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时雷雷 骆土寿 +4 位作者 许涵 林明献 杨怀 陈德祥 李意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10 m)的空间异质性;(2)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物理性质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土壤各物理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斑块性,各物理性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 热带山地雨林
下载PDF
中国两个气候过渡区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滔 邵元虎 +1 位作者 时雷雷 傅声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6,共8页
为比较不同气候过渡区地带性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的石门台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的鸡公山落叶阔叶林为样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土壤微食物网能流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石I、-... 为比较不同气候过渡区地带性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的石门台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的鸡公山落叶阔叶林为样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土壤微食物网能流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石I、-j台土壤线虫群落属数(S)、生物量(Biomass)、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艘)、成熟度指数(蚴和结构指数(跚在表层土壤(,O~10cm)均显著高于鸡公山。石门台的土壤线虫通路指数(NCR)均值高于O.5,而鸡公山的NCR均值小于O.5,说明前者土壤食物网可能偏向于细菌能流通道,而后者偏向于真菌能流通道,这也与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生物量的计算结果一致。可见线虫群落结构确实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并较好地指示了土壤能流和养分循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土壤食物网 真菌线虫能流通道 细菌线虫能流通道
下载PDF
海南胶园土壤表面电荷特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阮云泽 罗微 +2 位作者 余义发 时雷雷 孟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研究了海南14个胶园土壤表面电荷特性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供试胶园土壤负电荷总量(CEC8.2)介于3.81~15.66cmol/kg;永久负电荷量(CECP)介于0.82~9.82cmol/kg之间,可变负电荷量(CECV)介于0.88~13.09cmol/kg之间;可... 研究了海南14个胶园土壤表面电荷特性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供试胶园土壤负电荷总量(CEC8.2)介于3.81~15.66cmol/kg;永久负电荷量(CECP)介于0.82~9.82cmol/kg之间,可变负电荷量(CECV)介于0.88~13.09cmol/kg之间;可变负电荷量占表面负电荷总量的比例介于12.27%~88.00%之间,平均值60.64%。土壤的阴离子交换量(AEC)为0.45~3.46cmol/kg。②胶园土壤表面负电荷总量及可变负电荷量均是玄武岩发育的胶园土壤>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浅海沉积物;胶园土壤表面阴离子交换量(AEC)是玄武岩母质发育而成的胶园土壤>浅海沉积物>变质岩>花岗岩>砂页岩;③影响胶园土壤表面负电荷含量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影响胶园土壤表面正电荷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游离铁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园 砖红壤 表面电荷
下载PDF
土壤生物与可持续农业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卫信 申智锋 +4 位作者 邵元虎 时雷雷 刘胜杰 史楠楠 傅声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83-3206,共24页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从原始农业到工业化农业的发展历程,是“自然力”不断削弱,“人为调控力”不断加强的过程。新兴的可持续农业,则希望将人为调控和自然过程协调融合,建立近自然的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但...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从原始农业到工业化农业的发展历程,是“自然力”不断削弱,“人为调控力”不断加强的过程。新兴的可持续农业,则希望将人为调控和自然过程协调融合,建立近自然的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但是,面对土壤生物极高的多样性、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复杂互作及其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基于还原论的传统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地下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困难重重。人为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过程调控的针对性和调控效果受到极大限制。尽管如此,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重视。如何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口。简述了土壤生物与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学科发展历史,总结了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生物及土壤食物网特征的影响,突出了土壤生物群落在可持续农业模式中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和化肥农药减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探讨了当前的研究难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现代农业中的贡献进行了初步的思考。认为: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和土壤食物网以及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关键。土壤有机质管理是调控土壤结构、土壤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支点,但也是可持续农业模式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基于同位素示踪等整体性分析方法,开展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食物网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的系统研究,揭示农业模式、土壤食物网特征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联系,是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积极作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 可持续农业 生物肥料 生物防治 生物指示 农业管理措施
下载PDF
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34
5
作者 时雷雷 傅声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3-509,共17页
土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和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土壤生态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综述了过去20年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首... 土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和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土壤生态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综述了过去20年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首先,介绍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早期问题的提出与研讨,到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再到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价和保护.其次,重点介绍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4个核心问题及其进展,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尽管人们对上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在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机制、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地理分布格局 全球变化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海南特有木本植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7
6
作者 盛大勇 庄雪影 +6 位作者 许涵 李意德 胡跃华 时雷雷 骆土寿 陈德祥 林明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5-947,共13页
以海南尖峰岭4.8hm2的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内海南特有乔、灌木植物(以下简称特有种)的物种组成、特有种种群的多度和径级结构特点,分析了保留和剔除特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m2样地中,共... 以海南尖峰岭4.8hm2的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内海南特有乔、灌木植物(以下简称特有种)的物种组成、特有种种群的多度和径级结构特点,分析了保留和剔除特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m2样地中,共记录了胸径≥1.0cm的个体36481株,隶属于65科134属247种;其中,24种为特有种,占样地内总种数的9.7%;大多数特有种多度较小,在群落发展中居从属地位。多数特有种对生境具有选择性,分布区域相对狭窄,种实以动物传播型为主。剔除特有种后,导致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对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特有种不仅对维持尖峰岭山地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种群动态 海南特有种子植物 物种多样性 热带山地雨林
原文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中马陆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梦茹 傅声雷 +2 位作者 徐海翔 王美娜 时雷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1-1059,共9页
马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的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作为营腐生动物,马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通过大量取食及随后的肠道过程,马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破碎、转化和分解过程,从而... 马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极高的大型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作为营腐生动物,马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通过大量取食及随后的肠道过程,马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破碎、转化和分解过程,从而驱动碳和关键养分元素的循环周转。然而,目前对马陆生态功能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远远落后于其他土壤动物类群(如蚯蚓等)。本文初步总结了马陆的生态功能:(1)通过破碎、取食凋落物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马陆偏好取食半分解的凋落物,其同化效率受到凋落物来源、温度和凋落物中微生物含量的影响。(2)主要通过取食和排泄等活动影响养分循环。但对于马陆如何影响土壤碳循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马陆粪球的分解速率比凋落物更快,加速了碳的循环;二是马陆粪球更难分解,有助于碳的固存和稳定。马陆破碎凋落物后,凋落物释放氮素进入土壤。此外,马陆的活动也影响土壤磷的循环,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3)调控微生物特性,与蚯蚓也有互作关系。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总结,展望了未来马陆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引起更多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陆 土壤动物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