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王美洁 时亚杰 +4 位作者 杨鹏 王建军 李迎寅 崔健 张校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背景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 背景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山东省戴庄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n=335)。入院后,患者根据病情接受MECT联合药物治疗(n=141)或rTMS联合药物治疗(n=194)。于基线期及治疗第1、2、3、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抑郁症状,阅读患者病程记录,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HAMD-24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081,P=0.042),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023,P=0.313),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91)。治疗后各时点,两组显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MECT联合药物组中,有58人(41.13%)出现近记忆力受损,74人(52.48%)出现头痛或颈部肌肉痛;rTMS联合药物组中,27人(13.92%)出现头痛或头皮不适。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与MECT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效果相当,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浆miR-7、miR-30e和miR-195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时亚杰 张校明 《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浆微小RNA-7(miR-7)、miR-30e和miR-195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精神分裂症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2例(双相情感障碍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血浆miR-7、m... 目的探究血浆微小RNA-7(miR-7)、miR-30e和miR-195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精神分裂症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2例(双相情感障碍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血浆miR-7、miR-30e和miR-195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浆miR-7、miR-30e、miR-195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价值。结果三组血浆miR-7、miR-30e、miR-19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精神分裂症组血浆miR-7、miR-30e、miR-195水平均高于双相情感障碍组和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miR-7、miR-30e、miR-195诊断精神分裂症的AUC分别为0.786、0.774、0.728,三项联合诊断AUC为0.886。Z检验显示miR-7、miR-30e、miR-195之间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项联合诊断的AUC大于miR-7、miR-30e、miR-195单项检测的AUC(P<0.0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miR-7为56.0%、90.3%,miR-30e为52.0%、90.3%,miR-195为88.0%、50.0%,三项联合为94.7%、75.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R-7、miR-30e、miR-195高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项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微小RNA-7 微小RNA-30e 微小RNA-195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校明 程勇鹏 +4 位作者 杨鹏 时亚杰 董再全 胡峻梅 郑重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的特异性,为预测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提供客观生物学标志。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 目的探讨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的特异性,为预测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提供客观生物学标志。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攻击组(n=70)和非攻击组(n=65)。按年龄、性别等匹配原则招募健康对照组(n=60)。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9200诱发电位仪对所有受试者行感觉门控电位P50测试。结果攻击组波幅S2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86±6.04)μV vs.(7.06±3.88)μV,P=0.004;(9.86±6.04)μV vs.(7.82±3.87)μV,P=0.031]。攻击组、非攻击组及健康组中,波幅S2/S1≥0.5者占比分别为72.88%、43.86%和30.00%,攻击组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攻击组波幅差(S1-S2)低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5±9.39)μV vs.(9.89±8.48)μV,P=0.001;(4.35±9.39)μV vs.(13.42±9.81)μV,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其特异性的感觉门控功能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感觉门控电位 P50
下载PDF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时亚杰 张校明 +2 位作者 王正 肖鹏 张心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为其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665例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自杀未遂,分为单相自杀组(n=192)、双相自杀组(n=175)、单相对照组(n=166)及双相... 目的探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为其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665例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自杀未遂,分为单相自杀组(n=192)、双相自杀组(n=175)、单相对照组(n=166)及双相对照组(n=13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抑郁和焦虑症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讨论单相及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相自杀组与双相自杀组在性别、婚姻状况、饮酒史、吸烟史、自杀家族史、首发年龄、既往发作次数、精神焦虑、躯体不适、惊恐发作、强迫、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自杀组HAMD-17总分及体重、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因子分以及HAMA总分均低于双相自杀组(P<0.01);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以及HAMA躯体焦虑因子分均高于双相自杀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阳性自杀家族史、惊恐发作、强迫、精神病性症状、躯体不适是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发作次数是保护因素(P<0.05)。对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阳性自杀家族史、既往发作次数、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是自杀的危险因素(P<0.05),而强迫和躯体不适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间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有差异,全面认识这些差异更有利于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识别患者潜在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灵颗粒中芍药苷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建 刘金花 时亚杰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胃灵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OLD柱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164 4~0... 目的建立测定胃灵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GOLD柱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164 4~0.986 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0.97%(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重复性高,可作胃灵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灵颗粒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小檗碱对奥氮平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俊慧 寻亚诺 +2 位作者 时亚杰 张校明 黄佩佩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使用奥氮平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能否起到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某医院筛选精神分裂症使用奥氮平的患者118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分为小檗碱组与安慰剂组。采用自编糖脂代...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使用奥氮平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能否起到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某医院筛选精神分裂症使用奥氮平的患者118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分为小檗碱组与安慰剂组。采用自编糖脂代谢调查表收集并分析患者糖脂代谢数据。结果经过12周的干预后,小檗碱组体重指数(t=2.38,P=0.019),腰臀比(t=5.57,P<0.001),血清胆固醇(t=2.38,P=0.019),甘油三酯(t=2.62,P=0.010),低密度脂蛋白(t=2.44,P=0.016),胰岛素抵抗指数(t=5.86,P<0.001)的降低程度均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小檗碱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奥氮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体脂指标,降低脂代谢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在调控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上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奥氮平
下载PDF
氯氮平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肖鹏 李燕飞 +1 位作者 贾秀珍 时亚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5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氯氮平联合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四组:甲组(单用氯氮平,调整剂量)、乙组(氯氮平+阿立哌唑组)、丙组(氯氮平+利培酮组)... 目的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氯氮平联合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四组:甲组(单用氯氮平,调整剂量)、乙组(氯氮平+阿立哌唑组)、丙组(氯氮平+利培酮组)、丁组(氯氮平+氨磺必利组),分析四组临床疗效。结果四组在氯氮平基线剂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结束时总剂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氯氮平药物的等效总剂量均比基线值更高(P<0.05)。四组在基线值时,其PANSS、MoCA、SSPI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12周后,每组的PANSS评分均降低,MoCA与SSPI评分均上升(P<0.05);PANSS评分:乙组低于丙组、丁组、甲组(P<0.05);MoCA与SSPI评分:乙组高于丙组、丁组、甲组(P<0.05)。治疗12周后,乙组不良反应低于丁组、丙组、甲组(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在氯氮平联用方案里的安全性也是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联合用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维度的因子分析
8
作者 时亚杰 杨大梅 +2 位作者 肖鹏 孙爱莲 崔健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维度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精神分裂症症状清单对41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对统计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因子分析,得出6个主要因子(及其贡献率)分...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维度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精神分裂症症状清单对41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对统计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因子分析,得出6个主要因子(及其贡献率)分别为:妄想、抑郁、衰退、洞悉、幻觉、自知力。结论 结果提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具有多维特性,本研究得出的6个症状维度:妄想、抑郁、衰退、洞悉、幻觉、自知力,可以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症状维度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音乐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
9
作者 杜冬青 王服艳 时亚杰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3期923-926,955,共5页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患者抑郁情绪、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患者,按双盲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患者抑郁情绪、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患者,按双盲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音乐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应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睡眠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HAMD、HAMA、Berg平衡量表、NIHS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音乐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治疗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运动疗法 抑郁焦虑 神经功能缺损 睡眠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