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江健三郎的“新形式”小说实践——《优美的安娜贝尔·李》中的晚年样式
1
作者 时渝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150,共7页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是大江健三郎以“新形式”小说实践探索晚年样式的重要之作。小说的“新形式”由缩减的方法、向女性叙事的转向、元次元结构的连锁等元素构成。“新形式”建立在大江对以往自我文学诸多问题的重写与解构之上...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是大江健三郎以“新形式”小说实践探索晚年样式的重要之作。小说的“新形式”由缩减的方法、向女性叙事的转向、元次元结构的连锁等元素构成。“新形式”建立在大江对以往自我文学诸多问题的重写与解构之上,呈现出一个永处过程与运动之中、拒斥成熟与完成的“大江健三郎文学”。“新形式”所展现的晚年样式既是对过去大江文学的告别,又是对新大江文学到来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新形式 晚年样式 电影小说
下载PDF
日本震灾后文学中的“3·11”书写:川上弘美《神明2011》中的新“日常” 被引量:3
2
作者 时渝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书写核泄漏危机为主的震灾后文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日本文学。作为其开端,川上弘美的作品《神明2011》在并置震灾前后两种"日常"的基础上,以对核...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书写核泄漏危机为主的震灾后文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日本文学。作为其开端,川上弘美的作品《神明2011》在并置震灾前后两种"日常"的基础上,以对核泄漏的可视化呈现,实现了对震灾记忆的保存以及对近代以来"人类=神明"这一思维模式的批判。同时,小说关注在新"日常"下,被虚构的日本共同体所遮蔽的灾区留守群体于绝望中探寻自救的现实。《神明2011》不仅是日本文学界抵制官方"3·11"叙事、保存震灾记忆的起点,更是日本文学探寻近代文学功能回归、重返现实主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后文学 “3·11” 川上弘美 新“日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