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出埃及——《愤怒的葡萄》的圣经原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时锦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
《愤怒的葡萄》在结构上、细节上和语言风格上都以《圣经》为原型。它和《圣经》在宏观上微观上都极其相似。圣经原型意象构成了作品别具一格的象征空间。
关键词 《愤怒的葡萄》 《圣经》 原型 相似
下载PDF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考察——兼及中国学派的变异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时锦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7,共4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与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变异学研究的学科方法。国内学者多从纵向的角度考察这些学派与学科方法的更迭变化,忽视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凸显的是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性,这是对学科发展过程的深一层把握。从横向看,中西方比较文学在建构学科理论时存在着两个误区:过分注重学派建构与文学真理的诉求;学派固守疆域,文学真理压制了文学他化的灵性。中国学派提出了变异学研究,虽然也有学派疆域与真理残留的尾巴,但它突破了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局限,是国内比较文学有代表性的学科理论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学派 文学真理 中国学派 变异学
下载PDF
人性的回归和人格的重铸──谈《红字》中《圣经》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5-76,共2页
《红字》反映了海丝特在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及她对生活和生命的极大向往,反映了牧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所忍受的巨大的精神折磨。作品对宗教进行了挑战和对海丝特寄予了深深同情。人性和神性的激烈搏击显示了人性的尊严和人格的... 《红字》反映了海丝特在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及她对生活和生命的极大向往,反映了牧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所忍受的巨大的精神折磨。作品对宗教进行了挑战和对海丝特寄予了深深同情。人性和神性的激烈搏击显示了人性的尊严和人格的力量。其中,《圣经》典故的运用使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红字》 隐喻 人性
下载PDF
标记和第二语言习得 被引量:8
4
作者 时锦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习得领域 ,人们普遍认为非标记部分在习得序列中早于标记部分。而对标记部分的习得在连续体内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标记具有相对性。儿童对标记的习得主要是以认知为基础 ;而成人则是以频率为基础去习得目的语的标记成分 ,这是因... 在习得领域 ,人们普遍认为非标记部分在习得序列中早于标记部分。而对标记部分的习得在连续体内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标记具有相对性。儿童对标记的习得主要是以认知为基础 ;而成人则是以频率为基础去习得目的语的标记成分 ,这是因为成人学习外语时运用的是一些非语言性策略能力。他们和以目的语为母语的成人在这些能力方面并无差异 ,但是成人学习者缺少一个认知标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 标记 习得
下载PDF
交际载体与第一语言的语义习得
5
作者 时锦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36-138,共3页
幼儿的语义载体与命题经常不能相互吻合 ,具体表现为 ,独词句阶段载体形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多词句阶段对图式和语块的过分依赖等。这是由于其内部言语大纲的各参数系统还未设定完毕 ,还需习得者通过对社会与环境的接触 ,不断调整自... 幼儿的语义载体与命题经常不能相互吻合 ,具体表现为 ,独词句阶段载体形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多词句阶段对图式和语块的过分依赖等。这是由于其内部言语大纲的各参数系统还未设定完毕 ,还需习得者通过对社会与环境的接触 ,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并逐渐掌握语言的各个功能。所以 ,语义载体反映了语言习得的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语义 习得
下载PDF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中的性别政治
6
作者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30-132,151,共4页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性终于成为了男性的主人。然而,通过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等的分析,就会发现,小说表现出的依旧是男权文化下的男尊女卑性别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 性受虐 性别政治
下载PDF
英汉语言结构对比研究
7
作者 时锦瑞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0-72,共3页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主要载体 ,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表达习惯 ,而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为此从对比分析的角度 ,对这两方面...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主要载体 ,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制约着语言结构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表达习惯 ,而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为此从对比分析的角度 ,对这两方面的差异进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语言结构 跨文化交际 对比分析 英语 汉语 复合句
下载PDF
英语疑问句疑问功能的转移问题
8
作者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83-186,共4页
疑问句的功能有疑问和非疑问两种。以疑问句中的‘存疑度’为主线,讨论了在语用视角下疑问句的几种形式和疑问句所表达的几种‘非疑问’功能。该文为疑问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疑问句 存疑度 疑问功能 转移
下载PDF
培养语言能力和发展交际能力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75-76,共2页
着重探讨了何为语言能力 ?何为交际能力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
关键词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两段教学法
下载PDF
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10
作者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由于历史、地域等各方面原因 ,中英文化差异较大。一般说来 ,西方文化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持中调和为其根本精神 ;西方强调个人中心 ,中国人强调情境中心等。不同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习惯、性格及行... 由于历史、地域等各方面原因 ,中英文化差异较大。一般说来 ,西方文化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 ,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持中调和为其根本精神 ;西方强调个人中心 ,中国人强调情境中心等。不同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习惯、性格及行为规范 ,并导致了很多语域差别 ,而这种文化差异正直接导致了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亏损 ,信息的误导 ,甚至造成交际的障碍。本文从语用学入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语域 语言
下载PDF
客观分析我院CET-4数据 进一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加民 李胜机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3-24,共2页
通过对近十多年我院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的的分析 ,发现不足 ,提出改革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数据分析 对策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加民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2-74,共3页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语言交际模式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任何偏离社会文化习...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语言交际模式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任何偏离社会文化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化有差异,社会规范就不同.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一个中国人从小在中国文化氛围中长大,说英语时就难免带有中国文化的影响,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去理解和表达英语.反之英美人说汉语时亦是如此.这种不同语族人之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教学 语用能力 社会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能力 思维方式 背景知识 文化习惯 文化背景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时锦瑞 周梦 黄利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3-56,共4页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其国际传播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更为重要与迫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现状,探讨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策略,有...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其国际传播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更为重要与迫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现状,探讨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华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促进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武术 国际 传播 对策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研究生公共英语线上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锦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7-59,共3页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课程也不例外。教学实践证明,线上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课程也不例外。教学实践证明,线上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应当顺势而为,发挥“教学资源整合者”“教学活动管理者”“线上学习监督者”和“自主学习评估者”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公共英语 线上教学 教师 角色
下载PDF
变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你快乐吗?》为例
15
作者 时锦瑞 张孟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变译理论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指的是译者根据读者的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的翻译活动。同"翻译"的概念一样,变译既可以指行为,也可以指结果。译界对变译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印度裔美国作家阿希尔&#... 变译理论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指的是译者根据读者的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的翻译活动。同"翻译"的概念一样,变译既可以指行为,也可以指结果。译界对变译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印度裔美国作家阿希尔·夏尔马的短篇小说《你快乐吗?》(You Are Happy?)为例,可以以小见大,从词汇推及整句,研究变译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理论 翻译 文学
下载PDF
西方文论关键词 公民社会
16
作者 时锦瑞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8,共9页
"公民社会"是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对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从基础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文追溯不同时期对"公民社会"的一些代表性的看法,如亚里... "公民社会"是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对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从基础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文追溯不同时期对"公民社会"的一些代表性的看法,如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路德、马克思、黑格尔、葛兰西和福柯等,试图勾勒这一概念的发展脉络,并阐它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亚里士多德 黑格尔 马克思 葛兰西 福柯 全球化
原文传递
尊重生命 敬畏自然——读技术惊悚小说《嗜血天蜂》
17
作者 时锦瑞 《译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58,共3页
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 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克莱顿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猎物》、《恐惧状态》,屡屡挑战人们已有的观念,同时也给世人带来娱乐,激励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晓普 民间故事 克莱顿 好莱坞 敬畏自然 巴尔加斯·略萨 尊重生命
原文传递
嗜血天蜂
18
作者 本·凯 杨蔚 时锦瑞 《译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5,3,共153页
序幕 天蜂 阿富汗托拉博拉崎岖不平的沙漠中,一辆不起眼的吉普车摇摇晃晃地颠簸在路上.这里已是沙漠深处,所谓路面不过是干燥的尘土包裹着块块卵石,被行人的足迹踏平,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轮胎印. 车子猛地刹住,扬起一阵尘烟,司机胡什曼德&#... 序幕 天蜂 阿富汗托拉博拉崎岖不平的沙漠中,一辆不起眼的吉普车摇摇晃晃地颠簸在路上.这里已是沙漠深处,所谓路面不过是干燥的尘土包裹着块块卵石,被行人的足迹踏平,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轮胎印. 车子猛地刹住,扬起一阵尘烟,司机胡什曼德·塞哈尔从副驾驶座位下面拿出一副望远镜,观察前方.塞哈尔不过二十二岁,但满是络腮胡子的沧桑面容让他看上去像年近三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晓普 安德鲁 韦伯斯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