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侯方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明月熙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7-32,54,共7页
侯方域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的领袖人物,誉满当时文坛,但因其参加清廷乡试、献计剿灭榆园军,此类"变节"行为遭致后人颇多诟病。随着上世纪60年代《桃花扇》的改编和演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侯方域严厉的道德批判。从目前的研究现状... 侯方域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的领袖人物,誉满当时文坛,但因其参加清廷乡试、献计剿灭榆园军,此类"变节"行为遭致后人颇多诟病。随着上世纪60年代《桃花扇》的改编和演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侯方域严厉的道德批判。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学界普遍关注侯方域的生平考辨与作品整理、入清前后的人格心态变化以及诗文研究等三个方面,而对于侯方域在晚明政治中的处境、其爱情与婚姻生活、侯氏家族与晚明战争的关系以及侯方域在南明政权下的游幕生涯等内容却关注不够,无论是研究角度、研究内容抑或是研究思路与方法,都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社会人格 《桃花扇》 生平事迹 《四忆堂诗集》 《壮悔堂文集》
下载PDF
论开放式课堂在《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创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明月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72-174,共3页
开放式课堂是目前《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尝试,它的创建促进了师生平等民主关系的实现,本着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为主的教育理念,允许学生在犯错中成长,在探索中成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独立的思索和发现提供... 开放式课堂是目前《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尝试,它的创建促进了师生平等民主关系的实现,本着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为主的教育理念,允许学生在犯错中成长,在探索中成才。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独立的思索和发现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有利于培养文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开放式课堂 考查方式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明月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8-71,75,共5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最难处理的环节。由于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让对外汉语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如何处理读音与字形的问题,这是其他语言教学中不存在的,却成为汉语教学的基本问题。因此针对外国学生...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最难处理的环节。由于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让对外汉语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如何处理读音与字形的问题,这是其他语言教学中不存在的,却成为汉语教学的基本问题。因此针对外国学生读、写汉字困难的问题,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一系列策略,如部件教学与偏旁教学相结合;合理选取和组织所学汉字;展示汉字时遵循音在前、形在后的原则;采用认写分流的方法等,从而提高对外汉字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字 语言差异 认写分流
下载PDF
浅析萧绎的文论对曹丕之继承与革新 被引量:1
4
作者 明月熙 《南昌高专学报》 2007年第3期27-29,33,共4页
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新风,萧绎《金楼子》在南朝亦成为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引,二作虽相隔有年,但其中之继承关系清晰可见,同时因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轨迹的变化而又有着革新之处。这种继承与革新主要集... 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新风,萧绎《金楼子》在南朝亦成为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引,二作虽相隔有年,但其中之继承关系清晰可见,同时因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轨迹的变化而又有着革新之处。这种继承与革新主要集中在立言、辨体、审美认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萧绎 文论 继承 革新
下载PDF
东林、复社“朋党”观念论说
5
作者 明月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明末党争激烈,东林、复社深陷其中,时人目之以朋党。东林党人在欧阳修等前人朋党论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阐述了朋党存在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辨析了君子、小人结党的不同基础与本质差异。而"小东林"复社诸生则在较前辈东林党人... 明末党争激烈,东林、复社深陷其中,时人目之以朋党。东林党人在欧阳修等前人朋党论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阐述了朋党存在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辨析了君子、小人结党的不同基础与本质差异。而"小东林"复社诸生则在较前辈东林党人更深刻和细致地探讨了朋党问题,并对明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其中侯方域将造成党争的原因归结为君主政治,并将兴国的希望寄托在在野生员身上;夏允彝则对东林、复社的党派之争和门户意识提出批评,认为东林、复社与阉党一样都该对明王朝的灭亡承担责任,并提出调停之议;黄宗羲则坚持君子、小人泾渭分明,不具备调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党 东林 复社 侯方域 夏允彝
下载PDF
“以才学为注”:中国古代诗歌阐释的传统模式
6
作者 明月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国古代文人诗大多注重隶事用典,展现了极高的才气与学识,因此才与学成为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特点在宋代诗歌中更为明显,故有"以才学为诗"之论。古人庞杂渊深的知识结构投射到诗歌作品中,给后人的解读与阐释造成... 中国古代文人诗大多注重隶事用典,展现了极高的才气与学识,因此才与学成为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特点在宋代诗歌中更为明显,故有"以才学为诗"之论。古人庞杂渊深的知识结构投射到诗歌作品中,给后人的解读与阐释造成较大的困难,因此产生了相应的诗歌阐释模式:以才学为注。而阐释的侧重也相应地从简略的章句、训诂转为对诗歌典故、创作意图的抉隐发藏,溯本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以才学为注 阐释模式 诗歌典故
下载PDF
侯方域与李香君情事之历史真相考论
7
作者 明月熙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由于孔尚任的《桃花扇》太过于脍炙人口,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亦因此剧而成为传诵千古的爱情佳话,对于侯、李一见钟情之后便坚贞不移、矢志不渝,已成为读者的共识。然而事实上,侯方域在诗文中关于与李香君情事的记述很少,也并不悱... 由于孔尚任的《桃花扇》太过于脍炙人口,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亦因此剧而成为传诵千古的爱情佳话,对于侯、李一见钟情之后便坚贞不移、矢志不渝,已成为读者的共识。然而事实上,侯方域在诗文中关于与李香君情事的记述很少,也并不悱恻动人。《桃花扇》戏剧角色的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于侯方域、李香君情事的正确认知,人们往往将戏剧人物与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判侯方域的道德品质,造成对其本人的先入为主的曲解。而侯、李情事的真相如何,后续又有怎样发展,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结识究竟是惺惺相惜的性情相投,还是因年少风流,在金陵的一段秦淮故梦罢了,这是辨析历史真实和戏剧情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李香君 历史真实 《李姬传》
下载PDF
从《四忆堂诗集》看侯方域“以诗存史”的创作追求
8
作者 明月熙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中,侯方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独特人物,虽然他37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却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侯方域在其《四忆堂诗集》的创作与编次中,自觉秉承了"以诗存史"的传统,使得其诗作不仅成为... 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中,侯方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独特人物,虽然他37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却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侯方域在其《四忆堂诗集》的创作与编次中,自觉秉承了"以诗存史"的传统,使得其诗作不仅成为后人解读侯方域人生传奇的注解,还成为了解明清之际历史变迁的一个旁证。其诗歌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对大小寇乱的反映,有对时政的评议指斥,以及对末世灾异现象的书写。从其诗歌中,读者不仅可以观览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治事件,可以了解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活动,更可以探究明末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四忆堂诗集》 明清易代 以诗存史
下载PDF
从清初科试论侯方域晚节问题
9
作者 明月熙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1,共5页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年)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年)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而这种对其为人的偏见甚至还延及了对其诗文的客观评价。通过解析侯方域的诗文作品,对其从归隐到应试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观照,从而尽可能地还原易代士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明末清初 科举
下载PDF
侯方域研究述评
10
作者 明月熙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是明末清初士林阶层的代表人物,但随着《桃花扇》戏剧中多情、懦弱、犹豫的书生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往往将戏剧艺术与历史真实混为一谈,对其进行道德质疑和批判,这严重影响了对历史真实中的侯方域个人... "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是明末清初士林阶层的代表人物,但随着《桃花扇》戏剧中多情、懦弱、犹豫的书生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往往将戏剧艺术与历史真实混为一谈,对其进行道德质疑和批判,这严重影响了对历史真实中的侯方域个人及其文学成就的理性判断与客观评价。从研究现状看,学者们较为关注侯方域生平考辨与作品整理,入清前后的人格心态变化以及诗文研究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复社 《壮悔堂文集》 《四忆堂诗集》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明清易代士人的生命体悟——由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说起
11
作者 明月熙 《长江论坛》 2016年第4期88-92,共5页
明清易代较之过往的王朝更迭无疑有着更为悲怆的历史含义。侯方域作为其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在其《壮悔堂文集》中,通过描述园林的毁弃与易主,寄托自己关于世事兴废的体悟;通过为朋友立传,深切追思故人、悼念亡友。观其文章,不仅可以了... 明清易代较之过往的王朝更迭无疑有着更为悲怆的历史含义。侯方域作为其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在其《壮悔堂文集》中,通过描述园林的毁弃与易主,寄托自己关于世事兴废的体悟;通过为朋友立传,深切追思故人、悼念亡友。观其文章,不仅可以了解士人个人的心灵创伤与人生困境,更可以探究其时士林阶层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心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壮悔堂文集》 明清易代 生命体悟
下载PDF
阐释的自由与维度——论《钱注杜诗》“诗史互证”阐释方法
12
作者 明月熙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4,18,共4页
明末清初时期,众多注家纷纷对杜甫诗歌进行笺注、校释,钱谦益所撰《钱注杜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成果,突出贡献是开创了"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钱氏的阐释方法表现为,借助历史材料发明诗人心曲、以考证史事为侧重、以... 明末清初时期,众多注家纷纷对杜甫诗歌进行笺注、校释,钱谦益所撰《钱注杜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阐释成果,突出贡献是开创了"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钱氏的阐释方法表现为,借助历史材料发明诗人心曲、以考证史事为侧重、以抉隐发藏为旨归,在阐释杜诗时往往将古典与今情相通、借李唐往事暗指明代政治、委婉抒写明末政治及己身所处的艰难环境,具有较鲜明的个人感情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杜诗 阐释 诗史互证
下载PDF
论《三侠五义》中白玉堂形象的悲剧性
13
作者 明月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1-74,共4页
《三侠五义》作为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体现了侠客精神的驯化与消解,而白玉堂成为全书中侠义自由气质的最后坚守者,同时也是最惨烈的牺牲者。侠客精神在正统文化与官方话语的压制下渐趋同化,而白玉堂作为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个... 《三侠五义》作为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体现了侠客精神的驯化与消解,而白玉堂成为全书中侠义自由气质的最后坚守者,同时也是最惨烈的牺牲者。侠客精神在正统文化与官方话语的压制下渐趋同化,而白玉堂作为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个案,反映了个人英雄主义与自由个性必然消亡的残酷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义英雄 清官 白玉堂 侠客精神
下载PDF
明清易代士人的生命体悟——由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说起
14
作者 明月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明清易代较之过往的王朝更迭无疑有着更为悲怆的历史含义,而侯方域作为其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三十七年的人生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因此,侯方域在其《壮悔堂文集》的后期创作中,不仅深切追思故友、悼念亡人,还在对园林的... 明清易代较之过往的王朝更迭无疑有着更为悲怆的历史含义,而侯方域作为其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三十七年的人生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因此,侯方域在其《壮悔堂文集》的后期创作中,不仅深切追思故友、悼念亡人,还在对园林的毁弃或是易主的描述中,寄托了自己关于世事兴废的体悟。观其后期文章,不仅可以了解易代士人个人的心灵创伤与人生困境,更可以探究其时士林阶层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心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壮悔堂文集》 明清易代
下载PDF
新闻专业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革新初探
15
作者 明月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现当代文学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在教学中又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专业,应当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的。首先应该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写作与分析能力的... 现当代文学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在教学中又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专业,应当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的。首先应该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写作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从而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还应在充分了解学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并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网络资讯,引用影视、动画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生主体性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从清初科试论侯方域的晚节问题
16
作者 明月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18,共7页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而...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而这种对其为人的偏见甚至还延及了对其诗文的客观评价。本文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通过解析侯方域的诗文作品,对其从归隐到应试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观照,从而尽可能地还原易代士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明末清初 科举 晚节
下载PDF
从侯方域《额吏胥》看晚明基层政治中的“吏胥之害”
17
作者 明月熙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7-81,共5页
清初士人普遍产生了对明亡原因的反思,在关于晚明政治失败的议论中比较突出的命题之一,即是基层政治存在的"吏胥之害"。吏胥是中国古代政治结构中最基础、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往往掌握着实际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侯方域在《额吏... 清初士人普遍产生了对明亡原因的反思,在关于晚明政治失败的议论中比较突出的命题之一,即是基层政治存在的"吏胥之害"。吏胥是中国古代政治结构中最基础、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往往掌握着实际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侯方域在《额吏胥》《正百姓》《重学校》等系列政论文中主要剖析和批判了晚明基层政治的弊端,特别是就吏胥选拔不公、数量冗大、对于地方政治的侵害,以及学校制度弊病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究其文章立论的根源应该与崇祯十五年归德府发生的官衿结仇事件不无关系,当地青衿学子与地方吏胥过分纠缠于利益和意气之争中,最终导致了归德大哄的恶性冲突,进而间接酿成了李自成归德大屠的惨痛悲剧,造成当地士绅伤亡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方域 吏胥之害 晚明政治 明亡原因
下载PDF
论柳冕与韩愈文论思想的异同
18
作者 明月熙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柳冕作为复兴散文的先驱者,他完备的文艺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其后的韩愈。柳冕从"文章本乎教化"出发,重视道的第一性。韩愈认为文道并重,不可偏废,另外强调言辞的创新;柳冕排斥六朝骈文的抒情特质,强调文章应经世致用。韩... 柳冕作为复兴散文的先驱者,他完备的文艺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其后的韩愈。柳冕从"文章本乎教化"出发,重视道的第一性。韩愈认为文道并重,不可偏废,另外强调言辞的创新;柳冕排斥六朝骈文的抒情特质,强调文章应经世致用。韩愈则部分肯定了六朝文学的价值,并对应试文章与俗下文字提出批评;柳冕认为文气受社会风气与作家道德修养的影响,指出"文如其人"。韩愈进一步指出作家文学素养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另外生平经历也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提出"不平则鸣",这一观点继承并发展"诗可以怨"的传统,扩大了"发愤著书"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文论思想 柳冕与韩愈 散文 骈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