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8例乳腺小管癌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昌广平 杨玉美 +1 位作者 许守平 杨欣璐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小管癌生物学特点、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相关指标的关系,对上述因素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987年6月-2014年3月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乳腺小管癌病人,进行病理蜡块的重新核对,并进行电... 目的研究乳腺小管癌生物学特点、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相关指标的关系,对上述因素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987年6月-2014年3月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乳腺小管癌病人,进行病理蜡块的重新核对,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小管癌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68例乳腺小管癌病人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所有病人中,仅1例病人复发,24例病人死于其他疾病,无远处转移或死于乳腺癌病人。结论乳腺小管癌预后良好,复发率低。同时,目前乳腺小管癌的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够合理,术前肿物空心针穿刺比例不够,外科腋窝分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保乳率仍有提高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癌 乳腺癌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显声 闫景龙 +1 位作者 迟志永 昌广平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肋横突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肋横突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未行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时85%植骨愈合,治愈率为90%。结论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范围和经济情况等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脊柱 脊椎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新型后路腰椎植骨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奚春阳 迟志永 +5 位作者 阎景龙 李燕京 王新涛 马佳滨 魏述亮 昌广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534,539,共5页
目的构建一个新型后路腰椎融合模型,并与腰椎后外侧融合进行对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将32只杂种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L5~6节段行新型后路腰椎融合术;对照组于L5-6节段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术。于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取出后的标... 目的构建一个新型后路腰椎融合模型,并与腰椎后外侧融合进行对比,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将32只杂种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L5~6节段行新型后路腰椎融合术;对照组于L5-6节段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术。于术后8周和16周处死。取出后的标本进行CT三维重建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CT三维重建显示实验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16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痂的灰度值在8周(P〈0.05)和16周(P〈0.01)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BMP-2的表达在两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8周时高于对照组(P〈0.01),16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后路腰椎融合模型的构建具有可行性,该新型植骨方式融合效果优于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椎旁肌 动物模型 血供
下载PDF
中波发射台自台监控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昌广平 冉秋鸿 王燃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第24期47-47,共1页
为实现发射台设备及信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发射机监测系统、信源前端系统、电力环境及安防监测系统;系统能同时兼容模拟视音频信号、音频单声道/立体声信号、数字视频电视信号、数字音频广播信号、数字码流ASI信号、数... 为实现发射台设备及信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发射机监测系统、信源前端系统、电力环境及安防监测系统;系统能同时兼容模拟视音频信号、音频单声道/立体声信号、数字视频电视信号、数字音频广播信号、数字码流ASI信号、数字音频AES信号、SDI和HD-SDI信号,支持国家最新双国标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机 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组织的表达及其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建楠 刘文 +1 位作者 昌广平 曹延会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小体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大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脂多糖(LPS)组、LPS+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3组,每组6只。LPS组大鼠给予腹腔内注...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小体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大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脂多糖(LPS)组、LPS+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3组,每组6只。LPS组大鼠给予腹腔内注射LPS(3.5 mg/kg),LPS+抑制剂组大鼠腹腔内注射LPS(3.5 mg/kg)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抑制剂Belnacasan(VX-765,100 mg/kg),而阴性对照组大鼠则给予腹腔内注射0.3 mL等渗NaCl溶液。比较3组大鼠建模前及建模后24 h血清肌酐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3组大鼠建模24 h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3组大鼠建模24 h后NLRP3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组大鼠建模前后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91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建模后,LPS+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均较LPS组显著降低[(1.57±0.20)、(0.54±0.39)、(2.31±0.24)mg/L],且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肌酐水平较LPS+抑制剂组更低(P均<0.05);而LPS组[(2.31±0.24)mg/L vs.(0.53±0.16)mg/L]及LPS+抑制剂组[(1.57±0.20)mg/L vs.(0.56±0.08)mg/L]大鼠建模后血清肌酐水平均较建模前显著升高(P均<0.05)。LPS组、LPS+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IL-1β[(9.33±1.16)、(1.93±0.30)、(1.88±0.30)ng/L]、IL-18[(23.8±2.8)、(19.6±1.5)(16.6±1.2)ng/L]、TNF-α[(42.3±2.1)、(23.9±2.5)、(23.5±1.3)ng/L]及NLRP3蛋白[(2.04±0.25)、(2.04±0.27)、(1.49±0.28)]和Caspase-1蛋白[(0.62±0.07)、(0.51±0.09)、(0.50±0.0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015、20.590、168.766、8.723、3.905,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LPS+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IL-1β、IL-18、TNF-α表达水平均较LPS组大鼠显著降低,且阴性对照组大鼠IL-18表达水平较LPS+抑制剂组更低(P均<0.05)。阴性对照组大鼠NLRP3蛋白表达水平均较LPS组及LPS+抑制剂组显著降低,LPS+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LPS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大鼠发生脓毒症时,通过激活炎性小体NLRP3,进而通过Caspase-1通路造成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磷酸钙骨水泥/聚磷酸钙纤维复合不同配比的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佳滨 周磊 +7 位作者 闫景龙 昌广平 潘华兴 奚春阳 祖佳宁 姬烨 李燕京 关智慧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500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500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颗粒骨与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CPPF)均匀混合成CPC/CPPF复合材料,按照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重量的0、10%、30%、50%分为四组,将上述四组CPC/CPPF复合材料与微小颗粒骨以6:4固定比例混合均匀,分别植入A、B、C、D四组兔桡骨缺损处,在4,8周分别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8周时行力学测试。结果当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的30%时,最大抗压负荷及抗弯负荷均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显示人工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结合最为紧密,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成骨速率最接近,成骨性最佳,比例最优。结论通过向CPC/CPPF中加入一定比例颗粒骨来调节复合材料降解速率,使之与兔桡骨成骨速率相适应,以获得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最佳复合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类 骨移植 骨替用物 磷酸钙骨水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