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中脑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向大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和尾侧脑桥网状核)的投射 被引量:1
1
作者 施际武 杜永梁 +2 位作者 彭兆知 饶志仁 张晓瑜 《解剖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85-90,121,共7页
在9只成年猫应用HRP轴突逆行追踪法证实了中脑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神经元发纤维向下投射到大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和尾侧脑桥网状核)。中脑中央灰质的两侧半均出现标记细胞,注射侧略多于对... 在9只成年猫应用HRP轴突逆行追踪法证实了中脑中央灰质、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神经元发纤维向下投射到大中缝核及其邻近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和尾侧脑桥网状核)。中脑中央灰质的两侧半均出现标记细胞,注射侧略多于对侧。Darkschewitsch氏核和Cajal氏中介核内的标记细胞主要集中在注射侧两核的头端部分(后连合平面)。另外,背中缝核在9例中只有5例出现少量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核 中脑中央灰质 标记细胞 巨细胞网状核 Darkschewitsch CAJAL 网状结构 脑干
下载PDF
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定位投射
2
作者 施际武 饶志仁 郗瑞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53-57,88,共6页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投射。结果是:(1)冠状回前部投至两侧三叉脊束核的背内侧部,对侧稍多于本侧。向尾侧亚核的投射,由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延髓下部平面只有对侧投射。(2)冠状回中、后部基本上投至对侧三... 本实验用WGA—HRP法研究了猫冠状回向三叉脊束核的投射。结果是:(1)冠状回前部投至两侧三叉脊束核的背内侧部,对侧稍多于本侧。向尾侧亚核的投射,由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延髓下部平面只有对侧投射。(2)冠状回中、后部基本上投至对侧三叉脊束核。在尾侧亚核,中部主要投至吻侧半,向尾侧逐渐减少,于延髓下部平面消失;后部来的投射山吻侧向尾侧逐渐增多,核心部位移至尾侧半并延伸到最尾端。在极间亚核和吻侧亚核,其投射区随注射部位从前向后移而由内向外移。(3)于尾侧亚核,投射区主要为Ⅲ,Ⅳ层,但Ⅰ、Ⅱ层内也有少量标记终末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回 三叉脊束核 定位投射
下载PDF
大鼠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投射
3
作者 施际武 张凤真 +1 位作者 饶志仁 彭兆知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261-268,339,共9页
本实验用HRP方法研究了大鼠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前部的投射。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前部的投射主要来自同侧的内侧视前区、丘脑下部前区、背内侧核、腹内侧核、背侧乳头体前核、丘脑下部外侧部、Forel氏区和未定带,对侧较少。... 本实验用HRP方法研究了大鼠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前部的投射。间脑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前部的投射主要来自同侧的内侧视前区、丘脑下部前区、背内侧核、腹内侧核、背侧乳头体前核、丘脑下部外侧部、Forel氏区和未定带,对侧较少。其中丘脑下部前区、腹内侧核、背侧乳头体前核和未定带向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的投射明显地多于向内侧核和对侧外侧核的投射。丘脑下部前区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投射的神经元多位于该区的腹外侧部,即外前核范围内。外侧视前区和丘脑下部外侧部前份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和内侧核均有投射,而丘脑下部外侧部的结节份和乳头体份可能只投射到外侧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下部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外侧部 PAG 内侧视前区 大鼠 间脑
下载PDF
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良为 晋光荣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呈双侧性分布,定位于胸髓(Rexed Ⅰ、Ⅱ、Ⅴ和Ⅹ层)、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臂旁外侧核、脑桥室周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楔形核、中缝背核、下丘、丘脑(中线核团、背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外侧缰核、内侧膝状体大细胞部、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周核等)、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伏核、外侧隔核、梨状区皮质等。本文对以上部位的c-fos表达规律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胃肠道 刺激 中枢神经
下载PDF
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内Fos表达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良为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两种内脏(胃肠道和心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Fos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延髓中段和... 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两种内脏(胃肠道和心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Fos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延髓中段和尾段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内;在抗Fos和抗TH的双重免疫染色切片上,见到许多Fos阳性神经元的胞浆同时呈TH样免疫反应阳性(Fos/TH双重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证明Fos/TH细胞占TH阳性细胞总数的50%以上,提示延髓内脏带半数以上的儿茶酚胺神经元参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 伤害性刺激 延髓 FOS 癌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脏带的化学神经解剖学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良为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6-390,T009,共6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和ABC法),对儿茶酚胺类(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标记物)、5-羟色胺、胆碱类(以胆碱乙酰化酶-ChAT作标记物)以及神经肽类(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和ABC法),对儿茶酚胺类(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标记物)、5-羟色胺、胆碱类(以胆碱乙酰化酶-ChAT作标记物)以及神经肽类(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和神经肽Y)等物质在SD大鼠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证明,上述物质均较集中地分布于延髓内脏带,即位于延髓中尾段(从闩尾侧1.0mm到闩吻侧0.8mm)的一条从背内侧至腹外侧宽约0.6~1.3mm的弧形带状区,表明延髓内脏带是一相对独立的机能结构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5-羟色胺 神经肽 延髓内脏带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mRNA、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良为 张建华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等形成的一条从背内侧到腹外侧区的弧形带内。M-ENK与L-ENK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密集分布在该带内。本结果对ENK(M-ENK和L-ENK)参与延髓内脏功能活动的调控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原脑啡肽 MRNA 原位杂交 延髓 亮氨酸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三叉神经节内PPTA、CGRP和PPEmRNA及其相应蛋白在面口部炎性刺激时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NA在三...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神经元中的表达于致炎刺激后12h明显增强,分别于1d和4d时达到高峰,21d后恢复正常;CGRPmRNA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与PPTAmRNA者相似;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PPE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于刺激后12d明显增多,8d到达高速,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尾侧亚核浅层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致炎刺激后12h至4d降低,然后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而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佐剂注射后1d明显降低,8d后恢复正常,14d后又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佐剂刺激后1d,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明显增加,以后维持正常水平,21d和28d时又低于正常水平.在三叉神经节,SP和CGRP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致炎刺激后早期明显减少,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再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在完全福氏佐剂的致炎条件下,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其相应的mRNA在尾侧亚核浅层和/或三叉神经节存在着不同的时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CGRP L-ENK 伤害性刺激 三叉神经节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及尾侧亚核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50,I007,I008,共6页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合成、运输和释放的规律,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分别于刺激后不同时间取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GRPmRNA及CGRP样阳性结构(CG...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合成、运输和释放的规律,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分别于刺激后不同时间取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GRPmRNA及CGRP样阳性结构(CGRP-LI)在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G内表达CGRP的两种亚型α-CGRP和β-CGRPmRNAs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于福尔马林刺激后2h和4h有明显增加,8h达到高峰,然后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正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c浅层CGRP-LI的含量在刺激后1h内明显减少,2h后渐增,12h达到高峰,24h后趋向正常。TG内CGRP-LI神经元的数量在刺激后1h内也明显减少,此后逐渐回升至正常并有轻度增加,但与正常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α-CGRP mRNA β-CGRP mRNA 三叉神经尾侧亚核 三叉神经节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脊髓背角浅层内C纤维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红 杨鲲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背角浅层内BandeiraeaSimplicifoliaIsolectinB4(BSI-B4)标记的C纤维及其终末与P物质(SP)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 本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背角浅层内BandeiraeaSimplicifoliaIsolectinB4(BSI-B4)标记的C纤维及其终末与P物质(SP)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谷氨酸(Glu)能和一氧化氮(NO)能纤维及其终末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三叉神经节(TG)和脊髓背根节(DRG)中BSI-B4标记并呈SP样、CGRP样、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谷氨酸能细胞的特异性标识物)样和NOS样阳性的双标细胞进行了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系统研究。Vc和腰髓背角内SP样、CGRP样、PAG样、NOS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及BSI-B4标记的C纤维及其终末分布的主要重叠区域是Ⅱ层外带(Ⅱo)。TG和DRG内可见BSI-B4标记并呈SP样、CGRP样、PAG样或NOS样阳性的双标细胞,其中PAG/BSI-B4双标细胞的数量最多。此结果提示C纤维主要含Glu,Glu是初级传入最主要的神经活性物质。此外还有一些C纤维含SP、CGRP和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尾侧亚核 脊髓背角 C纤维 P物质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终纹床核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志安 饶志仁 +1 位作者 晋光荣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6,共6页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现“延髓内脏带”内出现七种阳性细胞,包括HRP阳性、TH和FOS免疫反应阳性;TH/HRP、FOS/HRP、FOS/TH等双重阳性以及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内脏带背内侧部的孤束核,其次是腹外侧区的腹外侧网状核(VLR),中间部较少.TH和FOS免疫阳性细胞以及TH/FOS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HRP/FOS、HRP/TH以及HRP/TH/FOS阳性细胞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终纹床核 FOS 儿茶酚胺能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脊髓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ABA_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的分布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搞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调制初级门户内的精确定位,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AMPA受体和Kainate受体)、... 为了搞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调制初级门户内的精确定位,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和脊髓内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AMPA受体和Kainate受体)、GABAA受体和甘氨酸(Gly)受体的分布。NMDA受体1亚型分布于Vc和脊髓的各层,NMDA受体2A/B亚型、Kainate受体和GABAA受体α亚单位散在性地分布于Vc和脊髓后角的Ⅰ层,GABAA受体α亚单位仅见于Vc和脊髓Ⅰ层内轴突样结构。AMPA受体、GABAA受体β亚单位和Gly受体较密集地分布于Vc和脊髓的各层,尤其是它们的浅层(Ⅰ和Ⅰ层)。结合机能学研究的结果,讨论了这些受体阳性神经元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调制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尾侧亚核 脊髓 iGluR GABAA受体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杏仁核投射的儿茶酚胺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良为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本文通过建立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氢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延髓见到以下七种标记细胞:FOS,HRP,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 本文通过建立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氢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延髓见到以下七种标记细胞:FOS,HRP,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于延髓中、尾段由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在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共同组成的弧形带状区──“延髓内脏带”。本文结果表明大鼠“延髓内脏带”向杏仁核直接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中约有48%对内脏伤害性刺激起反应,提示“延髓内脏带”及其向杏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通路参与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 延髓内脏带 杏仁核 TOS
下载PDF
大鼠延髓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FOS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元祥 熊抗辉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5,共6页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7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延髓 下丘脑室旁核 儿茶酚胺 胃损害
下载PDF
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GABA_A受体、甘氨酸受体和阿片μ受体的定位分布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蓉 李云庆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8,I00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甘氨酸受体(GlyR)和阿片μ受体(MOR)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内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目的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甘氨酸受体(GlyR)和阿片μ受体(MOR)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内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E-W核、上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胞体,但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仅见于动眼神经核、E-W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迷走神经背核,除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和脊髓前角能见到少量GABAARβ亚单位样阳性胞体外,上述各核团也可见GABAARβ亚单位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而GABAARα亚单位样阳性胞体主要见于疑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中枢运动核团内均可见GlyR和MOR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结论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对中枢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 GABAA受体 神经递质 运动核 大鼠
下载PDF
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Fos-蛋白、酪氨酸羟化酶和HRP逆行标记的三重标记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饶志仁 陈良为 +4 位作者 晋光荣 韩智安 董元祥 熊抗辉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9-223,T02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HRP逆行标记以及Fos和某类神经递质或相关酶(例如TH)的三重标记技术。首先将HRP注入脑内某一核团(如中央杏仁核),动物存活48h后,再向胃内导入1%福尔马林2ml,以造成对...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在同一神经元内同时显示HRP逆行标记以及Fos和某类神经递质或相关酶(例如TH)的三重标记技术。首先将HRP注入脑内某一核团(如中央杏仁核),动物存活48h后,再向胃内导入1%福尔马林2ml,以造成对胃的伤害性刺激,2h后将动物处死。脑的切片(如本文的延髓切片)先用四甲基联苯胺-钨酸钠(TMB-ST)法进行NRP呈色反应,后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和氯化钻作加强;然后按ABC法进行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继之按PAP法进行TH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光镜下在延髓切片观察到7种标记神经元,即TH-、HRP-或Fos-单标记神经元,TH和HRP-、TH和Fos-或HRP和Fos的双标记神经元以及TH和HRP和Fos的三标记神经元。该方法为研究同时显示中枢神经元的功能活动状态、传出投射及所含神经递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下行投射终末在脊髓灰质的分布 被引量:6
17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4-388,共5页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在脊髓中具有明显的同侧分布优势,主要终止在同侧脊历灰质的Ⅳ~Ⅶ层和X层,Ⅰ、Ⅱ层中只有少量的标记终末,对侧脊髓灰质中除了在Ⅳ层和X层中有中等密度的颁标终末分布外,其余各层中几乎无标记终未、PHA-L顺标终未与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在Ⅰ.Ⅱ层内重叠公布.本研究为SRD在调控脊髓的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背侧 网状亚核 脊髓 下行投射 解剖
下载PDF
电生理学特性得到确定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内谷氨酸和P物质的共存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鲲 王过渡 +2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赵志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在离体灌流带脊髓和坐骨神经的标本上,对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对P物质(SP)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及谷氨酸(Glu)/SP共存的特点进行了研究。(1)对135个细胞进行了细胞内记录,并依纤维传导速度将其分为Aα/β(... 在离体灌流带脊髓和坐骨神经的标本上,对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对P物质(SP)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及谷氨酸(Glu)/SP共存的特点进行了研究。(1)对135个细胞进行了细胞内记录,并依纤维传导速度将其分为Aα/β(>12m/s)和C(<1.3m/s)两大类;它们的动作电位的快速后超极化(fAHP)有明显区别,C类的fAHP幅度小、时程长,Aα/β类的fAHP幅度大、时程短;(2)SP受体激动剂Sar-SP(10-6mol/L)诱导42%(5/12)的Aα/β细胞和80%(8/10)的C细胞发生去极化反应;(3)最后向给予SP受体激动剂的22个细胞内电泳biocytin,固定、切片后进行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和S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并同时显示biocytin,观察到biocytin标记并呈PAG样和SP样阳性的三标细胞在Aα/β类为25%(3/12),C类为80%(8/10),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DRG中Aα/β细胞与C细胞的化学解剖和电生理特性不同,SP可能通过作用于节细胞上的自身受体易化冲动的发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细胞内标记 递质共存 大鼠 电生理学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能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良为 施际武 饶志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4-247,T004,共5页
用顺行演变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的双标技术,电镜下观察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5-HT-LI)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特别是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溃变)终末的关系。发现:1.5-HT-LI轴突终末和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 用顺行演变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的双标技术,电镜下观察大鼠孤束核内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5-HT-LI)轴突终末的突触联系,特别是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溃变)终末的关系。发现:1.5-HT-LI轴突终末和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终止于同一个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5-HT-LI轴突终末与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5-HT-LI轴突终末与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终末或非标记的轴突终未形成轴一轴相贴(axo-axonic-contact)。以上结果提示,孤束核内的5-HT能神经成分可能通过突触后、突触前机制调控经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迷走神经 初级传入 血清素
下载PDF
豚鼠耳蜗SP和SP受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建华 王锦玲 +2 位作者 施际武 李云庆 刘顺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P物质(SP)和SP受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SP血清、兔抗SP受体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AB-镍(GDN)染色技术.结果:在Corti器各圈均可见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纤维和... 目的:研究P物质(SP)和SP受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SP血清、兔抗SP受体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AB-镍(GDN)染色技术.结果:在Corti器各圈均可见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以顶回及底回分布密集.阳性纤维从骨螺旋板向内外毛细胞区呈放射状分布,纤维呈串珠状,含明显的膨体.阳性的终末位于内、外毛细胞的底部.耳蜗各回均可见SP受体样阳性反应,其分布状态与SP阳性终末的分布状态相似,表现为内、外毛细胞底部的圆形、椭圆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神经递质 P物质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豚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