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谦益诗学批评中的义山诗
1
作者 罗剑波 昂俞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9,共6页
通过对钱谦益诗学的具体文本分析,同时比照钱氏对杜甫诗歌的批评,从而发现钱谦益对李商隐诗歌的品评与接受。在牧斋看来,义山诗具有与杜诗贯通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手法上的精美流丽和婉而多讽的达意方式,二是诗歌内涵上的"有本... 通过对钱谦益诗学的具体文本分析,同时比照钱氏对杜甫诗歌的批评,从而发现钱谦益对李商隐诗歌的品评与接受。在牧斋看来,义山诗具有与杜诗贯通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手法上的精美流丽和婉而多讽的达意方式,二是诗歌内涵上的"有本",以诗歌展现出来的诗人之情与志为主,其中又多涉政治含义。钱谦益在后期对义山诗的认识发展甚至转变,一方面贯穿着自己的文学观念,另一方面也有借他人酒杯,浇己之块垒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诗学 李商隐 批评
下载PDF
少年情怀总是诗——“酿”诗
2
作者 昂俞暄 《新世纪智能》 2020年第41期13-15,共3页
《围炉诗话》的作者吴乔讲过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譬喻:“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在诗文之辨中,可知... 《围炉诗话》的作者吴乔讲过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譬喻:“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在诗文之辨中,可知诗歌在表现手法与审美价值上与一般文章的差异。有写诗体验的同学还能从中读出会心处:创作诗歌那种“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过程不正如酿酒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知其所以然 吴乔 少年情怀 形质尽变 审美价值 诗文之辨 《围炉诗话》
下载PDF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部级精品课《反对党八股(节选)》品赏
3
作者 昂俞暄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25期55-58,共4页
联系“思辨类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目标与单元“学习之道”的人文主题,在分析学情与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把梳理论述的逻辑思路、感受讲话稿的语体风格作为《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教学的重点。严密的思维与鲜活的语言也使得课文本身成为... 联系“思辨类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目标与单元“学习之道”的人文主题,在分析学情与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把梳理论述的逻辑思路、感受讲话稿的语体风格作为《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教学的重点。严密的思维与鲜活的语言也使得课文本身成为启发学生阅读与写作实践的范例。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新时代背景,探索课文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述思路 思辨性 语体风格 学习之道
下载PDF
望道先生的望慕之道——专访陈望道之子陈振新教授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振新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6年第7期10-15,共6页
整理者言: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五载路,可谓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在点燃最初星星之火的人当中,我对于陈望道先生总抱有更多的敬慕和好奇:作为同乡校友的望老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为何要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介绍... 整理者言: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五载路,可谓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在点燃最初星星之火的人当中,我对于陈望道先生总抱有更多的敬慕和好奇:作为同乡校友的望老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为何要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介绍到中国?除了翻译宣言外,他在建党前后为共产主义事业曾做过怎样的贡献?……最重要的是:望道先生究竟凭借何种信仰一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汝于成 共产主义事业 革命道路 共产主义小组 李汉俊 劳动界 施存统 外国语学社 整理者 慕之
下载PDF
妻子心中的王孝和 被引量:1
5
作者 忻玉英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4年第10期24-27,共4页
1948年4月21日,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人、共产党员王孝和遭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于同年9月30日牺牲。王孝和烈士的最后影像是《大公报》记者在特刑庭和烈士赴刑场途中记录下来的。他慷慨陈词、从容赴刑,那张年轻俊朗的脸上浮... 1948年4月21日,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人、共产党员王孝和遭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于同年9月30日牺牲。王孝和烈士的最后影像是《大公报》记者在特刑庭和烈士赴刑场途中记录下来的。他慷慨陈词、从容赴刑,那张年轻俊朗的脸上浮现出的笑容是革命精神最好的诠释。王孝和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1924年2月出生在上海虹口师善里四号底楼一个灶间,1938年考入励志英文专科学校,1941年,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他进入杨树浦发电厂控制室当抄表员,并一直从事上电系统党的秘密工作。60多年过去了,本文整理者来到提篮桥监狱王孝和烈士就义纪念碑前凭吊,并找到了他的妻子忻玉英,听她讲述一个妻子心中的王孝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妻子 杨树浦发电厂 1948年 《大公报》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 革命精神
下载PDF
庐山苦恋——陈封怀的植物园之梦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宗刚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4年第6期17-20,共4页
“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北枕长江、东依鄱阳的江西庐山不仅风光宜人,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在绿涛深处,海拔1100多米,位于含鄱岭与月轮峰间山谷中的三逸乡,坐落着我国最早的亚高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关键词 植物园 庐山 植物种类 避暑胜地 海拔
下载PDF
走近《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的不同面
7
作者 陈振新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6年第10期32-36,共5页
望道先生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莫过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的首译者。然而先生不只是中共建党的参与者,望老自1920年走上复旦讲台至逝世,在复旦任教50年,其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年。他是奠定中国现代修辞学基础的卓越学者,更是师生心中屹... 望道先生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莫过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的首译者。然而先生不只是中共建党的参与者,望老自1920年走上复旦讲台至逝世,在复旦任教50年,其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年。他是奠定中国现代修辞学基础的卓越学者,更是师生心中屹立的精神丰碑。然而先生也不只是心怀仁爱的教育家,在儿子陈振新教授的眼里,父亲用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言传身教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修辞学 复旦大学校长 修辞学家 修辞现象 郑子瑜 安徽大学 人子 作息制度 大学党委书记 屁股坐
下载PDF
祖父遗风 薪尽火传——陶家齐烈士家族的情怀
8
作者 陶云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7年第7期45-49,共5页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抗日英烈陶家齐的家族故事——四代人承袭的家国情怀和近一个世纪来的精神足印,用最平实的行动为孟子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正如习近平书记谈家风如是说:“每到... “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抗日英烈陶家齐的家族故事——四代人承袭的家国情怀和近一个世纪来的精神足印,用最平实的行动为孟子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脚、正如习近平书记谈家风如是说:“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家族 遗风 祖父 烈士 习近平 承袭 故事
下载PDF
当年“白相”城隍庙
9
作者 吴琼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在摩登气派上海市中心隐藏着一处中国古典式的建筑群落——城隍庙。过去每逢春节,“白相城隍庙”是上海人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白相”就是游玩的意思,而城隍庙也因此成为沪上年味最浓的地方之一。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城隍庙曾... 在摩登气派上海市中心隐藏着一处中国古典式的建筑群落——城隍庙。过去每逢春节,“白相城隍庙”是上海人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白相”就是游玩的意思,而城隍庙也因此成为沪上年味最浓的地方之一。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城隍庙曾是他们孩提时的乐园,而春节的城隍庙更是逛不够,看不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隍庙 上海人 建筑群落 中国古典 市中心 春节 习俗 游玩
下载PDF
告别书荒年代
10
作者 李霞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4年第9期51-54,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告别了读书饥渴年代,社会释放了空前的文学热和读书热,上海也进入一个全民阅读时代.每天清晨,图书馆门前站满了等候开门的读者,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等待买书的长队,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读书人.各种读书兴趣...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告别了读书饥渴年代,社会释放了空前的文学热和读书热,上海也进入一个全民阅读时代.每天清晨,图书馆门前站满了等候开门的读者,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等待买书的长队,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读书人.各种读书兴趣小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也风起云涌,把人们的读书热情推向了高潮.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年轻人满怀热情参加业余学校和夜校的文化知识补习,力图改变个人命运,重塑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别 20世纪70年代 读书热 80年代 全民阅读 新华书店 兴趣小组 知识竞赛
下载PDF
“两蒋”御医:我的伯父姜必宁
11
作者 姜鸣真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4年第5期32-35,共4页
我的伯父姜必宁1929年出生在浙江江山城关,他的父亲叫姜安定,早年也是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药剂师.姜氏家族原是晚清时江山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伯父的童年就在城内市心街布政司巷有些破落的姜氏四合大宅院内度过.1947... 我的伯父姜必宁1929年出生在浙江江山城关,他的父亲叫姜安定,早年也是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药剂师.姜氏家族原是晚清时江山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伯父的童年就在城内市心街布政司巷有些破落的姜氏四合大宅院内度过.1947年,伯父18岁那年,还是个懵懂少年的他走进了上海江湾的国防医学院,成为当年该校全国六区联招百余名新生中的一员.1948年,国共战争时局吃紧,国防医学院于当年二月举校搭乘安达轮转迁台湾.刚读大学二年级的伯父遂仓促告别双亲,离乡赴台,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医 大学毕业 1948年 国共战争 人生际遇 医学院 药剂师 二年级
下载PDF
暗香浮动的岁月
12
作者 李霞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5年第10期57-60,共4页
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 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几代人带来了最简朴的时尚,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生活。有人说,上海女人天生就有一种智慧,在有限的条件下她们依然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精致、优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 上海人 女人 生活 凡士林 花露水 城市
下载PDF
致敬“银幕好声音”
13
作者 普郁 昂俞暄 《档案春秋》 2015年第5期60-63,共4页
上世纪70年代,看电影是老百姓极度匮乏的文娱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由老厂长陈叙一领导的上海电影译制厂为中国电影观众打开了_一扇嘹望外面世界的窗。毕克、邱岳峰、尚华、于鼎、李梓、童自荣等一批优秀配音演员的作品点亮了当时... 上世纪70年代,看电影是老百姓极度匮乏的文娱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由老厂长陈叙一领导的上海电影译制厂为中国电影观众打开了_一扇嘹望外面世界的窗。毕克、邱岳峰、尚华、于鼎、李梓、童自荣等一批优秀配音演员的作品点亮了当时简陋的银幕,他们那极富磁性和魅力的声音给那个年代的观众送去了欢笑和温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银幕 70年代 文娱生活 配音演员 老百姓 电影
下载PDF
钱谦益诗学批评中的义山诗
14
作者 罗剑波 昂俞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6期192-192,共1页
通过对钱谦益诗学的具体文本分析.同时比照钱氏对杜甫诗歌的批评,从而发现钱谦益对李商隐诗歌的品评与接受。在牧斋看来,义山诗具有与杜诗贯通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手法上的精美流丽和婉而多讽的达意方式.二是诗歌内涵上的“有... 通过对钱谦益诗学的具体文本分析.同时比照钱氏对杜甫诗歌的批评,从而发现钱谦益对李商隐诗歌的品评与接受。在牧斋看来,义山诗具有与杜诗贯通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手法上的精美流丽和婉而多讽的达意方式.二是诗歌内涵上的“有本”,以诗歌展现出来的诗人之情与志为主.其中又多涉政治含义。钱谦益在后期对义山诗的认识发展甚至转变,一方面贯穿其文学观念,另一方面也有借他人酒杯。浇己之块垒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批评 钱谦益 义山诗 杜甫诗歌 文本分析 艺术手法 政治含义 认识发展
原文传递
走在高三的路上,我们不必慌张
15
作者 昂俞暄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1年第8期50-51,共2页
我曾经踮起脚尖,张望校园里那幢最安静的高三教学楼,从学长的言行作息中,揣测着我将至未至的高三,似遥遥无期,又在溜走的每一个日子里无声地提醒着它的迫近。我如今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翻出高三那年的随笔,时间仿佛不经意问脱了... 我曾经踮起脚尖,张望校园里那幢最安静的高三教学楼,从学长的言行作息中,揣测着我将至未至的高三,似遥遥无期,又在溜走的每一个日子里无声地提醒着它的迫近。我如今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翻出高三那年的随笔,时间仿佛不经意问脱了节,那段日子是去似朝云无觅处,唯希冀回忆来填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高中学习 课外阅读 语文读物
原文传递
《楚辞述注》作者来钦之家世及其与陈洪绶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剑波 昂俞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159,共7页
《楚辞述注》是明末出现的较为重要的《楚辞》学著作,惜乎学界对该书及其作者来钦之等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了解。考察来钦之其人、家世及其与陈洪绶之交游,有助于研究来氏及《楚辞述注》相关的背景问题。陈洪绶之所以将版画作为《楚辞述注... 《楚辞述注》是明末出现的较为重要的《楚辞》学著作,惜乎学界对该书及其作者来钦之等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了解。考察来钦之其人、家世及其与陈洪绶之交游,有助于研究来氏及《楚辞述注》相关的背景问题。陈洪绶之所以将版画作为《楚辞述注》梓刻插图并为之作序,系缘于其与来氏家族交谊及姻亲两层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学 《楚辞述注》 来钦之 陈洪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