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易丽美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为期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194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血标本中真菌的分... 目的:分析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为期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194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血标本中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194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为重症医学科(84例,占33.87%),其次为急诊科(28例,占11.29%)和呼吸内科(21例,占8.47%);患者血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204株,其中主要为白假丝酵母(65株,占31.8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38株,占18.63%)、近平滑假丝酵母(38株,占18.63%)和光滑假丝酵母(34株,占16.67%);药敏结果显示,近平滑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00%,光滑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00%,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00%,仅光滑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超过30.00%。结论:真菌血流感染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呼吸内科中的分布较广,其主要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多数真菌耐药性不强,故临床应避免盲目选用高阶抗真菌药物,以避免真菌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血流感染 病原学特点 菌群分布 耐药特点
下载PDF
某院湿型外耳道感染患者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情况分析
2
作者 李德祥 朱燕孜 易丽美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湿型外耳道感染患者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特点,为临床外耳道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34例湿型外耳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双耳的湿型分泌物... 目的:分析医院湿型外耳道感染患者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特点,为临床外耳道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34例湿型外耳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双耳的湿型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情况。结果:34例湿型外耳道感染患者耳道分泌物中共检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0株(占78.65%,以头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占21.35%,以大肠埃希菌、尿素放线杆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头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利奈唑胺、利福平、替加环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较高(>75.00%),对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较低(<20.00%);大肠埃希菌、尿素放线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较高(≥80.00%),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替坦的敏感率均较低(≤20.00%)。结论:外耳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其对多数所试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但也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临床在治疗时仍应尽量根据其药敏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获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感染 湿型分泌物 病原菌分布 药敏特点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分离后白细胞形态学在临床血液病初筛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刘晓华 易丽美 郭云凤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2期842-845,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分离后白细胞形态在临床血液病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西赣州于都县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BC539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分离后白细胞形态在临床血液病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西赣州于都县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BC539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及白细胞形态学参数[单核细胞前向散射光中心位置(Mon-FSC-CenterPos)和单核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Mon-FSC-Width)],比较2组间血常规及白细胞形态学参数,血片经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2组白细胞形态学异常情况,分析各类血液病[缺铁性贫血(IDA)、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中血常规及白细胞形态学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及白细胞形态学参数与血液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WBC和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O%、Mon-FSC-CenterPos和Mon-FSC-Width高于对照组(P<0.05);150例血液病患者中,其中IDA 36例(占24.0%),AML 45例(占30.0%),ALL 38例(占25.3%)和MDS 31例(占20.7%)。各类血液病患者WBC、NEUT%、MO%、Mon-FSC-CenterPos和Mon-FSC-Wid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NEUT%、MO%、Mon-FSC-CenterPos和Mon-FSC-Width水平均与血液疾病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白细胞形态参数与血液疾病具有相关关系,具有诊断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白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下载PDF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易丽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173-174,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及药敏检测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集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总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特点,以其为依据应用抗生素分期治疗,观... 目的分析总结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及药敏检测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集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总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特点,以其为依据应用抗生素分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达到治愈标准54例,治愈率为75.00%,达到有效标准15例,有效率为20.83%,无效标准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应尽早采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以判定敏感抗生素,并选取合适药物分阶段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尿路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某院普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易丽美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7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分析普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Ⅱ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分... 目的:分析普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Ⅱ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结果:7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60.6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32株(占35.9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3株(占3.37%);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0.00%);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5.00%)。结论:普外科Ⅱ类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部位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菌株普遍存在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应尽量参考微生物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术后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下载PDF
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在肺结核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易丽美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8期127-128,共2页
目的:比较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在肺结核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4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均取痰液样本行肺结核细菌学检验,对照组采用萋-尼染色法,观察组采用... 目的:比较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在肺结核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4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均取痰液样本行肺结核细菌学检验,对照组采用萋-尼染色法,观察组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比较两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和检验时间。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88.9%(64/72),高于对照组的55.6%(4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所需时间为(31.06±4.51)min,短于对照组的(46.38±5.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23,P=0.000)。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肺结核细菌学检验中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缩短检验时间,优于萋-尼染色法检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金胺“O”荧光染色法 萋-尼染色法 细菌学检验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LPS联合CRP检测在ICU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易丽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分析内毒素(Endotoxin,LPS)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ICU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ICU 82例细菌性感染者,综合评估分为重症感染(n=45)及非重症感染(n=37);另将本院该时间段内科... 目的:分析内毒素(Endotoxin,LPS)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ICU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ICU 82例细菌性感染者,综合评估分为重症感染(n=45)及非重症感染(n=37);另将本院该时间段内科病房非细菌感染者69例设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LPS检测试剂盒检测,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LPS、CRP水平,分析LPS联合CRP检测在ICU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联合LPS、CRP检测在ICU患者发生细菌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LP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症组LPS、CRP水平最高(P<0.05);经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细菌感染患者LP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LPS、CRP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高于单一LPS、CRP水平检测(P<0.05)。结论LPS联合CRP检测ICU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及时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C反应蛋白 ICU 细菌性感染
下载PDF
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处置情况分析
8
作者 温素英 易丽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3期39-40,共2页
目的:对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狂犬病防控措施进行具体分析。方法:对于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772例狂犬病暴露人群处理登记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伤人动物种类、暴露部位... 目的:对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狂犬病防控措施进行具体分析。方法:对于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772例狂犬病暴露人群处理登记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伤人动物种类、暴露部位、时间分布、患者年龄、既往暴露接种率等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结果:于都县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接诊的动物致伤者包括犬类动物致伤者与猫科动物致伤者,其中,犬类动物致伤者5884例,占总数75.71 %。主要的暴露部位为下肢,共2969例,占暴露人群的37.36 %。时间分布中,夏季占比高,共2139例,占27.52 %,秋季次之,共1932例,占24.86 %。伤者年龄组成0 ~ 85岁,其中以年龄0 ~ 14岁人群最多,共3503例,占45.07 %。既往暴露接种人数为444人,接种率为55.72 %。结论:狂犬病暴露主要以犬类伤为主,主要暴露部位为下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于夏季与秋季,年龄为0 ~ 14岁人群易受犬类伤害,在狂犬病既往暴露接种率上较低,还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处置措施,形成对狂犬病暴露的预防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 预防处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