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常温体外循环中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昌克勤 杨大烜 +2 位作者 王古岩 薛庆华 李立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建立兔常温ECC模型,U组在ECC前给予乌司他丁...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建立兔常温ECC模型,U组在ECC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CC转机30min,流量为180~300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分别记录ECC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m)、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两组PTECC后均较ECC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间胛在停机后3h时有统计学差别,C组长于U组(P〈0.05)。两组APTT ECC后也均较ECC前显著延长(P〈0.01),同时间点U组APTT较C组延长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FIB含量ECC后均较ECC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间点C组较U组下降更明显(P〈0.05)。ECC后两组血浆D—D浓度较ECC前显著升高(P〈0.05),同时间点C组D—D浓度升高较U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ECC后凝血因子消耗使APTr和Prr延长,纤溶亢进使血浆FIB含量下降,DD浓度升高。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ECC中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ECC术后凝血功能。提示ECC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在兔常温体外循环中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昌克勤 杨大烜 +2 位作者 王古岩 薛庆华 李立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0-313,共4页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乌司他丁1、2、3、4组(U1、U2、U3、U4组,每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在ECC前分别给予U1、U2...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乌司他丁1、2、3、4组(U1、U2、U3、U4组,每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在ECC前分别给予U1、U2、U3、U4组乌司他丁1×10~4U·kg^(-1)、3×10~4U·kg^(-1)、5×10~4U·kg^(-1)、10×10~4U·kg^(-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CC常温转流30 min。分别记录ECC前、停机、停机后1 h、2 h和3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ECC后各组APTT较ECC前显著延长(P<0.01),同时间点U4组APTT较C组延长更为明显,其它组APTT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组PT较ECC前也显著延长(P<0.01),U4组PT在停机3 h比C组延长(P<0.05),其它组PT与C组无显著差异。ECC后各组血浆FIB含量较ECC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间点U4组血浆FIB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ECC后各组血浆D-D浓度较ECC前显著升高(P<0.01),同时间点U4组D-D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ECC前应用10×10~4U·kg^(-1)乌司他丁可减少ECC中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在兔常温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昌克勤 杨大烜 +2 位作者 王古岩 薛庆华 李立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U组在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U组在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PB30min,流量为180—300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分别记录CPB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P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的分子数。结果CPB后各时间点两组血小板计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同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PB后两组PAR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同时间点C组PAR下降较U组更明显(P〈0.05)。CPB后两组GpⅠb、GpⅡb、GpⅢa分子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停机后逐步恢复,同时间点C组较U组更明显(P〈0.05)。结论CPB后血小板数目减少,膜糖蛋白分子数降低,粘附能力下降。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CPB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分解,保护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血小板 GpⅠb GpⅡb GpⅢa 血小板粘附率
下载PDF
抑肽酶对脏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昌克勤 王古岩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抑肽酶除了可明显减少围术期失血,还可通过降低全身性炎性反应,在缺血-再灌注中对脏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研究观察到,抑肽酶能减轻缺血后心肌梗塞面积,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神经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抑肽酶可延长它的存活时间和生存质量... 抑肽酶除了可明显减少围术期失血,还可通过降低全身性炎性反应,在缺血-再灌注中对脏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研究观察到,抑肽酶能减轻缺血后心肌梗塞面积,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神经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抑肽酶可延长它的存活时间和生存质量;抑肽酶可显著增加体外循环后的动脉血氧含量和肺的顺应性,改善肺功能;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可减少术后失血和改善心功能;心脏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可增加尿量和尿钠的排出。这些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抑肽酶抗炎和抗趋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脏器保护作用 全身性炎性反应 作用机制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围术期心功能不全处理的临床进展
5
作者 昌克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4期44-46,共3页
围术期心功能不全是危重患者手术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处理围术期心功能不全是困扰外科和麻醉医生多年的难题。近年来,由于外科和麻醉医生水平的提高、监测技术的改进和新药的推广应用,使许多心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能够安全地渡过... 围术期心功能不全是危重患者手术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处理围术期心功能不全是困扰外科和麻醉医生多年的难题。近年来,由于外科和麻醉医生水平的提高、监测技术的改进和新药的推广应用,使许多心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能够安全地渡过手术期。本文将从监测方法、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和机械辅助装置三个方面综述这方面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 监测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肺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薛庆华 昌克勤 +3 位作者 程卫平 凌坚 张艳婉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肺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45、左心室舒张末直径>70 mm、心...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肺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45、左心室舒张末直径>70 mm、心胸比率>0.7、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肝、肾功能障碍和急症手术的患者不选。乌司他丁组:在劈胸骨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乌司他丁0.6 KIU/kg;对照组:与乌司他丁组同时点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前和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进行右肺中叶灌洗,采集肺灌洗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白细胞介素-8浓度,并在术前、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2小时和6小时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功能指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死腔率(VD/VT)。结果:①对照组肺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乌司他丁组肺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也较术前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乌司他丁组低于对照组同时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各时点P(A-a)、DO2、VD/VT均较术前升高。P(A-a)DO2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升主动脉开放后2小时升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VD/VT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升高达峰值(P<0.05);乌司他丁组在体外循环后各时点P(A-a)DO2、VD/VT也较术前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PaO2/FiO2体外循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均降低,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降到最低值(P<0.05);乌司他丁组PaO2/FiO2在体外循环后各时点也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可致肺功能损伤,乌司他丁可抑制肺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弹性蛋白酶释放而具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转流术 肺损伤 肺灌洗
下载PDF
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薛庆华 昌克勤 +1 位作者 史世勇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脱氧核糖核酸(DNA)(NF-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H89组)和...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脱氧核糖核酸(DNA)(NF-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H89组)和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组(PDTC组,核因子-κB抑制剂)。在平衡期、复灌10 min、20 min、30 min记录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在平衡期、复灌30 min时记录冠状动脉流量,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复灌30 min后留取心肌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Ser133)]含量,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和PDTC组心肌细胞核内p-CREB(Ser133)含量升高了2.31倍和1.65倍;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H89组p-CREB(Ser133)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H89组和PDTC组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复灌30min时,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H89组和PDTC组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冠脉流量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抑制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A 缺血预处理 核因子-ΚB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古岩 王越夫 +4 位作者 昌克勤 杨静 张磊 杨大烜 史春霞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重点。方法我院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连续进行该类手术68例,68例患者均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合并房颤。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54±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重点。方法我院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连续进行该类手术68例,68例患者均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合并房颤。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54±11)岁,体表面积(1.68±0.18)m2,术前房颤的持续时间为(32±22)个月。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进行,在瓣膜置换的同时直视下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cell saver)行自体血液回收。术后如无禁忌,常规应用胺碘酮防止房颤复发。结果全组68例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术中射频消融时间(20±6)min ,体外循环时间(113±4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81±35)min 。术后机械呼吸时间(18.8±8.8)h、ICU停留时间(50±51)h、24 h胸管引流量(570±312)m l。术后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1例,意识障碍1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放置永久起搏器3例,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2例,全组无肾功能衰竭、无死亡。出院前有35例(55%)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掌握射频消融的方法和原理,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加强心律(率)的管理和血液保护,是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射频消融 麻醉管理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中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庆华 昌克勤 +3 位作者 程卫平 张燕婉 凌坚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ST)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伴有肺动脉高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在劈胸骨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UST 0.6kIU/kg;C组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ST)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伴有肺动脉高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在劈胸骨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UST 0.6kIU/kg;C组在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T1)和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T2)进行右肺中叶灌洗,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C组T2时BLAF中IL-8浓度、PA-aDO2、RI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1);U组T2时各参数较T1时虽有升高,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肺内细胞因子释放减轻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转流 肺动脉高压 肺损伤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剑辉 昌克勤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Β-受体阻断药 Β-肾上腺素能 围手术期 临床治疗 治疗药物 普萘洛尔 心力衰竭 心绞痛 高血压 心血管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激活及乌司他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古岩 吉冰洋 +4 位作者 刘宁宁 昌克勤 王越夫 何爱霞 李立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2期100-102,121,共4页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激活情况及乌司他丁对此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40例OPCABG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U组: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泵...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激活情况及乌司他丁对此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40例OPCABG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0例。U组: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泵入6 000 U/kg的乌司他丁,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T1)、术后即刻(T2)、术后2 h(T3)、6 h(T4)、术后18 h(T5)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尿纤维蛋白肽(uFPA)浓度,并记录患者的术后24 h胸液量等临床资料。结果与T1比较,两组在T2和T3时点uFPA浓度和在T3、T4和T5时点GMP-14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患者围术期存在凝血酶和血小板激活,乌司他丁对此无明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胰蛋白酶抑制剂 纤维蛋白肽A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下载PDF
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小儿法洛四联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2
作者 彭志宏 昌克勤 毕好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6-687,共2页
法洛四联症(TOF)是常见的重症小儿紫绀型先心病.对其手术的麻醉诱导,应避免患儿因恐惧、哭闹、屏气导致的肺内压增高和肺血流减少,维持体循环阻力,降低肺循环阻力,提供轻度的心肌抑制和较慢的心率来减少右向左的分流和降低右室流出道梗... 法洛四联症(TOF)是常见的重症小儿紫绀型先心病.对其手术的麻醉诱导,应避免患儿因恐惧、哭闹、屏气导致的肺内压增高和肺血流减少,维持体循环阻力,降低肺循环阻力,提供轻度的心肌抑制和较慢的心率来减少右向左的分流和降低右室流出道梗阻,从而避免缺氧发作及不良的血液动力学改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快速吸入 诱导 小儿 法洛四联症 手术 麻醉 应用
下载PDF
鱼精蛋白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在军 昌克勤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鱼精蛋白 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常温体外循环兔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昌克勤 杨大煌 +2 位作者 王古岩 薛庆华 李立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常温体外循环(CPB)兔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50只,月龄5~6月,体重2.3~3.0kg,随机分为5组(n=10),不同剂量乌司他丁组(U1-4组)于CPB前即刻分别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10^4、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常温体外循环(CPB)兔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50只,月龄5~6月,体重2.3~3.0kg,随机分为5组(n=10),不同剂量乌司他丁组(U1-4组)于CPB前即刻分别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10^4、3×10^4、5×10^4、10×10^4U/kg,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CPB前即刻(T0)、CPB结束即刻(T1)、结束后1h(T2)、2h(T1)、3h(T4)时记录MAP、HR和红细胞压积(Hct),同时取血样,行血小板计数,测定血小板粘附率(P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GpⅡb和GpⅢa受体分子数。结果与C组比较,U2组、U3组和U4组GpⅠb、GpⅡb、GpⅢa受体分子数升高,U4组PAR升高(P〈0.05)。与U1组比较,U3组GpⅠb受体分子数升高,U4组GpⅠb、GpⅡb受体分子数升高(P〈0.05)。与U2组比较,U4组GpⅠb、GpⅡb受体分子数升高(P〈0.05)。各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前应用乌司他丁3×10^4~5×10^4U/kg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兔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分解,剂量达10×10^4U/kg时可提高血小板的粘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心肺转流术 血小板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对人离体多核粒细胞不同状况下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卫平 任笑蒙 昌克勤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49-750,共2页
本研究拟观察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NO)气体及其水溶液对人体离体不同状态下多核粒细胞(PMN)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及量-效关系。资料和方法多核粒细胞(PMN)的制备选择30例ASA-Ⅰ级的先天性心脏病行心脏手术的病人,于术前每人取动脉血20ml,... 本研究拟观察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NO)气体及其水溶液对人体离体不同状态下多核粒细胞(PMN)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及量-效关系。资料和方法多核粒细胞(PMN)的制备选择30例ASA-Ⅰ级的先天性心脏病行心脏手术的病人,于术前每人取动脉血20ml,肝素钠抗凝(每ml血用肝素钠20U)。采用一步梯度离心沉降法分离人体PMN将所有收集到的PMN加PBS稀释至20ml备用,同时进行细胞计数。 NO气体的制备将NO气体储气瓶(800ppm,氮气平衡,北京氧气厂)与混合气瓶(5%CO_2、95%O_2自行配制)减压后通过微流量表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粒细胞 一氧化氮 呼吸爆发功能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肺动脉栓塞内膜剥脱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16
作者 王古岩 昌克勤 李立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3-464,共2页
肺动脉栓塞是指肺动脉管腔的机械性阻塞,90%由肢体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慢性者因血栓机化需在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以解除肺血管阻塞,增加肺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麻醉处理 麻醉诱导 芬太尼 吸入麻醉药 多巴酚丁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