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多点注射治疗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的疗效
1
作者 施荣茂 陈志安 +4 位作者 王令 吕晓雨 袁礼波 徐永清 谭洪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 评估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多点注射治疗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60例单侧MTSS患者,随机分为PRP组(30例)和曲安奈德组(30例),分别予单次PRP、曲安奈德局部多点注射治疗。治疗后1周、... 目的 评估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多点注射治疗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60例单侧MTSS患者,随机分为PRP组(30例)和曲安奈德组(30例),分别予单次PRP、曲安奈德局部多点注射治疗。治疗后1周、4周及8周,评估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单足跳试验(hop test)距离,统计重返训练的人数。结果2组患者局部注射后均未出现注射部位红肿、感染等并发症。2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VAS评分和hop test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VAS评分、hop test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重返训练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多点注射PRP治疗MTSS的近期疗效与曲安奈德相当,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肢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富血小板血浆 皮质类固醇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制剂增强微骨折治疗软骨缺损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志安 段培押 +3 位作者 周田华 王江南 谭洪波 施荣茂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关节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微骨折(MF)已被认为是修复软骨损伤的一线技术,辅助注射药物可以促进透明软骨再生增强临床效果。本文对常用关节腔内注射制剂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指导。
关键词 微骨折 关节腔注射制剂 软骨缺损
下载PDF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施荣茂 王浩明 +6 位作者 陈道森 李瀚卿 邸宁 代飞 罗飞 许建中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对比评价单节段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邻近节段保护)与单节段椎间融合两种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对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采用Isobar动态固定进行邻近节段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 目的对比评价单节段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邻近节段保护)与单节段椎间融合两种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对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采用Isobar动态固定进行邻近节段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57例患者资料。邻近节段保护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退变较重,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单节段融合组30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较轻,行单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两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12~4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保护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两组术后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保护组保护节段退变均未见进展,邻近节段保护组7例、单节段融合组5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邻近节段保护组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各1例。结论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该技术存在动态固定失效的风险,其发生可能与操作技术及适应证选择有关,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以术前邻近节段存在明显退变或不稳且无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定 邻近节段保护 腰椎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 被引量:5
4
作者 施荣茂 唐辉 +1 位作者 沙勇 徐永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7例采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踝关节活动度,... 目的探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7例采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 7例患者均获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复发。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的(23.6±1.9)°恢复到末次随访的(30.0±1.5)°,AOFAS评分从术前的(60.6±3.6)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3.6±3.9)分。结论采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手术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滑脱 铆钉 跟腱条 腓骨肌支持带
下载PDF
毛囊干细胞巢研究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施荣茂 连小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36-438,共3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在动物生长、维持机体稳定和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可能主要依赖于干细胞巢的存在。干细胞巢...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在动物生长、维持机体稳定和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可能主要依赖于干细胞巢的存在。干细胞巢即干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构成,一般包括干细胞的相邻细胞、粘附分子及基质等,不同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巢结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巢 信号转导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椎间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浩明 李瀚卿 +3 位作者 施荣茂 周强 侯天勇 刘列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ratio,IVS)、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腰椎总活动度(L1~L5)的变化,采用Woodend分级评价椎间盘髓核有无信号改变。随访时间(28.45±3.59)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均较术前降低(P<0.05)。屈伸活动度:动态固定节段由(5.62±4.30)°降至(3.53±1.52)°(P<0.01),邻近节段和腰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髓核信号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维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并保留一定的运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 动态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道森 施荣茂 +6 位作者 周强 许建中 王浩明 刘列华 代飞 罗飞 何清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置换节段与融合节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置换节段与融合节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CDR联合ACDF病例(杂交手术组)和15例多节段ACDF病例(融合手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椎间隙高度、颈椎总活动度和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杂交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1.1个月,融合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5.1个月。2组病例术后各随访点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杂交手术组置换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0.05),上下位邻近节段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手术组上下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后随访时间内未观察到装置松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ACDR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良好早期临床疗效,在维持颈椎运动功能的同时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是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颈椎病
下载PDF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瀚卿 施荣茂 +6 位作者 周强 邸宁 王浩明 代飞 罗飞 侯天勇 许建中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评价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K-Rod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植... 目的评价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K-Rod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1例患者。A组(K-Rod组)24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存在退变,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B组(单节段融合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行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2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腰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头侧邻近第一节段活动度(ROM1)、头侧邻近第二节段或尾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ROM2)、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随访24~37个月。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改善,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腰椎总ROM术前及末次随访之间均无差异。A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2组ROM1及RO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出现11(11/138,8%)枚螺钉松动;B组无螺钉松动。结论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加的动态固定保护了术前已存在退变的节段,避免了多节段融合,降低了单节段融合邻椎病的风险,因此适应证选择合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假体和植入物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Prodisc-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运动功能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道森 施荣茂 +4 位作者 周强 罗飞 代飞 张劲松 许建中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93-297,共5页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Prodisc-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置换节段、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2月行Prodisc-C ACDR治疗20例颈...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Prodisc-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置换节段、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2月行Prodisc-C ACDR治疗2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9例、神经根型8例、混合型3例,单椎间盘置换17例、双椎间盘置换3例。患者术前行CT、MRI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和术后定期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摄颈椎X线片。结果 13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患者术前颈肩背疼痛、上下肢麻木、肌力减弱等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VAS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换节段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在术后1、3、6个月显著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末次随访时仍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椎间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见假体松动、移位和异位骨化。结论 Prodisc-C ACDR短期随访疗效优良,置换节段ROM增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椎间ROM维持在正常水平,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智 施荣茂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238-1239,共2页
腰椎内固定手术是脊柱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外科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脊柱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早期感染及迟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加重了患者的经... 腰椎内固定手术是脊柱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外科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脊柱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早期感染及迟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更严重的会带来如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后,同时也给脊柱外科医生带来严峻的挑战,其处理十分棘手,同样护理起来也十分困难。2013年9月以来,医院共收治9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通过对其进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合心理、管道、发热、饮食等规范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 术后 感染 护理
下载PDF
髌骨横行骨折的治疗新方式:不可吸收缝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晓雨 王铭 +8 位作者 赵天宇 王令 董双斌 施荣茂 袁礼波 李治贵 张华 杨志金 谭洪波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可吸收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9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6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男... 目的探讨不可吸收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9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6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8~68岁,平均45.1岁;高处坠落伤8例,骑车摔伤2例,意外摔伤6例。根据AO/OTA分型均为34C1型。手术以克氏针垂直骨折面钻取2个骨隧道,在钢丝引导下,将不可吸收缝线穿过骨隧道并于前方包裹骨折块,最后以三星结捆扎复位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按照Bostman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1d拍摄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块均复位良好。16例患者均获随访(门诊、微信或电话),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7.8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无骨折块移位、术后创口疼痛、感染、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在末次随访中,膝关节无功能障碍,最大活动度为110°~145°,平均134.2°。患者术后12个月评分:Bostman功能评分22~30分,平均27.4分,功能评价优良率为100%。VAS 0~3分,平均1.3分;Lysholm评分85~100分,平均95.8分;HSS评分81~100分,平均为95.1分。结论不可吸收缝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具有并发症少以及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横行骨折 不可吸收缝线 内固定
下载PDF
应用多种方法成功救治前臂毁损伤1例
12
作者 杨靖泽 李军 +1 位作者 林玮 施荣茂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F0003-F0003,F0004,共2页
肢体毁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这种创伤往往造成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肌肉、血管、神经、肌腱的严重损伤。
关键词 前臂 毁损伤 骨折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施荣茂 徐永清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手部损伤、烧伤、感染和肿瘤切除术后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种皮瓣广泛应用于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并从以单纯的软组织覆盖向功能和兼顾美学需求的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评估... 手部损伤、烧伤、感染和肿瘤切除术后常伴有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种皮瓣广泛应用于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并从以单纯的软组织覆盖向功能和兼顾美学需求的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评估、重建原则及常用皮瓣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损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躯体牵涉痛的临床分型及治疗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施荣茂 陈太邦 +3 位作者 梁金龙 陆维 徐永清 陆声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躯体牵涉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住院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存在躯体牵涉痛,其中男8例,女33...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躯体牵涉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住院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存在躯体牵涉痛,其中男8例,女33例;年龄64~91岁,平均(75.5±5.5)岁。根据躯体牵涉痛的部位分为A~E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41例OVCF患者根据躯体牵涉痛部位分型,A型20例,B型7例,C型6例,D型3例,E型5例。所有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分型之间比较术前VAS及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躯体牵涉痛在OVCF患者中较为常见,A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D型和E型较为少见。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可有效缓解躯体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牵涉痛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荣茂 张建平 +4 位作者 梁金龙 陈太邦 沙勇 徐永清 陆声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54-557,563,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采用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9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结果 9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8次。3例内固定装置完整保留,3例更换内固定系统,3例...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采用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9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结果 9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8次。3例内固定装置完整保留,3例更换内固定系统,3例内固定部分保留。住院时间28~150 d。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1例术后1年感染复发取出内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通过清创、置管冲洗或负压封闭引流加敏感抗生素治疗,大部分可在保留内固定的同时治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 置管冲洗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Ⅱ期Kummell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德宏 施荣茂 +4 位作者 陆声 陈太邦 陆维 周田华 徐永清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增强术治疗Ⅱ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Kummell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24例,采用PKP治疗)和固定组(16例,采用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椎...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增强术治疗Ⅱ期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Kummell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24例,采用PKP治疗)和固定组(16例,采用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增强术治疗)。记录并发症情况。采用腰痛VAS评分及ODI评估治疗效果,采用局部后凸Cobb角评估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穿刺损伤脊髓和神经根情况,未发生球囊破裂、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PKP组随访6~24(12.1±4.2)个月,固定组随访6~22(11.6±4.1)个月。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KP和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增强术治疗Ⅱ期Kummell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对于部分压缩严重或穿刺困难、后凸严重的患者,结合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可达到更好的后凸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Kummell病 椎体后凸成形术 Wiltse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Ⅱ期Kummell病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太邦 陆声 +1 位作者 施荣茂 梁金龙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Ⅱ期Kummell病,观察中期疗效,探索Ⅱ期Kummell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Kummell病Ⅱ期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方法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目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Ⅱ期Kummell病,观察中期疗效,探索Ⅱ期Kummell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Kummell病Ⅱ期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方法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伤椎矢状位局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95(75~125)min,平均术中出血200(180~300)ml。术后局部Cobb角纠正角度(15.2±6.6)°;椎体前缘高度纠正(37.7±1.4)%,平均高度丢失(19.7±7.5)%。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7.3±7.2)mm,末次随访为(26.4±3.6)mm。术前ODI指数为77.2±5.8,末次随访为27.9±5.9。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发生临近椎体骨折1例。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Ⅱ型Kummell病,创伤小,恢复快,并能取得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椎弓根螺钉 COBB角 骨质疏松。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太邦 陆声 +2 位作者 石俊贞 施荣茂 梁金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开放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日至2015年1月31日入住骨科8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年龄15~56岁之间, AO分类A3型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症状,接受经皮椎弓...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开放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日至2015年1月31日入住骨科8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年龄15~56岁之间, AO分类A3型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症状,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微创手术治疗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组;术后2组间VAS评分及ODI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伤椎局部Cobb角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复位丢失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显著大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能有效地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尤其适合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胸腰椎骨折 COBB角
下载PDF
LncRNA HOTAIR靶向miR-34a-5p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礼波 谭洪波 +3 位作者 施荣茂 李安旭 邱雄 徐永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LncRNA HOTAIR)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MH7A)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脂质体将pcDNA组(转染pcDNA)、pcDNA-HOTAIR组(转染pcDNA-HOTAIR)、antagomiRNA组(转染antagomiRNA)、antago...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LncRNA HOTAIR)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MH7A)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脂质体将pcDNA组(转染pcDNA)、pcDNA-HOTAIR组(转染pcDNA-HOTAIR)、antagomiRNA组(转染antagomiRNA)、antagomiR-34a-5p组(转染antagomiR-34a-5p)、pcDNA-HOTAIR+agomiRNA组(共转染pcDNA-HOTAIR和agomiRNA)、pcDNA-HOTAIR+agomiR-34a-5p组(共转染pcDNA-HOTAIR和agomiR-34a-5p)转染进MH7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HOTAIR、miR-34a-5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基因(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结果:与HFLS组相比,MH7A组细胞HOTAIR表达升高;过表达HOTAIR后,MH7A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Bax表达降低,凋亡抑制蛋白Bcl-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HOTAIR与miR-34a-5p之间存在靶向关系。抑制miR-34a-5p后,MH7A细胞具有与过表达HOTAIR相似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过表达miR-34a-5p部分逆转过表达HOTAIR对MH7A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结论:LncRNA HOTAIR在RA滑膜细胞中高表达,抑制RA滑膜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为靶向抑制miR-34a-5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miR-34a-5p 凋亡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鹏宇 徐永清 +1 位作者 周田华 施荣茂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价术后畸形矫正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价术后畸形矫正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改善:术前A级4例,B级6例,C级10例,D级22例,E级18例;术后A级1例,B级3例,C级8例,D级18例,E级30例。患者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32.5°±13.2°改善至17.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假关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后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