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GRIN2B通过调控微小RNA-135b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实验研究
1
作者 易三凤 屈银宗 +2 位作者 龚承先 赵艳洁 杨建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GRIN2B(circ-GRIN2B)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PCR检测circ-GRIN2B在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3、KYSE30、OE33、EC9706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筛选circ-GRIN2B表达最低的... 目的:探讨环状RNA GRIN2B(circ-GRIN2B)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qPCR检测circ-GRIN2B在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3、KYSE30、OE33、EC9706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的表达,筛选circ-GRIN2B表达最低的细胞株进行后续实验。在食管癌细胞中转染circ-GRIN2B过表达质粒(circ-GRIN2B组)和空载对照质粒(NC组)。采用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GRIN2B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采用circRNADb软件预测circ-GRIN2B与微小RNA-135b(miR-135b)的结合位点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两者的靶向关系。采用RT-qPCR检测两组miR-135b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8(CDK8)、周期素C(Cyclin C)]和侵袭相关蛋白[纤维结合蛋白(FN)、转录因子8(ZLF8)、叉头盒蛋白C2(FOXC2)]表达。结果:与HET-1A细胞比较,circ-GRIN2B在细胞株Eca109、TE-13、KYSE30、OE33、EC9706表达降低,且在EC9706细胞中表达量最低(均P<0.05)。circ-GRIN2B组circ-GR IN2B表达量高于NC组(P<0.01)。circ-GRIN2B组EC9706细胞集落数量少于NC组(P<0.01)。circ-GRIN2B组EC9706细胞侵袭数目小于NC组(P<0.01)。miR-135b是circ-GRIN2B的靶基因。circ-GRIN2B组miR-135b表达量低于NC组(P<0.01)。circ-GRIN2B组EC9706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降低(均P<0.05)。结论:circ-GRIN2B在食管癌细胞中低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miR-135b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环状RNA GRIN2B 微小RNA-135b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机制
下载PDF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11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海平 易三凤 +2 位作者 伍威 曹宏 林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6-317,322,共3页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5例,腮腺、右颌下腺各2例,肛门、左腭各1例。5例表现为腹痛或腹胀,6例表...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5例,腮腺、右颌下腺各2例,肛门、左腭各1例。5例表现为腹痛或腹胀,6例表现为病灶处包块。5例行CT检查示肿瘤均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结节影,未见囊性变和钙化,4例CT增强示肿瘤呈轻~中度均匀强化。肿瘤细胞以AntionA区为主,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2例见淋巴细胞套,11例均未见Verocay小体。6例行免疫组化检测,6例肿瘤细胞S-100阳性,CD34、CD117、DOG1和SMA均阴性。11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均未见神经鞘瘤相关的复发和转移。结论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和(或)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是诊断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重要标志物。术前C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神经鞘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上调硒结合蛋白1的表达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向琴 邹金艳 +2 位作者 易三凤 商建 林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研究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寻找这种抑制作用与硒结合蛋白1(SBP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MSC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 目的:研究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寻找这种抑制作用与硒结合蛋白1(SBP1)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MSC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SBP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T检测结果显示胃癌SGC7901细胞经浓度为25、50、75、100μmol/L的MSC处理后,体外增殖均受到抑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25μmol/L浓度组MSC对SBP1mRNA表达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50、75、100μmol/L浓度组SBP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在MSC有效浓度范围之内,随着MSC浓度的梯度增加,SBP1 mRNA的表达也相应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SC分别作用24h、48h及72h后,各浓度组之间SB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MSC浓度的梯度增加,SB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结论:MSC是一种低毒的含硒抗癌活性物质,它在干预胃癌中的作用并非基于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毒性效应。MSC可能通过上调胃癌SGC7901细胞SBP1的表达而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硒结合蛋白1 胃癌SGC7901细胞
下载PDF
纳米微泡光动力治疗对肝细胞癌小鼠的作用
4
作者 郭玉飞 龚承先 +6 位作者 杨建美 周芳 易三凤 谭高展 裴畅 刘宇寒 屈银宗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585-587,共3页
目的:分析纳米微泡光动力治疗对肝细胞癌小鼠的作用效果。方法:在7~8周龄雄性无胸腺裸小鼠(BALB/C-nu/nu)四肢腋窝皮下注射H22单细胞悬液,共成功建立40只荷瘤模型小鼠,标准饲养7 d后筛选出30只荷瘤体积相当的小鼠展开研究。采用随机鼠... 目的:分析纳米微泡光动力治疗对肝细胞癌小鼠的作用效果。方法:在7~8周龄雄性无胸腺裸小鼠(BALB/C-nu/nu)四肢腋窝皮下注射H22单细胞悬液,共成功建立40只荷瘤模型小鼠,标准饲养7 d后筛选出30只荷瘤体积相当的小鼠展开研究。采用随机鼠标法将30只小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只,观察组小鼠经尾静脉给予FA-CdSe/ZnS-Rluc8、FA-腔肠荧光素超声微泡及聚集诱导发光(AIE)光敏剂混合液后1 h予以超声辐照,活体成像仪观测600~620 nm成像分布及强度,对照组小鼠经尾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均标准饲养21 d。比较两组小鼠不同时刻的荷瘤体积、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CD3^(+)和CD4^(+)水平。结果:标准饲养1 d时两组小鼠的荷瘤体积、血清IL-12、IFNγ、CD3^(+)和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饲养7 d、14 d、21 d时观察组小鼠的荷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标准饲养7 d、14 d、21 d时观察组小鼠的血清IL-12、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标准饲养7 d、14 d、21 d时观察组小鼠的血清CD3^(+)和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纳米微泡光动力治疗能够促进肿瘤体积缩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小鼠 纳米微泡包裹 发光系统光动力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治疗
5
作者 易三凤 伍威 林军 《医学新知》 CAS 2013年第6期426-428,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约有1.2亿HBV携带者及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的人群中,只有极少数发展为乙型肝炎病,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这...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约有1.2亿HBV携带者及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的人群中,只有极少数发展为乙型肝炎病,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这些可通过HBV全套和肝功能检查等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硬化 肝癌
原文传递
BISAP、Ranson’s、APACHEⅡ和CTSI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9
6
作者 邹金艳 林军 +4 位作者 易三凤 向琴 商建 夏冰 邓长生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床旁指数(BISAP)、Ranson’s、APACHEⅡ、CT严重程度指数(CTSI)4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BI...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床旁指数(BISAP)、Ranson’s、APACHEⅡ、CT严重程度指数(CTSI)4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BISAP、Ranson’s、APACHEⅡ、CTSI4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采用,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4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和死亡的价值,并计算优势比(OR),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BISAP评分≥3分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64.4%(56/87)、16.1%(14/87)、8.0%(7/87),高于BISAP评分≤2分者的13.4%(40/298)、6.4%(19/298)、0.3%(1/2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8.1,19.7,P〈0.05)。Ranson’s评分≥3分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52.7%(48/91)、22.0%(20/91)、7.7%(7/91),高于ltanson’s评分≤2分者的16.3%(48/294)、4.4%(13/294)、0.3%(1/2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27.3,18.5,P〈0.05)。APACHEII评分≥8分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6.6%(27/58)、20.7%(12/58)、8.6%(5/58),高于APACHEⅡ评分≤7分者的21.1%(69/327)、6.4%(21/327)、0.9%(3/3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7.0,12.8,14.4,P〈0.05)。CTSI评分≥4分者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分别为51.4%(19/37)、51.4%(19/37)、16.2%(6/37),高于CTSI评分≤3分者的22.2%(77/347)、4.0%(14/347)、0.6%(2/3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95.3,40.1,P〈0.05)。BISAP评分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89%、64%、86%,AUC为0.848,高于其余3种评分系统(Z=2.02,4.22,4.78,P〈0.05)。CTSI评分预测局部并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95%、51%、96%,AUC为0.926,高于其余3种评分系统(Z=3.99,3.24,4.06,P〈0.05)。BISAP评分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8%、100%,AUC为0.855,与其余3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0.03,0.14,P〉0.05)。结论BISAP评分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准确度高于Ranson’s、APACHEII、CTSI3种评分系统,CTSI评分预测局部并发症准确度高于其余3种评分系统,4种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AP评分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并制订个体化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预后 BISAP Ranson’s APACHE CTSI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中巨噬细胞加帽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伍威 张海平 +5 位作者 商建 邹金艳 易三凤 夏冰 邓长生 林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CapG)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G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CapG mRNA表...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CapG)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G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CapG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CapG mRNA的表达量(0.240±0.029)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0.130±0.0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6,P=0.241)。CapG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联性(t=0.591,0.841,-1.420,0.425,-1.366;P=0.559,0.408,0.167,0.674,0.183);而与肿瘤部位、分化、分期相关(F=3.642,t=2.412,t=-2.479;P=0.040,0.023,0.019),其中CapG mRNA在左半结肠癌(0.560±0.002)、右半结肠癌(0.250±0.009)及直肠癌(0.150±0.004)中表达水平存在依次减少差异,而以左半结肠中表达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42,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CapG差异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巨噬细胞加帽蛋白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舒林酸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凋亡及Wnt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邹金艳 商建 +2 位作者 易三凤 伍威 林军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直接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3-catenin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及胰腺癌蛋白的核内高度积...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直接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3-catenin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及胰腺癌蛋白的核内高度积聚㈨。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细胞 增殖凋亡 Wnt β-catenin WNT通路 舒林酸 胰腺上皮内瘤变 信号通路 通路异常
原文传递
维生素D3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商建 邹金艳 +3 位作者 伍威 易三凤 张海平 林军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25、50、75、100 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干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PTC...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25、50、75、100 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干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PTCH、Gli-1 mRNA的表达.结果 维生素D3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以48 h点的抑制作用最强,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 μmol/L维生素D3组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16.1%、18.8%、31.8%、3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 μmol/L维生素D3干预24 h时PANC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5.89±0.57)%、(6.06±0.44)%、(16.21± 1.62)%、(16.94±0.91)%、(20.96±0.98)%,早期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24 h后,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 μmol/L组细胞的PTCH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17±0.009、0.104 ±0.011、0.069±0.011、0.052±0.009、0.056±0.007;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23±0.007、0.312±0.015、0.299±0.015、0.233 ±0.007、0.175 ±0.014,均随浓度的增加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5 μmol/L维生素D3干预0、12、24、36、48 h后,PTCH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42±0.008、0.127 ±0.009、0.111±0.010、0.115 ±0.003、0.102±0.007;Gli-1 mRNA分别为0.341±0.011、0.317 ±0.017、0.320±0.018、0.226 ±0.011、0.191±0.010,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维生素D3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滞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HEDGEHOG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预防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张海平 伍威 +1 位作者 易三凤 林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690-693,共4页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预防克罗恩病(CD)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抗菌药物预防克罗恩病术后...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预防克罗恩病(CD)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抗菌药物预防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实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个研究2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方面:与安慰剂组比较,抗菌药物组术后3个月内镜复发率低(OR=0.40,95% CI为0.22~0.73,P<0.01);术后12个月、24个月临床复发率亦低(OR =0.21,95% CI为0.09 ~ 0.48,P<0.01;OR=0.48,95% CI为0.23~0.98,P<0.05).(2)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组比较,抗菌药物组术后12个月内发生不良反应人次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均较多(OR=5.13,95% CI为2.45~10.72,P<0.01;OR =3.51,95% CI为2.14~5.76,P<0.01).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抗菌药物可以显著减少CD术后的内镜复发和临床复发,但是使用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术后 复发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效果的系统评价
11
作者 伍威 邹金艳 +2 位作者 商建 易三凤 林军 《医学新知》 CAS 2013年第5期330-33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索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MEDLINE、Embase、PEDro、OpenSIGLE、NationalTechnicalInformationServ...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索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MEDLINE、Embase、PEDro、OpenSIGLE、NationalTechnicalInformationService(NTIS)、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关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治疗Barrett食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2年12月1日。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包括324例APC联合PPI治疗,396例常规PPI治疗。结果表明,APC联合PPI治疗与PPI治疗相比,治疗后12个月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12,0.88),P〈0.05],随访3个月[OR=68.56,95%CI(10.25,458.46),P〈0.05、6个月IOR=66.45,95%CI(7.78,567.56),P〈0.051、12个月lOR=31.54,95%CI(7.82,127.10),P〈0.05]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C联合PPI治疗Barrett食管可以降低短期(1年)复发率,目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术 质子泵抑制剂 BARRETT食管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胃肠息肉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易三凤 黄景荣 +2 位作者 屈银宗 计春燕 汪毅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6期85-86,共2页
目的探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肠息肉患者中选出1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开放性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比... 目的探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肠息肉患者中选出1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开放性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比两组的息肉一次清除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和术后6个月的息肉复发率2.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9.18%,P<0.05。结论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息肉摘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息肉 无痛消化内镜 高频电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