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胚珠培养技术培育棉属种间杂种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时香玉 高国强 +3 位作者 苏学合 朱斗北 陈晓 崔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本研究利用陆地棉×中棉、陆地棉×海岛棉、独秆突变体×海岛棉、海岛棉×中棉杂交,进行胚珠培养,获得种间杂种植株。结果表明:这4个杂交组合均获得一定频率的胚(包括成熟胚和不成熟胚)及成熟胚萌发的苗;同一组... 本研究利用陆地棉×中棉、陆地棉×海岛棉、独秆突变体×海岛棉、海岛棉×中棉杂交,进行胚珠培养,获得种间杂种植株。结果表明:这4个杂交组合均获得一定频率的胚(包括成熟胚和不成熟胚)及成熟胚萌发的苗;同一组合的杂种胚珠,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胚和成熟胚的频率不同;不同组合的杂交胚珠,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的结果有明显差异;进行杂种胚珠培养的适宜时期为授粉后4~6d,2d的胚珠培养易产生愈伤组织,成胚率低,8d后幼胚败育或落桃;适合杂种胚珠早期生理条件的培养基为:BT基本培养基+NH4Cl1000mg/l+IAA15mg/L+KT02mg/L+GA006mg/l;氨态氮能提高成胚率;单一的培养基不能满足杂种胚珠的培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远源杂交 不亲和性 胚珠离体培养 杂种植株
下载PDF
胚珠培养技术在棉花远源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时香玉 高国强 +3 位作者 苏学合 朱斗北 陈晓 崔萍 《山东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5-7,25,共4页
以陆地棉为母本分别与海岛棉、亚洲棉杂交,以海岛棉为母本与亚洲棉杂交,取杂交授粉后2、4、5、8天的受精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培养其杂种胚珠的适宜时期和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均获得一定频率的胚;以陆地棉为... 以陆地棉为母本分别与海岛棉、亚洲棉杂交,以海岛棉为母本与亚洲棉杂交,取杂交授粉后2、4、5、8天的受精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培养其杂种胚珠的适宜时期和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均获得一定频率的胚;以陆地棉为母本的杂种胚珠获得了成熟胚及成熟胚萌发的苗;进行杂种胚珠培养的适宜时期为授粉后4~6天;同一组合的杂种胚珠,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胚和成熟胚的频率不同;单一的培养基不能满足杂种胚珠的培养需要;产生胚和胚萌发的频率不仅与培养条件有关,与其杂交组合的亲本的生理特性也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间杂交 胚珠离体培养 杂种植株
下载PDF
海岛棉突变系体细胞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时香玉 刘金元 +3 位作者 高国强 苏学合 朱斗北 陈晓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1-227,共7页
采用埃及海岛棉辐射突变系226、188、197和埃及棉吉扎69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子改良的 MS 培养基(MS 无机盐+B_5有机元素)上,补加不同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然后经过悬浮培养,获得大量胚状体。经过重复实验,226、197能够产生大... 采用埃及海岛棉辐射突变系226、188、197和埃及棉吉扎69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子改良的 MS 培养基(MS 无机盐+B_5有机元素)上,补加不同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然后经过悬浮培养,获得大量胚状体。经过重复实验,226、197能够产生大量胚状体,胚状体的发生频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发生指数3.0和2.0。最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MS+2,4-D 0.05mg/L+KT 0.1mg/L,最适继代次数3~5次,其中需要在 IAA 1mg/L+ZT 0.1mg/L 培养基中继代2次。分化培养基为 MS+KT 1mg/L+NAA 4mg/L。然后选择淡黄或灰白松散的愈伤组织接种到悬浮培养基MS+KT 0.05mg/L 中,培养15~20d,即产生大量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成苗生根。对不同状态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表明,其酶活性和谱带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突变系 悬浮培养 植株再生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六种土传病原真菌被木霉抑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未名 陈建爱 +2 位作者 孙永堂 曾昭海 时香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70年代以来,关于木霉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有很多研究报道,同时温室和田间试验也从防治土传病原真菌进一步深入到叶面病原真菌研究,并且有商品化木霉制剂问世。我国在木霉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本文通过比较木霉和土传病原真... 70年代以来,关于木霉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有很多研究报道,同时温室和田间试验也从防治土传病原真菌进一步深入到叶面病原真菌研究,并且有商品化木霉制剂问世。我国在木霉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有较大进展。本文通过比较木霉和土传病原真菌在单独和对峙培养中生长速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原真菌 真菌 木霉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国强 苏学合 +2 位作者 曾昭海 时香玉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两个陆地棉型纤维品质优异品系94173和94250分别与推广品种中棉所12号、鲁棉11号、中棉所16号和鲁棉10号杂交,按方法2模式Ⅰ配成6×6共21个组合。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籽指的G.C.A... 两个陆地棉型纤维品质优异品系94173和94250分别与推广品种中棉所12号、鲁棉11号、中棉所16号和鲁棉10号杂交,按方法2模式Ⅰ配成6×6共21个组合。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和籽指的G.C.A.效应达显著水平,除衣分率外,上述各性状S.C.A.效应均达显著水平。其中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籽指G.C.A.方差/S.C.A.方差比值较大,证明以加性效应为主。G.C.A.估算结果表明,94173和94250是提高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育种非常有价值的亲本,通过杂交可同时兼顾后代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的改良。通过S.C.A.的估算认为,在某些组合F1会有杂种优势出现,而在系谱选择中应注意其干扰。在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籽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率和籽指的遗传模式推导中,只有纤维长度和衣分率符合加性+显性模式。纤维长度为部分显性,长绒基因既有隐性,也有显性,广义遗传力为7817%,狭义遗传力为6744%;衣分率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只有2608%和2116%,高衣分率基因较多的表现为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遗传分析 纤维品质 产量性状
下载PDF
陆地型长绒棉鲁原343系的选育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学合 高国强 +1 位作者 时香玉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198 5年用60 Coγ射线 2 79Gy辐照埃及棉 (阿须莫尼 )与陆地棉的天然异交种 ,经1 0余年选育出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系鲁原 3 43。其纤维品质 :2 5 %跨越长度为 3 4~3 6 1mm ,整齐度 45 9%~ 47 9% ,断裂比强度 2 5 2~ 2 7 1g/te... 198 5年用60 Coγ射线 2 79Gy辐照埃及棉 (阿须莫尼 )与陆地棉的天然异交种 ,经1 0余年选育出陆地型长绒棉新品系鲁原 3 43。其纤维品质 :2 5 %跨越长度为 3 4~3 6 1mm ,整齐度 45 9%~ 47 9% ,断裂比强度 2 5 2~ 2 7 1g/tex ,麦克隆值 3 4~3 6,可纺 60支以上高支纱。该品系株型紧凑 ,结铃性强 ,适合密植 ,单铃籽棉重平均为 4 2 2 g,中部大铃达 5 g以上 ,衣分率 3 5 %左右 ,全生育期 1 3 0d左右 ,抗逆性强 ,抗枯萎 ,耐黄萎 ,适于黄淮棉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辐射育种 纤维品质 鲁原343系
下载PDF
陆地棉优质新种质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国强 孙永堂 +3 位作者 苏学合 时香玉 曾昭海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2-217,共6页
两个陆地棉型优质新种质— 95 42 2系和 95 1 78系同鲁棉 1 4号、中棉所 1 6号和Acala4 42共 5个亲本配成 5× 5 =2 5个杂交组合 ,按Criffing方法 1、模式Ⅰ设计分析了F1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皮棉产量、衣分率、单株铃... 两个陆地棉型优质新种质— 95 42 2系和 95 1 78系同鲁棉 1 4号、中棉所 1 6号和Acala4 42共 5个亲本配成 5× 5 =2 5个杂交组合 ,按Criffing方法 1、模式Ⅰ设计分析了F1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皮棉产量、衣分率、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籽指共 8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经分析 ,3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远比非加性效应的作用重要 ,并估算出较高的广义遗传力 (94 8% )。加性效应为控制马克隆值遗传最主要的成份 ,非加性效应虽占比重小 ,但特殊配合力仍达极显著水平 ,马克隆值的广义遗传力较高 (84 1 5 % )。纤维强度为加性效应所控制 ,非加性效应作用微小。 5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下 ,其中以皮棉产量最高 (6 5 31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纤维品质 遗传 配合力
下载PDF
利用离体诱变技术选育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吕善勇 何世贤 +2 位作者 孙桂芝 时香玉 刘金元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鲁麦12等为材料进行幼层培养,转分化前辐照1000rad,在R2代调查千粒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后代千粒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范围为39.5—68.5g.突变率高达63.08%,最高千粒重超过对照40.95%。已选... 以鲁麦12等为材料进行幼层培养,转分化前辐照1000rad,在R2代调查千粒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后代千粒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范围为39.5—68.5g.突变率高达63.08%,最高千粒重超过对照40.95%。已选出一批大粒材料应用于生产.其中核生二号新品种千粒重65g,杂交后代表明,大粒变异多为显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辐照 千粒重 突变
下载PDF
γ射线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世贤 姚文国 +2 位作者 时香玉 刘金元 孙桂芝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5-72,共8页
用^(60)Coγ射线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可使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达50%左右,适宜剂量为1~1.5krad。利用温室加代,在工年时间内可获得γR_0、γR_1两代种子,γR_0代长势弱,出现植株矮化、穗变小及不育株的变异,但基本不遗传,仅有少数穗... 用^(60)Coγ射线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可使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达50%左右,适宜剂量为1~1.5krad。利用温室加代,在工年时间内可获得γR_0、γR_1两代种子,γR_0代长势弱,出现植株矮化、穗变小及不育株的变异,但基本不遗传,仅有少数穗形、壳色、芒性、籽粒等变异可遗传。γR_1代株高、穗形、壳色、芒性及籽粒性状都有较大变异,总变异率48%~65%,而未经辐照处理的对照,γR_1代的总变异率为32%~38%。γR_1代是选育优良单株的主要世代。γR_1代的变异性状在γR_2代中有80%趋于稳定,γR_2是选育优良无性系的较好世代。同工酶分析表明,各优良无性系与亲本相比都有其特征酯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辐照 同功酶 胚培养 愈伤组织
下载PDF
四倍体与二倍体棉花远缘杂交后代同工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国强 朱斗北 +3 位作者 苏学合 陈道峰 时香玉 曾昭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9-83,共5页
400Gy60Coγ射线辐照中棉(GosypiumarboreumL.)花粉,90207受粉后获得二倍体棉与四倍体棉间的远缘杂交后代,对其F3、F4(2n=52)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发现,F3独杆类型后代的过氧... 400Gy60Coγ射线辐照中棉(GosypiumarboreumL.)花粉,90207受粉后获得二倍体棉与四倍体棉间的远缘杂交后代,对其F3、F4(2n=52)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发现,F3独杆类型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有父本中棉(G.arboreumL.)的特异带。F4个别纤弱、小铃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中也有父本影响的趋势。以上均证明,少量二倍体遗传物质进入了四倍体细胞中。远缘杂交后代,独杆类型较多地具有阿须莫尼的特点,而分枝类型后代则与陆地棉(G.hirsutumL.)酶谱有更多类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同功酶 辐照花粉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小麦幼胚离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世贤 时香玉 +2 位作者 孙桂芝 刘金元 吕善勇 《山东农业科学》 1992年第5期6-9,共4页
以^(60)Co—γ射线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照剂量以1000~1200拉德为宜。温室加代,一年可获得 R_0、R_1两代种子。R_0代长势弱,出现畸形苗,穗变小及不育株等,但不遗传,仅有少数穗形、壳色、芒性、籽粒等变异可遗传。R_1代变异谱广,变... 以^(60)Co—γ射线辐照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照剂量以1000~1200拉德为宜。温室加代,一年可获得 R_0、R_1两代种子。R_0代长势弱,出现畸形苗,穗变小及不育株等,但不遗传,仅有少数穗形、壳色、芒性、籽粒等变异可遗传。R_1代变异谱广,变异率高.变异性状在 R_2代中有80%趋于稳定,R_2代是选育优良无性系的较好世代,已在 R_2代中选育出高产、早熟、矮秆、大穗、大粒等优良无性系。同功酶分析表明,各系与亲本比较,都有他们各自的特征酯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辐射育种
下载PDF
利用基因枪技术转化小麦、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金元 时香玉 +4 位作者 陈晓 曾昭海 周柱华 陈建爱 王兴军 《山东农业科学》 1999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国产JQ-700型基因枪,以含Bt基因的质粒pHB101为供体,轰击小麦、玉米愈伤组织,轰击后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后,获得32株小麦再生苗,14株玉米抗性植株。以a-32P-dCTP标记的PHB101质粒为探针,对小麦抗性植株进行点杂交... 采用国产JQ-700型基因枪,以含Bt基因的质粒pHB101为供体,轰击小麦、玉米愈伤组织,轰击后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后,获得32株小麦再生苗,14株玉米抗性植株。以a-32P-dCTP标记的PHB101质粒为探针,对小麦抗性植株进行点杂交印渍检测,发现有15株小苗显示阳性信号,且其中有一株的后代对田间蚜虫及锈病的抗性较好。玉米再生植株种植田间后在其后代中选出一抗玉米螟的稳定株系,尚需进一步的分子验证和饲虫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BT基因 转基因植株 基因枪技术
下载PDF
利用花粉辐照技术进行棉花种间远缘杂交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学合 高国强 +1 位作者 时香玉 朱斗北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8-10,共3页
用60 Co -γ射线辐照中棉花粉 ,与四倍体棉花 (90 2 0 7)进行有性杂交 ,并获得后代材料。F1代表现出明显的中棉性状 ,F2 代在无限果枝型性状分离中仍有父本性状的显现。经分析和细胞学观察父本为二倍体 ,母本为四倍体 ,后代材料均为四倍... 用60 Co -γ射线辐照中棉花粉 ,与四倍体棉花 (90 2 0 7)进行有性杂交 ,并获得后代材料。F1代表现出明显的中棉性状 ,F2 代在无限果枝型性状分离中仍有父本性状的显现。经分析和细胞学观察父本为二倍体 ,母本为四倍体 ,后代材料均为四倍体 ;F3 代同工酶电泳分析 ,零式果枝型显示出 1条中棉特有的谱带。证明二倍体遗传物质转入了四倍体细胞中。表明辐照父本花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辐照技术 棉花 远缘杂交 种间杂交
下载PDF
小麦试管苗移栽及一年两代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世贤 孙桂芝 +2 位作者 吕善勇 刘金元 时香玉 《山东农业科学》 1993年第3期13-14,共2页
小麦试管苗(从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移栽技术是离休诱变育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再生植株必须经过移栽成活后,才有可能参加到后代的选择群体中去。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一套简便易行、成活率高的移栽技术,使小苗成活率达9... 小麦试管苗(从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移栽技术是离休诱变育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再生植株必须经过移栽成活后,才有可能参加到后代的选择群体中去。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一套简便易行、成活率高的移栽技术,使小苗成活率达95%左右。再利用温室加代和早春地膜覆盖等措施,达到一年两代的育种技术。这样一般2~3年即可获得性状稳定的新株系,大大加快了小麦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年限,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试管苗 移栽
下载PDF
利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外源DNA导入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金元 陈学留 +2 位作者 朱斗北 时香玉 祝清俊 《核农学通报》 1994年第2期70-72,共3页
以~3H标记外源红爆裂玉米DNA及质粒PBI121 DNA为供体,采用涂抹法和混粉法导入玉米自交系鲁原92中。24h和48h后分别取其子房进行石蜡切片。切片涂布核-4乳胶后,置-30℃下作放射自显影110d,然后显影、定影。观察证明,外源~3H标记DNA已进... 以~3H标记外源红爆裂玉米DNA及质粒PBI121 DNA为供体,采用涂抹法和混粉法导入玉米自交系鲁原92中。24h和48h后分别取其子房进行石蜡切片。切片涂布核-4乳胶后,置-30℃下作放射自显影110d,然后显影、定影。观察证明,外源~3H标记DNA已进入玉米胚珠。文中还初步分析了混粉法处理结实率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外源DNA导入 放射自显影 检测
下载PDF
辐射诱变选育陆地棉型长绒棉新进展
16
作者 曾昭海 高国强 +3 位作者 苏学合 时香玉 刘金元 朱斗北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由于气候原因,长绒棉只有小部分地区能进行生产,我国只有新疆棉区能种植,但面积小产量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建国初期,虽曾通过引种改良和海陆杂交等方法选育长绒棉品种,未能取得成效。本所于1985年通过辐... 由于气候原因,长绒棉只有小部分地区能进行生产,我国只有新疆棉区能种植,但面积小产量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建国初期,虽曾通过引种改良和海陆杂交等方法选育长绒棉品种,未能取得成效。本所于1985年通过辐照埃及棉阿须莫尼的干种子并结合常规育种方法,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一批具有陆地棉的适应性和长相,品质指标达到或略高于我国当前生产的长绒棉的陆地棉型长绒棉突变系。1996年将选择的单株材料和优系由省棉花研究中心用HVI900测试,在入选株系中,平均绒长3473±139mm,比对照中12提高593mm。比强度全部在24g/tex以上,平均为2675±162g/tex,最高的达311g/tex,比对照增强605g/tex,且各品质性状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陆地棉型 长绒棉 育种
下载PDF
山东陆地型长绒棉——鲁原343
17
作者 苏学合 朱斗北 +2 位作者 高国强 孙永堂 时香玉 《山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陆地型长绒棉 鲁原34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利用离体诱变技术选育小麦大粒种质的研究
18
作者 吕善勇 何世贤 +2 位作者 孙桂芝 时香玉 刘金元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以鲁麦12号为材料进行幼胚培养,转分化前辐照1000rad,在R_2代调查千粒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后代千粒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范围为39.5~68.5g,突变率高达63.08%,最高千粒重超过对照40.95%。已选出一批大粒材料应用于生产,其中核生2号... 以鲁麦12号为材料进行幼胚培养,转分化前辐照1000rad,在R_2代调查千粒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后代千粒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变异范围为39.5~68.5g,突变率高达63.08%,最高千粒重超过对照40.95%。已选出一批大粒材料应用于生产,其中核生2号新品种千粒重6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体培养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山东长绒棉“鲁原343”品质分析及试纺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学合 高国强 +3 位作者 时香玉 朱斗北 纪德信 鞠彦军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共2页
关键词 长绒棉 纺纱 品质分析 山东 可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