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微粉碎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国巍 王春柳 +3 位作者 廖正根 梁新丽 王洁 明良山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超微粉碎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研究概况,总结目前研究中面临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超微粉碎 溶出度 粉体性质 药效学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的粉末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晓霞 刘红宁 +2 位作者 姚子恒 李哲 明良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60-3566,共7页
挥发油是一类可从植物中提取的芳香性物质,特殊的生物活性限制着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挥发油的疗效不仅取决于理化性质,更与其载体系统有关,合适的载体能够促进吸收进而发挥更大的治疗效果。挥发油粉末化技术将挥发油与生物工程材料结... 挥发油是一类可从植物中提取的芳香性物质,特殊的生物活性限制着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挥发油的疗效不仅取决于理化性质,更与其载体系统有关,合适的载体能够促进吸收进而发挥更大的治疗效果。挥发油粉末化技术将挥发油与生物工程材料结合,提高材料的特定生物学性能在挥发油中的应用。粉末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还可达到控制释放效果。本文通过搜索CNKI、ScienceDirect、Springer等数据库,主要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从吸附、包合、Pickering乳原理、脂质体、固体分散体及微囊等方面对中药挥发油粉末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挥发油固体粉末化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粉末化技术 制备工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与神经网络的肿节风颗粒成型工艺优化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钟绍金 明良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模型拟合制粒过程参数对肿节风颗粒成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肿节风颗粒,研究了物料含水量、润湿剂浓度、物料液固比对颗粒得率和颗粒成型性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实验数据,验证两种模型的... 目的:比较不同模型拟合制粒过程参数对肿节风颗粒成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肿节风颗粒,研究了物料含水量、润湿剂浓度、物料液固比对颗粒得率和颗粒成型性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实验数据,验证两种模型的优劣并采用响应曲面模型筛选了最优制粒工艺参数。结果:响应曲面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实验数据,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制粒过程参数对肿节风颗粒得率与颗粒成型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物料含水量是关键制粒工艺参数;最优制粒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为2.04%,润湿剂浓度为53.48%,物料液固比为17.20%,颗粒得率为(98.18±0.32)%,颗粒成型率为(99.30±0.40)%。结论: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对制粒过程和机制的理解,并能够对制粒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颗粒 响应曲面 神经网络 颗粒成型 工艺优化 湿法制粒
下载PDF
高剪切条件下四臣止咳颗粒制备过程中润湿剂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钟绍金 韩珊颖 明良山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331-2334,共4页
目的研究高剪切条件下制备四臣止咳颗粒过程中润湿剂的动态分布。方法以四臣止咳方浸膏粉-可溶性淀粉质量比为1∶2制备混合粉体,将示踪剂荧光素钠加入80%乙醇中作为润湿剂,高速搅拌湿法制粒;检测制粒过程不同时间点、不同粒径颗粒中荧... 目的研究高剪切条件下制备四臣止咳颗粒过程中润湿剂的动态分布。方法以四臣止咳方浸膏粉-可溶性淀粉质量比为1∶2制备混合粉体,将示踪剂荧光素钠加入80%乙醇中作为润湿剂,高速搅拌湿法制粒;检测制粒过程不同时间点、不同粒径颗粒中荧光素钠的量,分析颗粒中润湿剂分布情况。结果在制粒初期颗粒粒径出现两极分化,且出现少量团块,主要在大粒径颗粒中检出荧光素钠,而小粒径颗粒中几乎检测不出荧光素钠,说明润湿剂此时主要呈现局部分布的状态;而随着制粒时间推移,颗粒粒径差别逐步缩小,荧光素钠在各粒径颗粒中分布趋向均衡,说明润湿剂此时趋向均匀分布的状态。结论高速搅拌湿法制备四臣止咳颗粒过程中,润湿剂分布随时间变化而趋向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制粒 润湿剂分布 润湿性 荧光素钠 粒径分布 四臣止咳颗粒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中药粉体表面改性直压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哲 张梦珊 +2 位作者 周苗苗 林晓 明良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55-2759,共5页
与制粒后压片工艺比较,直接压片工艺是片剂生产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其对原料的性能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少量药物可以通过直接压片工艺进行片剂生产。基于粒子工程学原理,研究人员大多选用合适的改性剂,通过共处理的方法制备复合粒子,以提高... 与制粒后压片工艺比较,直接压片工艺是片剂生产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其对原料的性能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少量药物可以通过直接压片工艺进行片剂生产。基于粒子工程学原理,研究人员大多选用合适的改性剂,通过共处理的方法制备复合粒子,以提高粉体的直压性能,促进直接压片工艺的发展和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具有许多优点,不仅作为辅料,也常作为改性剂对中药粉体进行改性后应用于直接压片生产。因此,本文从直压规格的HPMC、HPMC表面改性的复合粒子及其在中药粉末直压中的应用及常用改性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HPMC在中药粉末直压中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中药粉体 表面改性 直压工艺
下载PDF
基于表面自由能性质的物料压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明良山 李哲 +4 位作者 吴飞 王优杰 杜若飞 赵立杰 冯怡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0-1177,共8页
建立物料表面自由能参数测定方法及基于物料表面自由能参数评价物料压缩特性研究。考察不同压缩压力下物料与水及二碘甲烷的接触角变化情况,利用物料在353 MPa压缩压力形成的接触角计算表面自由能相关性质参数,通过抗张强度曲线下面积及... 建立物料表面自由能参数测定方法及基于物料表面自由能参数评价物料压缩特性研究。考察不同压缩压力下物料与水及二碘甲烷的接触角变化情况,利用物料在353 MPa压缩压力形成的接触角计算表面自由能相关性质参数,通过抗张强度曲线下面积及Heckel方程屈服压力评价压缩特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表面自由能性质与物料压缩特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表面自由能性质与物料压缩特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且表面自由能相关参数黏聚功、极性指数与Heckel方程的屈服压力成正相关,而与抗张强度曲线下面积成负相关。物料的黏聚功、极性指数越大,粒子间排斥作用力越大,压缩特性越差。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物料表面自由能特性参数的压缩特性研究方法,证实通过表面自由能性质能有效地评价物料的压缩特性,有助于深化物料压缩特性的认识并基于表面自由能性质改善物料的压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由能 Heckel方程 抗张强度 接触角 黏聚功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自由能的粒子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明良山 李哲 +2 位作者 吴飞 杜若飞 冯怡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01-1207,共7页
随着对表面自由能研究的深入,利用粒子设计过程表面自由能相关参数的变化,探索出许多基于表面自由能性质的粒子设计系统。物料经粒子设计后改变理化属性,表面自由能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可通过表面自由能性质变化特征指导粒子设计过程... 随着对表面自由能研究的深入,利用粒子设计过程表面自由能相关参数的变化,探索出许多基于表面自由能性质的粒子设计系统。物料经粒子设计后改变理化属性,表面自由能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可通过表面自由能性质变化特征指导粒子设计过程。笔者综述了表面自由能性质在微粉化、粒子改性、混合、包衣、制丸与制粒等粒子设计过程的应用。通过表面自由能相关参数构建了色散力-极性力模型和黏附-凝聚模型,并阐述了色散力-极性力模型和黏附-凝聚模型在粒子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自由能 粒子设计 色散力-极性力模型 黏附-凝聚模型 铺展系数
原文传递
片剂薄膜包衣过程激光共聚焦成像及近红外光谱建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明良山 朱琳 +4 位作者 李哲 丁媛 毛志旋 王可馨 吴嘉仪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1-1288,共8页
目的研究薄膜包衣的微观成膜过程,实现对包衣质量无损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包衣材料对微晶纤维素片进行包衣,在包衣材料中加入罗丹明为示踪剂。测定包衣过程不同时间包衣增重和衣膜厚度,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 目的研究薄膜包衣的微观成膜过程,实现对包衣质量无损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包衣材料对微晶纤维素片进行包衣,在包衣材料中加入罗丹明为示踪剂。测定包衣过程不同时间包衣增重和衣膜厚度,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测定包衣片衣膜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图谱,最后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近红外图谱与衣膜质量,构建包衣过程的控制模型。结果衣膜在片芯表面呈现非均匀分布,先分布于片芯两侧表面,后分布于片芯曲面,这种差异随包衣的进行逐渐降低,且在衣膜表面存有微小的孔隙结构。多元散色矫正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图形能够构建包衣质量的精确控制和预测模型。结论激光共聚焦成像及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增进对薄膜包衣过程的理解和控制,有助于促进薄膜包衣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包衣 近红外光谱 激光共聚焦 片剂 偏最小二乘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研究肿节风颗粒粉体学性质及其与片剂成型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洁 赵国巍 +3 位作者 蒋且英 廖正根 明良山 罗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998-2004,共7页
目的以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肿节风-微晶纤维素(MCC)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颗粒粉体学性质及其与片剂成型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不同工艺和处方得到6种肿节风-MCC混合粉,采用摇摆挤出和高速搅拌2种湿法制粒方式得到12种颗粒,以粒径、比表面积... 目的以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肿节风-微晶纤维素(MCC)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颗粒粉体学性质及其与片剂成型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不同工艺和处方得到6种肿节风-MCC混合粉,采用摇摆挤出和高速搅拌2种湿法制粒方式得到12种颗粒,以粒径、比表面积(SSA)、孔容积(PV)、含水量(MC)、松密度(BD)、振实密度(TD)、压缩度(TI)、休止角(AOR)、Kawakita方程参数a、b为指标评价颗粒的粉体学性质,以颗粒在5、10、15、20、25、30 kN压力下的抗张强度(TS)为指标评价片剂的成型性,运用多元数据分析研究片剂成型性与原料颗粒粉体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基于多元数据分析,将颗粒粉体学性质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代表形态参数,第2主成分为压缩特性参数。对片剂成型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是颗粒压缩性、MC和表面形态。结论多元数据分析可以对肿节风颗粒按照原料粉制备工艺和制粒工艺进行简单快速地分类,并用于分析肿节风片剂的成型性与原料颗粒粉体学性质的关系;通过控制颗粒的压缩性、MC和表面形态,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成型性的片剂,对片剂制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颗粒 粉体学性质 成型性 相关性 多元数据分析 湿法制粒 微晶纤维素 Kawakita方程 抗张强度
原文传递
肿节风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与吸湿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洁 赵国巍 +4 位作者 廖正根 明良山 罗云 李哲 熊志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研究肿节风与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MCC)的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与吸湿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4种工艺、2种处方得到8种肿节风混合粉,以粒径(D90)、比表面积(SSA)、孔容积(PV)、含水量(MC)为指标评价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以吸... 目的研究肿节风与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MCC)的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与吸湿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4种工艺、2种处方得到8种肿节风混合粉,以粒径(D90)、比表面积(SSA)、孔容积(PV)、含水量(MC)为指标评价混合粉的粉体学基本性质,以吸湿动力学参数[表面吸湿速率常数(k1)、扩散速率常数(k2)]和吸湿热力学参数[平衡吸湿率(EMC)、临界相对湿度(CRH)]为指标评价混合粉的吸湿性,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吸湿性与粉体学基本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肿节风-可溶性淀粉混合粉,k1与PV呈正相关,与D90呈负相关;k2与MC呈负相关;EMC与PV呈正相关,与SSA、MC呈负相关;CRH与PV呈正相关且与D90呈负相关。对于肿节风-MCC混合粉,k1与D90、SSA、MC均呈负相关;k2与PV呈正相关且与SSA、MC呈负相关;EMC与MC呈负相关;CRH与SSA、PV、MC均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的辅料由于其本身性质的差异可能会引起肿节风混合粉吸湿性与粉体学基本性质相关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混合粉 粉体学基本性质 吸湿性 可溶性淀粉 微晶纤维素 表面吸湿速率常数 扩散速率常数 平衡吸湿率 临界相对湿度
原文传递
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对穿心莲提取物混合粉体成粒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廖正根 明良山 +4 位作者 罗云 李哲 熊志伟 王洁 赵国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2-577,共6页
目的研究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与混合粉体成粒性的相关性。方法模型药物穿心莲提取物分别与淀粉或微晶纤维素等比例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部分因子筛选实验设计设置过程参数,高速搅拌制备颗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为指标评价成... 目的研究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与混合粉体成粒性的相关性。方法模型药物穿心莲提取物分别与淀粉或微晶纤维素等比例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部分因子筛选实验设计设置过程参数,高速搅拌制备颗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为指标评价成粒行为,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过程参数对粉体成粒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标准最小二乘法建立成粒性与过程参数数学模型,预测颗粒收率。结果过程参数对粉体成粒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且对淀粉和微晶纤维素混合粉体表现出不一致的作用。模型预测颗粒收率为(66.7±3.7)%,实际测定淀粉和微晶纤维素混合粉体颗粒收率分别为68.9%,66.1%。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颗粒收率,为优化高速搅拌制粒过程参数、提高颗粒收率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提取物 高速搅拌制粒 过程参数 成粒性 相关性 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影响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产物的穿心莲混合粉体关键物理特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廖正根 李哲 +4 位作者 明良山 罗娟 蒋且英 赵国巍 梁新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741-3747,共7页
该文研究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以穿心莲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4种制备工艺,分别与微晶纤维素和淀粉按质量比1∶0.5,1∶1,1∶2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 该文研究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以穿心莲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4种制备工艺,分别与微晶纤维素和淀粉按质量比1∶0.5,1∶1,1∶2混合制备混合粉体,采用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以颗粒收率、团块和细粉比例,颗粒休止角及颗粒Hausner ratio为指标评价制粒产物性质,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粉体物理特性参数对制粒产物性质的影响。物料休止角、含水量、孔体积、密度以及与水的接触角是影响制粒产物性质的关键粉体物理特性参数。中药浸膏混合粉体关键物理特性参数是影响高速搅拌湿法制粒的重要因素,从物理因素角度分析了关键粉体物料特性参数对中药浸膏粉体制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搅拌湿法制粒 粉体 物理特性参数 逐步回归分析 颗粒
原文传递
高速搅拌湿法制备穿心莲颗粒过程中润湿剂的动态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正根 李哲 +5 位作者 明良山 赵国巍 蒋且英 梁新丽 罗娟 罗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21-2325,共5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粉体高速搅拌湿法制粒过程润湿剂在颗粒中的动态分布规律。方法以模型药物穿心莲-微晶纤维素(MCC)质量比为1∶1.5制备混合粉体,60%乙醇为润湿剂,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以荧光素钠为示踪剂加入润湿剂中,检测荧光素钠在制粒过... 目的研究穿心莲粉体高速搅拌湿法制粒过程润湿剂在颗粒中的动态分布规律。方法以模型药物穿心莲-微晶纤维素(MCC)质量比为1∶1.5制备混合粉体,60%乙醇为润湿剂,高速搅拌湿法制粒。以荧光素钠为示踪剂加入润湿剂中,检测荧光素钠在制粒过程不同时间点颗粒中的量。结果在制粒初期润湿剂分布不均匀,局部过度润湿,部分未被润湿,制粒结果出现两极分化,制粒时间增加,润湿剂分布逐步均匀化,颗粒粒径呈近单峰分布。结论高速搅拌湿法制备穿心莲颗粒过程中,润湿剂随时间分布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制粒 润湿剂分布 润湿性 荧光素钠 粒径分布 一级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工艺优选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梦良 招丽君 +4 位作者 梁新丽 赵国巍 廖正根 明良山 王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工艺。方法:考察AB-8,D-101,HPD-100,S-8 4种不同极性吸附树脂对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静态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树脂型号;以葛根素、总黄酮转移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工艺。方法:考察AB-8,D-101,HPD-100,S-8 4种不同极性吸附树脂对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静态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树脂型号;以葛根素、总黄酮转移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其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优选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0 g.mL-1,葛根与大孔树脂质量比1∶2,径高比1∶6,用2 BV水洗除杂,加2 BV 80%乙醇以2 mL.min-1洗脱。转移率均>92%,所得葛根总黄酮纯度达80%,葛根素质量分数25%。结论:AB-8型大孔树脂用于富集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效果最佳,是一种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且优选的工艺操作简单、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葛根总黄酮 葛根素 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志伟 罗云 +5 位作者 廖正根 明良山 赵国巍 蒋且英 李哲 罗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776-2781,共6页
目的探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最小取样量的可行性。方法将粉体粒子抽象为小球,建立抽球模型,推导出能够代表所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并以微晶纤维素(MCC)、淀粉2种不同粒径的药用辅料为模型粉体,测定取样量分别为5、10、100 mg时的粒径分布,... 目的探讨抽球模型预测粉体最小取样量的可行性。方法将粉体粒子抽象为小球,建立抽球模型,推导出能够代表所测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并以微晶纤维素(MCC)、淀粉2种不同粒径的药用辅料为模型粉体,测定取样量分别为5、10、100 mg时的粒径分布,用粒径分布的重合性判断取样的均匀性。结果根据抽球模型推算出MCC的最小取样量大于5 mg,淀粉的最小取样量小于5 mg,与实验结果一致;当取样量为100 mg时,MCC的样本也能代表总体。结论用抽球模型研究粉体的最小取样量可行,粉体粒径越小,最小取样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抽球模型 最小取样量 均匀性 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和混料实验设计研究β-环糊精差异化包封挥发油成分:以包合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哲 丁媛 +5 位作者 黄浩 王可馨 吴嘉仪 朱琳 廖正根 明良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24-537,共14页
环糊精包封挥发油形成包合物是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为了实现对多组分成分的包合过程进一步的理解,研究采用相同分子量的客体分子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与β-环糊精通过冷冻干燥形成包合物。研究设计了一个含... 环糊精包封挥发油形成包合物是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为了实现对多组分成分的包合过程进一步的理解,研究采用相同分子量的客体分子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与β-环糊精通过冷冻干燥形成包合物。研究设计了一个含有28次试验的单纯型格子混料实验,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包合行为,由近红外光谱定量的模型。此外,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获得包合物的最优构象并阐明包合行为。结果表明客体分子间的空间结构和占比是影响包封效率的关键因素;二阶导数法预处理法构建近红外模型,从而实现客体分子在包合物中的快速、无损的含量检测。总之,β-环糊精包封客体分子具有差异化,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和无损的检测方法用于定量分析包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合物 环糊精 差异包合 近红外光谱 分子对接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的中药粉体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卫丰 陈富财 +4 位作者 刘文君 明良山 管咏梅 陈丽华 李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81-1791,共11页
粒子设计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结合了配方科学、界面学、传热与传质、固态物理学、粉体学、纳米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开发功能性质优良的粒子。基于粒子设计理论的中药粉体改性技术,在不影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从物理结构层面改... 粒子设计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结合了配方科学、界面学、传热与传质、固态物理学、粉体学、纳米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开发功能性质优良的粒子。基于粒子设计理论的中药粉体改性技术,在不影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从物理结构层面改善中药粉体的流动性、压缩性、崩解和溶出行为、引湿性、润湿性等功能性质,极大推动了中药固体制剂的发展。本综述通过对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别从粒子设计原理、粉体改性技术、粉体改性所用设备、在中药粉体中的应用及改性机制进行概述,以期对粒子设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设计 中药粉体改性 粒子设计原理 粉体改性技术 粉体改性设备
原文传递
固体制剂中多孔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卫丰 朱琳 +3 位作者 明良山 管咏梅 陈丽华 李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3-619,共7页
固体制剂作为最常用的给药形式,对制剂原料及产品均有较高的要求。多孔粉体具有相对密度低、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大、渗透性和吸附性好等特点,对制剂过程及终产品具有显著影响。多孔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多孔结构类型对其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从... 固体制剂作为最常用的给药形式,对制剂原料及产品均有较高的要求。多孔粉体具有相对密度低、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大、渗透性和吸附性好等特点,对制剂过程及终产品具有显著影响。多孔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多孔结构类型对其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在药物固体制剂中的应用。因此,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笔者综述了固体制剂中多孔粉体的制备方法、分类及其应用,为后续多孔粉体的研究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制剂 多孔粉体 制备 分类 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直接压片的多孔核壳粒子优化和应用
19
作者 李哲 肖燕琳 +7 位作者 朱琳 刘文君 杨凌宇 金正吉 Abid Naeem 朱卫丰 冯怡 明良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24年第5期412-429,共18页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了影响多孔型核壳复合颗粒(PCPs)直接压片(DC)性能的配方参数。分别以PVP和NH4HCO3作为壳层材料和制孔剂,选择共喷雾干燥为制备工艺。以PCPs的产率、流动性、压缩性和崩解时间作为响应值。结果表明,NH4HCO3和PVPK3...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了影响多孔型核壳复合颗粒(PCPs)直接压片(DC)性能的配方参数。分别以PVP和NH4HCO3作为壳层材料和制孔剂,选择共喷雾干燥为制备工艺。以PCPs的产率、流动性、压缩性和崩解时间作为响应值。结果表明,NH4HCO3和PVPK30的最佳配比分别为4.76%和9.42%。产率、流动性、压缩性和崩解时间的测定值分别为62.00%、38.50°、4.02 MPa和14.33 min。预测误差分别为2.99%、1.09%、5.70%和2.28%。在本研究中,最优的PCPs与四种DC辅料混合用于连续DC。结果表明,优化后的PCPs具有优良的直压性能和适用性,为其他中药制备PCPs及实现DC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型核壳复合粒子 优化 喷雾干燥 直接压片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