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间接证据(或称证据)
1
作者
时筏
《法学研究》
1955年第4期55-55,共1页
间接证据是与证明对象间接有关的事实。间接证据不能绝对和直接证明犯罪事件和实施犯罪的人;但总括全部案情及其相互联系的间接证据,可以回答是否构成犯罪和被告人是否犯有此种罪行的问题。藉助间接证据进行证明较比藉助直接证据更为复...
间接证据是与证明对象间接有关的事实。间接证据不能绝对和直接证明犯罪事件和实施犯罪的人;但总括全部案情及其相互联系的间接证据,可以回答是否构成犯罪和被告人是否犯有此种罪行的问题。藉助间接证据进行证明较比藉助直接证据更为复杂。但不是说直接证据优于间接证据。在苏维埃诉讼上并无优劣证据之分。法院依照以综合斟酌全部案情为基础的内在信念,判断每一证据意义,根据间接证据或直接证据都能够正确判断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回答
案件
被害人
罪行
原文传递
直接证据
2
作者
时筏
《法学研究》
1955年第4期55-55,共1页
凡能直接回答受理案件主要问题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针对间接证据而言。在刑事诉讼中,直接证据为直接确定或者反驳犯罪事件和被告人犯有此种罪行的证据。例如证明有罪的直接证据为:证人(犯罪见证人)的证言;被告人的自认;确...
凡能直接回答受理案件主要问题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针对间接证据而言。在刑事诉讼中,直接证据为直接确定或者反驳犯罪事件和被告人犯有此种罪行的证据。例如证明有罪的直接证据为:证人(犯罪见证人)的证言;被告人的自认;确认被告人伪造文件的鉴定意见书(指伪造文件的案件)。证明无罪的直接证据,如证人证明实施犯罪时被告人未在场的证言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刑事
靓人
原文传递
题名
间接证据(或称证据)
1
作者
时筏
出处
《法学研究》
1955年第4期55-55,共1页
文摘
间接证据是与证明对象间接有关的事实。间接证据不能绝对和直接证明犯罪事件和实施犯罪的人;但总括全部案情及其相互联系的间接证据,可以回答是否构成犯罪和被告人是否犯有此种罪行的问题。藉助间接证据进行证明较比藉助直接证据更为复杂。但不是说直接证据优于间接证据。在苏维埃诉讼上并无优劣证据之分。法院依照以综合斟酌全部案情为基础的内在信念,判断每一证据意义,根据间接证据或直接证据都能够正确判断案件。
关键词
被告人
回答
案件
被害人
罪行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直接证据
2
作者
时筏
出处
《法学研究》
1955年第4期55-55,共1页
文摘
凡能直接回答受理案件主要问题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针对间接证据而言。在刑事诉讼中,直接证据为直接确定或者反驳犯罪事件和被告人犯有此种罪行的证据。例如证明有罪的直接证据为:证人(犯罪见证人)的证言;被告人的自认;确认被告人伪造文件的鉴定意见书(指伪造文件的案件)。证明无罪的直接证据,如证人证明实施犯罪时被告人未在场的证言等等。
关键词
被告人
刑事
靓人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间接证据(或称证据)
时筏
《法学研究》
1955
0
原文传递
2
直接证据
时筏
《法学研究》
195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