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
1
作者 明文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0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民间舞蹈文化 根性 民族 权利主体 中国民间舞 学院派
下载PDF
一见钟情的奥秘是什么(外2则)
2
作者 明文军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4年第7期47-,共1页
人的感觉分为两大部分: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一种表层感觉,自我能够明显地感受和控制;潜意识是一种深层感觉,往往不知不觉,不受控制.人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会对某种形像进行一番特殊的美化,这种美化后的理想模型,是经过意识和潜意识的交... 人的感觉分为两大部分: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一种表层感觉,自我能够明显地感受和控制;潜意识是一种深层感觉,往往不知不觉,不受控制.人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会对某种形像进行一番特殊的美化,这种美化后的理想模型,是经过意识和潜意识的交替作用后产生的,它在意识深层形成偶像.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身感教学:投“身体”于“仪式”之中——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部分”理论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明文军 闫桢桢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是对"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类课程部分)的一次理论化梳理。通过对教材形成过程中理论思路的脉络追溯,检验与反思教材的实践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仪式的功能性重构"、"职业化身体的去规训化"以及&... 本文是对"陕北秧歌实验教材"(民俗类课程部分)的一次理论化梳理。通过对教材形成过程中理论思路的脉络追溯,检验与反思教材的实践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仪式的功能性重构"、"职业化身体的去规训化"以及"身感教学"等理念及其相应的操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功能性 去规训化 身感教学
原文传递
“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3-26,共4页
从1954年舞院(原名)建校算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专业舞蹈教育已走过45个年头了;作为高等舞蹈教育存在的北京舞蹈学院,也已累积了21年的历史;但“中国民间舞系”,以独立的姿态出现于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序列,则仅有12年的光景。短短的12年... 从1954年舞院(原名)建校算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专业舞蹈教育已走过45个年头了;作为高等舞蹈教育存在的北京舞蹈学院,也已累积了21年的历史;但“中国民间舞系”,以独立的姿态出现于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序列,则仅有12年的光景。短短的12年,不过一个“蓓蕾初绽”的年龄,尚未摆脱童真的朦胧,但却负载了些“深重”。回头看看,风雨飘摇的路上,布满了跋涉的足痕:欣喜,感喟,苦痛,尽在不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舞 学院派 民间舞蹈 高等舞蹈教育 舞蹈文化 “这一个” 舞蹈学院 民族文化 学术 元素教学
原文传递
呼唤多元化 培育舞蹈文化人——21世纪职业舞蹈教育的断想 被引量:17
5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27,共4页
“多元化”一词并不鲜见,在20世纪末中国的各个领域里,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中,贯用此语以概定其非同一性,但对教育,尤其是职业舞蹈艺术教育而言,“多元化”则显得十分虚浮,似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当我们举步迈向21世纪之际; 当我们细读《... “多元化”一词并不鲜见,在20世纪末中国的各个领域里,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中,贯用此语以概定其非同一性,但对教育,尤其是职业舞蹈艺术教育而言,“多元化”则显得十分虚浮,似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当我们举步迈向21世纪之际; 当我们细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时; 当我们面对着全国舞蹈教育越来越清晰的层次格局之分化的局面时; 当我们获悉舞蹈“特长生”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可享有50分的优惠录取分数时; 当我们了解到长沙一市仅周六、日两天自3岁-12岁非职业学习舞蹈的少儿竟达8000余人时; 当我们看到旅游、娱乐场所的歌舞表演档次越来越高雅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育 舞蹈文化 21世纪 高等职业 舞台舞蹈 舞蹈艺术 人才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专业教育 歌舞团
原文传递
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 被引量:13
6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共11页
文章探讨的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的"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构建中的经验与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文章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 文章探讨的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的"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构建中的经验与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文章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一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实质的认识——对原生性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科学化传承之教学功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历史沿革的梳理。对取得的成绩与累积的问题进行反思。三是面临的现实困惑。对客观条件、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主观认识之偏差予以具体分析。四是对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最后提出文化自觉引领下提升这一教学体系的文化品格、文化价值,争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传统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中,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 教学体系 文化比较 优质基因
原文传递
再谈中国民间舞的“民族性”——兼谈“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识论 被引量:7
7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26,共7页
在纪念北京舞蹈学院建院45周年时,曾受命撰写过一篇题为《‘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的文章,对学院民间舞系12年来的整体运作历程及多方感受做过一些交待,对当时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要点做了一点阐述。时过两年,尤其去年第... 在纪念北京舞蹈学院建院45周年时,曾受命撰写过一篇题为《‘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的文章,对学院民间舞系12年来的整体运作历程及多方感受做过一些交待,对当时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要点做了一点阐述。时过两年,尤其去年第六届“桃李杯”赛后的沉思之时,突然想再次谈一谈一个无论在当前、在日后都需要不断地认识并修正的根本问题:我们舞台上坚持着的“中国民间舞”到底该追求些“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 北京舞蹈学院 学院派 “民族性” 阐述 舞台 感受 整体 国民 多元
原文传递
“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与社会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17-220,共4页
从1954年舞院(原名)建校算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专业舞蹈教育已走过45个年头了;作为高等舞蹈教育存在的北京舞蹈学院,也已累积了21年的历史;但“中国民间舞系”,以独立的姿态出现于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序列,则仅有12年的光景。短短的12年... 从1954年舞院(原名)建校算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专业舞蹈教育已走过45个年头了;作为高等舞蹈教育存在的北京舞蹈学院,也已累积了21年的历史;但“中国民间舞系”,以独立的姿态出现于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序列,则仅有12年的光景。短短的12年,不过一个“蓓蕾初绽”的年龄,尚未摆脱童真的朦胧,但却负载了些“深重”。回头看看,风雨飘摇的路上,布满了跋涉的足痕:欣喜,感喟,苦痛,尽在不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舞 “学院派” 民间舞蹈 高等舞蹈教育 “这一个” 舞蹈学院 民族文化 元素教学 方法体系 学术
原文传递
“学院派民间舞”的学术与社会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明文军 《舞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民间舞蹈 “学院派” 中国民间舞 舞蹈教育 民族文化 元素教学 方法体系 学术 舞蹈文化 “这一个”
原文传递
北京舞蹈学院参与十三所小学美育工作构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5-37,共3页
作为北京市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之"北京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2014年5月6日北京舞蹈学院与十三所小学签署合作协议;2014年8月22日,北京舞蹈学院参与十三所小学美育发展工作教师培训的展开,标志着... 作为北京市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之"北京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2014年5月6日北京舞蹈学院与十三所小学签署合作协议;2014年8月22日,北京舞蹈学院参与十三所小学美育发展工作教师培训的展开,标志着我院在"坚持高层次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普及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从此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为该次培训美育方案的前言,从国家教育发展布局,学院美育工作原则,具体方案设计,教师观念等角度阐述北京舞蹈学院参与十三所小学美育工作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素质教育 小学美育 工作构想
原文传递
民族传统之魂的多元解读——有感于对陈维亚创作历程的检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13,共3页
我与维亚的相识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种相识方式.决定着我与他的相处也一直是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因此,对于这位既熟识又陌生的同事.也就多了一份冷静旁观的可能。
关键词 陈维亚 舞蹈创作 创作历程 民族传统 艺术理念 人物塑造 表现手法 舞蹈审美
原文传递
艺术与体育的融合 奥林匹克精神的高扬——七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爱我中华》出台纪实
12
作者 刘建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全国第七次运动会开幕式刚刚结束,便有许多电话打进组委会,对大型文体表演发表看法。有惊喜的,有意外的,有疑惑的,也有异议的。这台节目是如何出台的?她的寓意何在?怎么如此陌生……
关键词 爱我中华 运会 北京舞蹈学院 民族舞剧 张百发 整体考虑 敦煌彩塑 北京工人体育场 丝路花雨 北京奥申委
原文传递
从袁莉得奖说“桃李杯”民间舞比赛
13
作者 潘志涛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39-40,共2页
第三届桃李杯赛民间舞青年组的第十佳选手是我院当时附中四年级的学生袁莉。一个附中四年级的学生,在众多从舞十几年的选手竞争中取胜了,该如何看待比赛呢?应该总结: 笔者认为,民间舞选手首先比的是民间舞的“素质”,说起来似乎明了,但... 第三届桃李杯赛民间舞青年组的第十佳选手是我院当时附中四年级的学生袁莉。一个附中四年级的学生,在众多从舞十几年的选手竞争中取胜了,该如何看待比赛呢?应该总结: 笔者认为,民间舞选手首先比的是民间舞的“素质”,说起来似乎明了,但“素质”二字包含的却不像体育竞技比赛有那么明确的优胜劣汰之标准。综括起来,民间舞的素质大致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字 中国民间舞 外部技术 山东鼓子秧歌 内部技术 身体运动 北京舞蹈学院 课堂训练 莫伊 山东大汉
原文传递
舞蹈复苏时代的隐忧与舞蹈者的职责 被引量:1
14
作者 明文军(口述) 贾舒颖(整理) 《艺术评论》 2007年第8期34-36,共3页
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创造了超过以往的收视率,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人的热烈讨论与参与……这并不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全部视像,在舞蹈日益走向大众,舞台越发绚烂的光彩背后,舞蹈艺术也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细想起来颇... 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创造了超过以往的收视率,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人的热烈讨论与参与……这并不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全部视像,在舞蹈日益走向大众,舞台越发绚烂的光彩背后,舞蹈艺术也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细想起来颇令人堪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者 “桃李杯”舞蹈比赛 职责 隐忧 复苏 颁奖晚会 电视媒介 电视舞蹈
原文传递
由秧歌教学所想到的…… 被引量:1
15
作者 明文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9-23,共5页
半个世纪以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新秧歌运动”能够与教学相关联。
关键词 中国民间舞 新秧歌运动 花鼓灯 马力学 中国汉民族 黄河儿女情 热巴 苏联大剧院 舞种 北京舞蹈学院
原文传递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推动新时代京剧艺术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在国家京剧院拜师活动上的致辞 被引量:1
16
作者 明文军 《中国京剧》 2022年第11期7-9,共3页
尊敬的各位艺术家,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国家京剧院“百日集训”拜师活动,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向国家京剧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京剧艺术家和京剧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特别向今天收徒的刘... 尊敬的各位艺术家,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国家京剧院“百日集训”拜师活动,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向国家京剧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京剧艺术家和京剧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特别向今天收徒的刘习中、寇春华、李景德、李欣、卜栋根、孙明珠、马小曼、吴建平、杨赤、赵琪、秦鹰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与祝福!对今天拜师的徒弟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小曼 艺术人才培养 杨赤 吴建平 京剧 李景德 拜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