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幕藩体制下日本武士阶级的精神观念形态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施超伦
-
机构
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
-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90,共10页
-
文摘
日本近代进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旧体制权力中心的幕府,虽然在被迫开国之时还有相当大的权威和实力,但在短短的15年之后即被武力推翻;而武力讨幕的政治主体,则是旧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得到部分藩上层领主支持并掌握了藩权力机器的中下层武士。 旧体制权力中心的早期崩溃及旧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派势力政治中心的早期形成,这一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后的日本近代进程形态,而它的出现。
-
关键词
幕藩体制
权力中心
精神观念
统治阶级
政治中心
日本
改革派
政治主体
武力
显著特征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德川时期日本的天皇观与尊王思想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施超伦
-
机构
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史学科
-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1-79,共9页
-
文摘
17世纪初叶成立的德川幕府,是日本历代中最为彻底地确立了武家对全国的统治体制的武士政权,但在对天皇、朝廷这个古代律令国家体制残余的政策上,它一方面彻底地剥夺了后者的一切实权,另一方面却又将之作为一种国家机构的形式而保存下来,表现出了明显的矛盾性。因而,就形成了这一时期日本国家形态的显著特征:在政治上毫无实权的天皇却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君主”的形态。这一现象。
-
关键词
天皇
尊王
律令国家
德川幕府
国家形态
统治体制
日本
矛盾性
显著特征
思想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现代日本人的天皇观及“象征”天皇制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施超伦
-
出处
《日本学刊》
1987年第4期20-25,共6页
-
文摘
日本的天皇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前的专制主义天皇制已经不复存在.根据《日本国宪法》的规定,天皇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和国民整体的“象征”被保留下来,但已不拥有任何实质性的政治权能。历史上,日本的天皇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对于日本封建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都曾超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当这种制度妨碍新的统治集团扩大其权力的时候。
-
关键词
天皇制
《日本国宪法》
民族国家
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
国民整体
象征
日本政治
统治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分类号
K313.07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日本文化外向性的形成及其特性
- 4
-
-
作者
施超伦
-
机构
深圳大学外语系
-
出处
《世界历史》
1988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
文摘
日本文化的外向性即对外来文明乐于吸取、反应敏捷和善于模仿的性格特征,是使日本历史呈跳跃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弄清这种文化性格的成因,了解其特性,对于认识日本历史发展的逻辑,展望其今后的动向,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
关键词
外向性
历史发展
日本文化
外来文明
文化性格
性格特征
逻辑
日本列岛
中国文明
西方文明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