺度效应,不同分区之间差异较大。本文可为科学管理区域生态系统,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被引量:74
14
作者 文琦 施琳娜 +1 位作者 马彩虹 王永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0-1864,共15页
黄土高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村域多维贫困及空间异质性有助揭示乡村贫困原因及空间格局。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运用A-F法对村域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异... 黄土高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村域多维贫困及空间异质性有助揭示乡村贫困原因及空间格局。以宁夏彭阳县为研究区,运用A-F法对村域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多维贫困程度较深,K=3时,多维贫困指数(MPI)为0.045,平均剥夺份额0.361,主要致贫维度是住房、健康和教育,贡献率分别为0.263、0.245、0.227,收入维度贡献率仅占0.130;(2) MPI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为0.2,即存在正相关,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3)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行政村到镇中心的距离、村平均高程、村委会到主要河流的距离是影响MPI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子,其决定力q值分别为0.552、0.396、0.326,且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OLSR)和分位数回归(QR)中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4)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农户福利缺失、基础设施落后与产业发展受阻、乡镇政府职能被削弱的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异机制。(5)最后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医疗、住房、交通设施落后等难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空间异质性 地理探测器 分位数回归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1949—2019年中国乡村振兴主题演化过程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48
15
作者 文琦 郑殿元 施琳娜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2-1281,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途径。论文系统回顾了乡村发展的历程,将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分为:人民公社为主体的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城市反哺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阶段4个发展时段。从时间序列深入刻画了乡村振兴的主体分化、产业演变、环境整治、文化重构、乡村治理5个振兴主题及乡村规划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趋势。最后,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与研究热点,从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乡一体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研究、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研究、乡村跨区域协作与联动研究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未来研究趋势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历程 振兴主题 研究趋势
原文传递
相对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多维减贫效应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施琳娜 文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9-1151,共13页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中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亟需科学评价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成效,通过补齐减贫短板,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精准化扶持。本研究在测度彭阳县多维贫困程度的基础上...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中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亟需科学评价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成效,通过补齐减贫短板,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精准化扶持。本研究在测度彭阳县多维贫困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量化了精准扶贫的多维减贫效应,并分析了扶贫的困境。主要结论:①精准扶贫多维减贫成效显著,农户多维贫困指标数量k减少了51.66%;②各维度贫困指标剥夺程度均有降低,降低最明显的维度是生活、资产、住房和收入维度,教育和健康维度次之;③根据各维度减贫效应的差异找出减贫短板,分析了彭阳扶贫的困境。最后对如何摆脱减贫困境、推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相对贫困 多维减贫 倾向得分匹配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典型国家的贫困演化及中国减贫经验的启示
17
作者 施琳娜 王永生 +1 位作者 刘彦随 李玉恒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458-476,共19页
Abstract:The world is facing a poverty crisis.Despit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the extent of poverty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s still hig... Abstract:The world is facing a poverty crisis.Despit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the extent of poverty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s still high.Successful poverty reduction in these countries is crucial to meeting the 2030 SDGs.Improving governance to eradicate poverty is a shortcoming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urgently in poverty reduction pathway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In this study,the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trajectory of the poverty gravity center.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verty gravity center moved from east to west by 87.60 km annually,while the poverty population decreased by 1211.14 million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from 2000 to 2020.In addition,the trajectory of the center has shifted due to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poverty reduction.Among the countries situated along the Belt and Road,China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poverty reduction.Accordingly,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successful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other countries can effectively respond to poverty.Ultimately,we propose that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objectives of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and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all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overty gravity center movement reduction experience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ustain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